正在阅读:

短视频风起 这家公司却只想帮内容创作者变现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短视频风起 这家公司却只想帮内容创作者变现

2017年是短视频的爆发之年,平台端已经发力,但内容生产端仍然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补贴毕竟不是长远之计,还是要为这些创作者找到一个合理的商业模式。

1997年,著名美国学者迈克尔·戈德海伯发表了一篇题为《注意力购买者》的文章。在文中他提到:“这是一个信息极其丰富泛滥的社会,互联网的出现,无疑加快了这一进程,在信息已不再是稀缺资源的情况下,只有一种资源仍是稀缺的,那就是人们的注意力。”

这篇文章被认为是注意力经济最早的注解。而现在再提到注意力经济,人们首先想到的,大概就是网红了。

2016年被不少人称为网红经济的的元年,部分直播网红甚至能靠粉丝打赏月入百万。但其实,网红们也并非单打独斗,直播网红背靠公会、淘宝和微博上崛起的网红则大多签署了经济公司,而在短视频领域,则存在一种名为MCN的艺人管理形式。

MCN (Multi-channel Networks) 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美国的YouTube上,我们知道YouTube上是有各种频道的,通过订阅频道,用户就可以收看这一频道下面的视频内容。而一条原创视频内容如果有贴片广告收入,创作者就可以与Youtube分成。

然而对于个体创作者来说,接洽到合适的广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早期的MCN 就是作为内容生产者和YouTube视频平台之间的一个中介而存在的,它并不生产内容,只是单纯的将力量单薄的内容创作人聚合起来建立频道,帮助他们推广、变现,最后再以一定的比例和创作者分成。

加入其中的创作者只需要专心自己的内容创作就好,其他包括形象塑造,路线规划,版权管理、广告代言、受众分析、交叉推广等工作都交给公司去做。而对广告商来说,MCN 也会反向监督内容创作者的生产,帮助提高效率。

MCN在美国已经是非常成熟的一种商业模式了,在YouTube上,大大小小的MCN多达百家,最著名的MCN公司Maker Studios 2014年被迪士尼以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紧接着,浏览量仅次于Maker Studios的Fullscreen就被Otter Media以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这两次并购也验证了MCN这种商业模式的确是有其独特的价值存在的。

而在中国,最早以MCN这个名字出现的艺人管理公司是2013年6月成立于香港的VS MEDIA,在最初的三年里,VS MEDIA走的也是欧美MCN前辈的老路,既不断签约有内容创造力和流量的网红,形成以个人网红为中心的短视频创作矩阵。

然而,中美的创业环境毕竟有所不同,尤其是2016年以前,中国还没有那么完善的土壤鼓励用户创作UGC的视频,各大平台的广告分账制度也不像YouTube那么成熟,所以以个人网红为中心的MCN很快就面临了瓶颈。

广告商只看重头部网红,导致头部网红的价格越来越贵,很少有广告商是单纯看重一家MCN的口碑而上门的,他们只在乎在家MCN是否有他们想要的人,所以在这一阶段,MCN作为一个中间人,是很缺乏话语权的。

一个更大的问题是,作为MCN最重要流量入口的头部内容生产者会要求较高的分成,否则他们会很容易转投其他平台。与此同时,那些不在头部的内容生产者们又没有太多议价能力。

面对这些问题,VS MEDIA的做法是“变”。

明眼人都知道,2017年是短视频的爆发之年,平台端已经发力,但内容生产端仍然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首先最重要的就是现在大多数创作人都是缺乏盈利能力的,这就导致他们的创作仅凭热情,难以为继,虽然也有像头条这样的平台开始尝试用真金白银来补贴创作者,但平台补贴毕竟不是长远之计,还是要为这些创作者找到一个合理的商业模式。

VS MEDIA的想法是把单打独斗的网红聚集起来,让他们共同打造精致的内容IP,而好的内容自然会带来流量,由此而来的广告收入也会相对稳定。MCN也要开始从孵化个人网红为中心的MCN1.0时代,迈入以打造精品内容为中心的2.0时代。

