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那些不得不说的保险业“弃子”:谁能决定新光海航和中法人寿的命运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那些不得不说的保险业“弃子”:谁能决定新光海航和中法人寿的命运

每一家险企背后都有着股东的勃勃野心,然而并不是每一家险企都最终能“美梦成真”,尤其是在中国保险业的草莽时代,凭借体制优势获得绝对市场地位者有之,大干快上一夜暴富者有之,深陷泥潭遭人遗弃者也不只一二。

2014年、2015年、2016年新光海航人寿三年保费收入分别为2.36亿元、1.52亿元、1.1亿元,其中续期保费收入贡献了0.83亿元、0.94亿元和1.03亿元,依此判断,2016年公司新单保费仅有数百万元左右,业务发展基本停滞。中法人寿增资方案一波三折仍未获批,新股东引入两年未见起色 中法人寿亦遭遇了如同新光海航人寿的发展窘境。

每一家险企背后都有着股东的勃勃野心,然而并不是每一家险企都最终能“美梦成真”,尤其是在中国保险业的草莽时代,凭借体制优势获得绝对市场地位者有之,大干快上一夜暴富者有之,深陷泥潭遭人遗弃者也不只一二:

成立于2009年的新光海航人寿,本以为可以“乘风破浪”,却无奈因海航与新光人寿争权陷入发展黑洞;2005年成立的中法人寿,本以为借助鸿商集团的入主将快速翻身,却不曾想新的增资方案迟迟未获保监会批复;此外,利宝保险引入三胞集团至今也杳无音讯……

股东内斗、资本不足、战略错位……错过了跑马圈地的时代,又错过了资本潮涌的窗口期,却赶上了监管愈发严厉的大环境,那些保险业的“弃子”在历经多年蹉跎之后,能否步入正轨?

受累股东缠斗新光海航成“弃子”,潮汕帮赖氏父子拟接盘却迟迟未获批

设立新光海航人寿曾是海航集团布局保险业的重要一步,在接连入股两家财产险公司之后,踌躇满志的海航集团迫切希望在寿险业打开局面。对于另外一方股东,中国台湾保险巨头新光人寿而言,大陆地区广阔的市场显然也无法忽视。

双方的合作方案在2009年终于成真,这一年的10月,由海航集团和台湾新光人寿合资5亿元设立的新光海航人寿正式启航,然而很快,双方就发现,良好的开端并非成功的一般,有时候往往只是“噩梦”的开始而已。

由于股权“五五开”的股东双方在经营理念上存在严重分歧,新光海航举步维艰。经历五年发展周期后,其年保费收入仅有3.5亿元,盈利更是遥遥无期。

2012年,新光海航启动增资计划,预计增资5亿元。新光人寿早在2014年6月入资2.5亿元,海航集团却迟迟未履约。经营状况越来越惨淡,股东双方经反复谈判,终于再次于2015年做出增资承诺。然而事实证明,这又是空头支票一张。2016年3月,新光人寿将原本用于增资的2.5亿元撤回。

持续数年的拉锯战仍在继续,好不容易才获批寿险牌照的新光人寿并没有让步的计划,而在资本市场风生水起的海航集团已经开始想要另起炉灶。2013年9月,渤海人寿获批筹建,海航集团将重心完全转移至渤海人寿,新光海航成为海航集团“弃子”,大量的新光海航人寿高管也“被挖角”至渤海人寿。

困境中的新光海航人寿由于偿付能力严重不达标,最终触及监管红线——2015年底,保监会对新光海航人寿采取“暂停增设分支机构”的处罚措施,责令新光海航人寿自2015年11月23日起停止开展新业务,这一处罚直到现在仍没有解除。

2014年、2015年、2016年新光海航人寿三年保费收入分别为2.36亿元、1.52亿元、1.1亿元,其中续期保费收入贡献了0.83亿元、0.94亿元和1.03亿元,依此判断,2016年公司新单保费仅有数百万元左右,业务发展基本停滞。

