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吴声:互联网布道十年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吴声:互联网布道十年

吴晓波把吴声称为是“概念发明家”,而场景实验室可以称作是吴声的概念试验田。

活动开始前半个小时,吴声来到会场对面的VIP休息室,和在场的嘉宾一一握手问候,“今天照顾不周啊!”你来我往中气氛一度热闹起来。不到五分钟时间,他结束了和朋友们这次短暂相见,带着一小波嘉宾赶回了751D•PARK的79罐,准备今天的重头节目:新物种爆炸·吴声场景课堂2017。

活动开始后,他一个人站在空旷的舞台上,面对座无虚席的观众,身后偌大的背景屏幕清楚地衬托出他来。他略显瘦削,穿着白衬衫、黑西裤,袖子略微卷到手肘处,鼻梁上架着一副金属边框眼镜,俨然一副知识分子的模样,但也有生意人的影子。

王煜全说,吴声是个入世的高人。要说这个“俗世”指的是互联网经济的话,吴声“入世”已经不止十年了。

2007年的凡客,离声名鹊起还有一会儿时间。吴声在上海的宛平宾馆里,见到了凡客的创始人兼CEO陈年。当时的吴声刚刚在南京经历了一次创业的失败,与陈年的见面当下给了他两个抉择:留在江浙,做一个待遇上高枕无忧的企业高管;还是到北京,拥抱凡客背后互联网经济的不确定性。

就在同一年,现任险峰长青合伙人的李黎在《IT经理世界》上发表了一篇封面报道叫《轻公司》,讲述了最早依靠互联网售卖服装的公司PPG。这篇文章抓住了互联网带给传统行业的变革,迅速在传统行业及互联网行业产生极大反响,甚至有业界人士评价,这篇文章拯救了中国的电子商务。

吴声也看到了。前来找他合作的陈年,创办了卓越还成功卖给了亚马逊。而他看完有关PPG的报道的结论是,不仅仅是书,一切产品都可以在网上卖,B2C将会是一个巨大的趋势。

尽管当时支付、物流和信用体系在中国还不健全,被称为压在中国电子商务头上的三座大山。但吴声会认为,投身于一个正确的产业趋势,本身是一个最重要的人生选择。而后,他离开了南京,到北京加入了凡客。

吴声说,这算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节点。到北京的时候,他已经33岁,但他感觉人生好像重新来过。有人说逃离北上广,但他说投奔北上广,因为他是这场从南到北转折中的获益者。

在凡客期间,吴声亲身参与了一连串“第一”的事情:网络联盟、CPS广告、电商价格战……而“电子商务从业者”也成为他最明显的标签。作为凡客最早的一批元老之一,吴声历任了公关总监、V+负责人、副总裁,他在电商圈的声望,也在2010年的凡客体到达了顶峰。

即便这一连串的经历下,外界对他的职业定义更偏向营销,但在11年接受南都周刊记者的提问时,他依然认为自己更多的是一个互联网的布道者。“这个话非常的骄傲,但是其实是一个我非常谦卑、发自肺腑的感受。”吴声说。

从加入凡客开始,除了职务本位上的事情,吴声已经开始了自己互联网布道的旅程。

当时,他花了大量时间研究以及宣讲电子商务对于中国的重要性,包括参加制定有关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政策规章,给各个省市、自治区高级别领导授课。同时他也帮助了许多传统企业,尤其是服装业的互联网B2C转型,比如“海澜之家”。

即使在11年离开凡客,成为京东的高级副总裁之后,他也依旧开展着类似的活动。而他认为这些事情本身跟他的职务是相辅相成的,就像他在凡客后期分管V+平台时,国际品牌、传统上市公司、设计师之间,都是不同的话语体系。但他凭借手中积累的资源,不仅让平台和创始人之间关系变好,而且合作的粘性更强、效率更高。

在京东期间,他还作为总策划加入了CCTV-2的纪录片拍摄——《商战之电商风云》。这部纪录片历时三年拍摄,通过对贝索斯、刘强东、马云、柳传志、雷军、陈年、李国庆等近百位商业大佬的面对面专访,概述了20年来世界和中国电商的发展史。

