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国企压舱 供地有力 上海强力推动租房市场改革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国企压舱 供地有力 上海强力推动租房市场改革

与北京和广州相比,上海推进租赁市场的举措更为强硬。它巧妙地绕开了租售比的困扰,专注于增加租赁房数量。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9月15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正式公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本市住房租赁市场的实施意见》,提出了26条建设住房租赁市场的具体措施,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形成多主体参与、多品种供应、规范化管理的住房租赁市场体系。

这一实施意见,是对国务院要求的回应。上海发布将《实施意见》总结为五个措施:保障租赁当事人合法权益;建立住房租赁平台;加大租赁住房供应;培育租赁市场供应主体;加强住房租赁监管。

上海之外,广东已经在7月底发布了同题文件,北京也在8月将培育租赁市场的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布。此外,深圳、南京、杭州、厦门、武汉、成都、沈阳、合肥、郑州、佛山、肇庆等首批开展住房租赁试点的单位,政策的酝酿与发布也指日可待。

记者将北京、广东和上海的培育租赁市场的文件以及相关政策进行对比后发现,在保障租房人权益,建设统一的租赁平台,鼓励企业将手中房子转售为租等条款上,各个城市的政策表述虽然略有差异,但总体相似。

上海的决心体现在在对租赁型土地和国企的支持上,在实践上也已经走在各个城市前列——政府如果要在住房租赁市场唱主角,最核心的问题是握有大量可供调控的房源。

北京建设租赁用房是通过在产业园区、集体建设用地上进行规划建设。广州的政策中,提出了将租赁住房用地供应纳入年度土地供应计划,而此时,上海已经卖出了6个“租赁用地”,还有10块地公开挂在了土地市场上。

同时,虽然北上广都提出了鼓励租赁企业的发展,但是在上海的官方发布中,明确提出“将国有企业打造成本市住房租赁市场的稳定器、压舱石”。

租售比失调和租赁房数量有限,是城市建设租赁市场最大的两个绊脚石。开放租赁型土地和政策倾斜国企,让上海巧妙地绕开了租售比的困扰,专注于增加租赁房数量——毕竟,只有政府手中握有大量可供出租的房源,才能对市场产生影响力。

2016年,上海房价经历2016年的一轮暴涨子后,租售比达到为1:900,房价收入比约为25,即一套房子要出租900个月才能收回房价,上海家庭平均要不吃不喝25年才能买得起一套房。这已大幅偏离国际合理区间——租售比1:200-1:300,房价收入比4-6。

戴德梁行的数据显示,以租赁市场为主导的国际大都市其租赁体量占比达到50%以上——纽约340万套住房中共有218万套住房用于租赁,约占整体的64%,受政府租金监管住房约占整体租赁住房的61%;柏林196万套住房中160万套住房用于租赁,自住房仅占16%,而租赁住房租金全部受政府监管;伦敦322万套住房中165万套住房用于租赁,约占整体的50%。

而截至2015年底,上海约有910万套住房,其中租赁住房占比仅约20%,远远小于国际水平。上海“十三五规划”计划增加租赁住房70万套,租赁住房供应套数占新增市场化住房总套数超过60%。戴德梁行高级董事、华东区综合住宅服务主管伍惠敏认为大幅增加租赁市场供应,符合国际大城市发展潮流。

上海政府建设租赁住房的决心不可小觑。根据2017年7月发布的《上海市住房发展“十三五”规划》,未来五年上海将新增租赁住房约70万套,比商品房多出25万套。

7月底,上海首次推出了“租赁住房”性质的地块。短短的40天中,上海市累计推出16宗租赁住房用地,将来可以提供不低于约1.35万套的租赁住房。目前成交的六块地中,四块被上海地产摘得,其余两块分别被上海张江集团和上海嘉定新城发展拿到。这三家企业均为国企,拿地也都是以底价获取,楼板价在7000元左右,最高仅为1.2万元/平方米,仅仅是市场价的1/4或1/5。可以说,为了建设租赁住房,上海政府已经放弃了至少几百亿元的卖地收入。

依靠政府拨地和国企垄断拿地,可以确保可供租赁房源的大幅上升,但是加强城市租赁市场的建设及管理,让住宅市场的个人房源流入租赁平台,才是稳定市场的长久之计。

戴德梁行的伍惠敏认为,上海可以借鉴国际城市经验,鼓励签订长期出租合约;从共享公建及服务配套,逐步开放承租人的权利,如教育权、医疗权、就业权。此外,还可以设置房租指导价、控制涨幅等手段。

而这恰恰是政策的难点,毕竟长久以来,房子的所有权与学区、医疗等福利挂钩,从这一点来看,政策之手对于租赁市场的彻底控制,依然任重而道远。

戴德梁行认为,目前上海市场中的租赁对象大致可分为三类:高净值人士、“沪漂”及“新”上海人、廉租房群体。上海若实施“租售同权”,主要受众群体将为”沪漂“及”新“上海人,其约占上海常住人口的40%。近年来上海产业升级,岗位技能提升,随着低端制造业、服务行业外迁,未来这部分承租人将以“科创人才”为主,年龄集中在20-40岁,为刚毕业的大学生、高新技术人才、科创领军人物及创业人才,他们富有创新能力,是上海科技进步、经济建设的主要动力。

租售同权是否会对房价造成冲击?

