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专访海法大学校长Ron Robin:以色列人的创新能力不是遗传 是生存之道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专访海法大学校长Ron Robin:以色列人的创新能力不是遗传 是生存之道

犹太人聪明,他们善于创新。这或许是对以色列创新能力的误解。创新能力并非先天就有,而是后天培养而成。

以色列海法大学。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马克吐温曾用“满目荒凉,静寂而悲哀”形容一个世纪以前的以色列。但就在建国的近70年里,这个“不毛之地”的经济增长达到50倍以上。

创新是这个国家最拿手的本领,有一串数字可以佐证: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高科技公司中,以色列的企业数量位居世界第三;从2005年到2014年,每年平均有86家以色列企业被巨头收购;另外,过去20年里,这里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达到了10位。

“如果我没有记错,他们中有5位是在以色列出生,两位是出生后移民至此,但所有人都是在以色列接受的教育。”以色列驻沪总领事安迈凯对界面新闻说。为纪念中以建交二十五周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龙·切哈诺沃(Aaron Ciechanover)受邀给中以学生举办了一场以创新为主题的线上讲座。在演讲快结束时,这位70岁的诺奖得主用一碗浓稠的鸡汤总结了自己的经验:为了足够的优秀,你需要热爱自己所做的事情。“我的科研生涯已有45年,但今天我与研究生讨论问题的热情和昨天一样,昨天的热情和十几年前一样,而且随着年纪渐长,我想要抓住的事情越来越多。”

热爱能解释个人成就,但以色列培养创新人才的秘密不止于此。

世界上有大约30个国家是义务兵役制,以色列是其中之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政治环境让公民们危机感更为沉重。每个年满18岁的以色列人都要去部队至少服役两到三年,不分性别。多数人在结束服役之后,再进入大学。但根据OECD组织统计的数据,以色列接受大学教育的比例位列世界最高水平,达到45%以上。

服兵役让以色列年轻人尽早成熟,并锻炼出诸多能力。如果高中时期表现优秀,国防军的精英部门会争抢人才,并委以重任。而地缘政治的不稳定,让年轻人面临随时上战场的现实,压力逼迫着他们成长。以色列作家索尔·辛格在《创业的国度:以色列经济奇迹的启示》中写道:“在战斗中,你会负责十几个人和数百万美元的设备,很多时候必须在一两秒之内作出生死攸关的决定。”服役结束的以色列年轻人在进入大学后,能更有目的的学习,在研究上钻精也就不奇怪了。

此外,以色列高校、军队与创新企业之间成为一个集群生态,大量研发资金用于发展尖端科技,培养精英部门。不仅促进了各学科之间的融合,也将高校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实践性高的经济领域。切哈诺沃在1973至1976年国防军服役时,在医疗研发部门为战场士兵开发了一系列的精良装备。他的研究之路或许早在服役时就开始了。

在海法大学校长Ron Robin教授看来,尽管特殊的预备役制度为以色列创新输送了大量人才,但这并不意味着高等教育可以被替代。相反,以色列的高校们找到了合作式的发展路径。像切哈诺沃这样的优秀人才回流,也在帮助以色列开展更独立自主的科学研究。作为高校,如何评价以色列创新教育?Ron Robin教授分享了他的观点。

海法大学校长Ron Robin教授

界面新闻:在以色列,一个人的学术成就远没有他在军队经历重要,是这样吗?如果是的,大学应该如何定位自己?

Ron Robin:相比其他国家,以色列拥有的相对优势就是我们的人才。想要这个优势持续下去,我们需要在提高创新和领导力两方面上投入大量精力。在以色列人的青年时期,他们就有机会锻炼这两种能力,一个是在军队里,一个是在读大学时。两者的作用难分伯仲,需要结合起来。你在海法大学就能发现成果。在这里,和学生一起学习并获得学位的军队人员数量是以色列高校中最多的。以色列国防军高级官员会选择攻读我校研究生学位,是因为他们需要从这里获得学术观点,以成为专家。我们提供的不仅是批判性思维,还有专业的学术工具,当然,他们与其他学生相比,思想成熟,有更多生活实践经历,掌握学术技能上也有优势。

界面新闻:大学研发创新也会和军队合作么?海法大学有什么成功案例?

Ron Robin:我们最近成立了一个新的研究中心——互联网与法,是由法学院与计算机系主导,并且得到国家网络局与首相办公室的支持。互联网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渗透到社会各方面,但却引起非常严重的伦理的法律议题。比如互联网上的恐怖主义该如何解决,这需要前沿研究。还有一些与产业发展相关的议题,比如谁该为自动驾驶汽车负责,是车主还是制造商?同样的,机器人如果出了事故呢?可能十年前,这些情节只会发生在科幻小说中,但如今却走出书本成为现实。我们应该制定与此相关的法律,以防极端的情况出现。特别是发生事故或者故障时,又或者人为将其用于犯罪的情况下。这些都是研究中心尝试予以解答的内容。

界面新闻:实践研究和理论研究往往是两个不同的方向,你们是怎样平衡两者?理论型的学者会被边缘化吗?