2016年底,新光海航僵局终于被打破。原有两大股东海航集团、新光人寿就股份转让达成一致,欲分别转让50%、25%的股份,相应股份则由柏霖资产、光汇石油集团和深圳国展投资3家公司接手。股权转让后柏霖资产将持有新光海航人寿51%的股权。根据新光海航人寿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柏霖资产董事黄志伟拟任职公司总经理。

柏霖资产是以地产起家的潮汕帮富豪赖海民赖柏霖父子所拥有的企业,实力不容小觑。2006年,赖海民跻身胡润富豪榜第485名,10年之后,其在2016胡润房地产富豪榜上以100亿元排名第48名。其在保险业也早有布局,2016年入股利安人寿,持股比例18.4%,为后者第二大股东。

潮汕富商赖海民

新光海航人寿原有股东一个彻底退出,一个只保留25%的股权,且重新引入持股比例高达51%的大股东,原有的僵局似乎被彻底打破,不过这一股权变更计划尚未正式获批。

中法人寿增资方案一波三折仍未获批,新股东引入两年未见起色

中法人寿亦遭遇了如同新光海航人寿的发展窘境。作为中国邮政与法国人寿2005年强强联合的产物,经历近13年长跑却未开出美丽的花朵,牵手时的豪言壮志演变成分崩离析。根据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法人寿保费收入仅18万元,其核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 1843.06%。

在成立初期,中法人寿曾宣称,不同于其他保险公司产品销售分三条线,代理人渠道、团体渠道和银邮渠道,中法人寿只做第三条线:背靠邮政系统庞大的营业网点。但是“傍”着邮政的美梦在中法人寿成立四年后就被击碎了。

中国邮政欲凭借网点优势提升控股权,将其在中法人寿的持股比例提高到75%,但由于双方并未达成一致,最终中国邮政决定另起炉灶。2009年9月,中国邮政出资设立国有全资寿险公司——中邮人寿,成立初期中邮人寿注册资本为5亿元,几轮增资后其注册资本金已经超过100亿元。

中邮人寿诞生之日,就是中法人寿悲惨命运的开始之日,之后其保费收入一路下滑,最终业务停滞,多项业绩指标在行业垫底,历经业务暂停、人员锐减,至2015年股权转让时仅有37人。

2015年4月,中国邮政寻来接盘者——鸿商集团与北京人济九鼎资产管理,股权转让之后,鸿商集团持股占比50%、人济九鼎和法国国家人寿各持25%。随后,中法人寿内部调整动作频频,成立十年未设立分支机构的魔咒终被打破,挖来新华旧将唐庚荣任职总经理。

但是,两年多过去了,中法人寿并没见起色,增资迟迟不到位,再次陷入困局,本欲大干一场的“老新华”唐庚荣离职,董事长周正平亦提出辞职。此后中法人寿先后抛出多个增资方案,以改变现状:

2016年11月,中法人寿披露增资方案,拟增注册资本13亿元,并引入吉林省长久实业集团与安徽国圣投资为新股东。

2017年4月,增资方案变更为引入广西长久汽车投资、宁德时代新能源与西藏先仁投资。

最近的一个增资方案公布于8月14日,根据该方案,原股东鸿商产业控股集团仍为第一大股东,但持股比例降至33.3%,北京人济九鼎资产管理持股降至14.9%变身第四大股东,新股东广西长久汽车投资持股比例为28.57%为中法人寿第二大股东,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持股19.9%变身第三大股东,西藏先仁则退出增资计划。法国人寿手上的股权将从25%被摊薄到3.33%。

至此,中法人寿的五家股东持股比例将彻底满足保监会最新发布的《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要求。

资料显示,鸿商集团背后是“神秘富商”于泳。于泳通过鸿商集团等控股的公司包括洛阳钼业等,洛阳钼业在2007年成功上市后,于泳的资产便随之增长数百倍。鸿商集团曾在2013年8月现身百年人寿股东行列,不过仅隔4个月后,便宣布退出百年人寿。此后,鸿商集团还曾参与过信泰人寿、幸福人寿等保险公司的股权转让,不过最终无疾而终。

