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把吕克·贝松变成“票房毒药”,只需要“中国金主”的不离不弃?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把吕克·贝松变成“票房毒药”,只需要“中国金主”的不离不弃?

艺术与商业,吕克·贝松努力游走于二者之间,但姿态算不上游刃有余。

作者:一 一

编辑:李春晖

吕克·贝松的《星际特工》已定档本月在内地上映,不知吴亦凡的参演能否让该片如此前的《极限特工3》般在内地影市打个翻身仗。毕竟《星际特工》在北美撞上诺兰大神的《敦刻尔克》,以至于这部号称最贵的独立大片,极有可能血本无归,就等着中仓补血呢。

不知是幸或不幸,投身大制作的吕克·贝松,这两年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中国金主”。《星际特工》投资2.1亿美元,最大的投资方、主控方仍是中国的基美影业。

去年,同样是双方联手推出的中法合拍大作《勇士之门》,想必各位还有印象。尽管该片票房血本无归,基美影业仍然不离不弃。其实也没法弃了,基美影业去年底已经花4.5亿成为吕克.贝松旗下公司欧罗巴的第二大股东。

《星际特工》正是双方股权联姻后的首秀。而其另一个背景是,连续推出多部不成功的大制作让基美影业资金链告急,业绩下滑严重。

这家以“批片”生意起家的公司,从去年开始向产业链上游进军“合拍”,但转型的代价却相当惨烈。2016年年报显示,基美影业亏损2.65亿,这也是其2013年挂牌新三板以来首次出现年度亏损。

基美影业因为吕克.贝松赚过钱,也赔过不少,如今仍将翻身的希望和压力寄托在他身上。在经历了北美的疲软之后,《星际特工》在内地的票房,对双方都至关重要。

又一部“中仓电影”?

2.1亿美元的超高投资,让《星际特工》成为了有史以来最昂贵的独立电影,也创下了欧洲电影史投资之最。执着“对抗”好莱坞的吕克·贝松,终于用人民币武器发起了自己的绝地反击。

但这部电影首周在北美3553家影院上映,仅收获了1702万美元。次周又大幅跌落,导致开画十日仅报收3019万美元。这样的成绩让很多外媒提前将其归入2017年亏损最严重的大片行列。在口碑方面《星际特工》也表现平平,目前烂番茄指数只有51%。

不过依硬糖君看,这部电影想亏也不容易,北美不行,还可以做“中仓电影”嘛。如今《战狼2》再次验证了内地恐怖的票房爆发力,而此前吴亦凡主演的《极限特工3》也在内地拿下了超10亿的票房。

《星际特工》的优势也很明显,工业光魔、维塔数码和Rodeo FX三大顶级特效公司首次在同一部电影中联手,这部电影的特效镜头多达2734个。而吴亦凡和蕾哈娜组成的演员组合,虽然在电影中的戏份不多,但在中国拥有极其强大的粉丝群。

有趣的是,在北美影市刚大战过的《星际特工》和《敦刻尔克》,也将在内地上演二番战。不过换了战场,谁是赢家就有些难以预料。相比吕克·贝松,诺兰在内地还有些小众,再加上超规格的视效和吴亦凡,纯看卖相似乎还是《星际特工》更符合内地观众口味。

内地票仓对于《极限特工》的作用不言而喻,不过吕克·贝松早已声明并无赔钱之忧。对于欧罗巴,《星际特工》已经通过预售版权回收了96%的成本。

在这部电影上映之前,有媒体爆料吕克·贝松旗下的欧罗巴影业亏损严重,急需要这部大投资电影打开局面。但吕克·贝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否认了这一传言,认为欧罗巴仅仅承担4%的财务风险并不会构成财务危机,这部电影的好坏更多是声誉的影响。

“如果这部电影遭遇了滑铁卢,我们就会失去制作这类电影的可信度,风险无关乎资金,更多的是与人相关。”

如果从这个角度看,那吕克.贝松的战斗已经结束了。内地票仓显然无法挽回《星际特工》在北美市场的声誉危机。甚至从北美的影评看,这部严重依赖视效为卖点的电影,在内地也可能遭遇同样的口碑危机。

基美影业的艰难转型

如果赔钱的不是吕克.贝松的欧罗巴,欧罗巴仅承担4%的财务风险,那么其余的风险显然就在中国的基美影业身上。

在这部大片中,基美影业投资高达5000万美元,并拿下中国区的独家发行权。当所有中国资本都一头扎入好莱坞的时候,基美影业转战欧洲,绑定吕克·贝松。剑走偏锋也让其一度进入电影的快车道。