Ron Robin:学术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扩展知识,这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动力之一,寻找信息以及尽可能的发现周遭环境的全貌。但我们也是在几年前才发现它还有更重要意义。如果没有理论研究,实践应用将缺乏导向性。这点上来看,理论研究应该是创新进步的基石,尽管很多理论从目前的水平来看,可能有些不切实际。而且,你可以看到,优秀的大学其实都是鼓励研究者从理论研究中去发现新事物。一旦有了理论基础,我们才会将其转化为对社会有益的解决方案。

界面新闻:在OECD的PISA测试中,以色列青少年在科学数学能力上的表现并没有比其它国家要好,这是否会阻碍他们进入大学的学习?

Ron Robin:在二十一世纪,数学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对此是非常重视的,也投入了很多,特别是在中小学教育上。不仅是财政上的投入,也在转变一些传统观念。就海法大学本身来说,我们也有在努力。我们的教育学院一直在研究如何通过改变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们的数学水平。是不是能够让这门学科变得更有趣,增加学生们的学习动力。目前,我们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界面新闻:你认为外界对以色列创新有什么误解?

Ron Robin:很多人认为,以色列的创造力和创新是遗传的,因为犹太人很聪明。但这是一个误导,情况并非如此。创新需要创造性思维,但我们的成功是因为从建国时,所有人都意识到国家的特殊环境,创新对我们而言就是生存之道,而且我们一直在努力推广这一点。

界面新闻:你对中国大学教育有什么看法?

Ron Robin:我曾经是主导上海纽约大学成立的参与者,也亲眼目睹中国学术界在国际舞台上的成就。我为海法大学与中国学术界保持合作感到欣慰。其实20多年来,一直有中国研究生在海法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即使他们返回中国之后,我们也仍然有学术联系和往来。我们与华东师范大学也签署了合作协议,在过去几年里,有不少中国学生来此学习。虽然想要做的最好,还需要投入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但两个最具创造力国家的合作一定会相互受益。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专访海法大学校长Ron Robin:以色列人的创新能力不是遗传 是生存之道

犹太人聪明,他们善于创新。这或许是对以色列创新能力的误解。创新能力并非先天就有,而是后天培养而成。

以色列海法大学。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马克吐温曾用“满目荒凉,静寂而悲哀”形容一个世纪以前的以色列。但就在建国的近70年里,这个“不毛之地”的经济增长达到50倍以上。

创新是这个国家最拿手的本领,有一串数字可以佐证: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高科技公司中,以色列的企业数量位居世界第三;从2005年到2014年,每年平均有86家以色列企业被巨头收购;另外,过去20年里,这里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达到了10位。

“如果我没有记错,他们中有5位是在以色列出生,两位是出生后移民至此,但所有人都是在以色列接受的教育。”以色列驻沪总领事安迈凯对界面新闻说。为纪念中以建交二十五周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龙·切哈诺沃(Aaron Ciechanover)受邀给中以学生举办了一场以创新为主题的线上讲座。在演讲快结束时,这位70岁的诺奖得主用一碗浓稠的鸡汤总结了自己的经验:为了足够的优秀,你需要热爱自己所做的事情。“我的科研生涯已有45年,但今天我与研究生讨论问题的热情和昨天一样,昨天的热情和十几年前一样,而且随着年纪渐长,我想要抓住的事情越来越多。”

热爱能解释个人成就,但以色列培养创新人才的秘密不止于此。

世界上有大约30个国家是义务兵役制,以色列是其中之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政治环境让公民们危机感更为沉重。每个年满18岁的以色列人都要去部队至少服役两到三年,不分性别。多数人在结束服役之后,再进入大学。但根据OECD组织统计的数据,以色列接受大学教育的比例位列世界最高水平,达到45%以上。

服兵役让以色列年轻人尽早成熟,并锻炼出诸多能力。如果高中时期表现优秀,国防军的精英部门会争抢人才,并委以重任。而地缘政治的不稳定,让年轻人面临随时上战场的现实,压力逼迫着他们成长。以色列作家索尔·辛格在《创业的国度:以色列经济奇迹的启示》中写道:“在战斗中,你会负责十几个人和数百万美元的设备,很多时候必须在一两秒之内作出生死攸关的决定。”服役结束的以色列年轻人在进入大学后,能更有目的的学习,在研究上钻精也就不奇怪了。