吴晓波是这部纪录片的总撰稿,后来两人一直在业务上有往来。在14、15年,吴晓波在深圳、上海、济南等地举办传统企业转型之战大课,也找来了吴声一起做嘉宾。

无论是从凡客到京东,亦或是从京东离职,中途的风波早已盖棺定论。在这个过程当中,吴声对于“新”的敏感性越来越高,对于挑战的欲望也越来越强,转场不过是早晚的事。

很快,吴声迎来了第二个人生节点。2012年12月,他和罗振宇、申音一行人,创办了“罗辑思维”。

在罗振宇独立运营之前,一年半的时间,“罗辑思维”在优酷上的总播放量已达7050多万,微信公众号订阅数达110多万,最吸引眼球的则是两次会员招募,第一次会员招募直接让后台宕机,前后共有近3万会员贡献了近千万元会费收入。

吴声并没有对这个成绩给予太多的重视,他只看中三个收获:自身能力的增长、对事物的改造和赋能、比别人更有机会创新和试错。

那时,他同时在给李静的乐蜂网做总顾问。一方面,吴声帮她梳理商业模式:传媒、电商平台和自有品牌;同时也策划了许多艺人的品牌,包括谢娜、伊能静、羽泉、李小璐等等。他看见了明星IP的方向,也是从那时起有了写《超级IP》的想法。

因此,做“罗辑思维”和乐蜂网顾问期间,吴声同时接触着电商、明星、媒体、视频,感觉到自己视野前所未有的开阔。也就是在这段时间,确切地说是从2013年开始,以前还会在意别人的话,或者喜欢证明自己的吴声,突然发现自己不那么care了。

在互联网快进式的变化中,吴声一心寻求更新和更有挑战的事物,他认为这预示了他一定会自己做的可能。

2015年,在《场景革命》出版后不久,他成立了“场景实验室”。

对于这个概念,源于书中的解释是:在移动互联时代,“场景”不是一个简单的名词,它是重构人与商业的连接。新的体验,伴随着新场景的创造;新的流行,伴随着新的洞察;新的生活方式,也即新场景的流行方式。

即便是在写作的过程中,吴声也自认为一开始低估了“场景”的价值。15年下半年,BATJ等互联网巨头企业的相关人员找到他,跟他讨论场景跟金融、品牌战略等话语体系怎样构建在一起。直到这时候,他也依旧认为是这群人高估了它。

吴声说,“现在来看,不是低估也不是高估,它就是一个久旱逢甘霖,是转型期最需要的东西。”

关于场景,他也总结了痛点、刚需、高频三要素,而痛点的解决方案本身就是产品,刚需和高频又带来了稳定的流量。也就是这样,他帮着王凯解决了《凯叔讲故事》的场景,过去的《凯子曰》尽管正确,但没有场景。在建外SOHO的华祥苑茶馆里,他告诉王凯说:“可能最重要的是找到离钱最近的地方。”

而当很多人问到他关于商业模式的心得时,他只答:“太阳底下并无新鲜事。”这背后的本质就是怎么洞察用户、理解用户,进而挖掘场景、搭建场景。

吴晓波把吴声称为是“概念发明家”,而场景实验室可以称作是吴声的概念试验田。

这家公司会围绕消费升级、泛娱乐、黑科技等赛道挖掘潜力项目,为创新型企业提供商业模式诊断、顶层战略设计、IP打造等服务,旗下拥有场景数据服务、商业IP创新、场景基金及创投服务、新物种学院等业务类型。目前已经孵化的项目包括碎乐、猫王收音机、“饭爷”辣酱、李叫兽、三声等等。

一开始,公司更多地依靠着吴声的个人势能。但随着时间发展,三个合伙人到位,各部门业务逐渐成熟,吴声也能够更大程度地抽身出来,去到纽约、硅谷、柏林、伦敦等世界各地,继续探究新出现的商业物种。他也会花更多时间浏览A站、B站,也看《权利的游戏》、《毒枭》等等。