2016年,VS MEDIA获得了华人文化和Discovery的战略投资,正式进军大陆市场。10月,又与微博达成了战略合作伙伴,此后便一直在打磨内容。

2017年,VS MEDIA上线了短视频内容品牌“探吧”和启动高端旅行视频“迷人的中国”,值得一提的是,“探吧”所有内容素材均来自Discovery,主题也是以科普为主。“迷人的中国”系列则是VS MEDIA联合国际旅游内容创意机构Beautiful Destinations、世界级旅游创作人Jeremy Jauncey,影视红星陈法拉一同打造的一款精品旅游短视频节目。

当然除了这两档集合了众多优质资源的精品节目,VS MEDIA也为平台上签约的700多名创作者设置了一个“VSME梦想创作基金”,创作者如果有好的脚本,平台就会帮他找到最合适的人一同完成这档节目。目前,在这个模式下创作出来的两档节目《别再叫我网红》和《闺蜜女行团》也已在各大渠道上线。

渠道上,VS MEDIA目前和哔哩哔哩、开眼视频、美拍、秒拍、梨视频、企鹅直播、腾讯视频、今日头条、微信、微博和优酷都有合作,且马上就会登陆亚洲其它市场的Facebook和YouTube。

好的内容正成为最稀缺的资源,不仅是VS MEDIA意识到了这一点,国外的先导者们其实也开始这么做了。近两年,无论是Maker Studios还是Fullscreen都在慢慢的从中间人往内容生产商的方向靠拢。他们不仅会积极的创作原创内容,还会努力的打造属于自己的系列IP。投放平台也不再仅仅局限于 YouTube,而是会更多关注一些新兴的社交媒体,扩大自己的用户范围。

而且,有趣的是,MCN们在朝内容生产商的方向走,一些本来就有内容生产能力的团队也开始反向朝MCN转型,如Papi酱, 万合天宜及暴走漫画这样的IP制造机们都开展了自己的MCN业务,也许中国的MCN,会走出一条和美国不一样的道路。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短视频风起 这家公司却只想帮内容创作者变现

2017年是短视频的爆发之年,平台端已经发力,但内容生产端仍然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补贴毕竟不是长远之计,还是要为这些创作者找到一个合理的商业模式。

1997年,著名美国学者迈克尔·戈德海伯发表了一篇题为《注意力购买者》的文章。在文中他提到:“这是一个信息极其丰富泛滥的社会,互联网的出现,无疑加快了这一进程,在信息已不再是稀缺资源的情况下,只有一种资源仍是稀缺的,那就是人们的注意力。”

这篇文章被认为是注意力经济最早的注解。而现在再提到注意力经济,人们首先想到的,大概就是网红了。

2016年被不少人称为网红经济的的元年,部分直播网红甚至能靠粉丝打赏月入百万。但其实,网红们也并非单打独斗,直播网红背靠公会、淘宝和微博上崛起的网红则大多签署了经济公司,而在短视频领域,则存在一种名为MCN的艺人管理形式。

MCN (Multi-channel Networks) 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美国的YouTube上,我们知道YouTube上是有各种频道的,通过订阅频道,用户就可以收看这一频道下面的视频内容。而一条原创视频内容如果有贴片广告收入,创作者就可以与Youtube分成。

然而对于个体创作者来说,接洽到合适的广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早期的MCN 就是作为内容生产者和YouTube视频平台之间的一个中介而存在的,它并不生产内容,只是单纯的将力量单薄的内容创作人聚合起来建立频道,帮助他们推广、变现,最后再以一定的比例和创作者分成。

加入其中的创作者只需要专心自己的内容创作就好,其他包括形象塑造,路线规划,版权管理、广告代言、受众分析、交叉推广等工作都交给公司去做。而对广告商来说,MCN 也会反向监督内容创作者的生产,帮助提高效率。

