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上海崇明区2016-2040年规划草案公示 开发边界“瘦身”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上海崇明区2016-2040年规划草案公示 开发边界“瘦身”

根据规划,崇明将优化全区生态、农业和城镇“三大空间”。

图片来源:东方IC

7月20日,上海崇明区举行《上海市崇明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6-2040)》(下称崇明2040)草案公示新闻通气会。

“崇明2040”草案确立崇明至2040年的发展总目标:建设成为在生态环境、资源利用、经济社会发展、人居品质等方面具有全球引领示范作用的世界级生态岛,成为全球鸟类的重要栖息地,世界自然资源多样性的重要保护地,长江生态环境大保护的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发展的先行区。

到2040年,崇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70万人以内,建设用地总规模锁定在265平方公里以内;划定生态空间1401平方公里,永久基本农田540平方公里(81万亩),自然湿地保有率从38%提升到45%,森林覆盖率从22%提升到3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从6.8平方米提升到20平方米,水面率从9.54%提升到10.3%。

根据规划,崇明将优化全区生态、农业和城镇“三大空间”,建立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市开发边界和文化保护控制线“四线”管控体系。

“五源多廊”生态空间

根据规划,崇明将大力实施“+生态”战略,同时稳妥推进“生态+”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生态、生产、生活融合发展。

在生态空间规划上,“崇明2040”要求落实并深化全市总体规划要求,以环境承载力为前提,严格划定全区生态空间,坚守生态红线,保障生态安全格局。

规划全区生态空间总面积1401.1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1021.2平方公里。按照市级生态空间划定要求,落实并深化一、二类生态空间,优化并拓展三、四类生态空间。规划要求,以一类、二类生态空间为基础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内为禁止建设区,实现最严格的管控措施。

“崇明2040”还规划形成“五源多廊”的总体生态空间结构。“五源”包括崇明东滩、西沙、北湖、东平国家森林公园、长兴青草沙湿地等五个重要生态源地;“多廊”包括市区级生态走廊和蓝绿网络。市区级生态走廊包括1条市级生态走廊和10条区级生态走廊,串接生态基本片区及重要生态源地。

此外,“崇明2040”研究确定了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核心指标体系,从环境质量、生态空间、水资源、生物多样性、气候与能源、产业体系等方面,明确核心控制指标,引导、监测、评价崇明生态岛保护、修复与建设。

开发边界“瘦身”

“崇明2040”指出,现阶段,崇明空间发展存在现状用地不集聚、规划用地过于集中、乡村地区缺乏关注的问题。

根据规划,至2040年,全区建设用地总规模265平方公里,农用地总规模为1002平方公里,未利用地为146平方公里。

规划要求优化建设用地布局。至2040年,城镇建设用地207平方公里,农村居民点用地53平方公里。全区城市开发边界内规划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26平方公里,城市开发边界外建设用地139平方公里。

“崇明2040”按照全市总体规划要求,突出底线约束,刚性管控,明确以“三大空间、四条红线”为基本框架的空间分区管制体系,优化全区生态、农业和城镇“三大空间”,建立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市开发边界和文化保护控制线“四线”管控体系。

在城镇空间管制方面,“崇明2040”提出以城市开发边界锁定城镇空间,推动城镇紧凑集约发展。

一方面,落实世界级生态岛定位和全市“规划建设用地负增长”要求,优化调整开发边界,由现行规划157平方公里瘦身至133平方公里,减少15%。

扣除河流水面,全区城市开发边界内规划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26平方公里,开发边界内可新增建设用地的空间同步由53平方公里压缩至36平方公里,减少32%。

原集建区瘦身的区域,现状为优质耕地的,可划入永久基本农田予以保护;现状已配套交通基础设施的,可作为生态林地空间。规划空间过于集中的陈家镇、城桥镇、长兴镇是城市开发边界瘦身的重点。

另一方面,落实全市战略留白要求,将市级重点功能区及周边拓展地区、现状低效利用待转型的成片工业区以及规划交通区位条件得到重大改善的地区等划为战略留白空间。规划至2040年,崇明区战略留白空间规模为17.2平方公里。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上海崇明区2016-2040年规划草案公示,开发边界“瘦身”

