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深度】这一年,他们在公益行业的浸入式体验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深度】这一年,他们在公益行业的浸入式体验

一年前的益桥对不确定的未来充满期待,一年后的他们似乎找到了方向。只是未来的公益之路还很漫长。需要不断有人加入并一起推动下去。

Prisma效果处理后的益桥伙伴周年合影。

公益集市上,徐飞在一个展摊前站了将近一个小时。顾蕊奇怪他在讨论什么,走过去看。

那是个用十个塑料瓶做一件T恤的环保创意。顾蕊觉得要是T恤的做工和设计再时尚一些,更能带动销量。或许还可以设想跟宜家、耐克这样的公司合作推出一些产品,扩大影响力,成为一个可持续的项目。眼前这件衣服价格一百多,真的就只能是件公益纪念品了。而徐飞好奇的是,一个瓶子从回收到清洗、加工成纤维、纺成纱和布分别耗能是多少?普通的生产模式下一件T恤的耗能又是多少?是否应该要有一个对比才能说明这个创新的有效性。

徐飞和顾蕊两个人都是益桥的伙伴(Fellow)。

益桥(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下称益桥)过去一年最大的尝试是把优秀人才和跨界资源带入中国公益行业,创新性地解决社会问题,希望这能慢慢激发社会大众对公益的理解与参与。2016年8月,益桥在北京鸟巢举办一场发布会公布了“未来公益领袖计划”,为十位商业人才提供辅导,陪伴他们进入公益机构全职工作一年时间。Fellow就是益桥对这十位参与者的称呼。顾蕊曾经是香格里拉酒店集团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总监,徐飞在联合国当过商业咨询顾问,他们把商业环境中训练出的思考方式带入公益领域,让二者碰撞融合促进创新。

简单剖析,益桥像个猎头,寻找真正拥有公益热情的商业精英;还像个学院,陪他们一起面对公益领域中遇到的诸多困难;同时益桥还是实验室,综合Fellow的经验探索一个模式打通商业与公益间的壁垒。

那时益桥的创始人王赛说:“一年后,Fellow选择留在机构当然是好的,说明我们的项目直接为公益留住了人才。一些人可能会选择去创业,商业加上公益的背景,可以激发更多的可能性。一些人可能会去学术或者媒体、政府等地,但公益的这段经历会帮助他们在其它的领域、做其它决策时,考虑到这些问题,也为解决这些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年时间过得很快,十位Fellow中除了一位留学新加坡,顺利毕业的九个人分别交出怎样的答卷?

01

8月末,2017益桥典礼暨“跨界与融合”主题论坛在北京市朝阳区新源南路的北京启皓大厦举行。徐飞的PPT上是密密麻麻的结构图解,介绍自己怎么用技术手段教会机器按照人类的方法对公益机构的大量信息进行分类,再以人类能读懂的形式呈现出来。新公布的慈善法要求所有需要公共募款的公益组织必须认可为慈善机构,并且向有关机构公布各种信息。受助人群、资金来源、活动领域等等信息统计耗费人力。在徐飞看来,眼下公益领域非常需要一个信息集中整合的平台。

以前徐飞在联合国纽约总部做顾问的时候,就意识到科学的项目评估对于公益机构的必要性。项目初期如果没有及时进行评估和检测,很有可能导致项目的失败。成为益桥Fellow的这一年里,他加入了基金会中心网,这是一家希望推进中国慈善领域透明度的公益机构。在这里一方面徐飞用机器学习的手段对基金会开展的项目进行自动分类,这套自动分类系统很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数据也可以让用户对中国慈善领域有多种维度的认识。另一方面着手于中心网分类学指标体系和世界其他标准体系的结合,这样在与其他国家以及我国其他领域做对比时会更加有效率。

徐飞的办公桌。

徐飞不认为自己优秀,觉得还有很多事情没完成,总之在没有做出具体的事情前觉得不想说太多。益桥Fellow中许多人都是这样,不会主动讲自己做了多么重要的事。但就算他们自己不讲,这一年也的确做了很多,经历很多,他们给身边带来影响,也被影响着。