个别险企错过黄金发展期,监管大幅提高准入门槛或进一步影响增资

如果说股东基因决定了险企基因,股东持股结构则直接决定了险企的治理结构。在中国加入WTO初期成立的一批合资险企,股权结构为双方各占50%,这种旗鼓相当的股权结构,尽管表面看双方话语权对等,但也容易造成经营决策上难以达成一致,为日后的经营埋下隐患。

近几年不断有合资险企闹“婚变”,如海康人寿中资股东宣告退出,最终引入同方股份,海尔纽约人寿、国泰人寿、光大永明人寿及工银安盛人寿等合资险企也都曾先后出现股东变更。不过,由于保险业近年备受资本追捧,大多数险企都“修得正果”:

比如中融人寿完成增资之后,资本金问题缓解,偿付能力提升,业务发展重返正轨。据保监会披露的上半年数据显示,完成增资的中融人寿规模保费收入超42亿元,排名44位,其原保费收入亦有近29亿元。

再如引入蚂蚁金服的国泰产险,股权变更后,注册资本金从8亿元增至16.33亿元,上半年数据显示,其保费收入4.67亿元,增速高达37%,偿付能力充足率已经达到512%,公司发展重回正轨。

相对于这些险企,新光海航人寿、中法人寿显得格外“不幸”。股东缠斗、 资本受限、偿付能力不足等重重困境之下,它们已然错过理财险爆发周期,回归保障的发展策略也毫无突破,更重要的是,增资计划至今仍未获批。

仍在焦虑中等待的不只上述两家险企。2016年8月,三胞集团宣布将受让利宝保险51%股权,至今也未获得批准。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6年开始,保监会频出文件规范行业发展,严监管趋势明显。原本因资产驱动负债型险企走红的保险牌照备受资金追捧,如今要求转型回归保障,大幅提高了准入门槛,令一些资本望而却步,这或许会加大某些困难险企被并购或者增资的难度。

来源:慧保天下

原标题:那些不得不说的保险业“弃子”:谁能决定新光海航和中法人寿的命运

最新更新时间:09/08 11:04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那些不得不说的保险业“弃子”:谁能决定新光海航和中法人寿的命运

每一家险企背后都有着股东的勃勃野心,然而并不是每一家险企都最终能“美梦成真”,尤其是在中国保险业的草莽时代,凭借体制优势获得绝对市场地位者有之,大干快上一夜暴富者有之,深陷泥潭遭人遗弃者也不只一二。

2014年、2015年、2016年新光海航人寿三年保费收入分别为2.36亿元、1.52亿元、1.1亿元,其中续期保费收入贡献了0.83亿元、0.94亿元和1.03亿元,依此判断,2016年公司新单保费仅有数百万元左右,业务发展基本停滞。中法人寿增资方案一波三折仍未获批,新股东引入两年未见起色 中法人寿亦遭遇了如同新光海航人寿的发展窘境。

每一家险企背后都有着股东的勃勃野心,然而并不是每一家险企都最终能“美梦成真”,尤其是在中国保险业的草莽时代,凭借体制优势获得绝对市场地位者有之,大干快上一夜暴富者有之,深陷泥潭遭人遗弃者也不只一二:

成立于2009年的新光海航人寿,本以为可以“乘风破浪”,却无奈因海航与新光人寿争权陷入发展黑洞;2005年成立的中法人寿,本以为借助鸿商集团的入主将快速翻身,却不曾想新的增资方案迟迟未获保监会批复;此外,利宝保险引入三胞集团至今也杳无音讯……

股东内斗、资本不足、战略错位……错过了跑马圈地的时代,又错过了资本潮涌的窗口期,却赶上了监管愈发严厉的大环境,那些保险业的“弃子”在历经多年蹉跎之后,能否步入正轨?

