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大数据经济贵州路径:政用带动商用,民用尚有多远?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大数据经济贵州路径:政用带动商用,民用尚有多远?

贵州省大数据发展以数据中心为起步,政府数据使用为切入。以政用带动商用,再带动民用,自上而下推动。

图片来源:海洛创意

8月2日,华为七星湖数据存储中心在贵州贵安新区开工。7月12日,苹果宣布将中国第一个数据中心落户贵州,项目落成后,国内苹果用户的个人数据将储存在此。科技巨头的涌入,再次引发外界对发展了3年贵州大数据发展的关注。

2014年3月贵州正式宣布发展大数据产业,3年时间里,经济发展常年处于全国后段的贵州,在大数据发展中俨然走在全国前列。三大运营商,苹果、华为、腾讯、阿里、富士康、领英、中关村等多家顶级企业落户;全国第一家大数据交易所诞生;首部大数据地方法规确认数据边界……动作频频。

贵州大数据建设为何这么火?真实情况如何?界面新闻记者近日对贵州本土创业者、外来企业以及政府相关人士等进行了实地采访。

8月1日,界面新闻记者来到贵阳高新区大数据产业园,这里是贵州发展大数据核心区域,相较深圳、北京等IT公司聚集区而言,此处稍显冷清。根据政府数据,截至2016年高新区大数据及关联企业累计达到2669家,营收达到401亿元。百度数据中心、新浪云基地、360数据中心、富士康等大企业,诸多中小型企业及初创公司均坐落于此。

云上贵州双创中心,贵阳大数据发展核心区域。摄影:界面记者梅岭

按照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的路线,大数据发展路线以数据中心为起步,政府数据使用为切入。以政用带动商用,再带动民用的自上而下推动。

这其中,建立数据中心成为企业进入贵州的主要模式。在数据中心建立过程中,电力成本占总成本的50%-70%。因此目前全球数据中心里,因自然环境选址落户的不在少数。如Facebook数据中心坐落于沙漠之地美国俄勒冈州佩纳维尔;FedEx数据中心建设设立在落基山区的美国科罗拉多州斯普林斯。

与之类似,贵州发展大数据中心,自然条件成为基础,贵州常年凉爽的气温和煤电资源,可为数据企业提供稳定且便宜的电力支持。早在2013年10月-12月,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云计算中心便在贵州贵安新区动工。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三大运营商数据中心目前已部分投入使用。

中国电信贵州大数据中心,界面新闻记者获悉,图中前四个数据中心已经投入使用。

2015年,整个贵州省的服务器规模为20余万台,未来规划建设服务器规模200万台。

以建数据中心为基础,循迹而来的还有阿里巴巴、富士康、腾讯、戴尔、高通等公司。不少本土企业借着大数据来实现自我转型,比如贵阳朗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朗玛信息,300288.SZ),这家公司被贵州省大数据从业人员视为贵州本土大数据公司的典型代表。2013年,朗玛信息开始向互联网医疗转型,后随着贵州省大数据发展在互联网医疗领域不断发展。根据该公司提供的数据,目前朗玛信息旗下的互联网医院单日视频问诊量已突破6000人次。

朗玛信息董事长王伟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2014年开始,贵州提出了大数据和大健康来创造新的增长点。以及‘百千万人才’等一系列好的优惠政策,这对人才引进非常有效,在全国来看,贵州大数据的发展和态势是走在最前列的。”

1、政策红利

贵阳高新区国家大数据产业孵化器,此为贵阳大数据核心区域。摄影:界面记者梅岭

时间线科技公司是贵阳高新区大数据产业园中的一员,总经理黄少奎2014年创办此公司,这一年也正是贵州大数据拉开序幕之年。在黄少奎眼中,自贵州发展大数据以来,雨后春笋般出现了很多企业,创业型公司上百家冒出来,吸引创业型公司的点为——政策红利。