十位Fellow中,沈晴、韩鑫、付海霞才刚刚毕业。韩鑫和付海霞加入了黑土麦田成为大学生乡村创客。假如你见过山东夏津县破败的土坯房和茅草屋,一定想不到那里的人正在参加新希望六和生猪家庭代养项目、还在学习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这就是韩鑫在一年中做的事。

沈晴毕业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通过益桥加入了中国最大的法律援助机构致诚公益担任传播与CSR主管。假如今年儿童节期间你恰好在银泰中心in01 LG层,一定记得那里有场画展提醒我们聆听小孩子的声音。这一年沈晴在致诚公益做了三件事:负责新媒体传播,推动致诚微信矩阵的发展,通过社交网络传播致诚故事、活动信息;推动致诚的公益传播以及协助公益项目的开展,为项目的运营、管理、战略发展提供支持。

一年的时间并不长,这些刚刚走出学校的年轻人却好像成熟很多,深入参与并了解中国公益现状,跟升职加薪比起来他们心里装了更大的愿望。

当然Fellow中大部分是从公司重要岗位上出来的职场精英,这些人试图用商业技能推动解决公益领域的问题。

安伦杰是上海ABC美好社会咨询公司联合创始人,成为益桥的Fellow前在贝恩工作。作为咨询师他是最擅长运用杠杆撬动资源的那类人。在益桥的引荐下安伦杰加入了壹基金,在推动联合公益过程里,连接企业资源、运用商业模式,把商业方面的经验在公益领域运用到最大化。

十位Fellow里还有沈书培、王云都是跟安伦杰一样,在试图让自己所在的公益机构参考商业运作的思路,经营自身影响力。沈书培曾在Charles & Keith Group从事电子商务平台市场营销策划和客户关系管理;王云在市场分析和客户管理方面有非常资深的从业经验。成为公益人后在改变外界过程中,他们的一些想法得到验证,某些信念更加稳固。

苏家铭是浙江省阳光教育基金会,“花儿基金”负责人,担任过记者、编导和导演。对他而言过去一年印象最深的是大年初二在贵州拍为“来自大山”这个项目拍微电影。“我们在那拍当地唱侗族大歌的一群小姑娘。”侗族大歌是没有任何乐器伴奏,也没有歌谱,几千年以来靠人口口相传。苏家铭参与的这个项目为的是帮少数民族的那些孩子重拾民族自信,传承民族记忆。“对于我来说,公益机构的这种微电影不光是作品的创作,也是给公益机构一个支持,所以我把它当成最重要的项目来做。”

苏家铭。

02

当然,Fellow的体验并不全是意气风发。在公益领域更多的问题不能光靠热情解决。

付海霞作为黑土麦田大学生乡村创客,抱着激情和憧憬干劲儿满满地扎进扶贫项目里,负责广东省河源市三乐村。而今年5月她选择了离职。

乍一听这好像就是个大学生村官三分钟热情的故事,仔细聊起来才会对她的经历多几分理解和感同身受。扶贫队四个人带领村民开发灵芝种植项目,过程里需要从另一个村运进菌种。18万包菌在当地免费装车,经过300多公里山路运到村里后就遇到了麻烦——村民卸车要工钱。难道村民搬的不是自己的货吗?为什么像是在给扶贫队打工。“问题就是村民并不认为这是自己的项目。”付海霞说,甚至村民会觉得扶贫队的号召打扰了他们的生活。

