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土崩瓦解的藏獒产业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土崩瓦解的藏獒产业

也许像蒙古草原狼,西藏獒犬这样的带有图腾象征意义的物种,本就应该活在远离利益尘嚣的传说里,是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

当那个一头藏獒拍出几百万人民币的时代一去不返,曾经的獒园一片萧条,藏獒产业的雪崩如期而至。在早期的投资者赚的盆满钵满,全身而退之后,留下的是雪域高原上的满目疮痍。大波的藏獒成了名副其实的“丧家犬”,食不果腹之时,上演出“袭击牧民家畜”甚至“狗吃狗”的惨剧,在青海省囊谦县毛庄乡的流浪狗收容所,数百只藏獒每天至少要吃掉860斤面粉,已成为收容站不能承受之重。

据说当地政府目前正在号召牧民领养,但十几年的疯狂产业泡沫,遗留下的大量剩余,岂是一时半会就可以被消化的?

藏獒图腾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存在于远方雪域高原上的物种,成为了都市里、聚光灯下、拍卖会上的投资产品?

国内藏獒产业的兴起,要追溯到十多年以前。一部名为《藏獒》的文学作品,与《狼图腾》一起,掀起了人们对“狼性”与“獒性”的探讨。同样的支边少数民族背景,《狼图腾》在内蒙古草原上讲述着“狼性”的野心,如何为了生存而掠夺;《藏獒》则讲述了藏獒如何在青藏高原上,作为藏传佛教中神兽的化身,守护着一方百姓,在小说中,“獒性”代表了“忠诚”和“责任”。

雪域高原的神秘,加之小说中对藏獒内心活动拟人化的描写,使整个故事具有了一种武侠小说般的传奇色彩,故事的主角——獒王冈日森格,俨然就是萧峰一样的存在,使读者不仅心生向往,藏獒经济由此上演。

“它的两个孩子就跟在它身边,黑背、黄腿、狮头、方嘴、吊眼、眉间有两轮耀眼的金太阳,是两只真正还原了古老的喜马拉雅獒种的铁包金公獒。”

“六刃的尖长虎牙明白如话的告诉对方它是不可战胜的。而大嘴阔鼻所形成古老喜马拉雅獒种的经典之貌相,会让任何人、任何动物望一眼而顿生敬畏,那是凛然不可侵犯的生命的神圣威仪。”

当逐利的资本被披上了文学的外衣,小说中诸如此类关于藏獒外貌的描写,为日后以“品相”论价钱的狗贩们提供了炒作的依据。真正的藏獒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笔者无从得知,但在日后泛滥的藏獒养殖场里,所谓的“铁包金”、“六刃虎牙”倒是随处可见,且价格均高达数十万。而这样的价格,也早在小说《藏獒》中,被埋下了伏笔:

“许多人来的目的就是想把父亲的公獒冈日森格买走,父亲总是摇头不语,笑而不答。我记得曾经来过一个日本人,带着翻译和父亲讨价还价。最开始他们说是三千,父亲摇头,长到一万,父亲还是摇头,长到三万,长到六万,长到十万,长到二十万,父亲都在摇头。直到长到三十万,父亲突然不摇头了,问道:‘我的冈日森格真的值这么多钱?你们不是耍弄我吧?’人家告诉父亲,只要他肯卖,他们并不在乎三十万。那个时候的三十万元人民币对父亲对中国的绝大多数人都是个天文数字,概念中跟现在的三千万差不多。父亲说:‘真的你们要给我三十万?那我就更不能卖了,我要钱干什么,钱越多我越不踏实,还是冈日森格好,冈日森格天天守着我,我就像回到了西结古草原。’父亲始终没有卖掉他的公獒冈日森格,冈日森格是他的命根子。”

淮北为枳

在一个富豪数量日益增多,且又无法像迪拜一样,私人可以合法拥有狮子、老虎的国家,藏獒一经被加以“神兽”的渲染,自然吸引了一批拥趸者。不可否认,身在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地带,藏獒身上确实是具备很多抵御恶劣自然环境的基因,是非常优秀的物种。然而淮南为橘,淮北为枳,当这样的物种离开了孕育它的自然环境,成为富豪们标榜身份的“宠物”,其自身基因与都市环境的格格不入,便暴露了出来。

各地藏獒伤人事件,在如火如荼的藏獒热中,一直时有发生,一些市区里脱离了主人控制的藏獒,由于造成了对他人人身安全的威胁,甚至被公安击毙。

在《藏獒》一书中,所谓的“獒骚味“是衡量一头成年藏獒自身荷尔蒙与攻击力是否旺盛的标准之一,两头公獒狭路相逢,闻一闻彼此身上的“獒骚味”,味道弱的一方就会自动退让,在藏獒走过的路上,这样的味道更是能让狼群退避三舍。然而,作为城市中的家养犬,这样浓重的体味,也成为了许多藏獒最终被主人抛弃的原因。

