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乐观或恐惧,谁是金融决策的大敌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乐观或恐惧,谁是金融决策的大敌

击穿各类决策偏见,是形成高效决策的前提。

所评图书:

书名:《决策与判断:走出无意识偏见的心理误区》

作者:(澳)米娜·杜莱辛甘、(德)沃尔夫冈·莱马赫

译者:王尔笙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6月

 

谈到乐观偏见,很多人都会想起2008年金融危机引爆之前,无论是美国市场,还是柳州、日本等其他国家的投资机构所带有的盲目乐观。有趣的是,13世纪就曾出现过类似的因乐观偏见所导致的金融和信任危机。

当时的欧洲大陆,僧侣、君主、银行之间建立起一种复杂交易方式,以缓解不可预知的和不可靠的现金流问题。由此发育出复杂的金融工具,包括英格兰修道院和意大利商业社团之间开展的羊毛贸易中使用的远期合同,以及由宗教团体制定的养老保险规定。商业社团掌管者大笔代罗马教廷征收的宗教税赋,收入稳定且长期呈增长态势,因而就放心将这笔钱借给大陆上的各地国王。一切看上去都是安全、可持续的。

但在13世纪90年代,罗马教廷突然决定收回了属于自己的大部分钱,而法国国王也向在法国经商的意大利商人征收重税;等到英格兰和法国1294年交战,英格兰国王希望银行家们像王朝那样帮自己筹集军费。但所有涉及的钱都被贷款和贸易占用,由此引发了一轮信用紧缩。

纵观中世纪到当代的近千年时间,我们可以发现,几乎每隔几十年,就会出现一次或涉及面极广或局限在某个、某几个较大市场的,因乐观偏见引发的金融危机。但人们似乎并不能从之前的危机特别是上一次危机吸取足够的教训。组织心理学家米娜·杜莱辛甘和资深管理专家沃尔夫冈·莱马赫在合著的《决策与判断:走出无意识偏见的心理误区》一书中就解释指出,商业和金融决策中,非常普遍的就是过度自信,决策者“即使在没有保证的情况下,也会对自己做出的决策充满信心”,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乐观经过进化而成为人的固有特质。

乐观偏见导致出错,一种情况是我们建立起的自我实现预期,导致自己形成偏见;另一种情况则是,在应对不熟悉的挑战或问题时,我们仍充满自信。数据显示,美国和欧洲市场上高达六成的并购并未实现最初约定的价值,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并购前交易方带有的乐观情绪。书中结合具体的公司案例,分析了乐观偏见导致决策出现偏差的作用机制。

要避免乐观偏见降低商业和金融决策水平,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反思决策心态。在因为乐观敲定某项决策时,要主动的转换视角,寻求不可行性证据,并且,要通过自我反思及征询他人,找出自己决策过程中主要存在的不确定性。其次,要反思参与者。如果作出乐观决策时,自己身边均为赞同决策的人,这种情况下要重视持反对立场的人的声音,与之分析类似事务的失败问题。第三,要反思过程。为避免降低对于商业或金融问题的复杂程度,要寻求更多的数据,包括非传统数据来源提供的信息;研究其他事务已被证明行不通的类似决策,调查案例的相似点和不同点;进行模拟情境规划和沙盘测算,找出可能发现的问题和风险。

乐观偏见影响商业和金融决策水平,反过来,偏向于悲观甚至恐惧,是不是就能减少决策问题呢?恐惧和焦虑也是人的本能反应,对于我们的操作能力会产生严重腐蚀,导致我们拖沓、优柔寡断、无所作为,并因为浪费了足够的决策时间而又不得不作出决定时,草率行事。一些情况下,投资人对于企业的压力过大,短期股东价值的腐蚀性就得以被放大,企业会避免受到惩罚而作出篡改数据、操控股价及其他关键数值数据的决定。而股市中的“羊群效应”,多数时候是在市场恐惧被大肆传染后所体现出来的。

《决策与判断:走出无意识偏见的心理误区》书中同样建议人们要从心态、参与者、过程三个维度,审视恐惧对于决策的影响并予以有效化解。第一,要询问自己,可能发生的最糟糕事情是什么及其原因,要找出恐惧叙述的虚假部分,要直面自己因反对意见而产生的回避、恐惧反映,采取给恐惧命名、核查恐惧成因、具体解释恐惧、分解恐惧等方式,来使得自己在心态上回复正常。第二,如果团队中传递着恐惧信息,则要想办法将表现出坚定信念的人纳入到做决策的过程中。第三,在作出重大决策并引发组织中的恐惧时,要求团队成员想象糟糕情境,让其进行描述,相互提醒指出恐惧情绪的虚假性,并就建立在真实事实的恐惧提出具体的应对办法。

这本书致力于提升商业与金融决策的质量,一一梳理出常见的8种决策偏见,除前述的乐观偏见、恐惧谬见,还包括与记忆力、经验、野心、恐惧、价值观、权力相关的偏见,探讨了各类偏见的形成机制。书作者指出,每个决策实际上都包含理解、检索、判断、响应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决策者会一层层地积累解释信息,均可能出现加入不可靠信息、以错误信息替换正确信息。

击穿各类决策偏见,是形成高效决策的前提。从个人决策到团体、组织决策,提高决策水平还必须注意5个常见盲点,包括过度自信、草率判断、架构陷阱、群体思维(无懈可击的错觉、集体文饰作用、道德错觉、过分刻板、一致性压力、自我审查、一致同意的错觉、心理防范)、过度情绪化。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商业和金融决策者,在适应不确定性程度更高的当下,继续保持安全而冷静的决策思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乐观或恐惧,谁是金融决策的大敌