采访时付海霞反复说,我们不能怪村民,觉得他们思想开化。“必须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让他们自己动脑动手心甘情愿地做事情。确保即使在你走了之后,这些项目也可以留存下去,也有人愿意继续做。”浸入式的体验给付海霞的热情浇上一泼冷水,她意识到强制扶贫的尴尬,和个人力量的渺小。付海霞用她的经历回答了“离开村子是不是逃避”的问题。她并不是要逃避,这份经历让她终于领悟到,要想贫困村脱贫,经济和教育必须是同步发展的。现在她重新加入了上海蒲公英儿童发展中心,以帮助乡村学校建立图书馆为载体推动乡村教育的正常化,从而帮助中国贫困乡村实现更加长远的发展。扶贫一年让她反思,把教育作为切入点,有一个好的志同道合的团队,方能顺利顺利开展工作,激发被扶持者的内在动力。

益桥伙伴在付海霞工作的广东省河源市三乐村。

还有工作经验丰富的顾蕊,在公益机构的这一年,也看到许多弊端。例如因为缺少市场调研导致产品滞销。顾蕊认为:“虽然社会企业并不是纯粹的企业,但是它终究要采用商业的运作手法,现在很多社会企业的问题在于,员工甚至领导没有专业商业知识,一味重情怀很难得到长久的发展。”对于社会企业而言,商业人才的引进是重要的,企业思维的改变也是同样的。

益桥的Fellow与他们所在的公益机构在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影响着对方,彼此收获。Fellow之间遇到问题也会相互讨论,整体看来益桥在这一年实际上培植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公益社群。苏家铭说,“一方面团队经常会来跟我们沟通询问需要什么样的支持,包括给我们奖学金的支持,还关心项目的进展怎么样。第二个方面是来自于益桥Fellow的,我们很珍惜这一段情谊。我们每个季度都会有线下协作营,每个月都会有线上交流,包括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因为都在公益圈,时常有机会碰到。所以大家形成了一个很团结的、大家庭一样的团体。这两个支持让这一年我的公益道路走的更加踏实沉稳。”

益桥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梦思关注着每一位Fellow。“开始我们强调跨界,希望让跨界人才在公益行业探索人生另一种可能。但一年过去了,现在我们fellow探索的主题是融合。强调融合是因为益桥fellow最大的价值在于融入过程中,当工具理性的跨界人才遇到价值理性的公益行业,这个融入产生的化学作用才是最珍贵的。”

03

创始人、导师以及第一届益桥Fellow合影。

当初在鸟巢发布会上见到Fellow,有的踌躇满志,有的迷茫又期待。人们对于参与公益有很多顾虑,但其实即便商业环境下,每一次跳槽转行都会遇到门槛或牺牲。益桥给了这十个人一次尝试公益的机会,至少目前看来他们重回公司没有贬值。

假如顾蕊愿意,她可以拿到不错的offer。但和一年前的顾蕊比起来,现在的她整个人都变得柔和了很多,她说节奏慢下来的她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现在的她已经打开了很多不同扇门,探索了不同的可能性,所以未来可能咨询、培训师甚至创业都会是她不错的职业选择。

在做咨询的时候安伦杰就是专车或者开车,花销从不是他关心的问题。后来的一次益桥伙伴聚会,冬天的晚上安伦杰来的时候是地铁,回去太晚打得是快车,还特地选“拼车”那一项。仿佛装饰咨询人的那点浮夸褪尽了,他说,这一年是他进入职场四年多来最踏实最不后悔的一年,现在的他经常在想,这个行业带给他的改变远远比自己对这个行业的改变要大得多,他也更加坚定未来自己会继续从事这个领域的工作。

一年前沈晴拿着美国西北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gap year进入益桥,现在她放弃原计划的传媒相关专业,将去伦敦学习公共管理。好像转了一圈,从公益人又回到了学生的身份。“这一段经历已经超过了我的预期。”从最初对公益一无所知的一张白纸到了现在的笃定。沈晴相信公益是一件全民化、终身化的事情;不限于一人、一时一刻或一事。让公益持续、深入生活,直到成为一种常态。也许听起来有点理想化,沈晴仍然愿意在未来为之努力。

当初益桥洒下十颗种子,让他们沉浸式地体会公益,这一年结出许多创新项目。而未来益桥还在继续新一轮的培植。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深度】这一年,他们在公益行业的浸入式体验