十几年前的某宠物杂志,专程做了一期藏獒的封面,总标题就叫做《藏獒——想说爱你不容易》。“体大如驴、吼声如狮,每天以生肉为食。“这样的犬种,说到底与城市中的宠物犬有着天壤之别。

即便富豪们有带着几亩院子的别墅,可以安置藏獒,也未必有时间和精力去驯服这样的半野生犬种,万一不小心跑出去,惹祸就在所难免。当最初购买藏獒的冲动逐渐退去,对于很多人来说,手里的藏獒就成了烫手的山芋。

藏獒之殇

就像当年的周庄,因为陈逸飞的一幅画而名声大嗓,而多年后,看着周庄沦为商业化的小商品市场,陈逸飞感叹,自己把周庄毁了。《藏獒》一书中,对“獒性”忠诚、勇敢等种种美好的描写,将藏獒推向了利益的漩涡,为“怀璧其罪”说法作出了恰当的诠释。

其实,大概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国内的宠物产业就曾兴起过一阵“京巴热”,与后来的藏獒热如出一辙,不同的是,北京犬当时的万元身价只维持了一年左右,就迅速贬值。

经历过那场”京巴热“的人都从中意识到,犬类产业要跌起来,恐怕比股票还快,真要涉足须得在产业方兴未艾时进入,在波峰来到之前就赶快抽身才对。但不幸的是,便如很多股民“追涨”的心态一样,很多人在犬类产业的投资中,也是被套牢的一群。

从犬类的自身特点来说,体大如藏獒,一胎生育10只以上是很平常的,犬类一年可以生两胎,从交配到生产,只需两个月的怀孕时间。也就是说,一对成年藏獒,一年之后就能变成20多只,而小藏獒大概1年左右就又长成了成年犬,一岁半左右就又可以交配繁殖。单从这样的繁殖速度上来说,犬种的泛滥贬值也是在所难免的。

而且养犬的人大多喜欢从刚刚断奶的幼犬养起,藏獒这样的大型犬,出生40天之后就可以出栏出售,长到4个月的藏獒,几乎就很少有人愿意购买了。为了防止幼犬不能及时售出,一些狗贩不得不把超过两个月还没有售出的藏獒降价抛售,有些甚至直接卖给了肉狗屠宰场。

尾声:

《狼图腾》被拍成了蜚声国际的电影大片,《藏獒》带动起一个产业后,最终却落得“一地狗毛”的结局。说到底,也许像蒙古草原狼,西藏獒犬这样的带有图腾象征意义的物种,本就应该活在远离利益尘嚣的传说里,是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土崩瓦解的藏獒产业

也许像蒙古草原狼,西藏獒犬这样的带有图腾象征意义的物种,本就应该活在远离利益尘嚣的传说里,是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

当那个一头藏獒拍出几百万人民币的时代一去不返,曾经的獒园一片萧条,藏獒产业的雪崩如期而至。在早期的投资者赚的盆满钵满,全身而退之后,留下的是雪域高原上的满目疮痍。大波的藏獒成了名副其实的“丧家犬”,食不果腹之时,上演出“袭击牧民家畜”甚至“狗吃狗”的惨剧,在青海省囊谦县毛庄乡的流浪狗收容所,数百只藏獒每天至少要吃掉860斤面粉,已成为收容站不能承受之重。

据说当地政府目前正在号召牧民领养,但十几年的疯狂产业泡沫,遗留下的大量剩余,岂是一时半会就可以被消化的?

藏獒图腾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存在于远方雪域高原上的物种,成为了都市里、聚光灯下、拍卖会上的投资产品?

国内藏獒产业的兴起,要追溯到十多年以前。一部名为《藏獒》的文学作品,与《狼图腾》一起,掀起了人们对“狼性”与“獒性”的探讨。同样的支边少数民族背景,《狼图腾》在内蒙古草原上讲述着“狼性”的野心,如何为了生存而掠夺;《藏獒》则讲述了藏獒如何在青藏高原上,作为藏传佛教中神兽的化身,守护着一方百姓,在小说中,“獒性”代表了“忠诚”和“责任”。

雪域高原的神秘,加之小说中对藏獒内心活动拟人化的描写,使整个故事具有了一种武侠小说般的传奇色彩,故事的主角——獒王冈日森格,俨然就是萧峰一样的存在,使读者不仅心生向往,藏獒经济由此上演。

“它的两个孩子就跟在它身边,黑背、黄腿、狮头、方嘴、吊眼、眉间有两轮耀眼的金太阳,是两只真正还原了古老的喜马拉雅獒种的铁包金公獒。”

“六刃的尖长虎牙明白如话的告诉对方它是不可战胜的。而大嘴阔鼻所形成古老喜马拉雅獒种的经典之貌相,会让任何人、任何动物望一眼而顿生敬畏,那是凛然不可侵犯的生命的神圣威仪。”