黄少奎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贵州发展大数据以来,政府职能出现了较大转变,更偏向于服务型,公司没有交税;此外高新区正对小微企业有资金扶持,我们拿到了70万左右的政府扶持;银行贷款为贴息贷款;此外我们的办公室三年免租,从第四年开始收租,按30%、50%、70%的比例逐年增加;提供人才公寓,我们的员工支付的费用仅为8元/平米,100平的房子仅800元/月,而市场价基本是2500元/月上下,这些政策是非常吸引企业的。”

前期以政策吸引外来企业,人才进入,是一条较为快捷的路线。就着贵州大数据东风来到贵阳,主要为贵州政府大数据发展提供项目研发服务的张明(化名)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我是因为贵州发展大数据才来到这里,政府开具的条件不错,薪水并没有超出贵阳的薪金水平,但我们有三年免费公寓入住,好几层的办公场所免费使用,并且都是免费装修,拎包办公。我们的子女以后入学都有优惠政策。”

根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目前贵州省政府针对不同体量的大数据公司、人才有不同的优惠扶持政策:省外大数据及关联企业总部迁至贵州省或在贵州省设立区域性总部的,依据其缴纳的税收、吸纳就业和产业水平等情况,由所在市、县级政府给予一次性不超过500万元的落户奖励。

在贵州省注册的独立法人大数据应用服务企业入驻政府投资建设的标准厂房和办公用房,由所在地政府给予办公场地租金补贴,300平方米以内免房租,300至1000平方米部分房租减半资助,补贴期可为3年。

Flex创始人喻川是贵阳当地较为有名的创业者代表,他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贵州发展大数据,我最明显的感受是,很多IT行业的人回来了。对于贵州这样的地区,常规经济发展领域没有太大机会,有很多外省大公司来到贵州,营销先行,弯道取直。”

当地政府希望用此优惠政策,预计通过大数据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3000亿元。

在今年4月25日贵州省大数据战略行动第一次现场观摩暨十大工程推进会上的消息,根据规划,2017年贵州的电子信息制造业总产值要突破600亿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260亿元,电商交易额2000亿元,计划引进2家以上国际大数据核心企业、10家以上国内知名大数据龙头企业、50家以上国内有影响力的大数据优强企业。

2、自上而下

“贵州现在发展大数据的策略是,以政用带动商用再带动民用。”张明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其实从市场规律上来说,自上而下推有点反了,但对贵州来说,这样的路线是最快捷的,因为此前并不具备市场土壤。”

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副局长康克岩在2017年7月表示,根据大数据的特征和生命周期,贵州从数据存储起步,发展数据中心,从最难的环节——政府数据的汇聚融通切入,建设统一的系统平台,根据规划执行的难易性,我们实行了从省级部门破题,由上至下推动的行动路线。

目前贵州公安“交警云”为全国首个运行在公安内网上的省级交通大数据云平台。贵阳市正在启动“数据铁笼”行动计划,让权力在全城数字化记录的“阳光”下运行。

有接近“数据铁笼”的政府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大数据政用推广方面,目前贵阳市做得很不错,数据铁笼目前已经有40多个委办局都建了,你要知道贵阳市也就50多个委办局。建设数据铁笼,每个委办局的数据目录已经整理好了,下一阶段是要建设管道,使数据获取更加便利。目前建设得比较好的是交通委,发改委,住建委等几部分,铁笼建设主要基于委办局自己的业务智商,下一步会在各个委办局之上建立一个数据总笼。”

该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数据共享未来会面相应用,以后如果政府,行业相关大数据需要应用,可以从平台上获取。”

对于界面新闻记者提出的政府数据是否可以全面公开的问题,该人士表示:“目前的数据共享是政务外网,和互联网是物理格局的,数据并不是面向公众,只有数据开放的部分面向公众。但从政府内部而言,大数据的确提高了政府效率,政府治理方面,比如精准扶贫上,我们通过综合好几个委办局的数据,效率提高了很多。”

也有市场人士认为:“数据铁笼的概念很好,但是铁笼的笼子是宽是窄,是一个非常有技术含量的事情,我们很难把握。”界面新闻记者获悉,有部分企业因无法把控铁笼边界,并未参与数据铁笼的项目建设。 

