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从信利弃投乐视,看家族企业变身“天使投资人”的N个问题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从信利弃投乐视,看家族企业变身“天使投资人”的N个问题

如果说孙宏斌接手“千疮百孔”的乐视是一种主动作为的话。那么信利弃投乐视致新,则是“迫不得已”。

8月底,信利国际发布了该公司数十年来首次亏损的预警公告,有关预亏原因,倒也“直言不讳”,就是受乐视移动影响计提呆坏账5.54亿港元。

10亿巨债转为股东?

此前,曾爆出乐视欠供应链巨款,并点名仁宝及信利有约7亿美元应收账款项目无法收回。

在去年时候,舆论对信利的概念是“被拖欠10亿的供应商”。

可今年2月的情人节那天,却有了“乐视致新战略投资者”的新面孔,市场将其入股的动机笑称为信利国际的“情人节冲动”。

信利成为乐视网旗下专注于大屏互联的生态链子公司乐视致新的第8大股东。

在其第4轮投资中,信利电子投下的 7.2 亿元已经是第二大的投资金额,仅次于孙宏斌的融创中国。

乐视致新此前的入股计划

前景迷芒弃投断腕

今年3月的信利国际全年业绩记者会上,营运总裁黄邦俊曾表示,当时涉及10亿元的账款乐视已经偿还5亿,预计3、4月可分期收回余下款项。

按照目前信利亏损预警情况来看,乐视并未按照预计时间还款。

而从乐视致新更新的工商资料来看,融创、华夏人寿等已经完成打款,而信利、仁宝则未出现股东名单内,此番公告则印证了外界的弃投传闻。

信利弃投乐视致新,也是迫不得已的无奈之举。想来乐视如果是优质资产,股权在手也算不错,后续欠款也能有个盼头。

可如今“接盘侠”孙宏斌在自己融创中国年度中期业绩发布会上,一谈起贾跃亭都哽咽:“他确实失败了,‘一把好牌打烂了’信用受到损害”;尽管他表示“我一定把乐视做成好公司”。

可刚接盘不久就后脚转手将股权质押予中信信托,看来也是勉力而为,乐视本来就不明朗的前景岂不更扑朔迷离?

现在的乐视生态事业体不管哪个方面的业务,都是资金黑洞,一向精打细算的信利国际也清楚。

与其将7.2亿投进一个不知深陷的黑暗隧道,不如 “壮士断腕”,早与乐视划清界限。

爱做“天使人”的实业家

与做地产的孙宏斌不一样,香港上市公司信利国际的董事会主席林伟华,从事电子业超过三十年。

旗下信利电子战略投资乐视致新,并非常见的“不务正业”金融投资行为,因为它本就是乐视元器件的重要供应商之一。

再者,信利从事的智能显示产品如裸眼3D显示屏、集成触控模组以及指纹识别、魔法玻璃等,与贾跃亭的生态圈有许多交集之处。

信利国际1978年创建于香港,至今已有39年历史。

1991年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是一家电子显示领域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及销售推广的集团公司。

你桌面上的计算器,很有可能就是他家做的。当然,信利产品远不止计算器。

相比浙商自带“网红”色彩,粤商更低调。在汕尾一带,你随处可见“林伟华”中小学、“林伟华科教楼”的牌子,可网上能搜集的林老板的照片却屈指可数。

林伟华既是庞大的电子集团掌舵者,秉持其“情义兼备、信利并存”人生信条,也是一位低调行事的慈善家。

虽沉浸高科技制造业,信利国际创始人也是一位热衷投资的“天使人”。

2016年4月18日,他以2.25亿港元出售持有的28.71%钟表零售商依波路股份。而在此之前,他是依波路前大股东。

以钟表为代表的产品眼下是水深火热,依波路尽管是百年瑞士品牌,“沉淀岁月之美”,却难掩现实业绩之厄,林伟华也只好挥泪“断臂”。

家族企业变身“天使投资人”要思考N个问题

今天,很多企业所有者希望透过对外投资,给自己的家族企业带来更好的回报,有的也寄望投资能给企业解决发展瓶颈,闯出转型一片天。

可我们发现,今天某种程度影响家族企业兴衰的,不是因为本身创业的失败,而是死在投资路上。

比如,那些投了很多互联网公司的,最后90%以上的都失败了,做得很成功的其实概率非常小。

投资是一种企业战略,将宝贵的资源投入进去之前,起码应有个战略思考,我们伸手而入最需要的是什么?

因此,家族企业要变身“天使投资人”,至少要思考下面N个问题:

(一)我的投资,能带动公司战略发展吗?

