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先改进流程,才能转型升级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先改进流程,才能转型升级

书中提到了制造业优化改善的7个“革新”原则,对于中国制造业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所评图书:

书名:《成为最强工厂》

作者:(日)御沓佳美、柿内幸夫

译者:玲玲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9月

 

我们今天所说的中国制造业、实体经济面临的诸项危机,包括劳动力成本和原料、能源价格上涨,环境监管强化,国际竞争加剧,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等等,实际上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一直困扰着日本制造业。但日本制造业并没有因为上述同类问题陷入崩溃,或是被成本更低的中国、东南亚等国家竞争产业所取代。

日本制造业度过危机,保持竞争力的奥秘,就在于从接受订单到发货,营业、生产、采购、技术各项流程全面改善,在人力的极限内,创造出企业整体最高效率及最大利润。要知道,中日两国制造业人力成本对比的最高值,在21世纪初甚至达到了25倍之多。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本《成为最强工厂》,出自日本著名的工厂重建与现场管理专家御沓佳美和柿内幸夫。正如书作者所说,这本书的日文版出版时,是为了阻止日本制造业的空洞化。而书中给出的解决方案,并不需要企业大规模投资设备、引进新一代信息设备,而是在现有技术标准下,以改善为中心,通过改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益管理,让生产率水平被提高到极致。

粗略一看,这本书的观点似乎与我们所熟悉的(国内专家以及部分官员提出的),通过技术更新、转型升级来让制造业解困的思路,有着不一致之处。但实际上,无论是什么样的技术标准,也不管是小批量生产还是大批量生产,制造业的成本与效益的确取决于管理水平。中国制造业的深层次问题,并不在于有些专家所称的忽视技术更新,恰恰相反,在现有的科技政策、产业政策影响下,再考虑到金融机构热衷于支持高技术企业的贷款投向,国内制造业对于新技术有着强烈偏好。

问题就在于,同样的新技术,日本、欧洲一些国家的同行可以摸索出很高水平的精益体系,而国内制造业相关企业对于借新技术争取政策支持和资本融资,以及向消费者“讲故事”更感兴趣,而不是扎扎实实的转化新技术。可以说,只有像《成为最强工厂》这本书中所说的那样,将流程改善做到了极致,才能为转型升级创造最为有利的条件。

书中提到了制造业优化改善的7个“革新”原则,对于中国制造业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包括:从产品导向到市场导向,将负责人说“库存不能再减少时”的数量再减少50%,以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方式进一步产出利润,不要为了扩大规模而进行设备投资,小型化运作;视觉化管理,引进丰田生产方式的本质。这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制造企业的去库存。库存过多毫无疑问是制造体系粗糙化的最直观体现,会带来严重的成本负累,更为关键的是,因此造成人力资源投入的浪费,让生产效能停留在一个很低的水平上。按照书作者的观点,制造企业应当通过严格的库存管理,倒逼各项流程降低随意性、祛除粗糙化。

《成为最强工厂》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制造企业流程改善的各个阶段。首先是要致力于大批量生产的流程改善;接下来要分别推动生产流程各环节之间的衔接,实现效率提升,为去库存创造可能;还要实现企业内部、企业供应链体系各流程之间的协作水平,大幅度提高产品涉及的部件、零部件的装配效率,要采用高水平信息化手段;再往下,就要全面致力于从仓储经物流,到销售环节,交付给消费者的流程的运转质量提升。

要改善制造企业流程,起点是按照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原则,让各流程、各环节以及外包环节都被纳入可视化管理。在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帮助下,不同地点的工厂、流程都可以纳入这样的可视化管理。

接下来,要深入挖掘大批量生产的流程中的有关问题,找出其中存在的不当消耗、突出浪费、协作不利等问题,为向多品种小批量定制化生产转型创造条件。书中详细介绍了制造业常见的流程、环节重点的浪费及消耗问题,如次品过多的浪费(加工方法、搬运方法、存放方式、制造工艺等方面的原因)、动作的浪费(导致工人因无效动作而陷入劳累,反映出劳动设计的精益化水平不足)、各种加工浪费、待机浪费,等等。

应该说,单独查找和解决制造企业中各流程的问题,还是比较容易的,相对之下,跨流程、跨组织的生产,要予以改善,难度就要大得多。书中以大量实例,图文并茂的介绍了跨流程、跨组织改善的思路和方法。书中结语部分还谈到了,制造企业如何建立与市场对应的供给体制,“以彻底缩短从接受订单到交付给消费者的前置时间为基础的制造的均衡化,以及营业和制造间的密切联系。”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先改进流程,才能转型升级

