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界面评论】如何与野生动物正确相处?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界面评论】如何与野生动物正确相处?

提高游客的安全意识,加强动物园的安全监管无疑有助于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但游客安全事故频发背后的深层次原因—野生动物园的商业属性与盈利模式却少有被提及。如果不改变野生动物园单纯逐利的经营模式,类似的惨剧可能还会不断上演。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年来,国内游客被野生动物伤害和袭击的意外事故呈多发态势。综观各界对这些事件的评论,关注的焦点大多集中在游客安全意识淡薄和野生动物园管理缺位等方面。提高游客的安全意识,加强动物园的安全监管无疑有助于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但游客安全事故频发背后的一个深层次原因—野生动物园的商业属性与盈利模式却少有被提及。如果不改变野生动物园单纯逐利的经营模式,类似的惨剧可能还会不断上演。

国内的城市动物园大都是建国后成立的公益性机构,在展示动物的同时,特别强调科普教育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性。而国内的野生动物园大多成立于九十年代以后,主要为民营资本投资,普遍为以赢利为目的,因此能否吸引大量游客光顾就成为野生动物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与城市动物园相比,野生动物园在安全监管、动物福利保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等方面都有待改进。此外,在巨大的商业利益驱使下,野生动物园也经常打着创新的旗号,刻意为游客提供一些“惊险刺激”或“特别体验”的项目,如猛兽区穿越、活体喂食、骑乘大象、与老虎合影、与海豚合影、给动物宝宝喂奶等眼花缭乱的付费动物娱乐表演活动。这些项目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允许或鼓励游客与动物近距离接触,或强迫动物从事严重违背其天性的表演。然而,游客通常不了解这些看似开心和愉悦活动背后隐藏的各种动物福利问题。游客在参与上述活动时,无疑也增加了被动物伤害和或攻击的意外风险,导致惨剧一再发生。

国际上,野生动物公园往往建立在动物的自然栖息地之上,游客需要在受过专业训练的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沿着固定线路,乘坐专门的交通工具,在不打扰动物的情况下观赏和领略动物的自然魅力。国内兴建的野生动物园试图引入这种模式,但似乎徒有其形。在定位上,先进的动物园会把动物福利和游客安全摆在各项工作的突出位置,积极倡导对动物的尊重及保护,尽量减少对动物的打扰和影响。与国际优秀的动物园相比,国内的动物园特别是野生动物园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有些野生动物园甚至完全抛弃了科普教育的公益属性,挖空心思把动物当作赚钱的工具,甚至把动物园搬进了商场、餐馆和酒店。这种做法也严重误导了公众对于野生动物保护的正确认知,以为野生动物就是人类的玩物或娱乐对象。事实上,大自然才是野生动物的真正的家园,把野生动物永远留在大自然里才是对它们最好的保护。

对游客而言,旅游出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放松心情增长见识和丰富体验,而游客的人身安全是实现上述目的的首要保证。那些野生动物旅游景点宣传和鼓吹的与动物“亲密接触”“野化训练”“一次终生难得的体验”等活动往往建立在动物的痛苦之上,不仅安全隐患极高,也增加了疾病传播的风险。游客喜爱野生动物本无可厚非,但与野生动物相处的方式却至关重要,因为错爱只会带来伤害。真正喜爱动物的游客一定不会希望给动物造成虐待和伤害,他们更愿意选择“动物友好”的旅游出行方式,例如去野外观鸟或乘船出海观鲸。野生动物只属于大自然,只有前往动物受到良好保护的场所,游客才能欣赏到野生动物的真正魅力。

(作者为世界动物保护协会中国高级科学顾问、动物学博士)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界面评论】如何与野生动物正确相处?

提高游客的安全意识,加强动物园的安全监管无疑有助于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但游客安全事故频发背后的深层次原因—野生动物园的商业属性与盈利模式却少有被提及。如果不改变野生动物园单纯逐利的经营模式,类似的惨剧可能还会不断上演。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年来,国内游客被野生动物伤害和袭击的意外事故呈多发态势。综观各界对这些事件的评论,关注的焦点大多集中在游客安全意识淡薄和野生动物园管理缺位等方面。提高游客的安全意识,加强动物园的安全监管无疑有助于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但游客安全事故频发背后的一个深层次原因—野生动物园的商业属性与盈利模式却少有被提及。如果不改变野生动物园单纯逐利的经营模式,类似的惨剧可能还会不断上演。

国内的城市动物园大都是建国后成立的公益性机构,在展示动物的同时,特别强调科普教育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性。而国内的野生动物园大多成立于九十年代以后,主要为民营资本投资,普遍为以赢利为目的,因此能否吸引大量游客光顾就成为野生动物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与城市动物园相比,野生动物园在安全监管、动物福利保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等方面都有待改进。此外,在巨大的商业利益驱使下,野生动物园也经常打着创新的旗号,刻意为游客提供一些“惊险刺激”或“特别体验”的项目,如猛兽区穿越、活体喂食、骑乘大象、与老虎合影、与海豚合影、给动物宝宝喂奶等眼花缭乱的付费动物娱乐表演活动。这些项目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允许或鼓励游客与动物近距离接触,或强迫动物从事严重违背其天性的表演。然而,游客通常不了解这些看似开心和愉悦活动背后隐藏的各种动物福利问题。游客在参与上述活动时,无疑也增加了被动物伤害和或攻击的意外风险,导致惨剧一再发生。

国际上,野生动物公园往往建立在动物的自然栖息地之上,游客需要在受过专业训练的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沿着固定线路,乘坐专门的交通工具,在不打扰动物的情况下观赏和领略动物的自然魅力。国内兴建的野生动物园试图引入这种模式,但似乎徒有其形。在定位上,先进的动物园会把动物福利和游客安全摆在各项工作的突出位置,积极倡导对动物的尊重及保护,尽量减少对动物的打扰和影响。与国际优秀的动物园相比,国内的动物园特别是野生动物园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有些野生动物园甚至完全抛弃了科普教育的公益属性,挖空心思把动物当作赚钱的工具,甚至把动物园搬进了商场、餐馆和酒店。这种做法也严重误导了公众对于野生动物保护的正确认知,以为野生动物就是人类的玩物或娱乐对象。事实上,大自然才是野生动物的真正的家园,把野生动物永远留在大自然里才是对它们最好的保护。

对游客而言,旅游出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放松心情增长见识和丰富体验,而游客的人身安全是实现上述目的的首要保证。那些野生动物旅游景点宣传和鼓吹的与动物“亲密接触”“野化训练”“一次终生难得的体验”等活动往往建立在动物的痛苦之上,不仅安全隐患极高,也增加了疾病传播的风险。游客喜爱野生动物本无可厚非,但与野生动物相处的方式却至关重要,因为错爱只会带来伤害。真正喜爱动物的游客一定不会希望给动物造成虐待和伤害,他们更愿意选择“动物友好”的旅游出行方式,例如去野外观鸟或乘船出海观鲸。野生动物只属于大自然,只有前往动物受到良好保护的场所,游客才能欣赏到野生动物的真正魅力。

(作者为世界动物保护协会中国高级科学顾问、动物学博士)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