击穿各类决策偏见,是形成高效决策的前提。

所评图书:

书名:《决策与判断:走出无意识偏见的心理误区》

作者:(澳)米娜·杜莱辛甘、(德)沃尔夫冈·莱马赫

译者:王尔笙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6月

 

谈到乐观偏见,很多人都会想起2008年金融危机引爆之前,无论是美国市场,还是柳州、日本等其他国家的投资机构所带有的盲目乐观。有趣的是,13世纪就曾出现过类似的因乐观偏见所导致的金融和信任危机。

当时的欧洲大陆,僧侣、君主、银行之间建立起一种复杂交易方式,以缓解不可预知的和不可靠的现金流问题。由此发育出复杂的金融工具,包括英格兰修道院和意大利商业社团之间开展的羊毛贸易中使用的远期合同,以及由宗教团体制定的养老保险规定。商业社团掌管者大笔代罗马教廷征收的宗教税赋,收入稳定且长期呈增长态势,因而就放心将这笔钱借给大陆上的各地国王。一切看上去都是安全、可持续的。

但在13世纪90年代,罗马教廷突然决定收回了属于自己的大部分钱,而法国国王也向在法国经商的意大利商人征收重税;等到英格兰和法国1294年交战,英格兰国王希望银行家们像王朝那样帮自己筹集军费。但所有涉及的钱都被贷款和贸易占用,由此引发了一轮信用紧缩。

纵观中世纪到当代的近千年时间,我们可以发现,几乎每隔几十年,就会出现一次或涉及面极广或局限在某个、某几个较大市场的,因乐观偏见引发的金融危机。但人们似乎并不能从之前的危机特别是上一次危机吸取足够的教训。组织心理学家米娜·杜莱辛甘和资深管理专家沃尔夫冈·莱马赫在合著的《决策与判断:走出无意识偏见的心理误区》一书中就解释指出,商业和金融决策中,非常普遍的就是过度自信,决策者“即使在没有保证的情况下,也会对自己做出的决策充满信心”,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乐观经过进化而成为人的固有特质。

乐观偏见导致出错,一种情况是我们建立起的自我实现预期,导致自己形成偏见;另一种情况则是,在应对不熟悉的挑战或问题时,我们仍充满自信。数据显示,美国和欧洲市场上高达六成的并购并未实现最初约定的价值,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并购前交易方带有的乐观情绪。书中结合具体的公司案例,分析了乐观偏见导致决策出现偏差的作用机制。

要避免乐观偏见降低商业和金融决策水平,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反思决策心态。在因为乐观敲定某项决策时,要主动的转换视角,寻求不可行性证据,并且,要通过自我反思及征询他人,找出自己决策过程中主要存在的不确定性。其次,要反思参与者。如果作出乐观决策时,自己身边均为赞同决策的人,这种情况下要重视持反对立场的人的声音,与之分析类似事务的失败问题。第三,要反思过程。为避免降低对于商业或金融问题的复杂程度,要寻求更多的数据,包括非传统数据来源提供的信息;研究其他事务已被证明行不通的类似决策,调查案例的相似点和不同点;进行模拟情境规划和沙盘测算,找出可能发现的问题和风险。

乐观偏见影响商业和金融决策水平,反过来,偏向于悲观甚至恐惧,是不是就能减少决策问题呢?恐惧和焦虑也是人的本能反应,对于我们的操作能力会产生严重腐蚀,导致我们拖沓、优柔寡断、无所作为,并因为浪费了足够的决策时间而又不得不作出决定时,草率行事。一些情况下,投资人对于企业的压力过大,短期股东价值的腐蚀性就得以被放大,企业会避免受到惩罚而作出篡改数据、操控股价及其他关键数值数据的决定。而股市中的“羊群效应”,多数时候是在市场恐惧被大肆传染后所体现出来的。

《决策与判断:走出无意识偏见的心理误区》书中同样建议人们要从心态、参与者、过程三个维度,审视恐惧对于决策的影响并予以有效化解。第一,要询问自己,可能发生的最糟糕事情是什么及其原因,要找出恐惧叙述的虚假部分,要直面自己因反对意见而产生的回避、恐惧反映,采取给恐惧命名、核查恐惧成因、具体解释恐惧、分解恐惧等方式,来使得自己在心态上回复正常。第二,如果团队中传递着恐惧信息,则要想办法将表现出坚定信念的人纳入到做决策的过程中。第三,在作出重大决策并引发组织中的恐惧时,要求团队成员想象糟糕情境,让其进行描述,相互提醒指出恐惧情绪的虚假性,并就建立在真实事实的恐惧提出具体的应对办法。

这本书致力于提升商业与金融决策的质量,一一梳理出常见的8种决策偏见,除前述的乐观偏见、恐惧谬见,还包括与记忆力、经验、野心、恐惧、价值观、权力相关的偏见,探讨了各类偏见的形成机制。书作者指出,每个决策实际上都包含理解、检索、判断、响应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决策者会一层层地积累解释信息,均可能出现加入不可靠信息、以错误信息替换正确信息。

击穿各类决策偏见,是形成高效决策的前提。从个人决策到团体、组织决策,提高决策水平还必须注意5个常见盲点,包括过度自信、草率判断、架构陷阱、群体思维(无懈可击的错觉、集体文饰作用、道德错觉、过分刻板、一致性压力、自我审查、一致同意的错觉、心理防范)、过度情绪化。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商业和金融决策者,在适应不确定性程度更高的当下,继续保持安全而冷静的决策思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