成立于2008年的基美影业,是最早登陆新三板的影视制作发行公司之一。从进口影片的协助推广和版权销售业务起步,如今已经成为中欧合拍片的重要投资方。

2012年,基美影业和法国欧罗巴影业签订了三年的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出品了《暴力街区》、《超体》、《飓风营救3》、《玩命速递4》等全球发行的商业电影。2014年,基美影业发行欧罗巴的四部电影一共拿下5.42亿票房。

至此,基美影业2014年营收达到1.54亿元,增幅218.4%;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5276.71万元,增幅高达735.05%。

2015年5月,两家公司又续签了5年的战略合作协议。基美影业董事长高敬东还宣布:基美影业在2015-2016两年中将制作《勇士之门》、《小王子》、《这个杀手不太冷(致敬版)》等15余部影片,总投资金额达20亿人民币。

同年,基美影业在《飓风营救3》、《小王子》等电影的推动下,营收达到了1.93亿,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虽较2014年减少31.55%,但仍有3633.63万元。

批片生意的成功以及批片市场变化,让基美影业开始探索产业链上游的合拍片。投资3亿的中法合拍片《勇士之门》,由吕克·贝松担任监制和编剧,赵又廷、倪妮担纲主演。然而这部电影的累计票房仅为2283.8万元,豆瓣评分仅为3.5分,成为去年仆街大片的典型代表。

转型之困让基美影业在2016年业绩大跌,对此基美影业的解释是:对《磨轮》、《勇士之门》、《超级快递》项目开发的成本大幅增加,但国内电影行业增长趋势放缓,所以电影票房未达预期。

成也吕克.贝松,败也吕克.贝松,曾经那个发现“新大陆”的基美影业,现在急需“回血续命”。而吕克.贝松这杆大棋,究竟还能打多久?

吕克·贝松的“谎言”

吕克·贝松当然是一位天才导演。1988年执导的《碧海蓝天》目前在豆瓣TOP250中排名第169,1994年执导的《这个杀手不太冷》高居第三。单靠这两部电影,足以让吕克·贝松进入一线导演行列。

但当时的吕克·贝松告诉世界,自己一生只拍10部电影。1999年吕克·贝松就已经完成了这一规划,随后,他用“电影人是可以撒谎的”继续自己的电影生涯。

2000年后,吕克·贝松的电影更多偏向商业类型片。良莠不齐的电影质量,也让他在近几年背负上“票房毒药”和“烂片之王”的骂名。从2000年开始,吕克·贝松监制的电影多达81部,其中有不少被人诟病的过度商业化作品。

单纯的说吕克·贝松走下神坛并不公平,即便是科幻题材,2014年,吕克.贝松执导、斯嘉丽·约翰逊主演的《超体》依旧威力十足,4000万美元的成本斩获4.63亿美元的票房。基美影业也是靠引进这部电影赚的盆满钵满。

只是不断的投资并没有给电影质量带来等量的上升。可以说《星际特工》是吕克.贝松的荣誉之战,他急需一部“史诗般作品”来证明自己能适应商业电影的时代规则。

从《超体》中的“中国元素”,到《勇士之门》的全中国明星阵容,再到《星际特工》的吴亦凡,虽然吕克贝松认为自己从不刻意迎合中国市场,但事实永远最具说服力。

吕克·贝松曾说:“无论什么类型,我觉得最重的都是讲故事的能力和塑造角色的工具,科技只是手段”。然而《星际特工》最被诟病的正是故事的羸弱。

吕克·贝松曾说:“我很不喜欢演员在电影里只是‘我’,而应该是角色,我看过太多电影里,演员一直在我我我我我,只有自己,没有作品,而吴亦凡和蕾哈娜在我眼里只是演员,并不考虑唱歌的事情。”

然而他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的基美影业作为第一批公开投资这部电影的公司,曾建议选择一名中国演员出演一个小角色,因为对于影片的中国票房有利。随后吕克·贝松听取建议,选择了吴亦凡。

艺术与商业,吕克·贝松努力游走于二者之间,但姿态算不上游刃有余。

对于基美影业而言,中欧合拍拥有不错的市场前景,但欧洲能够承担大制作商业电影的导演十分稀少,绑定吕克·贝松是仅有的上佳选择。可未来吕克·贝松究竟还能给基美影业带来多少价值,或许还需要成功案例来证明。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把吕克·贝松变成“票房毒药”,只需要“中国金主”的不离不弃?