资本方面,场景实验室已经完成盛景网联领投的2500万人民币A轮融资,以及IDG资本的A+轮千万级融资。

除了投资机构,场景实验室还有一些小股东,毛大庆的“共享际”就是其中一个。

毛大庆第一次知道吴声是因为“罗辑思维”,但对这个人的兴趣始自于《场景革命》。这本书出版的时候,正值他开始做优客工场。而书里谈到的链接性、交互性,以及流量的变现、共享的价值,实际跟共享办公高度吻合。毛大庆感到自己所做的事在书里得到了诸多印证,他也因此加快了对共享办公理论上的认知和理解。

当时他就认为吴声是一个怪才,明明是从传统媒体方式下走出来,却能够迅速捕捉到新经济的要素。“我一直有个玩笑话,他(吴声)是我在创业路上的马克思。如果我们有什么主义啊、思想、范本的话,确实都是从吴声这来的。”毛大庆说。

与吴声交好的,还有“得到”专栏“前哨”的作者、海银资本的创始人王煜全。比毛大庆更早,吴声还在京东的时候,王煜全就认识他了。用王煜全的话来说,没什么功利目的,就是觉得这是个才子,需要认识。

后来俩人总在一起“厮混”,时局、经济、趋势,什么都聊。而吴声又总是能够快速找准趋势,切准要害。再加上互联网经济如此快速的更迭中,吴声一直处在最热门的行业,以至于后来吴声向他提问,“场景实验室”究竟是突出场景、还是突出IP时,王煜全告诉他,“你就定位在前沿,时尚前沿。”

如今,吴声又把“新物种”的概念推上前沿。

8月5日,在北京751D∙PARK 79罐,“新物种爆炸∙吴声场景课堂2017”如期举办。这是首个以“原创商业方法”为主题的发布会。吴声以课堂的形式,进行了长达3小时的持续演讲。期间,他也发布了新作《新物种爆炸:认知升级时代的新商业思维》,并联合吴晓波频道共同发布了企业级服务产品《奥迪∙造物学:新物种商业方法》在内的多项产品。

从15年的《场景革命》,到16年的《超级IP》,再到今天的《新物种爆炸》,吴声其实有很多的发声渠道,为什么依旧连续三年坚持出书?出书的意义在哪里?

吴声告诉记者,一来,他没有把书作为经典性的东西,他更在意书的方法论层面的沉淀,因为书会倒逼他体系化梳理商业方法。身边的很多朋友包括吴伯凡告诉他,“当你能够提出这个概念,而且这个概念里有很好的商业方法指导的时候,其实它就已经超出了你一开始的契机。”

二来,他提到硅谷有邀请他去做《新物种爆炸》的首发。他说,长期以来,中国在商业方法上总是一个接受者。然而在摩拜、ofo打得火热的今天,又及仍在制衡彼此的美团、饿了么,中国在移动互联上达到的深度,在吴声看来已经超越了欧美诸多商业领域。

所以这个时候,移动互联乃至智能互联应不应该被总结、被预测、甚至反向输出?吴声认为,这个时代已经有了这个需求,但没有人去做这个体系化的动作,甚至有意识对整个时代的变化做一个管窥和研判。

“当然我并不是说,我就能扮演好这个角色。”吴声说,只是他曾经并正在参与和感受互联网一线,这些深刻的经历让他对新的商业模式、趋势、技术进步,以及它们本身带来的风口和机会,有了更好的理解。而他一直以来在做的事情,就是将他的理解和判断传递出去。

“所有的去处,都和来路有关。”——吴声把严明的《大国志》里的这句话,印在了《新物种爆炸》的封底上。这句话当中,暗含了他作为早期电商从业者的一些心理,“看着这个行业如何从一个很多人都不理解的业态,变成一个传统企业的业态。”他说。

最后他也不忘提到过去也经常引用的张爱玲。这位民国才女的貌似自私、凉薄,在他眼里实际上是一种极度负责。

“她有分寸和原则,知道尊重别人的困境,也知道自己要什么追求什么,只尊重自己内心的召唤。”吴声说,“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人设,看起来六七十年前的一个人,但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有借鉴性。”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吴声:互联网布道十年