最新更新时间:07/20 17:13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上海崇明区2016-2040年规划草案公示 开发边界“瘦身”

根据规划,崇明将优化全区生态、农业和城镇“三大空间”。

图片来源:东方IC

7月20日,上海崇明区举行《上海市崇明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6-2040)》(下称崇明2040)草案公示新闻通气会。

“崇明2040”草案确立崇明至2040年的发展总目标:建设成为在生态环境、资源利用、经济社会发展、人居品质等方面具有全球引领示范作用的世界级生态岛,成为全球鸟类的重要栖息地,世界自然资源多样性的重要保护地,长江生态环境大保护的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发展的先行区。

到2040年,崇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70万人以内,建设用地总规模锁定在265平方公里以内;划定生态空间1401平方公里,永久基本农田540平方公里(81万亩),自然湿地保有率从38%提升到45%,森林覆盖率从22%提升到3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从6.8平方米提升到20平方米,水面率从9.54%提升到10.3%。

根据规划,崇明将优化全区生态、农业和城镇“三大空间”,建立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市开发边界和文化保护控制线“四线”管控体系。

“五源多廊”生态空间

根据规划,崇明将大力实施“+生态”战略,同时稳妥推进“生态+”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生态、生产、生活融合发展。

在生态空间规划上,“崇明2040”要求落实并深化全市总体规划要求,以环境承载力为前提,严格划定全区生态空间,坚守生态红线,保障生态安全格局。

规划全区生态空间总面积1401.1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1021.2平方公里。按照市级生态空间划定要求,落实并深化一、二类生态空间,优化并拓展三、四类生态空间。规划要求,以一类、二类生态空间为基础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内为禁止建设区,实现最严格的管控措施。

“崇明2040”还规划形成“五源多廊”的总体生态空间结构。“五源”包括崇明东滩、西沙、北湖、东平国家森林公园、长兴青草沙湿地等五个重要生态源地;“多廊”包括市区级生态走廊和蓝绿网络。市区级生态走廊包括1条市级生态走廊和10条区级生态走廊,串接生态基本片区及重要生态源地。

此外,“崇明2040”研究确定了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核心指标体系,从环境质量、生态空间、水资源、生物多样性、气候与能源、产业体系等方面,明确核心控制指标,引导、监测、评价崇明生态岛保护、修复与建设。

开发边界“瘦身”

“崇明2040”指出,现阶段,崇明空间发展存在现状用地不集聚、规划用地过于集中、乡村地区缺乏关注的问题。

根据规划,至2040年,全区建设用地总规模265平方公里,农用地总规模为1002平方公里,未利用地为146平方公里。

规划要求优化建设用地布局。至2040年,城镇建设用地207平方公里,农村居民点用地53平方公里。全区城市开发边界内规划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26平方公里,城市开发边界外建设用地139平方公里。

“崇明2040”按照全市总体规划要求,突出底线约束,刚性管控,明确以“三大空间、四条红线”为基本框架的空间分区管制体系,优化全区生态、农业和城镇“三大空间”,建立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市开发边界和文化保护控制线“四线”管控体系。

在城镇空间管制方面,“崇明2040”提出以城市开发边界锁定城镇空间,推动城镇紧凑集约发展。

一方面,落实世界级生态岛定位和全市“规划建设用地负增长”要求,优化调整开发边界,由现行规划157平方公里瘦身至133平方公里,减少15%。

扣除河流水面,全区城市开发边界内规划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26平方公里,开发边界内可新增建设用地的空间同步由53平方公里压缩至36平方公里,减少32%。

原集建区瘦身的区域,现状为优质耕地的,可划入永久基本农田予以保护;现状已配套交通基础设施的,可作为生态林地空间。规划空间过于集中的陈家镇、城桥镇、长兴镇是城市开发边界瘦身的重点。

另一方面,落实全市战略留白要求,将市级重点功能区及周边拓展地区、现状低效利用待转型的成片工业区以及规划交通区位条件得到重大改善的地区等划为战略留白空间。规划至2040年,崇明区战略留白空间规模为17.2平方公里。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上海崇明区2016-2040年规划草案公示,开发边界“瘦身”

最新更新时间:07/20 17:13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