3、矛盾两面

贵州大数据的立法问题,也一直吸引外界关注。由于此前对大数据的使用权并未有明确界定,大数据使用一直处于灰色地区。2016年,贵州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上通过了《贵州省大数据发展应用促进条例》,这是全国首部大数据地方法规。

这一点也成为吸引外来企业入驻的原因之一,某国内大型IT企业副总经理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我们最开始选择贵州第一要素就是看重贵阳的政策高地——有数据方面的立法权,立法权的确定可以让我们在数据应用上产生很多相关联的东西。”

但进入贵州市场近2年时间后,该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由于大数据本身就有安全上的问题,我个人认为,贵阳现在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结合体,一方面想在大数据上尝试新的东西,但另一方面是有点害怕承担责任的。据我们了解,贵阳今年打算在个人征信上有所动作,但目前停了,因为个人数据如何保护,授权到底怎么做,是一个问题。”

有当地企业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贵阳市政府在安全上考虑比较多,目前要求目前所有数据不落地,数据不落地企业就只能做渠道,并不能做其他的应用。事实上,我们个人感觉,自今年5月份以来,包括数据安全保密方面有一些退步,以前我们可以从合作伙伴手里拿到很多数据资源,但现在不可以了。我们看大数据主要看产业链,即前端数据所有者,中端加工过程,后端的授权应用,但数据不落地,我们只能属于产业的最下游。”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在2015年4月完成首批大数据交易,交易买卖方有腾讯、京东、中金数据等公司。大数据交易所的诞生,也被看作贵州大数据发展的典型代表。那么成立两年时间,此大数据交易所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获取数据难易度如何?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对我们业务有一些帮助,但需要我们向政府部门,交易所申请数据资源,比如实时公交信息等。但是手续上会比较繁琐,需要申请,审核。”上述提及的国内大型IT企业副总经理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喻川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大数据交易所目前是现成的数据,但很多数据没有专业人士整理,如垂直设计师领域。此外,贵州的大数据交易所目前的交易方基本是国企和央企,数据中最有价值的是隐私数据,这一部分目前的交易所里比较欠缺。”

中国互联网创新专家李遵白则对界面新闻记者指出:“从盈利的角度看,大数据交易所还没有形成真正成功的商业模式,因为市场深度和培育度都不够。”

4、热闹背后

自贵州提出大数据发展战略以来,企业入驻、吸引人才、搭建平台,确定立法……各种大数据布局眼花缭乱。但在界面新闻记者的采访过程中,许多当地从业人员均提到了泡沫的存在。

事实上,贵州省大数据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在通报今年上半年全省大数据产业和数字经济发展情况时也提到了存在的问题:龙头企业项目仍然不多,大数据产业链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延伸;尽管培育了一批本土企业,但总体数量少、规模小、水平不高等。

对此,有本土创业者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在贵州提出大数据发展以来,实际上属于贵州省的大数据的大企业仅朗玛信息一家,你在大数据产业园里看到的,只要是独栋办公的大型公司,都是从外地空降而来。由于招商引资,这些企业很容易拿到很好的福利,拉高了当地创业的成本。并且这些企业有自己独立的圈子,贵州本土的创业公司因基础等原因,很难和他们进行对话,这对我们来说压力是很大的。”

有从业人员对此观念表示了赞同:“从政府的角度,更愿意大企业以及已经成熟的企业进入这个市场,但成熟企业的成本是很高的,一旦政策红利吃透了,外来企业抽身就走了,这些对本土的业态并没有什么太大帮助。创业公司的品牌培养才是关键,但就我了解,目前贵州从事大数据这块的IT企业,并没有太多。”

接近政府的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大数据发展到今天,泡沫肯定是存在的。举个例子,由于政府对企业扶持力度很大,在刚提出大数据发展战略后,贵阳市南明区大数据注册企业很快就突破了2000家。但目前贵州大数据发展的战略是政用带动商用再带动民用,民用大数据的项目其实没有几个。突然出来这么多企业,在我看来就是泡沫。”

在采访过程中,上述接近政府的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人工智能也好,大数据也好,不是简单的通过系统,软件推向市场就可以了。大数据是润物细无声的,将技术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大数据,始终应该是在后台的。”