吴晓波把吴声称为是“概念发明家”,而场景实验室可以称作是吴声的概念试验田。

活动开始前半个小时,吴声来到会场对面的VIP休息室,和在场的嘉宾一一握手问候,“今天照顾不周啊!”你来我往中气氛一度热闹起来。不到五分钟时间,他结束了和朋友们这次短暂相见,带着一小波嘉宾赶回了751D•PARK的79罐,准备今天的重头节目:新物种爆炸·吴声场景课堂2017。

活动开始后,他一个人站在空旷的舞台上,面对座无虚席的观众,身后偌大的背景屏幕清楚地衬托出他来。他略显瘦削,穿着白衬衫、黑西裤,袖子略微卷到手肘处,鼻梁上架着一副金属边框眼镜,俨然一副知识分子的模样,但也有生意人的影子。

王煜全说,吴声是个入世的高人。要说这个“俗世”指的是互联网经济的话,吴声“入世”已经不止十年了。

2007年的凡客,离声名鹊起还有一会儿时间。吴声在上海的宛平宾馆里,见到了凡客的创始人兼CEO陈年。当时的吴声刚刚在南京经历了一次创业的失败,与陈年的见面当下给了他两个抉择:留在江浙,做一个待遇上高枕无忧的企业高管;还是到北京,拥抱凡客背后互联网经济的不确定性。

就在同一年,现任险峰长青合伙人的李黎在《IT经理世界》上发表了一篇封面报道叫《轻公司》,讲述了最早依靠互联网售卖服装的公司PPG。这篇文章抓住了互联网带给传统行业的变革,迅速在传统行业及互联网行业产生极大反响,甚至有业界人士评价,这篇文章拯救了中国的电子商务。

吴声也看到了。前来找他合作的陈年,创办了卓越还成功卖给了亚马逊。而他看完有关PPG的报道的结论是,不仅仅是书,一切产品都可以在网上卖,B2C将会是一个巨大的趋势。

尽管当时支付、物流和信用体系在中国还不健全,被称为压在中国电子商务头上的三座大山。但吴声会认为,投身于一个正确的产业趋势,本身是一个最重要的人生选择。而后,他离开了南京,到北京加入了凡客。

吴声说,这算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节点。到北京的时候,他已经33岁,但他感觉人生好像重新来过。有人说逃离北上广,但他说投奔北上广,因为他是这场从南到北转折中的获益者。

在凡客期间,吴声亲身参与了一连串“第一”的事情:网络联盟、CPS广告、电商价格战……而“电子商务从业者”也成为他最明显的标签。作为凡客最早的一批元老之一,吴声历任了公关总监、V+负责人、副总裁,他在电商圈的声望,也在2010年的凡客体到达了顶峰。

即便这一连串的经历下,外界对他的职业定义更偏向营销,但在11年接受南都周刊记者的提问时,他依然认为自己更多的是一个互联网的布道者。“这个话非常的骄傲,但是其实是一个我非常谦卑、发自肺腑的感受。”吴声说。

从加入凡客开始,除了职务本位上的事情,吴声已经开始了自己互联网布道的旅程。

当时,他花了大量时间研究以及宣讲电子商务对于中国的重要性,包括参加制定有关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政策规章,给各个省市、自治区高级别领导授课。同时他也帮助了许多传统企业,尤其是服装业的互联网B2C转型,比如“海澜之家”。

即使在11年离开凡客,成为京东的高级副总裁之后,他也依旧开展着类似的活动。而他认为这些事情本身跟他的职务是相辅相成的,就像他在凡客后期分管V+平台时,国际品牌、传统上市公司、设计师之间,都是不同的话语体系。但他凭借手中积累的资源,不仅让平台和创始人之间关系变好,而且合作的粘性更强、效率更高。

在京东期间,他还作为总策划加入了CCTV-2的纪录片拍摄——《商战之电商风云》。这部纪录片历时三年拍摄,通过对贝索斯、刘强东、马云、柳传志、雷军、陈年、李国庆等近百位商业大佬的面对面专访,概述了20年来世界和中国电商的发展史。

