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消费升级,中医药博物馆成了大热门?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消费升级,中医药博物馆成了大热门?

蕴藏无数宝贝的中医药博物馆,又建瓴在中医馆旁,既可以体验望闻问切,又可以遍观泛丸、切片,乳钵、药捻等器具,是真实不虚无的植入中医教育的好方式。”

作者:木槿

切入主题之前,先看一组数据热热身:

自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将建设“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大健康产业的经济发展浪潮高涨,2016年,《大健康十大投资热点市场规模预测》一文就大健康市场未来发展趋势做了预测:预计到2020年,大健康产业总规模将超过8万亿元。

养生旅游经济作为细分领域下的又一片蓝海。据统计,养生旅游占旅游交易总规模的1%左右,2015年中国旅游市场总交易规模为41300亿元,养生旅游的交易规模约为400亿元。未来5年,养生旅游的市场规模将呈快速增长态势,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20%。2020年市场规模将在1000亿元左右。

中医药健康旅游作为大健康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复合型产业,成为中医发展领域又一关注焦点,同时,这又是以旅游的方式带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实际上是中医药服务得以创新和扩展的一种方式。

▲截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

政策落地、资本大量跟追,中医火了,顺便还带火了中医药文化健康旅游。作为中医药文化旅游的一个分支,建在中医馆里的博物馆,有必要拎出来谈一谈。

1、哪些医馆在建博物馆?

中医馆建博物馆,耗资巨大,医馆君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建博物馆的医馆有共同的特点:历史感比较强,地方品牌知名度较高,政府扶持。

以下是医馆君吐血整理的几家由中医馆建的中医药博物馆:

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

杭州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是中国专业性博物馆,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大井巷,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2700平方米,于1991年开馆。

叶同仁中医药博物馆

该馆以温州中医药历史发展为主线,以百年老字号“叶同仁”始创、重生、发展历程为主要脉络,传续中华老字号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内涵, 以点带面诠释瓯越大地中医药文化的精髓,是温州中药文化为主的历史进程的真实见证,本馆于2012年5月落成开馆。

陈李济中药博物馆

为岭南地区首家中药行业博物馆,该馆以中药传统制作工艺为主要内容,以场景还原为主要表现形式,展现中药历史、工艺,尤其是“南药”深厚的文化底蕴。

道一堂中医药博物馆

道一堂中医药博物馆在陈列设计上既具有较高的学术艺术定位,又能以人为本,满足广大观众的审美心理,寓教于美,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还设计多种中医实践操作部分,例如“中药炮制”、“针灸艾灸体验”及“名医教授五禽戏”等部分,在满足观众的感官享受的同时,还让其亲自体验操作,在实际动手过程中感受中医文化的魅力,寓教于乐。

广誉远中医药历史文化博物馆

今年3月,作为传承了470余年的中医药老字号广誉远,设于前门大街的广誉远中医药历史文化博物馆也正式竣工并对外开放。广誉远希望通过这座中医药历史文化博物馆,让人们领会传统中医药文化就在身边,并进一步深入了解、感受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

方一仁中医药博物馆

方一仁中医药博物馆位于古城区紫阳街。“方一仁”是台州医药行业闻名遐迩的老字号,创建于清道光九年(1829),至今已有180多年的历史,是台州府城头牌药号。

桐君堂中医药文化博物馆

桐君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建筑面积近600平方米,累计投资达900多万元,是国内首家以桐君药祖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博物馆内有古药铺、古药街、古炮制煎煮等用品用具,以及红曲生产的古貌复原场景等八大内容。

同仁堂博物馆

博物馆位于崇文区东兴隆街的一座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内,建筑面积700多平方米,展陈面积300多平方米。全馆分成7个展厅,5个主题,分别由“历史·溯源”、“商业·文化”、“创业·渊源”、“保护·传承”、“创新·发展”5个部分组成,同仁堂世代相传的针灸铜人更被视为该馆的镇馆之宝。

当然了,除了上述这些年代感比较强烈的中医馆开设博物馆,还有一些规模不大的民间中医馆、中医诊所也暗藏着博物馆的雏形。

徐晓明中医外科诊所在诊所设计之初,就想好要在药房收费处前设立中药标本区,根据不同的节日主题更换饰品,增添趣味性;在入口处还设有家族传承的药罐展览等物件。

汉古中医深圳馆设有一大面的草药标本区,很有博物馆的视觉感,天花板以星空为主题,诠释了中医与天文学之间的联系。

中医药博物馆的建立,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将中医文化渗透到民众生活中,有利于中医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2、普及中医教育

陈长青老师说过,中医发展最大的瓶颈不在资本、不在管理,而在人才。人才是推动行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没有精进的中医人才,资本和管理也难以将中医发展扶上墙。

从人才的角度倒推,牵涉的就是教育问题。中医会不会毁于中药这一命题备受争议,但中医会不会因为人才缺失导致发展危机?从当今各大中医馆、中医诊所对名中医的渴求程度就能找到答案。