对于家族企业而言,投资的配置应服从公司总体的战略发展方向。

恒大冰泉为何失利,许家印2年半时间亏了40亿,最终被迫放弃。

理由很简单,跨界幅度太大了,与恒大主业战略几乎扯不上边。定位错了,方向错了,再砸钱、再努力也没用。

当然,信利香港上市之后,才转型做中小尺寸液晶显示屏等产品。

其最开始是塑料外壳和皮套加工,与投资依波路表业,也并非一点都搭不上边,只不过以后市场需求变了。

(二)我投资的项目,商业模式是什么,利润从何而来,其财务状况又是怎样?

贾跃亭的乐视生态是超前的商业思维,还是资本炒作的“大忽悠”,众说纷纭,很难三言两语下定论。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乐视生态链一个个支系在风雨中飘摇,在市场上的信誉一次次受损。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一个比较简洁的商业模式和清晰的盈利模式,很多东西看似很宏大,其实最说不清楚。

(三)我的投资规模的意义是什么?

欲望膨胀是许多家族企业主的一大症状,有时很难分清是“梦想”还是“野心”。

很多家族企业过度欲望膨胀,盲目投资、盲目扩张可能让自己在财富榜单上跳了好几级,可后来资金链断裂,往往让企业崩塌而倒。

胡志标当年不去盲目投资,豪赌央视“标王”,他的爱多也不会垮塌。

东星集团的兰世立,若能专心围绕他的旅游业发展,不豪赌“航空梦”,岂能有破产的那一天。

当然,变身“天使投资人”要思考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家族企业内部家族成员及后代,对投资的领域及项目是否有持久的兴趣?

家族企业内部治理模式,是否能与所投资的方向相匹配?

比如,百年利丰成功之处,就是一直做供应链上的事。而另一家百年企业李锦记,也是代代“打酱油”,专业来自于专注。

有些家族企业,以“国际化”、“多元化”为借口,热衷跟风式投资,常常短短一年内投资战略变了好几次。

往往让家族企业股东或者家族成员弄得不知所措,更无从谈及判断投资质量,制定投资战略也多是轻率。

这样的投资,怎能是家族企业延续数代人的基础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乐视

3.5k
  • 贾跃亭所持乐视1亿余股股票将被拍卖
  • 乐视宣布面试简历无需填写年龄和婚育信息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从信利弃投乐视,看家族企业变身“天使投资人”的N个问题

如果说孙宏斌接手“千疮百孔”的乐视是一种主动作为的话。那么信利弃投乐视致新,则是“迫不得已”。

8月底,信利国际发布了该公司数十年来首次亏损的预警公告,有关预亏原因,倒也“直言不讳”,就是受乐视移动影响计提呆坏账5.54亿港元。

10亿巨债转为股东?

此前,曾爆出乐视欠供应链巨款,并点名仁宝及信利有约7亿美元应收账款项目无法收回。

在去年时候,舆论对信利的概念是“被拖欠10亿的供应商”。

可今年2月的情人节那天,却有了“乐视致新战略投资者”的新面孔,市场将其入股的动机笑称为信利国际的“情人节冲动”。

信利成为乐视网旗下专注于大屏互联的生态链子公司乐视致新的第8大股东。

在其第4轮投资中,信利电子投下的 7.2 亿元已经是第二大的投资金额,仅次于孙宏斌的融创中国。

乐视致新此前的入股计划

前景迷芒弃投断腕

今年3月的信利国际全年业绩记者会上,营运总裁黄邦俊曾表示,当时涉及10亿元的账款乐视已经偿还5亿,预计3、4月可分期收回余下款项。

按照目前信利亏损预警情况来看,乐视并未按照预计时间还款。

而从乐视致新更新的工商资料来看,融创、华夏人寿等已经完成打款,而信利、仁宝则未出现股东名单内,此番公告则印证了外界的弃投传闻。

信利弃投乐视致新,也是迫不得已的无奈之举。想来乐视如果是优质资产,股权在手也算不错,后续欠款也能有个盼头。

可如今“接盘侠”孙宏斌在自己融创中国年度中期业绩发布会上,一谈起贾跃亭都哽咽:“他确实失败了,‘一把好牌打烂了’信用受到损害”;尽管他表示“我一定把乐视做成好公司”。

可刚接盘不久就后脚转手将股权质押予中信信托,看来也是勉力而为,乐视本来就不明朗的前景岂不更扑朔迷离?