一年前的益桥对不确定的未来充满期待,一年后的他们似乎找到了方向。只是未来的公益之路还很漫长。需要不断有人加入并一起推动下去。

Prisma效果处理后的益桥伙伴周年合影。

公益集市上,徐飞在一个展摊前站了将近一个小时。顾蕊奇怪他在讨论什么,走过去看。

那是个用十个塑料瓶做一件T恤的环保创意。顾蕊觉得要是T恤的做工和设计再时尚一些,更能带动销量。或许还可以设想跟宜家、耐克这样的公司合作推出一些产品,扩大影响力,成为一个可持续的项目。眼前这件衣服价格一百多,真的就只能是件公益纪念品了。而徐飞好奇的是,一个瓶子从回收到清洗、加工成纤维、纺成纱和布分别耗能是多少?普通的生产模式下一件T恤的耗能又是多少?是否应该要有一个对比才能说明这个创新的有效性。

徐飞和顾蕊两个人都是益桥的伙伴(Fellow)。

益桥(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下称益桥)过去一年最大的尝试是把优秀人才和跨界资源带入中国公益行业,创新性地解决社会问题,希望这能慢慢激发社会大众对公益的理解与参与。2016年8月,益桥在北京鸟巢举办一场发布会公布了“未来公益领袖计划”,为十位商业人才提供辅导,陪伴他们进入公益机构全职工作一年时间。Fellow就是益桥对这十位参与者的称呼。顾蕊曾经是香格里拉酒店集团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总监,徐飞在联合国当过商业咨询顾问,他们把商业环境中训练出的思考方式带入公益领域,让二者碰撞融合促进创新。

简单剖析,益桥像个猎头,寻找真正拥有公益热情的商业精英;还像个学院,陪他们一起面对公益领域中遇到的诸多困难;同时益桥还是实验室,综合Fellow的经验探索一个模式打通商业与公益间的壁垒。

那时益桥的创始人王赛说:“一年后,Fellow选择留在机构当然是好的,说明我们的项目直接为公益留住了人才。一些人可能会选择去创业,商业加上公益的背景,可以激发更多的可能性。一些人可能会去学术或者媒体、政府等地,但公益的这段经历会帮助他们在其它的领域、做其它决策时,考虑到这些问题,也为解决这些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年时间过得很快,十位Fellow中除了一位留学新加坡,顺利毕业的九个人分别交出怎样的答卷?

01

8月末,2017益桥典礼暨“跨界与融合”主题论坛在北京市朝阳区新源南路的北京启皓大厦举行。徐飞的PPT上是密密麻麻的结构图解,介绍自己怎么用技术手段教会机器按照人类的方法对公益机构的大量信息进行分类,再以人类能读懂的形式呈现出来。新公布的慈善法要求所有需要公共募款的公益组织必须认可为慈善机构,并且向有关机构公布各种信息。受助人群、资金来源、活动领域等等信息统计耗费人力。在徐飞看来,眼下公益领域非常需要一个信息集中整合的平台。

以前徐飞在联合国纽约总部做顾问的时候,就意识到科学的项目评估对于公益机构的必要性。项目初期如果没有及时进行评估和检测,很有可能导致项目的失败。成为益桥Fellow的这一年里,他加入了基金会中心网,这是一家希望推进中国慈善领域透明度的公益机构。在这里一方面徐飞用机器学习的手段对基金会开展的项目进行自动分类,这套自动分类系统很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数据也可以让用户对中国慈善领域有多种维度的认识。另一方面着手于中心网分类学指标体系和世界其他标准体系的结合,这样在与其他国家以及我国其他领域做对比时会更加有效率。

徐飞的办公桌。

徐飞不认为自己优秀,觉得还有很多事情没完成,总之在没有做出具体的事情前觉得不想说太多。益桥Fellow中许多人都是这样,不会主动讲自己做了多么重要的事。但就算他们自己不讲,这一年也的确做了很多,经历很多,他们给身边带来影响,也被影响着。