MCN在美国已经是非常成熟的一种商业模式了,在YouTube上,大大小小的MCN多达百家,最著名的MCN公司Maker Studios 2014年被迪士尼以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紧接着,浏览量仅次于Maker Studios的Fullscreen就被Otter Media以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这两次并购也验证了MCN这种商业模式的确是有其独特的价值存在的。

而在中国,最早以MCN这个名字出现的艺人管理公司是2013年6月成立于香港的VS MEDIA,在最初的三年里,VS MEDIA走的也是欧美MCN前辈的老路,既不断签约有内容创造力和流量的网红,形成以个人网红为中心的短视频创作矩阵。

然而,中美的创业环境毕竟有所不同,尤其是2016年以前,中国还没有那么完善的土壤鼓励用户创作UGC的视频,各大平台的广告分账制度也不像YouTube那么成熟,所以以个人网红为中心的MCN很快就面临了瓶颈。

广告商只看重头部网红,导致头部网红的价格越来越贵,很少有广告商是单纯看重一家MCN的口碑而上门的,他们只在乎在家MCN是否有他们想要的人,所以在这一阶段,MCN作为一个中间人,是很缺乏话语权的。

一个更大的问题是,作为MCN最重要流量入口的头部内容生产者会要求较高的分成,否则他们会很容易转投其他平台。与此同时,那些不在头部的内容生产者们又没有太多议价能力。

面对这些问题,VS MEDIA的做法是“变”。

明眼人都知道,2017年是短视频的爆发之年,平台端已经发力,但内容生产端仍然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首先最重要的就是现在大多数创作人都是缺乏盈利能力的,这就导致他们的创作仅凭热情,难以为继,虽然也有像头条这样的平台开始尝试用真金白银来补贴创作者,但平台补贴毕竟不是长远之计,还是要为这些创作者找到一个合理的商业模式。

VS MEDIA的想法是把单打独斗的网红聚集起来,让他们共同打造精致的内容IP,而好的内容自然会带来流量,由此而来的广告收入也会相对稳定。MCN也要开始从孵化个人网红为中心的MCN1.0时代,迈入以打造精品内容为中心的2.0时代。

2016年,VS MEDIA获得了华人文化和Discovery的战略投资,正式进军大陆市场。10月,又与微博达成了战略合作伙伴,此后便一直在打磨内容。

2017年,VS MEDIA上线了短视频内容品牌“探吧”和启动高端旅行视频“迷人的中国”,值得一提的是,“探吧”所有内容素材均来自Discovery,主题也是以科普为主。“迷人的中国”系列则是VS MEDIA联合国际旅游内容创意机构Beautiful Destinations、世界级旅游创作人Jeremy Jauncey,影视红星陈法拉一同打造的一款精品旅游短视频节目。

当然除了这两档集合了众多优质资源的精品节目,VS MEDIA也为平台上签约的700多名创作者设置了一个“VSME梦想创作基金”,创作者如果有好的脚本,平台就会帮他找到最合适的人一同完成这档节目。目前,在这个模式下创作出来的两档节目《别再叫我网红》和《闺蜜女行团》也已在各大渠道上线。

渠道上,VS MEDIA目前和哔哩哔哩、开眼视频、美拍、秒拍、梨视频、企鹅直播、腾讯视频、今日头条、微信、微博和优酷都有合作,且马上就会登陆亚洲其它市场的Facebook和YouTube。

好的内容正成为最稀缺的资源,不仅是VS MEDIA意识到了这一点,国外的先导者们其实也开始这么做了。近两年,无论是Maker Studios还是Fullscreen都在慢慢的从中间人往内容生产商的方向靠拢。他们不仅会积极的创作原创内容,还会努力的打造属于自己的系列IP。投放平台也不再仅仅局限于 YouTube,而是会更多关注一些新兴的社交媒体,扩大自己的用户范围。

而且,有趣的是,MCN们在朝内容生产商的方向走,一些本来就有内容生产能力的团队也开始反向朝MCN转型,如Papi酱, 万合天宜及暴走漫画这样的IP制造机们都开展了自己的MCN业务,也许中国的MCN,会走出一条和美国不一样的道路。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