中医药博物馆,尤其是中医馆打造的中医药博物馆,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普及中医教育的平台和载体。

前不久有新闻报道,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编写的全国首套中医药小学教材《中医药与健康》已被列入浙江省2017年教学用书目录,将于秋季学期在全省范围内投入使用。此举意在培养学生对中医的兴趣,同时也是为未来奠定中医人才储备基础。

医馆君认为,停留在纸面上的知识固然是普及中医教育的一种方式,但中医是门实践科学,亲身体验远比纸上谈兵更具实用性。那么,中医药博物馆就更有发言权了。

蕴藏无数宝贝的中医药博物馆,又建瓴在中医馆旁,既可以体验望闻问切,又可以遍观泛丸、切片,乳钵、药捻等器具,是真实不虚无的植入中医教育的好方式。

3、品牌宣传

医疗行业的宣传常常落得尴尬的境地。为什么这样说?在走访中医诊所的过程中,一位经营者向医馆君吐苦水:我们诊所缺乏宣传,宣传了也并没有带来什么效果。医疗尤其是中医长期受到黑粉的诟病,而医馆宣传的方式无非就是:发传单、患者口碑、义诊、讲座、优惠活动等,能拉新的几率其实不大。

和大部分博物馆一样,中医药博物馆一方面承载着旅游事业发展的使命,通过旅游这种轻松的方式带给民众有价值的中医养生观、生活观以及文化的宣导,进而带动区域旅游事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由于博物馆是中医馆附带开设的,这为医馆直接创造了品牌宣传的机会。

我们都知道,现在很多人到一个地方旅游,晒圈成了纪念自己足迹的惯用方法。朋友圈自带强大的传播效应,一下子就能让品牌扩散出去。口碑不止于疗效,你的业态升级,新鲜的玩法,都有可能为品牌带来强大的曝光几率。

随着消费升级迭代,中医馆建博物馆不再被看成是不务正业,而是寻求品牌宣传、曝光的一种营销模式。

中医药博物馆作为中医发展中的细小分支,运用场景化的方式为人们创造接触中医的平台,无论从文化的传播、人才的培养、品牌的宣传角度来说,都起了积极促进的作用。

但是,目前也只有一部分老字号筹建有中医药博物馆,对于新型的中小型中医药企业来说,斥资打造规模化的博物馆似乎可行性并不大。不过在馆内设置一些老物件,也能润色博物馆的视觉感,平添医馆的趣味性。

I 版权声明

本文为医馆界原创出品,转载需授权。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医馆界微信公众号“yiguanjie001”

· END ·

编辑|木槿 视觉|三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消费升级,中医药博物馆成了大热门?

蕴藏无数宝贝的中医药博物馆,又建瓴在中医馆旁,既可以体验望闻问切,又可以遍观泛丸、切片,乳钵、药捻等器具,是真实不虚无的植入中医教育的好方式。”

作者:木槿

切入主题之前,先看一组数据热热身:

自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将建设“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大健康产业的经济发展浪潮高涨,2016年,《大健康十大投资热点市场规模预测》一文就大健康市场未来发展趋势做了预测:预计到2020年,大健康产业总规模将超过8万亿元。

养生旅游经济作为细分领域下的又一片蓝海。据统计,养生旅游占旅游交易总规模的1%左右,2015年中国旅游市场总交易规模为41300亿元,养生旅游的交易规模约为400亿元。未来5年,养生旅游的市场规模将呈快速增长态势,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20%。2020年市场规模将在1000亿元左右。

中医药健康旅游作为大健康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复合型产业,成为中医发展领域又一关注焦点,同时,这又是以旅游的方式带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实际上是中医药服务得以创新和扩展的一种方式。

▲截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

政策落地、资本大量跟追,中医火了,顺便还带火了中医药文化健康旅游。作为中医药文化旅游的一个分支,建在中医馆里的博物馆,有必要拎出来谈一谈。

1、哪些医馆在建博物馆?

中医馆建博物馆,耗资巨大,医馆君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建博物馆的医馆有共同的特点:历史感比较强,地方品牌知名度较高,政府扶持。

以下是医馆君吐血整理的几家由中医馆建的中医药博物馆:

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

杭州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是中国专业性博物馆,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大井巷,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2700平方米,于1991年开馆。

叶同仁中医药博物馆

该馆以温州中医药历史发展为主线,以百年老字号“叶同仁”始创、重生、发展历程为主要脉络,传续中华老字号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内涵, 以点带面诠释瓯越大地中医药文化的精髓,是温州中药文化为主的历史进程的真实见证,本馆于2012年5月落成开馆。

陈李济中药博物馆

为岭南地区首家中药行业博物馆,该馆以中药传统制作工艺为主要内容,以场景还原为主要表现形式,展现中药历史、工艺,尤其是“南药”深厚的文化底蕴。

道一堂中医药博物馆

道一堂中医药博物馆在陈列设计上既具有较高的学术艺术定位,又能以人为本,满足广大观众的审美心理,寓教于美,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还设计多种中医实践操作部分,例如“中药炮制”、“针灸艾灸体验”及“名医教授五禽戏”等部分,在满足观众的感官享受的同时,还让其亲自体验操作,在实际动手过程中感受中医文化的魅力,寓教于乐。