受累股东缠斗新光海航成“弃子”,潮汕帮赖氏父子拟接盘却迟迟未获批

设立新光海航人寿曾是海航集团布局保险业的重要一步,在接连入股两家财产险公司之后,踌躇满志的海航集团迫切希望在寿险业打开局面。对于另外一方股东,中国台湾保险巨头新光人寿而言,大陆地区广阔的市场显然也无法忽视。

双方的合作方案在2009年终于成真,这一年的10月,由海航集团和台湾新光人寿合资5亿元设立的新光海航人寿正式启航,然而很快,双方就发现,良好的开端并非成功的一般,有时候往往只是“噩梦”的开始而已。

由于股权“五五开”的股东双方在经营理念上存在严重分歧,新光海航举步维艰。经历五年发展周期后,其年保费收入仅有3.5亿元,盈利更是遥遥无期。

2012年,新光海航启动增资计划,预计增资5亿元。新光人寿早在2014年6月入资2.5亿元,海航集团却迟迟未履约。经营状况越来越惨淡,股东双方经反复谈判,终于再次于2015年做出增资承诺。然而事实证明,这又是空头支票一张。2016年3月,新光人寿将原本用于增资的2.5亿元撤回。

持续数年的拉锯战仍在继续,好不容易才获批寿险牌照的新光人寿并没有让步的计划,而在资本市场风生水起的海航集团已经开始想要另起炉灶。2013年9月,渤海人寿获批筹建,海航集团将重心完全转移至渤海人寿,新光海航成为海航集团“弃子”,大量的新光海航人寿高管也“被挖角”至渤海人寿。

困境中的新光海航人寿由于偿付能力严重不达标,最终触及监管红线——2015年底,保监会对新光海航人寿采取“暂停增设分支机构”的处罚措施,责令新光海航人寿自2015年11月23日起停止开展新业务,这一处罚直到现在仍没有解除。

2014年、2015年、2016年新光海航人寿三年保费收入分别为2.36亿元、1.52亿元、1.1亿元,其中续期保费收入贡献了0.83亿元、0.94亿元和1.03亿元,依此判断,2016年公司新单保费仅有数百万元左右,业务发展基本停滞。

2016年底,新光海航僵局终于被打破。原有两大股东海航集团、新光人寿就股份转让达成一致,欲分别转让50%、25%的股份,相应股份则由柏霖资产、光汇石油集团和深圳国展投资3家公司接手。股权转让后柏霖资产将持有新光海航人寿51%的股权。根据新光海航人寿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柏霖资产董事黄志伟拟任职公司总经理。

柏霖资产是以地产起家的潮汕帮富豪赖海民赖柏霖父子所拥有的企业,实力不容小觑。2006年,赖海民跻身胡润富豪榜第485名,10年之后,其在2016胡润房地产富豪榜上以100亿元排名第48名。其在保险业也早有布局,2016年入股利安人寿,持股比例18.4%,为后者第二大股东。

潮汕富商赖海民

新光海航人寿原有股东一个彻底退出,一个只保留25%的股权,且重新引入持股比例高达51%的大股东,原有的僵局似乎被彻底打破,不过这一股权变更计划尚未正式获批。

中法人寿增资方案一波三折仍未获批,新股东引入两年未见起色

中法人寿亦遭遇了如同新光海航人寿的发展窘境。作为中国邮政与法国人寿2005年强强联合的产物,经历近13年长跑却未开出美丽的花朵,牵手时的豪言壮志演变成分崩离析。根据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法人寿保费收入仅18万元,其核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 1843.06%。

在成立初期,中法人寿曾宣称,不同于其他保险公司产品销售分三条线,代理人渠道、团体渠道和银邮渠道,中法人寿只做第三条线:背靠邮政系统庞大的营业网点。但是“傍”着邮政的美梦在中法人寿成立四年后就被击碎了。

中国邮政欲凭借网点优势提升控股权,将其在中法人寿的持股比例提高到75%,但由于双方并未达成一致,最终中国邮政决定另起炉灶。2009年9月,中国邮政出资设立国有全资寿险公司——中邮人寿,成立初期中邮人寿注册资本为5亿元,几轮增资后其注册资本金已经超过100亿元。

中邮人寿诞生之日,就是中法人寿悲惨命运的开始之日,之后其保费收入一路下滑,最终业务停滞,多项业绩指标在行业垫底,历经业务暂停、人员锐减,至2015年股权转让时仅有37人。