吴晓波是这部纪录片的总撰稿,后来两人一直在业务上有往来。在14、15年,吴晓波在深圳、上海、济南等地举办传统企业转型之战大课,也找来了吴声一起做嘉宾。

无论是从凡客到京东,亦或是从京东离职,中途的风波早已盖棺定论。在这个过程当中,吴声对于“新”的敏感性越来越高,对于挑战的欲望也越来越强,转场不过是早晚的事。

很快,吴声迎来了第二个人生节点。2012年12月,他和罗振宇、申音一行人,创办了“罗辑思维”。

在罗振宇独立运营之前,一年半的时间,“罗辑思维”在优酷上的总播放量已达7050多万,微信公众号订阅数达110多万,最吸引眼球的则是两次会员招募,第一次会员招募直接让后台宕机,前后共有近3万会员贡献了近千万元会费收入。

吴声并没有对这个成绩给予太多的重视,他只看中三个收获:自身能力的增长、对事物的改造和赋能、比别人更有机会创新和试错。

那时,他同时在给李静的乐蜂网做总顾问。一方面,吴声帮她梳理商业模式:传媒、电商平台和自有品牌;同时也策划了许多艺人的品牌,包括谢娜、伊能静、羽泉、李小璐等等。他看见了明星IP的方向,也是从那时起有了写《超级IP》的想法。

因此,做“罗辑思维”和乐蜂网顾问期间,吴声同时接触着电商、明星、媒体、视频,感觉到自己视野前所未有的开阔。也就是在这段时间,确切地说是从2013年开始,以前还会在意别人的话,或者喜欢证明自己的吴声,突然发现自己不那么care了。

在互联网快进式的变化中,吴声一心寻求更新和更有挑战的事物,他认为这预示了他一定会自己做的可能。

2015年,在《场景革命》出版后不久,他成立了“场景实验室”。

对于这个概念,源于书中的解释是:在移动互联时代,“场景”不是一个简单的名词,它是重构人与商业的连接。新的体验,伴随着新场景的创造;新的流行,伴随着新的洞察;新的生活方式,也即新场景的流行方式。

即便是在写作的过程中,吴声也自认为一开始低估了“场景”的价值。15年下半年,BATJ等互联网巨头企业的相关人员找到他,跟他讨论场景跟金融、品牌战略等话语体系怎样构建在一起。直到这时候,他也依旧认为是这群人高估了它。

吴声说,“现在来看,不是低估也不是高估,它就是一个久旱逢甘霖,是转型期最需要的东西。”

关于场景,他也总结了痛点、刚需、高频三要素,而痛点的解决方案本身就是产品,刚需和高频又带来了稳定的流量。也就是这样,他帮着王凯解决了《凯叔讲故事》的场景,过去的《凯子曰》尽管正确,但没有场景。在建外SOHO的华祥苑茶馆里,他告诉王凯说:“可能最重要的是找到离钱最近的地方。”

而当很多人问到他关于商业模式的心得时,他只答:“太阳底下并无新鲜事。”这背后的本质就是怎么洞察用户、理解用户,进而挖掘场景、搭建场景。

吴晓波把吴声称为是“概念发明家”,而场景实验室可以称作是吴声的概念试验田。

这家公司会围绕消费升级、泛娱乐、黑科技等赛道挖掘潜力项目,为创新型企业提供商业模式诊断、顶层战略设计、IP打造等服务,旗下拥有场景数据服务、商业IP创新、场景基金及创投服务、新物种学院等业务类型。目前已经孵化的项目包括碎乐、猫王收音机、“饭爷”辣酱、李叫兽、三声等等。

一开始,公司更多地依靠着吴声的个人势能。但随着时间发展,三个合伙人到位,各部门业务逐渐成熟,吴声也能够更大程度地抽身出来,去到纽约、硅谷、柏林、伦敦等世界各地,继续探究新出现的商业物种。他也会花更多时间浏览A站、B站,也看《权利的游戏》、《毒枭》等等。