艺术与商业,吕克·贝松努力游走于二者之间,但姿态算不上游刃有余。

作者:一 一

编辑:李春晖

吕克·贝松的《星际特工》已定档本月在内地上映,不知吴亦凡的参演能否让该片如此前的《极限特工3》般在内地影市打个翻身仗。毕竟《星际特工》在北美撞上诺兰大神的《敦刻尔克》,以至于这部号称最贵的独立大片,极有可能血本无归,就等着中仓补血呢。

不知是幸或不幸,投身大制作的吕克·贝松,这两年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中国金主”。《星际特工》投资2.1亿美元,最大的投资方、主控方仍是中国的基美影业。

去年,同样是双方联手推出的中法合拍大作《勇士之门》,想必各位还有印象。尽管该片票房血本无归,基美影业仍然不离不弃。其实也没法弃了,基美影业去年底已经花4.5亿成为吕克.贝松旗下公司欧罗巴的第二大股东。

《星际特工》正是双方股权联姻后的首秀。而其另一个背景是,连续推出多部不成功的大制作让基美影业资金链告急,业绩下滑严重。

这家以“批片”生意起家的公司,从去年开始向产业链上游进军“合拍”,但转型的代价却相当惨烈。2016年年报显示,基美影业亏损2.65亿,这也是其2013年挂牌新三板以来首次出现年度亏损。

基美影业因为吕克.贝松赚过钱,也赔过不少,如今仍将翻身的希望和压力寄托在他身上。在经历了北美的疲软之后,《星际特工》在内地的票房,对双方都至关重要。

又一部“中仓电影”?

2.1亿美元的超高投资,让《星际特工》成为了有史以来最昂贵的独立电影,也创下了欧洲电影史投资之最。执着“对抗”好莱坞的吕克·贝松,终于用人民币武器发起了自己的绝地反击。

但这部电影首周在北美3553家影院上映,仅收获了1702万美元。次周又大幅跌落,导致开画十日仅报收3019万美元。这样的成绩让很多外媒提前将其归入2017年亏损最严重的大片行列。在口碑方面《星际特工》也表现平平,目前烂番茄指数只有51%。

不过依硬糖君看,这部电影想亏也不容易,北美不行,还可以做“中仓电影”嘛。如今《战狼2》再次验证了内地恐怖的票房爆发力,而此前吴亦凡主演的《极限特工3》也在内地拿下了超10亿的票房。

《星际特工》的优势也很明显,工业光魔、维塔数码和Rodeo FX三大顶级特效公司首次在同一部电影中联手,这部电影的特效镜头多达2734个。而吴亦凡和蕾哈娜组成的演员组合,虽然在电影中的戏份不多,但在中国拥有极其强大的粉丝群。

有趣的是,在北美影市刚大战过的《星际特工》和《敦刻尔克》,也将在内地上演二番战。不过换了战场,谁是赢家就有些难以预料。相比吕克·贝松,诺兰在内地还有些小众,再加上超规格的视效和吴亦凡,纯看卖相似乎还是《星际特工》更符合内地观众口味。

内地票仓对于《极限特工》的作用不言而喻,不过吕克·贝松早已声明并无赔钱之忧。对于欧罗巴,《星际特工》已经通过预售版权回收了96%的成本。

在这部电影上映之前,有媒体爆料吕克·贝松旗下的欧罗巴影业亏损严重,急需要这部大投资电影打开局面。但吕克·贝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否认了这一传言,认为欧罗巴仅仅承担4%的财务风险并不会构成财务危机,这部电影的好坏更多是声誉的影响。

“如果这部电影遭遇了滑铁卢,我们就会失去制作这类电影的可信度,风险无关乎资金,更多的是与人相关。”

如果从这个角度看,那吕克.贝松的战斗已经结束了。内地票仓显然无法挽回《星际特工》在北美市场的声誉危机。甚至从北美的影评看,这部严重依赖视效为卖点的电影,在内地也可能遭遇同样的口碑危机。

基美影业的艰难转型

如果赔钱的不是吕克.贝松的欧罗巴,欧罗巴仅承担4%的财务风险,那么其余的风险显然就在中国的基美影业身上。

在这部大片中,基美影业投资高达5000万美元,并拿下中国区的独家发行权。当所有中国资本都一头扎入好莱坞的时候,基美影业转战欧洲,绑定吕克·贝松。剑走偏锋也让其一度进入电影的快车道。