书中提到了制造业优化改善的7个“革新”原则,对于中国制造业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所评图书:

书名:《成为最强工厂》

作者:(日)御沓佳美、柿内幸夫

译者:玲玲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9月

 

我们今天所说的中国制造业、实体经济面临的诸项危机,包括劳动力成本和原料、能源价格上涨,环境监管强化,国际竞争加剧,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等等,实际上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一直困扰着日本制造业。但日本制造业并没有因为上述同类问题陷入崩溃,或是被成本更低的中国、东南亚等国家竞争产业所取代。

日本制造业度过危机,保持竞争力的奥秘,就在于从接受订单到发货,营业、生产、采购、技术各项流程全面改善,在人力的极限内,创造出企业整体最高效率及最大利润。要知道,中日两国制造业人力成本对比的最高值,在21世纪初甚至达到了25倍之多。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本《成为最强工厂》,出自日本著名的工厂重建与现场管理专家御沓佳美和柿内幸夫。正如书作者所说,这本书的日文版出版时,是为了阻止日本制造业的空洞化。而书中给出的解决方案,并不需要企业大规模投资设备、引进新一代信息设备,而是在现有技术标准下,以改善为中心,通过改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益管理,让生产率水平被提高到极致。

粗略一看,这本书的观点似乎与我们所熟悉的(国内专家以及部分官员提出的),通过技术更新、转型升级来让制造业解困的思路,有着不一致之处。但实际上,无论是什么样的技术标准,也不管是小批量生产还是大批量生产,制造业的成本与效益的确取决于管理水平。中国制造业的深层次问题,并不在于有些专家所称的忽视技术更新,恰恰相反,在现有的科技政策、产业政策影响下,再考虑到金融机构热衷于支持高技术企业的贷款投向,国内制造业对于新技术有着强烈偏好。

问题就在于,同样的新技术,日本、欧洲一些国家的同行可以摸索出很高水平的精益体系,而国内制造业相关企业对于借新技术争取政策支持和资本融资,以及向消费者“讲故事”更感兴趣,而不是扎扎实实的转化新技术。可以说,只有像《成为最强工厂》这本书中所说的那样,将流程改善做到了极致,才能为转型升级创造最为有利的条件。

书中提到了制造业优化改善的7个“革新”原则,对于中国制造业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包括:从产品导向到市场导向,将负责人说“库存不能再减少时”的数量再减少50%,以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方式进一步产出利润,不要为了扩大规模而进行设备投资,小型化运作;视觉化管理,引进丰田生产方式的本质。这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制造企业的去库存。库存过多毫无疑问是制造体系粗糙化的最直观体现,会带来严重的成本负累,更为关键的是,因此造成人力资源投入的浪费,让生产效能停留在一个很低的水平上。按照书作者的观点,制造企业应当通过严格的库存管理,倒逼各项流程降低随意性、祛除粗糙化。

《成为最强工厂》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制造企业流程改善的各个阶段。首先是要致力于大批量生产的流程改善;接下来要分别推动生产流程各环节之间的衔接,实现效率提升,为去库存创造可能;还要实现企业内部、企业供应链体系各流程之间的协作水平,大幅度提高产品涉及的部件、零部件的装配效率,要采用高水平信息化手段;再往下,就要全面致力于从仓储经物流,到销售环节,交付给消费者的流程的运转质量提升。

要改善制造企业流程,起点是按照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原则,让各流程、各环节以及外包环节都被纳入可视化管理。在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帮助下,不同地点的工厂、流程都可以纳入这样的可视化管理。

接下来,要深入挖掘大批量生产的流程中的有关问题,找出其中存在的不当消耗、突出浪费、协作不利等问题,为向多品种小批量定制化生产转型创造条件。书中详细介绍了制造业常见的流程、环节重点的浪费及消耗问题,如次品过多的浪费(加工方法、搬运方法、存放方式、制造工艺等方面的原因)、动作的浪费(导致工人因无效动作而陷入劳累,反映出劳动设计的精益化水平不足)、各种加工浪费、待机浪费,等等。

应该说,单独查找和解决制造企业中各流程的问题,还是比较容易的,相对之下,跨流程、跨组织的生产,要予以改善,难度就要大得多。书中以大量实例,图文并茂的介绍了跨流程、跨组织改善的思路和方法。书中结语部分还谈到了,制造企业如何建立与市场对应的供给体制,“以彻底缩短从接受订单到交付给消费者的前置时间为基础的制造的均衡化,以及营业和制造间的密切联系。”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