资本方面,场景实验室已经完成盛景网联领投的2500万人民币A轮融资,以及IDG资本的A+轮千万级融资。

除了投资机构,场景实验室还有一些小股东,毛大庆的“共享际”就是其中一个。

毛大庆第一次知道吴声是因为“罗辑思维”,但对这个人的兴趣始自于《场景革命》。这本书出版的时候,正值他开始做优客工场。而书里谈到的链接性、交互性,以及流量的变现、共享的价值,实际跟共享办公高度吻合。毛大庆感到自己所做的事在书里得到了诸多印证,他也因此加快了对共享办公理论上的认知和理解。

当时他就认为吴声是一个怪才,明明是从传统媒体方式下走出来,却能够迅速捕捉到新经济的要素。“我一直有个玩笑话,他(吴声)是我在创业路上的马克思。如果我们有什么主义啊、思想、范本的话,确实都是从吴声这来的。”毛大庆说。

与吴声交好的,还有“得到”专栏“前哨”的作者、海银资本的创始人王煜全。比毛大庆更早,吴声还在京东的时候,王煜全就认识他了。用王煜全的话来说,没什么功利目的,就是觉得这是个才子,需要认识。

后来俩人总在一起“厮混”,时局、经济、趋势,什么都聊。而吴声又总是能够快速找准趋势,切准要害。再加上互联网经济如此快速的更迭中,吴声一直处在最热门的行业,以至于后来吴声向他提问,“场景实验室”究竟是突出场景、还是突出IP时,王煜全告诉他,“你就定位在前沿,时尚前沿。”

如今,吴声又把“新物种”的概念推上前沿。

8月5日,在北京751D∙PARK 79罐,“新物种爆炸∙吴声场景课堂2017”如期举办。这是首个以“原创商业方法”为主题的发布会。吴声以课堂的形式,进行了长达3小时的持续演讲。期间,他也发布了新作《新物种爆炸:认知升级时代的新商业思维》,并联合吴晓波频道共同发布了企业级服务产品《奥迪∙造物学:新物种商业方法》在内的多项产品。

从15年的《场景革命》,到16年的《超级IP》,再到今天的《新物种爆炸》,吴声其实有很多的发声渠道,为什么依旧连续三年坚持出书?出书的意义在哪里?

吴声告诉记者,一来,他没有把书作为经典性的东西,他更在意书的方法论层面的沉淀,因为书会倒逼他体系化梳理商业方法。身边的很多朋友包括吴伯凡告诉他,“当你能够提出这个概念,而且这个概念里有很好的商业方法指导的时候,其实它就已经超出了你一开始的契机。”

二来,他提到硅谷有邀请他去做《新物种爆炸》的首发。他说,长期以来,中国在商业方法上总是一个接受者。然而在摩拜、ofo打得火热的今天,又及仍在制衡彼此的美团、饿了么,中国在移动互联上达到的深度,在吴声看来已经超越了欧美诸多商业领域。

所以这个时候,移动互联乃至智能互联应不应该被总结、被预测、甚至反向输出?吴声认为,这个时代已经有了这个需求,但没有人去做这个体系化的动作,甚至有意识对整个时代的变化做一个管窥和研判。

“当然我并不是说,我就能扮演好这个角色。”吴声说,只是他曾经并正在参与和感受互联网一线,这些深刻的经历让他对新的商业模式、趋势、技术进步,以及它们本身带来的风口和机会,有了更好的理解。而他一直以来在做的事情,就是将他的理解和判断传递出去。

“所有的去处,都和来路有关。”——吴声把严明的《大国志》里的这句话,印在了《新物种爆炸》的封底上。这句话当中,暗含了他作为早期电商从业者的一些心理,“看着这个行业如何从一个很多人都不理解的业态,变成一个传统企业的业态。”他说。

最后他也不忘提到过去也经常引用的张爱玲。这位民国才女的貌似自私、凉薄,在他眼里实际上是一种极度负责。

“她有分寸和原则,知道尊重别人的困境,也知道自己要什么追求什么,只尊重自己内心的召唤。”吴声说,“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人设,看起来六七十年前的一个人,但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有借鉴性。”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