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警惕入坑,校园贷下真正的毒瘤其实是“三无平台”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警惕入坑,校园贷下真正的毒瘤其实是“三无平台”

作为较为敏感的市场,校园信贷市场短时间是无法改变的,这是一个需要市场主体具有充分的风险认知,强大的实力背景及坚守道德底线的行业。

文|未澜

近年,全国已发生多起大学校园贷恶性事件,随着学生消费群体的市场体量达到千亿元的级别,伴随互联网金融诞生的“校园贷”贷款业务,也始终话题性不减,开始在由于对着特殊的客户群体下,被一路“嘘声”不断,而事实上,校园贷最初的狂欢也许来自于学生消费需求与金融机构市场利益的双重缺口,而最后的败退则来自于这个行业的业务失控,与薄弱的风控结构,加上学生群体对未来信用体系建设缺乏重视等多方面形成的结果。

去年,中国消费信贷规模突破了22万亿,同比增长19%,作为消费主力军的年轻群体开始晋升为中国消费市场的主要角色。实际上,学生的借贷需求也是客观存在的,目前大部分学生贷款的目的,也并不仅仅只有奢侈消费,还有美术专业、工业设计、软件工程等多个专业都要求有配套的高价学习用具,学车、学外语、创业等同样会产生贷款需求,尤其是在教育培训方面。

而对于当下发展的“校园贷”中,正规注册的平台只是冰山一角,而冰面之下还藏有大量三无平台才是真正的毒瘤,这其中包括线下放贷中各种裸条、肉偿、暴力催收等等,而这也让误入其中的学生无一例外在受到线下放贷公司或个人的蛊惑后,以通过校园小广告或微博、微信、QQ群、QQ空间等渠道接近有借款需求的学生,以放款快、额度高为噱头施高利贷之实,最后贷下的却是一笔“利滚利”的高利贷,一旦无力偿还,付出的就将会是噩梦般的代价。

一般三无平台大多只是一个微信公众号,没有APP,有的甚至连公司网站都没有,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校园中横行,引诱学生落入陷阱。而这类借贷平台多数是一些小贷公司演变而成的网络小贷平台,其特点是:以自有资金放贷,贷款审核条件宽松,有些甚至宣称“无视黑白,不查征信,是个人都能通过”。凭借其形同虚设的风控,这些平台极容易吸引到负债累累,已无法在正规平台贷款的大学生。而这类高危大学生又急于拆东墙补西墙,往往安全意识薄弱,极容易落入三无平台高利贷的陷阱,遭受暴力催收威胁,甚至发生惨案。

当不法分子把目标瞄准校园,校园贷款一度风生水起,象牙塔的宁静被打破,同时不断支持学生借贷超前消费的恶习,而催债环节恶劣手段频出,直接导致裸贷的出现。针对愈演愈烈的校园贷的肆虐,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年利率超过24%的贷款属于高利贷,因此只要超过这个利率,法律上都不予支持。

作为较为敏感的市场,校园信贷市场短时间是无法改变的,这是一个需要市场主体具有充分的风险认知,强大的实力背景及坚守道德底线的行业。但当然,经历过野蛮生长后,如能充分发挥“校园贷”的作用,迎来正名后产生巨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减轻学生的压力和家庭负担,培养学生的独立和信用意识都不会太遥远。

最后一句:在正规平台受监管冲击的同时,对于三无平台的打击才显得更为重要。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警惕入坑,校园贷下真正的毒瘤其实是“三无平台”

作为较为敏感的市场,校园信贷市场短时间是无法改变的,这是一个需要市场主体具有充分的风险认知,强大的实力背景及坚守道德底线的行业。

文|未澜

近年,全国已发生多起大学校园贷恶性事件,随着学生消费群体的市场体量达到千亿元的级别,伴随互联网金融诞生的“校园贷”贷款业务,也始终话题性不减,开始在由于对着特殊的客户群体下,被一路“嘘声”不断,而事实上,校园贷最初的狂欢也许来自于学生消费需求与金融机构市场利益的双重缺口,而最后的败退则来自于这个行业的业务失控,与薄弱的风控结构,加上学生群体对未来信用体系建设缺乏重视等多方面形成的结果。

去年,中国消费信贷规模突破了22万亿,同比增长19%,作为消费主力军的年轻群体开始晋升为中国消费市场的主要角色。实际上,学生的借贷需求也是客观存在的,目前大部分学生贷款的目的,也并不仅仅只有奢侈消费,还有美术专业、工业设计、软件工程等多个专业都要求有配套的高价学习用具,学车、学外语、创业等同样会产生贷款需求,尤其是在教育培训方面。

而对于当下发展的“校园贷”中,正规注册的平台只是冰山一角,而冰面之下还藏有大量三无平台才是真正的毒瘤,这其中包括线下放贷中各种裸条、肉偿、暴力催收等等,而这也让误入其中的学生无一例外在受到线下放贷公司或个人的蛊惑后,以通过校园小广告或微博、微信、QQ群、QQ空间等渠道接近有借款需求的学生,以放款快、额度高为噱头施高利贷之实,最后贷下的却是一笔“利滚利”的高利贷,一旦无力偿还,付出的就将会是噩梦般的代价。

一般三无平台大多只是一个微信公众号,没有APP,有的甚至连公司网站都没有,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校园中横行,引诱学生落入陷阱。而这类借贷平台多数是一些小贷公司演变而成的网络小贷平台,其特点是:以自有资金放贷,贷款审核条件宽松,有些甚至宣称“无视黑白,不查征信,是个人都能通过”。凭借其形同虚设的风控,这些平台极容易吸引到负债累累,已无法在正规平台贷款的大学生。而这类高危大学生又急于拆东墙补西墙,往往安全意识薄弱,极容易落入三无平台高利贷的陷阱,遭受暴力催收威胁,甚至发生惨案。

当不法分子把目标瞄准校园,校园贷款一度风生水起,象牙塔的宁静被打破,同时不断支持学生借贷超前消费的恶习,而催债环节恶劣手段频出,直接导致裸贷的出现。针对愈演愈烈的校园贷的肆虐,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年利率超过24%的贷款属于高利贷,因此只要超过这个利率,法律上都不予支持。

作为较为敏感的市场,校园信贷市场短时间是无法改变的,这是一个需要市场主体具有充分的风险认知,强大的实力背景及坚守道德底线的行业。但当然,经历过野蛮生长后,如能充分发挥“校园贷”的作用,迎来正名后产生巨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减轻学生的压力和家庭负担,培养学生的独立和信用意识都不会太遥远。

最后一句:在正规平台受监管冲击的同时,对于三无平台的打击才显得更为重要。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