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公招频现“白马非马”事件 专家:专业人才招聘不能仅由行政人员审核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公招频现“白马非马”事件 专家:专业人才招聘不能仅由行政人员审核

近期,多地曝光公务员招聘过程中出现“白马非马”现象,有媒体评论称,公招时要求学历、专业很常见,但学历、专业审核也该秉持起码的常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自月初曝光的某事业招聘认定“世界史非历史学”以来,本月媒体曝光的因专业名不符导致事业招聘被拒事件已有数起。

因“专业名一字之差致被拒录”,江苏师范大学文学硕士纪元将江苏省徐州市人社局告上法庭。2016年,纪元参加徐州市事业单位招考并获得所报岗位笔试和面试第一名。此后却被当地人社局告知,其研究生毕业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属“中国语言文学类”,与报考岗位专业需求“中国语言文学”不符,从而取消其录取资格。

6月21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了这一事件,并指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系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下属硕士二级专业方向,而徐州市人社局依据的专业参考目录中,原为包容关系的二者却成了并列关系。6月22日,江苏省徐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通过官方微博回应,称徐州市政府在已对此成立专项调查组,后续情况将及时公布。

对于此事件,有舆论认为,从常识上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不属于“中国语言文学类”,就跟白马非马,“世界历史学”不属于“历史学”一样荒唐。

“按专业字眼来认定专业,硬性按规定进行管理、评价,这种机械化思维实质是傻瓜式管理。这在行政主导的人才管理、评价中并不鲜见。”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向界面新闻指出,另一种可能是招聘背后存在“萝卜招聘”,负责招聘者以‘死规定’排除掉一批竞争者,为某个内定的招聘对象,扫除竞争对手。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历史学”专业在事业单位招聘中惹尴尬的,本月以来全国已经曝光两起。

今年1月,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刘芳(化名)报考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档案局公务员,该岗位学专业要求是“历史学、汉语言文学、档案管理、网络与新媒体”。据悉,刘芳的本科为历史学专业,研究生为中国史(中国古代史)专业。当地档案局称,因该岗位招考要求专业为“历史学”,而非“中国古代史”,因此未通过刘芳的审核。

据悉,“历史学”在研究生阶段被分设为三个一级学科,即“世界史”“中国史”“考古学”,这三个专业仍属于“历史学”专业。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师郭婷表示,相关招考审核要求学院开具“中国史”属于“历史学”专业证明的事并非个例,主要集中于硕士研究生就业过程中。“因为博士就业大多对应的是高校,而高校人事部门对学科分类比较了解。”她表示。

6月初,在山西省吕梁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内蒙古民族大学历史学硕士刘瑞玲进入了人社局资格复审环节。当地招聘计划表显示,刘瑞玲所报考的岗位条件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历史学”专业。4月14日,因毕业证专业为“世界史”而非“历史学”,刘瑞玲被当地人社局认定为“填报虚假报名信息”,从而导致淘汰。

同因专业问题在吕梁事业单位招聘中被淘汰的,还有在其报考岗位笔试排名第一的王慧慧。据悉,王慧慧报考的职位要求“会计或财务电算化”专业,而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专业科目中并无这一专业名称,但本科、专科均含有“会计电算化”专业。据王慧慧透露,当地人社局表示,因为她的专业“会计电算化”少了“或财务”3个字,属填报虚假报名信息。王慧慧对此申请了行政复议。

系列同类事件的曝光,亦暴露用人单位与学校专业设置招生的脱节。熊丙奇表示,专业人才招聘不能仅由行政人员进行审核评价,必须重视专业评价,同时需要推进当地有关部门招聘管理、评价改革。对于其中滥用招聘审核权的可能,则需要深入调查人事招聘中存在的潜规则,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自6月初媒体曝光以来,山西吕梁市两起事业单位招聘事件引发了舆论热议。对此,吕梁市成立了核查组介入调查,并于6月13日通报核查情况,认为吕梁市人社局存在对招考学科专业把握不准、机械执行的问题,责成人社局立即撤回取消考生刘瑞玲、王慧慧面试的决定,恢复面试资格,并作出道歉。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公招频现“白马非马”事件 专家:专业人才招聘不能仅由行政人员审核

