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保监会严格新险企开业验收标准 10家新批筹公司尚未获准开业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保监会严格新险企开业验收标准 10家新批筹公司尚未获准开业

6月22日,《中国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险公司开业验收工作的通知》下发,保监会拟收紧对新筹建保险公司股东资质、入股资金来源、股权结构等多方面的审查,在全面强化保险业务监管的同时,保险牌照的发放也将收紧。

纷纷攘攘的保险江湖中,“200多家险企排队待批筹”的消息流传许久,迄今落地者数十家。近两年保险行业迎来一波保费盛宴的同时,也迎来了本世纪以来最大一波扩容潮。

『慧保天下』粗略统计,2015、2016两年间近40家保险公司获批筹建、开业。仅以2016年为例,即有11家险企开业、22家保险公司批筹、另外还包括近百家保险中介获批、过百家险企省级机构入市。

金融环境的陡然而变,监管语境的变化,这一波保险机构扩容潮也正在发生逆转。6月22日,《中国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险公司开业验收工作的通知》下发,保监会拟收紧对新筹建保险公司股东资质、入股资金来源、股权结构等多方面的审查,在全面强化保险业务监管的同时,保险牌照的发放也将收紧。

监管将严查待开业险企股东资金来源

2012年以来,由于险资投资渠道放开、险企资产规模快速发展壮大、个别险企在资本市场“叱咤风云”所引发的“保险热潮”在2016年底归于沉寂。

这一年的12月,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公开场合抛出了著名的“妖精论”,所有舆论因此直指保险行业——因为在资本市场上的激进举牌行为,个别保险公司在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已经引发了一系列的口水官司。

转折在“妖精论”之后悄然发生,保险监管部门则将种种问题的根源指向了“公司治理”。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2016年12月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指出,规范的公司治理是防范风险的治本之策,重点是管好“人”与“钱”,即保险公司股东和资金来源。

之后,围绕“公司治理”这一问题,保监会打出了一系列的组合拳,包括拟严格限制大股东持股上限、规范关联交易等等,力图对保险公司的股东进行穿透式监管。而这一次,保监会更是将穿透式监管的重心进一步前移至开业验收环节,通过严格开业验收标准,预防公司管控不到位、经营激进、治理失效、资本不实等风险。

《通知》明确在筹建期间,保监会将从四个方面入手核查股东情况,包括加强股东资质条件、股东资金来源、股权结构等。

《通知》规定,如果保险公司股东发生财务状况恶化、实际控制人变更、关联关系变化等影响股东资质的情形,应当在规定期限向保监会书面报告,保监会将对相关股东资质进行穿透性核查。

《通知》还要求保险公司在筹建期间股东不得转让或变相转让所持有的保险公司股权,如违反此项规定,保监会将责令限期整改或不予批准开业,并将相关股东和当事人列入准入负面清单,限制其在保险业的投资活动。

此外,《通知》还表示将从筹建落实情况审查、增加面谈考核、完善验收标准三个方面加强验收工作。

在创立大会召开前,获批筹的新险企拟任董事长、总经理需向保监会陈述公司治理、高管团队、经营规划等方面的工作思路,保监会进行综合评估,如存在与筹建申请材料严重不符或与监管导向严重偏离的,将责令其限期整改。另外,新险企拟定的公司章程被要求在创立大会前完成修订。

在验收工作环节,保监会增加了面谈考核,与拟任董事长、总经理、高级管理人员及关键岗位负责人了解新设公司筹备情况。另外,保监会将细化评估内容,建立验收评价机制,将验收情况分类为四类:验收合格、一个月整改、两个月整改并重新验收、验收不合格不予批准开业。

虽然《通知》主要针对保险公司开业验收,不过也提到了开业初期相关监管手段。保险公司开业后的前两年,保监会将对其发展规划、产品策略、投资决策和公司治理等方面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评估,如果评估结果不达标,将不予批准保险公司新设分支机构。

2016年以来批筹23家险企尚有10家未获开业

不同于往昔股东资本性质迥然不同的险企扩容潮,这一波扩容潮中待批筹险企的股东中,民资、外资、国资兼而有之,但能入局者多是能量非凡之辈。其中有知名社会资本,也多有上市公司参与其间。有媒体统计,2016年先后有73家上市公司拟发起或参与设立保险公司,而这些上市公司主业背景纷繁复杂,涉及房地产、互联网、医药和化工等众多领域。