“大数据,本身不应该作为一个产业而出现。”李遵白则认为,“大数据本身和二进制是一样的,是技术的维度,贯穿于人类生活的每个方面,宇宙万事万物都可以用数据来代表,这是大数据的本质。”

贵阳高新区大数据产业园确是这个城市讨论大数据最多的地方。界面新闻记者在此处看到,大数据的概念推动了许多高楼的出现,许多人因此政策开设公司或找到工作,虽与深圳等城市相比仍稍显冷清。

贵阳市区随处可见的大数据宣传标语。摄影:界面记者梅岭

然而,大数据目前并未渗透到当地普通民众生活之中。谈及大数据时,当地人呈现的更多是一种“我知晓这个事情,但我并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的茫然。

任何一项新科技的风靡,必然离不开应用。这是贵州大数据发展自基础建设、人才引进、大型企业入驻后,需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李遵白的观察,贵州大数据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政府可做的基础设施建设,权力可标准化的事情,这是有意义的。第二个阶段是2015年-2017年,引入苹果、阿里等等大企业是政策上可操作的,政府可以做到土地免费,补贴等。第三阶段规划应该是2018年-2020年,这一阶段不应该是政府再唱主角,而应该是市场唱主角。

“政府要做的事情,不是成为创新的主角,而是要在市场准入的宽松性和对创新者发展的包容性上做到全国第一,这样才能实现贵阳在大数据时代的弯道取直,政府应该多做普惠性的早期创业补贴,比如创业企业凭专利申请号或授权号即可认领50万-100万的补贴,不需过长时间和过繁流程的审批。也就是把雪中送炭的事情做到极致,尽量少做甚至不做锦上添花的事情,让创新者把时间和精力主要用在价值创造而不是对政府的依赖上。第三阶段政府要放手了,不然会阻碍市场的发展。但我认为,当地政府还没有做好放开市场的准备。”李遵白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朗玛信息

  • 智慧医疗概念股活跃,朗玛信息20cm涨停
  • 朗玛信息(300288.SZ)信披违规收到警示函,独董候选人刘景伟同时在超过5家任董监高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大数据经济贵州路径:政用带动商用,民用尚有多远?

贵州省大数据发展以数据中心为起步,政府数据使用为切入。以政用带动商用,再带动民用,自上而下推动。

图片来源:海洛创意

8月2日,华为七星湖数据存储中心在贵州贵安新区开工。7月12日,苹果宣布将中国第一个数据中心落户贵州,项目落成后,国内苹果用户的个人数据将储存在此。科技巨头的涌入,再次引发外界对发展了3年贵州大数据发展的关注。

2014年3月贵州正式宣布发展大数据产业,3年时间里,经济发展常年处于全国后段的贵州,在大数据发展中俨然走在全国前列。三大运营商,苹果、华为、腾讯、阿里、富士康、领英、中关村等多家顶级企业落户;全国第一家大数据交易所诞生;首部大数据地方法规确认数据边界……动作频频。

贵州大数据建设为何这么火?真实情况如何?界面新闻记者近日对贵州本土创业者、外来企业以及政府相关人士等进行了实地采访。

8月1日,界面新闻记者来到贵阳高新区大数据产业园,这里是贵州发展大数据核心区域,相较深圳、北京等IT公司聚集区而言,此处稍显冷清。根据政府数据,截至2016年高新区大数据及关联企业累计达到2669家,营收达到401亿元。百度数据中心、新浪云基地、360数据中心、富士康等大企业,诸多中小型企业及初创公司均坐落于此。

云上贵州双创中心,贵阳大数据发展核心区域。摄影:界面记者梅岭

按照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的路线,大数据发展路线以数据中心为起步,政府数据使用为切入。以政用带动商用,再带动民用的自上而下推动。

这其中,建立数据中心成为企业进入贵州的主要模式。在数据中心建立过程中,电力成本占总成本的50%-70%。因此目前全球数据中心里,因自然环境选址落户的不在少数。如Facebook数据中心坐落于沙漠之地美国俄勒冈州佩纳维尔;FedEx数据中心建设设立在落基山区的美国科罗拉多州斯普林斯。