2015年4月,中国邮政寻来接盘者——鸿商集团与北京人济九鼎资产管理,股权转让之后,鸿商集团持股占比50%、人济九鼎和法国国家人寿各持25%。随后,中法人寿内部调整动作频频,成立十年未设立分支机构的魔咒终被打破,挖来新华旧将唐庚荣任职总经理。

但是,两年多过去了,中法人寿并没见起色,增资迟迟不到位,再次陷入困局,本欲大干一场的“老新华”唐庚荣离职,董事长周正平亦提出辞职。此后中法人寿先后抛出多个增资方案,以改变现状:

2016年11月,中法人寿披露增资方案,拟增注册资本13亿元,并引入吉林省长久实业集团与安徽国圣投资为新股东。

2017年4月,增资方案变更为引入广西长久汽车投资、宁德时代新能源与西藏先仁投资。

最近的一个增资方案公布于8月14日,根据该方案,原股东鸿商产业控股集团仍为第一大股东,但持股比例降至33.3%,北京人济九鼎资产管理持股降至14.9%变身第四大股东,新股东广西长久汽车投资持股比例为28.57%为中法人寿第二大股东,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持股19.9%变身第三大股东,西藏先仁则退出增资计划。法国人寿手上的股权将从25%被摊薄到3.33%。

至此,中法人寿的五家股东持股比例将彻底满足保监会最新发布的《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要求。

资料显示,鸿商集团背后是“神秘富商”于泳。于泳通过鸿商集团等控股的公司包括洛阳钼业等,洛阳钼业在2007年成功上市后,于泳的资产便随之增长数百倍。鸿商集团曾在2013年8月现身百年人寿股东行列,不过仅隔4个月后,便宣布退出百年人寿。此后,鸿商集团还曾参与过信泰人寿、幸福人寿等保险公司的股权转让,不过最终无疾而终。

个别险企错过黄金发展期,监管大幅提高准入门槛或进一步影响增资

如果说股东基因决定了险企基因,股东持股结构则直接决定了险企的治理结构。在中国加入WTO初期成立的一批合资险企,股权结构为双方各占50%,这种旗鼓相当的股权结构,尽管表面看双方话语权对等,但也容易造成经营决策上难以达成一致,为日后的经营埋下隐患。

近几年不断有合资险企闹“婚变”,如海康人寿中资股东宣告退出,最终引入同方股份,海尔纽约人寿、国泰人寿、光大永明人寿及工银安盛人寿等合资险企也都曾先后出现股东变更。不过,由于保险业近年备受资本追捧,大多数险企都“修得正果”:

比如中融人寿完成增资之后,资本金问题缓解,偿付能力提升,业务发展重返正轨。据保监会披露的上半年数据显示,完成增资的中融人寿规模保费收入超42亿元,排名44位,其原保费收入亦有近29亿元。

再如引入蚂蚁金服的国泰产险,股权变更后,注册资本金从8亿元增至16.33亿元,上半年数据显示,其保费收入4.67亿元,增速高达37%,偿付能力充足率已经达到512%,公司发展重回正轨。

相对于这些险企,新光海航人寿、中法人寿显得格外“不幸”。股东缠斗、 资本受限、偿付能力不足等重重困境之下,它们已然错过理财险爆发周期,回归保障的发展策略也毫无突破,更重要的是,增资计划至今仍未获批。

仍在焦虑中等待的不只上述两家险企。2016年8月,三胞集团宣布将受让利宝保险51%股权,至今也未获得批准。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6年开始,保监会频出文件规范行业发展,严监管趋势明显。原本因资产驱动负债型险企走红的保险牌照备受资金追捧,如今要求转型回归保障,大幅提高了准入门槛,令一些资本望而却步,这或许会加大某些困难险企被并购或者增资的难度。

来源:慧保天下

原标题:那些不得不说的保险业“弃子”:谁能决定新光海航和中法人寿的命运

最新更新时间:09/08 11:04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