近期,多地曝光公务员招聘过程中出现“白马非马”现象,有媒体评论称,公招时要求学历、专业很常见,但学历、专业审核也该秉持起码的常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自月初曝光的某事业招聘认定“世界史非历史学”以来,本月媒体曝光的因专业名不符导致事业招聘被拒事件已有数起。

因“专业名一字之差致被拒录”,江苏师范大学文学硕士纪元将江苏省徐州市人社局告上法庭。2016年,纪元参加徐州市事业单位招考并获得所报岗位笔试和面试第一名。此后却被当地人社局告知,其研究生毕业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属“中国语言文学类”,与报考岗位专业需求“中国语言文学”不符,从而取消其录取资格。

6月21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了这一事件,并指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系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下属硕士二级专业方向,而徐州市人社局依据的专业参考目录中,原为包容关系的二者却成了并列关系。6月22日,江苏省徐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通过官方微博回应,称徐州市政府在已对此成立专项调查组,后续情况将及时公布。

对于此事件,有舆论认为,从常识上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不属于“中国语言文学类”,就跟白马非马,“世界历史学”不属于“历史学”一样荒唐。

“按专业字眼来认定专业,硬性按规定进行管理、评价,这种机械化思维实质是傻瓜式管理。这在行政主导的人才管理、评价中并不鲜见。”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向界面新闻指出,另一种可能是招聘背后存在“萝卜招聘”,负责招聘者以‘死规定’排除掉一批竞争者,为某个内定的招聘对象,扫除竞争对手。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历史学”专业在事业单位招聘中惹尴尬的,本月以来全国已经曝光两起。

今年1月,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刘芳(化名)报考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档案局公务员,该岗位学专业要求是“历史学、汉语言文学、档案管理、网络与新媒体”。据悉,刘芳的本科为历史学专业,研究生为中国史(中国古代史)专业。当地档案局称,因该岗位招考要求专业为“历史学”,而非“中国古代史”,因此未通过刘芳的审核。

据悉,“历史学”在研究生阶段被分设为三个一级学科,即“世界史”“中国史”“考古学”,这三个专业仍属于“历史学”专业。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师郭婷表示,相关招考审核要求学院开具“中国史”属于“历史学”专业证明的事并非个例,主要集中于硕士研究生就业过程中。“因为博士就业大多对应的是高校,而高校人事部门对学科分类比较了解。”她表示。

6月初,在山西省吕梁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内蒙古民族大学历史学硕士刘瑞玲进入了人社局资格复审环节。当地招聘计划表显示,刘瑞玲所报考的岗位条件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历史学”专业。4月14日,因毕业证专业为“世界史”而非“历史学”,刘瑞玲被当地人社局认定为“填报虚假报名信息”,从而导致淘汰。

同因专业问题在吕梁事业单位招聘中被淘汰的,还有在其报考岗位笔试排名第一的王慧慧。据悉,王慧慧报考的职位要求“会计或财务电算化”专业,而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专业科目中并无这一专业名称,但本科、专科均含有“会计电算化”专业。据王慧慧透露,当地人社局表示,因为她的专业“会计电算化”少了“或财务”3个字,属填报虚假报名信息。王慧慧对此申请了行政复议。

系列同类事件的曝光,亦暴露用人单位与学校专业设置招生的脱节。熊丙奇表示,专业人才招聘不能仅由行政人员进行审核评价,必须重视专业评价,同时需要推进当地有关部门招聘管理、评价改革。对于其中滥用招聘审核权的可能,则需要深入调查人事招聘中存在的潜规则,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自6月初媒体曝光以来,山西吕梁市两起事业单位招聘事件引发了舆论热议。对此,吕梁市成立了核查组介入调查,并于6月13日通报核查情况,认为吕梁市人社局存在对招考学科专业把握不准、机械执行的问题,责成人社局立即撤回取消考生刘瑞玲、王慧慧面试的决定,恢复面试资格,并作出道歉。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