成立于2008年的基美影业,是最早登陆新三板的影视制作发行公司之一。从进口影片的协助推广和版权销售业务起步,如今已经成为中欧合拍片的重要投资方。

2012年,基美影业和法国欧罗巴影业签订了三年的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出品了《暴力街区》、《超体》、《飓风营救3》、《玩命速递4》等全球发行的商业电影。2014年,基美影业发行欧罗巴的四部电影一共拿下5.42亿票房。

至此,基美影业2014年营收达到1.54亿元,增幅218.4%;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5276.71万元,增幅高达735.05%。

2015年5月,两家公司又续签了5年的战略合作协议。基美影业董事长高敬东还宣布:基美影业在2015-2016两年中将制作《勇士之门》、《小王子》、《这个杀手不太冷(致敬版)》等15余部影片,总投资金额达20亿人民币。

同年,基美影业在《飓风营救3》、《小王子》等电影的推动下,营收达到了1.93亿,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虽较2014年减少31.55%,但仍有3633.63万元。

批片生意的成功以及批片市场变化,让基美影业开始探索产业链上游的合拍片。投资3亿的中法合拍片《勇士之门》,由吕克·贝松担任监制和编剧,赵又廷、倪妮担纲主演。然而这部电影的累计票房仅为2283.8万元,豆瓣评分仅为3.5分,成为去年仆街大片的典型代表。

转型之困让基美影业在2016年业绩大跌,对此基美影业的解释是:对《磨轮》、《勇士之门》、《超级快递》项目开发的成本大幅增加,但国内电影行业增长趋势放缓,所以电影票房未达预期。

成也吕克.贝松,败也吕克.贝松,曾经那个发现“新大陆”的基美影业,现在急需“回血续命”。而吕克.贝松这杆大棋,究竟还能打多久?

吕克·贝松的“谎言”

吕克·贝松当然是一位天才导演。1988年执导的《碧海蓝天》目前在豆瓣TOP250中排名第169,1994年执导的《这个杀手不太冷》高居第三。单靠这两部电影,足以让吕克·贝松进入一线导演行列。

但当时的吕克·贝松告诉世界,自己一生只拍10部电影。1999年吕克·贝松就已经完成了这一规划,随后,他用“电影人是可以撒谎的”继续自己的电影生涯。

2000年后,吕克·贝松的电影更多偏向商业类型片。良莠不齐的电影质量,也让他在近几年背负上“票房毒药”和“烂片之王”的骂名。从2000年开始,吕克·贝松监制的电影多达81部,其中有不少被人诟病的过度商业化作品。

单纯的说吕克·贝松走下神坛并不公平,即便是科幻题材,2014年,吕克.贝松执导、斯嘉丽·约翰逊主演的《超体》依旧威力十足,4000万美元的成本斩获4.63亿美元的票房。基美影业也是靠引进这部电影赚的盆满钵满。

只是不断的投资并没有给电影质量带来等量的上升。可以说《星际特工》是吕克.贝松的荣誉之战,他急需一部“史诗般作品”来证明自己能适应商业电影的时代规则。

从《超体》中的“中国元素”,到《勇士之门》的全中国明星阵容,再到《星际特工》的吴亦凡,虽然吕克贝松认为自己从不刻意迎合中国市场,但事实永远最具说服力。

吕克·贝松曾说:“无论什么类型,我觉得最重的都是讲故事的能力和塑造角色的工具,科技只是手段”。然而《星际特工》最被诟病的正是故事的羸弱。

吕克·贝松曾说:“我很不喜欢演员在电影里只是‘我’,而应该是角色,我看过太多电影里,演员一直在我我我我我,只有自己,没有作品,而吴亦凡和蕾哈娜在我眼里只是演员,并不考虑唱歌的事情。”

然而他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的基美影业作为第一批公开投资这部电影的公司,曾建议选择一名中国演员出演一个小角色,因为对于影片的中国票房有利。随后吕克·贝松听取建议,选择了吴亦凡。

艺术与商业,吕克·贝松努力游走于二者之间,但姿态算不上游刃有余。

对于基美影业而言,中欧合拍拥有不错的市场前景,但欧洲能够承担大制作商业电影的导演十分稀少,绑定吕克·贝松是仅有的上佳选择。可未来吕克·贝松究竟还能给基美影业带来多少价值,或许还需要成功案例来证明。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