与之类似,贵州发展大数据中心,自然条件成为基础,贵州常年凉爽的气温和煤电资源,可为数据企业提供稳定且便宜的电力支持。早在2013年10月-12月,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云计算中心便在贵州贵安新区动工。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三大运营商数据中心目前已部分投入使用。

中国电信贵州大数据中心,界面新闻记者获悉,图中前四个数据中心已经投入使用。

2015年,整个贵州省的服务器规模为20余万台,未来规划建设服务器规模200万台。

以建数据中心为基础,循迹而来的还有阿里巴巴、富士康、腾讯、戴尔、高通等公司。不少本土企业借着大数据来实现自我转型,比如贵阳朗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朗玛信息,300288.SZ),这家公司被贵州省大数据从业人员视为贵州本土大数据公司的典型代表。2013年,朗玛信息开始向互联网医疗转型,后随着贵州省大数据发展在互联网医疗领域不断发展。根据该公司提供的数据,目前朗玛信息旗下的互联网医院单日视频问诊量已突破6000人次。

朗玛信息董事长王伟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2014年开始,贵州提出了大数据和大健康来创造新的增长点。以及‘百千万人才’等一系列好的优惠政策,这对人才引进非常有效,在全国来看,贵州大数据的发展和态势是走在最前列的。”

1、政策红利

贵阳高新区国家大数据产业孵化器,此为贵阳大数据核心区域。摄影:界面记者梅岭

时间线科技公司是贵阳高新区大数据产业园中的一员,总经理黄少奎2014年创办此公司,这一年也正是贵州大数据拉开序幕之年。在黄少奎眼中,自贵州发展大数据以来,雨后春笋般出现了很多企业,创业型公司上百家冒出来,吸引创业型公司的点为——政策红利。

黄少奎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贵州发展大数据以来,政府职能出现了较大转变,更偏向于服务型,公司没有交税;此外高新区正对小微企业有资金扶持,我们拿到了70万左右的政府扶持;银行贷款为贴息贷款;此外我们的办公室三年免租,从第四年开始收租,按30%、50%、70%的比例逐年增加;提供人才公寓,我们的员工支付的费用仅为8元/平米,100平的房子仅800元/月,而市场价基本是2500元/月上下,这些政策是非常吸引企业的。”

前期以政策吸引外来企业,人才进入,是一条较为快捷的路线。就着贵州大数据东风来到贵阳,主要为贵州政府大数据发展提供项目研发服务的张明(化名)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我是因为贵州发展大数据才来到这里,政府开具的条件不错,薪水并没有超出贵阳的薪金水平,但我们有三年免费公寓入住,好几层的办公场所免费使用,并且都是免费装修,拎包办公。我们的子女以后入学都有优惠政策。”

根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目前贵州省政府针对不同体量的大数据公司、人才有不同的优惠扶持政策:省外大数据及关联企业总部迁至贵州省或在贵州省设立区域性总部的,依据其缴纳的税收、吸纳就业和产业水平等情况,由所在市、县级政府给予一次性不超过500万元的落户奖励。

在贵州省注册的独立法人大数据应用服务企业入驻政府投资建设的标准厂房和办公用房,由所在地政府给予办公场地租金补贴,300平方米以内免房租,300至1000平方米部分房租减半资助,补贴期可为3年。

Flex创始人喻川是贵阳当地较为有名的创业者代表,他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贵州发展大数据,我最明显的感受是,很多IT行业的人回来了。对于贵州这样的地区,常规经济发展领域没有太大机会,有很多外省大公司来到贵州,营销先行,弯道取直。”

当地政府希望用此优惠政策,预计通过大数据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3000亿元。

在今年4月25日贵州省大数据战略行动第一次现场观摩暨十大工程推进会上的消息,根据规划,2017年贵州的电子信息制造业总产值要突破600亿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260亿元,电商交易额2000亿元,计划引进2家以上国际大数据核心企业、10家以上国内知名大数据龙头企业、50家以上国内有影响力的大数据优强企业。