监管明确强化开业验收工作,对于已经批筹但尚未开业的险企来说,无疑尤其需要关注。

根据保监会官网披露的信息,2016年以来,保监会批准筹建的各类保险企业一共是23家。

这其中,只有三家是在2017年4月之后获批开业的,包括信美人寿、爱心人寿以及汇友建工财险。信美人寿由蚂蚁金服、天弘基金等主导设立,而爱心人寿则由北京保险产业园主导设立。6月23日,媒体爆出汇友建工财险获批开业的消息,该公司由长安责任保险公司发起设立。

截至2017年6月23日,23家批筹的保险公司仍有10家公司未获批开业,具体包括:北京人寿、招商局仁和人寿、黄河财险、三峡人寿、汇邦人寿五家综合性保险公司;人保养老、瑞华健康、太平科技三家专业保险公司,以及广东粤电自保、永诚资管。

这10家险企的股东背景以及实力各有不同。这其中,只有一家险企是在2017年之后获批筹建的——北京人寿,这家以北京为名的险企,拟注册资本28.6亿元,股东为北京顺鑫控股集团、北京供销社投资管理中心、北京草桥实业总公司等9家公司。

尤值得一提的是招商局主导、中国移动参股的“巨无霸”险企招商局仁和人寿,注册资本金50亿元。早在140年前清朝末年,招商局组建了国内第一家民族保险企业“仁和保险”,140年后,再度耗费重金举起“仁和”的大旗,对于中国保险业而言,可谓意义重大。

此外,黄河财险地处西部城市兰州,注册资本亦高达25亿元,其股东主要为甘肃国企为主,包含甘肃公路航空旅游投资集团、中国铁建投资集团、中国交建、白银有色等。该险企一旦成立,将成为甘肃首家法人险企。

汇邦人寿注册地在拉萨,主要股东为世茂股份、厦门明发集团等民企或外企为主。

三峡人寿注册地为中部城市重庆,其股东主要有重庆高科、重庆渝富集团、新华联等企业为主。

瑞华健康保险公司注册地亦在西部城市西安,作为一家健康险公司,其股东主要有五家企业,包括咸阳宇宏房产和东方置地集团等多家地产公司。

此外,太平科技保险作为专业保险公司,主要是浙江国企金控和太平财险发起设立;人保养老险由人保集团发起设立;广东粤电自保也是由大型国企所设立;永诚保险旗下的永诚资管早已传出获批开业,但保监会文件仍未披露。

相对于保险公司2亿元的最低注册资本,待开业险企动辄数十亿元的注册资本金可见股东背后之实力,与对保险牌照之觊觎。

上市公司“参股保险公司热”退烧

自2016年底以来,伴随监管全面趋严,行业普遍预计已经延续若干年的“保险牌照热”必将暂告一段落。从目前来看,这一趋势已经开始显现。

上市公司争相发公告参与设立保险公司的火爆局面已经不再。据《证券时报》统计,截至6月20日,发布公告称拟参与设立保险公司的上市公司数量为14家,同比减少59%,拟设保险公司11家,包括5家寿险公司、3家健康险公司、2家财险公司和1家保证保险公司;去年同一时期,共34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拟参与投资设立19家保险公司。2016年全年,共有73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拟参与投资设立42家保险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已经开始有上市险企宣布终止参与设计保险公司的计划,例如,上文提到的已经汇邦人寿(筹)股东世茂股份,其还曾参与过新沃财险的设立,不过在今年1月的时候,发公告称,因各方意见未达成一致,决定终止该项目。

而在今年3月,上市公司美盈森也曾发布公告称,终止参与发起设立长青保险(拟)。

《证券时报》称,某上市公司拟牵头设立一家健康保险公司,在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前期资料已准备好的情况下,却自主放弃,未将申请材料递交到保监会。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等待批筹的险企或仍然不是一个小数目,同样是来自《证券时报》的报道,今年以来,工商总局预核准名称的保险公司仍然超过150家。不过根据相关规定,如果名称预核准6个月后仍然没有获得保监会批复筹建,这些核准过的名称将需要申请延迟或者重新申请。