现在的乐视生态事业体不管哪个方面的业务,都是资金黑洞,一向精打细算的信利国际也清楚。

与其将7.2亿投进一个不知深陷的黑暗隧道,不如 “壮士断腕”,早与乐视划清界限。

爱做“天使人”的实业家

与做地产的孙宏斌不一样,香港上市公司信利国际的董事会主席林伟华,从事电子业超过三十年。

旗下信利电子战略投资乐视致新,并非常见的“不务正业”金融投资行为,因为它本就是乐视元器件的重要供应商之一。

再者,信利从事的智能显示产品如裸眼3D显示屏、集成触控模组以及指纹识别、魔法玻璃等,与贾跃亭的生态圈有许多交集之处。

信利国际1978年创建于香港,至今已有39年历史。

1991年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是一家电子显示领域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及销售推广的集团公司。

你桌面上的计算器,很有可能就是他家做的。当然,信利产品远不止计算器。

相比浙商自带“网红”色彩,粤商更低调。在汕尾一带,你随处可见“林伟华”中小学、“林伟华科教楼”的牌子,可网上能搜集的林老板的照片却屈指可数。

林伟华既是庞大的电子集团掌舵者,秉持其“情义兼备、信利并存”人生信条,也是一位低调行事的慈善家。

虽沉浸高科技制造业,信利国际创始人也是一位热衷投资的“天使人”。

2016年4月18日,他以2.25亿港元出售持有的28.71%钟表零售商依波路股份。而在此之前,他是依波路前大股东。

以钟表为代表的产品眼下是水深火热,依波路尽管是百年瑞士品牌,“沉淀岁月之美”,却难掩现实业绩之厄,林伟华也只好挥泪“断臂”。

家族企业变身“天使投资人”要思考N个问题

今天,很多企业所有者希望透过对外投资,给自己的家族企业带来更好的回报,有的也寄望投资能给企业解决发展瓶颈,闯出转型一片天。

可我们发现,今天某种程度影响家族企业兴衰的,不是因为本身创业的失败,而是死在投资路上。

比如,那些投了很多互联网公司的,最后90%以上的都失败了,做得很成功的其实概率非常小。

投资是一种企业战略,将宝贵的资源投入进去之前,起码应有个战略思考,我们伸手而入最需要的是什么?

因此,家族企业要变身“天使投资人”,至少要思考下面N个问题:

(一)我的投资,能带动公司战略发展吗?

对于家族企业而言,投资的配置应服从公司总体的战略发展方向。

恒大冰泉为何失利,许家印2年半时间亏了40亿,最终被迫放弃。

理由很简单,跨界幅度太大了,与恒大主业战略几乎扯不上边。定位错了,方向错了,再砸钱、再努力也没用。

当然,信利香港上市之后,才转型做中小尺寸液晶显示屏等产品。

其最开始是塑料外壳和皮套加工,与投资依波路表业,也并非一点都搭不上边,只不过以后市场需求变了。

(二)我投资的项目,商业模式是什么,利润从何而来,其财务状况又是怎样?

贾跃亭的乐视生态是超前的商业思维,还是资本炒作的“大忽悠”,众说纷纭,很难三言两语下定论。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乐视生态链一个个支系在风雨中飘摇,在市场上的信誉一次次受损。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一个比较简洁的商业模式和清晰的盈利模式,很多东西看似很宏大,其实最说不清楚。

(三)我的投资规模的意义是什么?

欲望膨胀是许多家族企业主的一大症状,有时很难分清是“梦想”还是“野心”。

很多家族企业过度欲望膨胀,盲目投资、盲目扩张可能让自己在财富榜单上跳了好几级,可后来资金链断裂,往往让企业崩塌而倒。

胡志标当年不去盲目投资,豪赌央视“标王”,他的爱多也不会垮塌。

东星集团的兰世立,若能专心围绕他的旅游业发展,不豪赌“航空梦”,岂能有破产的那一天。

当然,变身“天使投资人”要思考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家族企业内部家族成员及后代,对投资的领域及项目是否有持久的兴趣?

家族企业内部治理模式,是否能与所投资的方向相匹配?

比如,百年利丰成功之处,就是一直做供应链上的事。而另一家百年企业李锦记,也是代代“打酱油”,专业来自于专注。

有些家族企业,以“国际化”、“多元化”为借口,热衷跟风式投资,常常短短一年内投资战略变了好几次。

往往让家族企业股东或者家族成员弄得不知所措,更无从谈及判断投资质量,制定投资战略也多是轻率。

这样的投资,怎能是家族企业延续数代人的基础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