伍惠敏分析,“租售同权”之后,“学区房”及公建配套优质板块的租赁价值提升,购买价值有所削减;但因上海整体租赁体量占比不高(约20%),优质区域的占比更小,所以即使租金价格提升,对整体房价的影响也是杯水车薪。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国企压舱 供地有力 上海强力推动租房市场改革

与北京和广州相比,上海推进租赁市场的举措更为强硬。它巧妙地绕开了租售比的困扰,专注于增加租赁房数量。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9月15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正式公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本市住房租赁市场的实施意见》,提出了26条建设住房租赁市场的具体措施,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形成多主体参与、多品种供应、规范化管理的住房租赁市场体系。

这一实施意见,是对国务院要求的回应。上海发布将《实施意见》总结为五个措施:保障租赁当事人合法权益;建立住房租赁平台;加大租赁住房供应;培育租赁市场供应主体;加强住房租赁监管。

上海之外,广东已经在7月底发布了同题文件,北京也在8月将培育租赁市场的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布。此外,深圳、南京、杭州、厦门、武汉、成都、沈阳、合肥、郑州、佛山、肇庆等首批开展住房租赁试点的单位,政策的酝酿与发布也指日可待。

记者将北京、广东和上海的培育租赁市场的文件以及相关政策进行对比后发现,在保障租房人权益,建设统一的租赁平台,鼓励企业将手中房子转售为租等条款上,各个城市的政策表述虽然略有差异,但总体相似。

上海的决心体现在在对租赁型土地和国企的支持上,在实践上也已经走在各个城市前列——政府如果要在住房租赁市场唱主角,最核心的问题是握有大量可供调控的房源。

北京建设租赁用房是通过在产业园区、集体建设用地上进行规划建设。广州的政策中,提出了将租赁住房用地供应纳入年度土地供应计划,而此时,上海已经卖出了6个“租赁用地”,还有10块地公开挂在了土地市场上。

同时,虽然北上广都提出了鼓励租赁企业的发展,但是在上海的官方发布中,明确提出“将国有企业打造成本市住房租赁市场的稳定器、压舱石”。

租售比失调和租赁房数量有限,是城市建设租赁市场最大的两个绊脚石。开放租赁型土地和政策倾斜国企,让上海巧妙地绕开了租售比的困扰,专注于增加租赁房数量——毕竟,只有政府手中握有大量可供出租的房源,才能对市场产生影响力。

2016年,上海房价经历2016年的一轮暴涨子后,租售比达到为1:900,房价收入比约为25,即一套房子要出租900个月才能收回房价,上海家庭平均要不吃不喝25年才能买得起一套房。这已大幅偏离国际合理区间——租售比1:200-1:300,房价收入比4-6。

戴德梁行的数据显示,以租赁市场为主导的国际大都市其租赁体量占比达到50%以上——纽约340万套住房中共有218万套住房用于租赁,约占整体的64%,受政府租金监管住房约占整体租赁住房的61%;柏林196万套住房中160万套住房用于租赁,自住房仅占16%,而租赁住房租金全部受政府监管;伦敦322万套住房中165万套住房用于租赁,约占整体的50%。

而截至2015年底,上海约有910万套住房,其中租赁住房占比仅约20%,远远小于国际水平。上海“十三五规划”计划增加租赁住房70万套,租赁住房供应套数占新增市场化住房总套数超过60%。戴德梁行高级董事、华东区综合住宅服务主管伍惠敏认为大幅增加租赁市场供应,符合国际大城市发展潮流。

上海政府建设租赁住房的决心不可小觑。根据2017年7月发布的《上海市住房发展“十三五”规划》,未来五年上海将新增租赁住房约70万套,比商品房多出25万套。

7月底,上海首次推出了“租赁住房”性质的地块。短短的40天中,上海市累计推出16宗租赁住房用地,将来可以提供不低于约1.35万套的租赁住房。目前成交的六块地中,四块被上海地产摘得,其余两块分别被上海张江集团和上海嘉定新城发展拿到。这三家企业均为国企,拿地也都是以底价获取,楼板价在7000元左右,最高仅为1.2万元/平方米,仅仅是市场价的1/4或1/5。可以说,为了建设租赁住房,上海政府已经放弃了至少几百亿元的卖地收入。

依靠政府拨地和国企垄断拿地,可以确保可供租赁房源的大幅上升,但是加强城市租赁市场的建设及管理,让住宅市场的个人房源流入租赁平台,才是稳定市场的长久之计。

戴德梁行的伍惠敏认为,上海可以借鉴国际城市经验,鼓励签订长期出租合约;从共享公建及服务配套,逐步开放承租人的权利,如教育权、医疗权、就业权。此外,还可以设置房租指导价、控制涨幅等手段。

而这恰恰是政策的难点,毕竟长久以来,房子的所有权与学区、医疗等福利挂钩,从这一点来看,政策之手对于租赁市场的彻底控制,依然任重而道远。

戴德梁行认为,目前上海市场中的租赁对象大致可分为三类:高净值人士、“沪漂”及“新”上海人、廉租房群体。上海若实施“租售同权”,主要受众群体将为”沪漂“及”新“上海人,其约占上海常住人口的40%。近年来上海产业升级,岗位技能提升,随着低端制造业、服务行业外迁,未来这部分承租人将以“科创人才”为主,年龄集中在20-40岁,为刚毕业的大学生、高新技术人才、科创领军人物及创业人才,他们富有创新能力,是上海科技进步、经济建设的主要动力。

租售同权是否会对房价造成冲击?

伍惠敏分析,“租售同权”之后,“学区房”及公建配套优质板块的租赁价值提升,购买价值有所削减;但因上海整体租赁体量占比不高(约20%),优质区域的占比更小,所以即使租金价格提升,对整体房价的影响也是杯水车薪。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