广誉远中医药历史文化博物馆

今年3月,作为传承了470余年的中医药老字号广誉远,设于前门大街的广誉远中医药历史文化博物馆也正式竣工并对外开放。广誉远希望通过这座中医药历史文化博物馆,让人们领会传统中医药文化就在身边,并进一步深入了解、感受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

方一仁中医药博物馆

方一仁中医药博物馆位于古城区紫阳街。“方一仁”是台州医药行业闻名遐迩的老字号,创建于清道光九年(1829),至今已有180多年的历史,是台州府城头牌药号。

桐君堂中医药文化博物馆

桐君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建筑面积近600平方米,累计投资达900多万元,是国内首家以桐君药祖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博物馆内有古药铺、古药街、古炮制煎煮等用品用具,以及红曲生产的古貌复原场景等八大内容。

同仁堂博物馆

博物馆位于崇文区东兴隆街的一座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内,建筑面积700多平方米,展陈面积300多平方米。全馆分成7个展厅,5个主题,分别由“历史·溯源”、“商业·文化”、“创业·渊源”、“保护·传承”、“创新·发展”5个部分组成,同仁堂世代相传的针灸铜人更被视为该馆的镇馆之宝。

当然了,除了上述这些年代感比较强烈的中医馆开设博物馆,还有一些规模不大的民间中医馆、中医诊所也暗藏着博物馆的雏形。

徐晓明中医外科诊所在诊所设计之初,就想好要在药房收费处前设立中药标本区,根据不同的节日主题更换饰品,增添趣味性;在入口处还设有家族传承的药罐展览等物件。

汉古中医深圳馆设有一大面的草药标本区,很有博物馆的视觉感,天花板以星空为主题,诠释了中医与天文学之间的联系。

中医药博物馆的建立,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将中医文化渗透到民众生活中,有利于中医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2、普及中医教育

陈长青老师说过,中医发展最大的瓶颈不在资本、不在管理,而在人才。人才是推动行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没有精进的中医人才,资本和管理也难以将中医发展扶上墙。

从人才的角度倒推,牵涉的就是教育问题。中医会不会毁于中药这一命题备受争议,但中医会不会因为人才缺失导致发展危机?从当今各大中医馆、中医诊所对名中医的渴求程度就能找到答案。

中医药博物馆,尤其是中医馆打造的中医药博物馆,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普及中医教育的平台和载体。

前不久有新闻报道,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编写的全国首套中医药小学教材《中医药与健康》已被列入浙江省2017年教学用书目录,将于秋季学期在全省范围内投入使用。此举意在培养学生对中医的兴趣,同时也是为未来奠定中医人才储备基础。

医馆君认为,停留在纸面上的知识固然是普及中医教育的一种方式,但中医是门实践科学,亲身体验远比纸上谈兵更具实用性。那么,中医药博物馆就更有发言权了。

蕴藏无数宝贝的中医药博物馆,又建瓴在中医馆旁,既可以体验望闻问切,又可以遍观泛丸、切片,乳钵、药捻等器具,是真实不虚无的植入中医教育的好方式。

3、品牌宣传

医疗行业的宣传常常落得尴尬的境地。为什么这样说?在走访中医诊所的过程中,一位经营者向医馆君吐苦水:我们诊所缺乏宣传,宣传了也并没有带来什么效果。医疗尤其是中医长期受到黑粉的诟病,而医馆宣传的方式无非就是:发传单、患者口碑、义诊、讲座、优惠活动等,能拉新的几率其实不大。

和大部分博物馆一样,中医药博物馆一方面承载着旅游事业发展的使命,通过旅游这种轻松的方式带给民众有价值的中医养生观、生活观以及文化的宣导,进而带动区域旅游事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由于博物馆是中医馆附带开设的,这为医馆直接创造了品牌宣传的机会。

我们都知道,现在很多人到一个地方旅游,晒圈成了纪念自己足迹的惯用方法。朋友圈自带强大的传播效应,一下子就能让品牌扩散出去。口碑不止于疗效,你的业态升级,新鲜的玩法,都有可能为品牌带来强大的曝光几率。

随着消费升级迭代,中医馆建博物馆不再被看成是不务正业,而是寻求品牌宣传、曝光的一种营销模式。

中医药博物馆作为中医发展中的细小分支,运用场景化的方式为人们创造接触中医的平台,无论从文化的传播、人才的培养、品牌的宣传角度来说,都起了积极促进的作用。

但是,目前也只有一部分老字号筹建有中医药博物馆,对于新型的中小型中医药企业来说,斥资打造规模化的博物馆似乎可行性并不大。不过在馆内设置一些老物件,也能润色博物馆的视觉感,平添医馆的趣味性。

I 版权声明

本文为医馆界原创出品,转载需授权。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医馆界微信公众号“yiguanjie001”

· END ·

编辑|木槿 视觉|三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