2、自上而下

“贵州现在发展大数据的策略是,以政用带动商用再带动民用。”张明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其实从市场规律上来说,自上而下推有点反了,但对贵州来说,这样的路线是最快捷的,因为此前并不具备市场土壤。”

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副局长康克岩在2017年7月表示,根据大数据的特征和生命周期,贵州从数据存储起步,发展数据中心,从最难的环节——政府数据的汇聚融通切入,建设统一的系统平台,根据规划执行的难易性,我们实行了从省级部门破题,由上至下推动的行动路线。

目前贵州公安“交警云”为全国首个运行在公安内网上的省级交通大数据云平台。贵阳市正在启动“数据铁笼”行动计划,让权力在全城数字化记录的“阳光”下运行。

有接近“数据铁笼”的政府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大数据政用推广方面,目前贵阳市做得很不错,数据铁笼目前已经有40多个委办局都建了,你要知道贵阳市也就50多个委办局。建设数据铁笼,每个委办局的数据目录已经整理好了,下一阶段是要建设管道,使数据获取更加便利。目前建设得比较好的是交通委,发改委,住建委等几部分,铁笼建设主要基于委办局自己的业务智商,下一步会在各个委办局之上建立一个数据总笼。”

该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数据共享未来会面相应用,以后如果政府,行业相关大数据需要应用,可以从平台上获取。”

对于界面新闻记者提出的政府数据是否可以全面公开的问题,该人士表示:“目前的数据共享是政务外网,和互联网是物理格局的,数据并不是面向公众,只有数据开放的部分面向公众。但从政府内部而言,大数据的确提高了政府效率,政府治理方面,比如精准扶贫上,我们通过综合好几个委办局的数据,效率提高了很多。”

也有市场人士认为:“数据铁笼的概念很好,但是铁笼的笼子是宽是窄,是一个非常有技术含量的事情,我们很难把握。”界面新闻记者获悉,有部分企业因无法把控铁笼边界,并未参与数据铁笼的项目建设。 

3、矛盾两面

贵州大数据的立法问题,也一直吸引外界关注。由于此前对大数据的使用权并未有明确界定,大数据使用一直处于灰色地区。2016年,贵州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上通过了《贵州省大数据发展应用促进条例》,这是全国首部大数据地方法规。

这一点也成为吸引外来企业入驻的原因之一,某国内大型IT企业副总经理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我们最开始选择贵州第一要素就是看重贵阳的政策高地——有数据方面的立法权,立法权的确定可以让我们在数据应用上产生很多相关联的东西。”

但进入贵州市场近2年时间后,该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由于大数据本身就有安全上的问题,我个人认为,贵阳现在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结合体,一方面想在大数据上尝试新的东西,但另一方面是有点害怕承担责任的。据我们了解,贵阳今年打算在个人征信上有所动作,但目前停了,因为个人数据如何保护,授权到底怎么做,是一个问题。”

有当地企业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贵阳市政府在安全上考虑比较多,目前要求目前所有数据不落地,数据不落地企业就只能做渠道,并不能做其他的应用。事实上,我们个人感觉,自今年5月份以来,包括数据安全保密方面有一些退步,以前我们可以从合作伙伴手里拿到很多数据资源,但现在不可以了。我们看大数据主要看产业链,即前端数据所有者,中端加工过程,后端的授权应用,但数据不落地,我们只能属于产业的最下游。”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在2015年4月完成首批大数据交易,交易买卖方有腾讯、京东、中金数据等公司。大数据交易所的诞生,也被看作贵州大数据发展的典型代表。那么成立两年时间,此大数据交易所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获取数据难易度如何?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对我们业务有一些帮助,但需要我们向政府部门,交易所申请数据资源,比如实时公交信息等。但是手续上会比较繁琐,需要申请,审核。”上述提及的国内大型IT企业副总经理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喻川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大数据交易所目前是现成的数据,但很多数据没有专业人士整理,如垂直设计师领域。此外,贵州的大数据交易所目前的交易方基本是国企和央企,数据中最有价值的是隐私数据,这一部分目前的交易所里比较欠缺。”