此外,以色列高校、军队与创新企业之间成为一个集群生态,大量研发资金用于发展尖端科技,培养精英部门。不仅促进了各学科之间的融合,也将高校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实践性高的经济领域。切哈诺沃在1973至1976年国防军服役时,在医疗研发部门为战场士兵开发了一系列的精良装备。他的研究之路或许早在服役时就开始了。

在海法大学校长Ron Robin教授看来,尽管特殊的预备役制度为以色列创新输送了大量人才,但这并不意味着高等教育可以被替代。相反,以色列的高校们找到了合作式的发展路径。像切哈诺沃这样的优秀人才回流,也在帮助以色列开展更独立自主的科学研究。作为高校,如何评价以色列创新教育?Ron Robin教授分享了他的观点。

海法大学校长Ron Robin教授

界面新闻:在以色列,一个人的学术成就远没有他在军队经历重要,是这样吗?如果是的,大学应该如何定位自己?

Ron Robin:相比其他国家,以色列拥有的相对优势就是我们的人才。想要这个优势持续下去,我们需要在提高创新和领导力两方面上投入大量精力。在以色列人的青年时期,他们就有机会锻炼这两种能力,一个是在军队里,一个是在读大学时。两者的作用难分伯仲,需要结合起来。你在海法大学就能发现成果。在这里,和学生一起学习并获得学位的军队人员数量是以色列高校中最多的。以色列国防军高级官员会选择攻读我校研究生学位,是因为他们需要从这里获得学术观点,以成为专家。我们提供的不仅是批判性思维,还有专业的学术工具,当然,他们与其他学生相比,思想成熟,有更多生活实践经历,掌握学术技能上也有优势。

界面新闻:大学研发创新也会和军队合作么?海法大学有什么成功案例?

Ron Robin:我们最近成立了一个新的研究中心——互联网与法,是由法学院与计算机系主导,并且得到国家网络局与首相办公室的支持。互联网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渗透到社会各方面,但却引起非常严重的伦理的法律议题。比如互联网上的恐怖主义该如何解决,这需要前沿研究。还有一些与产业发展相关的议题,比如谁该为自动驾驶汽车负责,是车主还是制造商?同样的,机器人如果出了事故呢?可能十年前,这些情节只会发生在科幻小说中,但如今却走出书本成为现实。我们应该制定与此相关的法律,以防极端的情况出现。特别是发生事故或者故障时,又或者人为将其用于犯罪的情况下。这些都是研究中心尝试予以解答的内容。

界面新闻:实践研究和理论研究往往是两个不同的方向,你们是怎样平衡两者?理论型的学者会被边缘化吗?

Ron Robin:学术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扩展知识,这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动力之一,寻找信息以及尽可能的发现周遭环境的全貌。但我们也是在几年前才发现它还有更重要意义。如果没有理论研究,实践应用将缺乏导向性。这点上来看,理论研究应该是创新进步的基石,尽管很多理论从目前的水平来看,可能有些不切实际。而且,你可以看到,优秀的大学其实都是鼓励研究者从理论研究中去发现新事物。一旦有了理论基础,我们才会将其转化为对社会有益的解决方案。

界面新闻:在OECD的PISA测试中,以色列青少年在科学数学能力上的表现并没有比其它国家要好,这是否会阻碍他们进入大学的学习?

Ron Robin:在二十一世纪,数学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对此是非常重视的,也投入了很多,特别是在中小学教育上。不仅是财政上的投入,也在转变一些传统观念。就海法大学本身来说,我们也有在努力。我们的教育学院一直在研究如何通过改变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们的数学水平。是不是能够让这门学科变得更有趣,增加学生们的学习动力。目前,我们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界面新闻:你认为外界对以色列创新有什么误解?

Ron Robin:很多人认为,以色列的创造力和创新是遗传的,因为犹太人很聪明。但这是一个误导,情况并非如此。创新需要创造性思维,但我们的成功是因为从建国时,所有人都意识到国家的特殊环境,创新对我们而言就是生存之道,而且我们一直在努力推广这一点。

界面新闻:你对中国大学教育有什么看法?

Ron Robin:我曾经是主导上海纽约大学成立的参与者,也亲眼目睹中国学术界在国际舞台上的成就。我为海法大学与中国学术界保持合作感到欣慰。其实20多年来,一直有中国研究生在海法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即使他们返回中国之后,我们也仍然有学术联系和往来。我们与华东师范大学也签署了合作协议,在过去几年里,有不少中国学生来此学习。虽然想要做的最好,还需要投入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但两个最具创造力国家的合作一定会相互受益。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