来源:慧保天下

原标题:保监会严格新险企开业验收标准,10家新批筹公司尚未获准开业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保监会严格新险企开业验收标准 10家新批筹公司尚未获准开业

6月22日,《中国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险公司开业验收工作的通知》下发,保监会拟收紧对新筹建保险公司股东资质、入股资金来源、股权结构等多方面的审查,在全面强化保险业务监管的同时,保险牌照的发放也将收紧。

纷纷攘攘的保险江湖中,“200多家险企排队待批筹”的消息流传许久,迄今落地者数十家。近两年保险行业迎来一波保费盛宴的同时,也迎来了本世纪以来最大一波扩容潮。

『慧保天下』粗略统计,2015、2016两年间近40家保险公司获批筹建、开业。仅以2016年为例,即有11家险企开业、22家保险公司批筹、另外还包括近百家保险中介获批、过百家险企省级机构入市。

金融环境的陡然而变,监管语境的变化,这一波保险机构扩容潮也正在发生逆转。6月22日,《中国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险公司开业验收工作的通知》下发,保监会拟收紧对新筹建保险公司股东资质、入股资金来源、股权结构等多方面的审查,在全面强化保险业务监管的同时,保险牌照的发放也将收紧。

监管将严查待开业险企股东资金来源

2012年以来,由于险资投资渠道放开、险企资产规模快速发展壮大、个别险企在资本市场“叱咤风云”所引发的“保险热潮”在2016年底归于沉寂。

这一年的12月,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公开场合抛出了著名的“妖精论”,所有舆论因此直指保险行业——因为在资本市场上的激进举牌行为,个别保险公司在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已经引发了一系列的口水官司。

转折在“妖精论”之后悄然发生,保险监管部门则将种种问题的根源指向了“公司治理”。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2016年12月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指出,规范的公司治理是防范风险的治本之策,重点是管好“人”与“钱”,即保险公司股东和资金来源。

之后,围绕“公司治理”这一问题,保监会打出了一系列的组合拳,包括拟严格限制大股东持股上限、规范关联交易等等,力图对保险公司的股东进行穿透式监管。而这一次,保监会更是将穿透式监管的重心进一步前移至开业验收环节,通过严格开业验收标准,预防公司管控不到位、经营激进、治理失效、资本不实等风险。

《通知》明确在筹建期间,保监会将从四个方面入手核查股东情况,包括加强股东资质条件、股东资金来源、股权结构等。

《通知》规定,如果保险公司股东发生财务状况恶化、实际控制人变更、关联关系变化等影响股东资质的情形,应当在规定期限向保监会书面报告,保监会将对相关股东资质进行穿透性核查。

《通知》还要求保险公司在筹建期间股东不得转让或变相转让所持有的保险公司股权,如违反此项规定,保监会将责令限期整改或不予批准开业,并将相关股东和当事人列入准入负面清单,限制其在保险业的投资活动。

此外,《通知》还表示将从筹建落实情况审查、增加面谈考核、完善验收标准三个方面加强验收工作。

在创立大会召开前,获批筹的新险企拟任董事长、总经理需向保监会陈述公司治理、高管团队、经营规划等方面的工作思路,保监会进行综合评估,如存在与筹建申请材料严重不符或与监管导向严重偏离的,将责令其限期整改。另外,新险企拟定的公司章程被要求在创立大会前完成修订。

在验收工作环节,保监会增加了面谈考核,与拟任董事长、总经理、高级管理人员及关键岗位负责人了解新设公司筹备情况。另外,保监会将细化评估内容,建立验收评价机制,将验收情况分类为四类:验收合格、一个月整改、两个月整改并重新验收、验收不合格不予批准开业。

虽然《通知》主要针对保险公司开业验收,不过也提到了开业初期相关监管手段。保险公司开业后的前两年,保监会将对其发展规划、产品策略、投资决策和公司治理等方面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评估,如果评估结果不达标,将不予批准保险公司新设分支机构。

2016年以来批筹23家险企尚有10家未获开业

不同于往昔股东资本性质迥然不同的险企扩容潮,这一波扩容潮中待批筹险企的股东中,民资、外资、国资兼而有之,但能入局者多是能量非凡之辈。其中有知名社会资本,也多有上市公司参与其间。有媒体统计,2016年先后有73家上市公司拟发起或参与设立保险公司,而这些上市公司主业背景纷繁复杂,涉及房地产、互联网、医药和化工等众多领域。