中国互联网创新专家李遵白则对界面新闻记者指出:“从盈利的角度看,大数据交易所还没有形成真正成功的商业模式,因为市场深度和培育度都不够。”

4、热闹背后

自贵州提出大数据发展战略以来,企业入驻、吸引人才、搭建平台,确定立法……各种大数据布局眼花缭乱。但在界面新闻记者的采访过程中,许多当地从业人员均提到了泡沫的存在。

事实上,贵州省大数据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在通报今年上半年全省大数据产业和数字经济发展情况时也提到了存在的问题:龙头企业项目仍然不多,大数据产业链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延伸;尽管培育了一批本土企业,但总体数量少、规模小、水平不高等。

对此,有本土创业者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在贵州提出大数据发展以来,实际上属于贵州省的大数据的大企业仅朗玛信息一家,你在大数据产业园里看到的,只要是独栋办公的大型公司,都是从外地空降而来。由于招商引资,这些企业很容易拿到很好的福利,拉高了当地创业的成本。并且这些企业有自己独立的圈子,贵州本土的创业公司因基础等原因,很难和他们进行对话,这对我们来说压力是很大的。”

有从业人员对此观念表示了赞同:“从政府的角度,更愿意大企业以及已经成熟的企业进入这个市场,但成熟企业的成本是很高的,一旦政策红利吃透了,外来企业抽身就走了,这些对本土的业态并没有什么太大帮助。创业公司的品牌培养才是关键,但就我了解,目前贵州从事大数据这块的IT企业,并没有太多。”

接近政府的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大数据发展到今天,泡沫肯定是存在的。举个例子,由于政府对企业扶持力度很大,在刚提出大数据发展战略后,贵阳市南明区大数据注册企业很快就突破了2000家。但目前贵州大数据发展的战略是政用带动商用再带动民用,民用大数据的项目其实没有几个。突然出来这么多企业,在我看来就是泡沫。”

在采访过程中,上述接近政府的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人工智能也好,大数据也好,不是简单的通过系统,软件推向市场就可以了。大数据是润物细无声的,将技术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大数据,始终应该是在后台的。”

“大数据,本身不应该作为一个产业而出现。”李遵白则认为,“大数据本身和二进制是一样的,是技术的维度,贯穿于人类生活的每个方面,宇宙万事万物都可以用数据来代表,这是大数据的本质。”

贵阳高新区大数据产业园确是这个城市讨论大数据最多的地方。界面新闻记者在此处看到,大数据的概念推动了许多高楼的出现,许多人因此政策开设公司或找到工作,虽与深圳等城市相比仍稍显冷清。

贵阳市区随处可见的大数据宣传标语。摄影:界面记者梅岭

然而,大数据目前并未渗透到当地普通民众生活之中。谈及大数据时,当地人呈现的更多是一种“我知晓这个事情,但我并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的茫然。

任何一项新科技的风靡,必然离不开应用。这是贵州大数据发展自基础建设、人才引进、大型企业入驻后,需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李遵白的观察,贵州大数据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政府可做的基础设施建设,权力可标准化的事情,这是有意义的。第二个阶段是2015年-2017年,引入苹果、阿里等等大企业是政策上可操作的,政府可以做到土地免费,补贴等。第三阶段规划应该是2018年-2020年,这一阶段不应该是政府再唱主角,而应该是市场唱主角。

“政府要做的事情,不是成为创新的主角,而是要在市场准入的宽松性和对创新者发展的包容性上做到全国第一,这样才能实现贵阳在大数据时代的弯道取直,政府应该多做普惠性的早期创业补贴,比如创业企业凭专利申请号或授权号即可认领50万-100万的补贴,不需过长时间和过繁流程的审批。也就是把雪中送炭的事情做到极致,尽量少做甚至不做锦上添花的事情,让创新者把时间和精力主要用在价值创造而不是对政府的依赖上。第三阶段政府要放手了,不然会阻碍市场的发展。但我认为,当地政府还没有做好放开市场的准备。”李遵白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