当逐利的资本被披上了文学的外衣,小说中诸如此类关于藏獒外貌的描写,为日后以“品相”论价钱的狗贩们提供了炒作的依据。真正的藏獒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笔者无从得知,但在日后泛滥的藏獒养殖场里,所谓的“铁包金”、“六刃虎牙”倒是随处可见,且价格均高达数十万。而这样的价格,也早在小说《藏獒》中,被埋下了伏笔:

“许多人来的目的就是想把父亲的公獒冈日森格买走,父亲总是摇头不语,笑而不答。我记得曾经来过一个日本人,带着翻译和父亲讨价还价。最开始他们说是三千,父亲摇头,长到一万,父亲还是摇头,长到三万,长到六万,长到十万,长到二十万,父亲都在摇头。直到长到三十万,父亲突然不摇头了,问道:‘我的冈日森格真的值这么多钱?你们不是耍弄我吧?’人家告诉父亲,只要他肯卖,他们并不在乎三十万。那个时候的三十万元人民币对父亲对中国的绝大多数人都是个天文数字,概念中跟现在的三千万差不多。父亲说:‘真的你们要给我三十万?那我就更不能卖了,我要钱干什么,钱越多我越不踏实,还是冈日森格好,冈日森格天天守着我,我就像回到了西结古草原。’父亲始终没有卖掉他的公獒冈日森格,冈日森格是他的命根子。”

淮北为枳

在一个富豪数量日益增多,且又无法像迪拜一样,私人可以合法拥有狮子、老虎的国家,藏獒一经被加以“神兽”的渲染,自然吸引了一批拥趸者。不可否认,身在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地带,藏獒身上确实是具备很多抵御恶劣自然环境的基因,是非常优秀的物种。然而淮南为橘,淮北为枳,当这样的物种离开了孕育它的自然环境,成为富豪们标榜身份的“宠物”,其自身基因与都市环境的格格不入,便暴露了出来。

各地藏獒伤人事件,在如火如荼的藏獒热中,一直时有发生,一些市区里脱离了主人控制的藏獒,由于造成了对他人人身安全的威胁,甚至被公安击毙。

在《藏獒》一书中,所谓的“獒骚味“是衡量一头成年藏獒自身荷尔蒙与攻击力是否旺盛的标准之一,两头公獒狭路相逢,闻一闻彼此身上的“獒骚味”,味道弱的一方就会自动退让,在藏獒走过的路上,这样的味道更是能让狼群退避三舍。然而,作为城市中的家养犬,这样浓重的体味,也成为了许多藏獒最终被主人抛弃的原因。

十几年前的某宠物杂志,专程做了一期藏獒的封面,总标题就叫做《藏獒——想说爱你不容易》。“体大如驴、吼声如狮,每天以生肉为食。“这样的犬种,说到底与城市中的宠物犬有着天壤之别。

即便富豪们有带着几亩院子的别墅,可以安置藏獒,也未必有时间和精力去驯服这样的半野生犬种,万一不小心跑出去,惹祸就在所难免。当最初购买藏獒的冲动逐渐退去,对于很多人来说,手里的藏獒就成了烫手的山芋。

藏獒之殇

就像当年的周庄,因为陈逸飞的一幅画而名声大嗓,而多年后,看着周庄沦为商业化的小商品市场,陈逸飞感叹,自己把周庄毁了。《藏獒》一书中,对“獒性”忠诚、勇敢等种种美好的描写,将藏獒推向了利益的漩涡,为“怀璧其罪”说法作出了恰当的诠释。

其实,大概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国内的宠物产业就曾兴起过一阵“京巴热”,与后来的藏獒热如出一辙,不同的是,北京犬当时的万元身价只维持了一年左右,就迅速贬值。

经历过那场”京巴热“的人都从中意识到,犬类产业要跌起来,恐怕比股票还快,真要涉足须得在产业方兴未艾时进入,在波峰来到之前就赶快抽身才对。但不幸的是,便如很多股民“追涨”的心态一样,很多人在犬类产业的投资中,也是被套牢的一群。

从犬类的自身特点来说,体大如藏獒,一胎生育10只以上是很平常的,犬类一年可以生两胎,从交配到生产,只需两个月的怀孕时间。也就是说,一对成年藏獒,一年之后就能变成20多只,而小藏獒大概1年左右就又长成了成年犬,一岁半左右就又可以交配繁殖。单从这样的繁殖速度上来说,犬种的泛滥贬值也是在所难免的。

而且养犬的人大多喜欢从刚刚断奶的幼犬养起,藏獒这样的大型犬,出生40天之后就可以出栏出售,长到4个月的藏獒,几乎就很少有人愿意购买了。为了防止幼犬不能及时售出,一些狗贩不得不把超过两个月还没有售出的藏獒降价抛售,有些甚至直接卖给了肉狗屠宰场。

尾声:

《狼图腾》被拍成了蜚声国际的电影大片,《藏獒》带动起一个产业后,最终却落得“一地狗毛”的结局。说到底,也许像蒙古草原狼,西藏獒犬这样的带有图腾象征意义的物种,本就应该活在远离利益尘嚣的传说里,是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