监管明确强化开业验收工作,对于已经批筹但尚未开业的险企来说,无疑尤其需要关注。

根据保监会官网披露的信息,2016年以来,保监会批准筹建的各类保险企业一共是23家。

这其中,只有三家是在2017年4月之后获批开业的,包括信美人寿、爱心人寿以及汇友建工财险。信美人寿由蚂蚁金服、天弘基金等主导设立,而爱心人寿则由北京保险产业园主导设立。6月23日,媒体爆出汇友建工财险获批开业的消息,该公司由长安责任保险公司发起设立。

截至2017年6月23日,23家批筹的保险公司仍有10家公司未获批开业,具体包括:北京人寿、招商局仁和人寿、黄河财险、三峡人寿、汇邦人寿五家综合性保险公司;人保养老、瑞华健康、太平科技三家专业保险公司,以及广东粤电自保、永诚资管。

这10家险企的股东背景以及实力各有不同。这其中,只有一家险企是在2017年之后获批筹建的——北京人寿,这家以北京为名的险企,拟注册资本28.6亿元,股东为北京顺鑫控股集团、北京供销社投资管理中心、北京草桥实业总公司等9家公司。

尤值得一提的是招商局主导、中国移动参股的“巨无霸”险企招商局仁和人寿,注册资本金50亿元。早在140年前清朝末年,招商局组建了国内第一家民族保险企业“仁和保险”,140年后,再度耗费重金举起“仁和”的大旗,对于中国保险业而言,可谓意义重大。

此外,黄河财险地处西部城市兰州,注册资本亦高达25亿元,其股东主要为甘肃国企为主,包含甘肃公路航空旅游投资集团、中国铁建投资集团、中国交建、白银有色等。该险企一旦成立,将成为甘肃首家法人险企。

汇邦人寿注册地在拉萨,主要股东为世茂股份、厦门明发集团等民企或外企为主。

三峡人寿注册地为中部城市重庆,其股东主要有重庆高科、重庆渝富集团、新华联等企业为主。

瑞华健康保险公司注册地亦在西部城市西安,作为一家健康险公司,其股东主要有五家企业,包括咸阳宇宏房产和东方置地集团等多家地产公司。

此外,太平科技保险作为专业保险公司,主要是浙江国企金控和太平财险发起设立;人保养老险由人保集团发起设立;广东粤电自保也是由大型国企所设立;永诚保险旗下的永诚资管早已传出获批开业,但保监会文件仍未披露。

相对于保险公司2亿元的最低注册资本,待开业险企动辄数十亿元的注册资本金可见股东背后之实力,与对保险牌照之觊觎。

上市公司“参股保险公司热”退烧

自2016年底以来,伴随监管全面趋严,行业普遍预计已经延续若干年的“保险牌照热”必将暂告一段落。从目前来看,这一趋势已经开始显现。

上市公司争相发公告参与设立保险公司的火爆局面已经不再。据《证券时报》统计,截至6月20日,发布公告称拟参与设立保险公司的上市公司数量为14家,同比减少59%,拟设保险公司11家,包括5家寿险公司、3家健康险公司、2家财险公司和1家保证保险公司;去年同一时期,共34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拟参与投资设立19家保险公司。2016年全年,共有73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拟参与投资设立42家保险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已经开始有上市险企宣布终止参与设计保险公司的计划,例如,上文提到的已经汇邦人寿(筹)股东世茂股份,其还曾参与过新沃财险的设立,不过在今年1月的时候,发公告称,因各方意见未达成一致,决定终止该项目。

而在今年3月,上市公司美盈森也曾发布公告称,终止参与发起设立长青保险(拟)。

《证券时报》称,某上市公司拟牵头设立一家健康保险公司,在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前期资料已准备好的情况下,却自主放弃,未将申请材料递交到保监会。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等待批筹的险企或仍然不是一个小数目,同样是来自《证券时报》的报道,今年以来,工商总局预核准名称的保险公司仍然超过150家。不过根据相关规定,如果名称预核准6个月后仍然没有获得保监会批复筹建,这些核准过的名称将需要申请延迟或者重新申请。

来源:慧保天下

原标题:保监会严格新险企开业验收标准,10家新批筹公司尚未获准开业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