十位Fellow中,沈晴、韩鑫、付海霞才刚刚毕业。韩鑫和付海霞加入了黑土麦田成为大学生乡村创客。假如你见过山东夏津县破败的土坯房和茅草屋,一定想不到那里的人正在参加新希望六和生猪家庭代养项目、还在学习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这就是韩鑫在一年中做的事。

沈晴毕业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通过益桥加入了中国最大的法律援助机构致诚公益担任传播与CSR主管。假如今年儿童节期间你恰好在银泰中心in01 LG层,一定记得那里有场画展提醒我们聆听小孩子的声音。这一年沈晴在致诚公益做了三件事:负责新媒体传播,推动致诚微信矩阵的发展,通过社交网络传播致诚故事、活动信息;推动致诚的公益传播以及协助公益项目的开展,为项目的运营、管理、战略发展提供支持。

一年的时间并不长,这些刚刚走出学校的年轻人却好像成熟很多,深入参与并了解中国公益现状,跟升职加薪比起来他们心里装了更大的愿望。

当然Fellow中大部分是从公司重要岗位上出来的职场精英,这些人试图用商业技能推动解决公益领域的问题。

安伦杰是上海ABC美好社会咨询公司联合创始人,成为益桥的Fellow前在贝恩工作。作为咨询师他是最擅长运用杠杆撬动资源的那类人。在益桥的引荐下安伦杰加入了壹基金,在推动联合公益过程里,连接企业资源、运用商业模式,把商业方面的经验在公益领域运用到最大化。

十位Fellow里还有沈书培、王云都是跟安伦杰一样,在试图让自己所在的公益机构参考商业运作的思路,经营自身影响力。沈书培曾在Charles & Keith Group从事电子商务平台市场营销策划和客户关系管理;王云在市场分析和客户管理方面有非常资深的从业经验。成为公益人后在改变外界过程中,他们的一些想法得到验证,某些信念更加稳固。

苏家铭是浙江省阳光教育基金会,“花儿基金”负责人,担任过记者、编导和导演。对他而言过去一年印象最深的是大年初二在贵州拍为“来自大山”这个项目拍微电影。“我们在那拍当地唱侗族大歌的一群小姑娘。”侗族大歌是没有任何乐器伴奏,也没有歌谱,几千年以来靠人口口相传。苏家铭参与的这个项目为的是帮少数民族的那些孩子重拾民族自信,传承民族记忆。“对于我来说,公益机构的这种微电影不光是作品的创作,也是给公益机构一个支持,所以我把它当成最重要的项目来做。”

苏家铭。

02

当然,Fellow的体验并不全是意气风发。在公益领域更多的问题不能光靠热情解决。

付海霞作为黑土麦田大学生乡村创客,抱着激情和憧憬干劲儿满满地扎进扶贫项目里,负责广东省河源市三乐村。而今年5月她选择了离职。

乍一听这好像就是个大学生村官三分钟热情的故事,仔细聊起来才会对她的经历多几分理解和感同身受。扶贫队四个人带领村民开发灵芝种植项目,过程里需要从另一个村运进菌种。18万包菌在当地免费装车,经过300多公里山路运到村里后就遇到了麻烦——村民卸车要工钱。难道村民搬的不是自己的货吗?为什么像是在给扶贫队打工。“问题就是村民并不认为这是自己的项目。”付海霞说,甚至村民会觉得扶贫队的号召打扰了他们的生活。

采访时付海霞反复说,我们不能怪村民,觉得他们思想开化。“必须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让他们自己动脑动手心甘情愿地做事情。确保即使在你走了之后,这些项目也可以留存下去,也有人愿意继续做。”浸入式的体验给付海霞的热情浇上一泼冷水,她意识到强制扶贫的尴尬,和个人力量的渺小。付海霞用她的经历回答了“离开村子是不是逃避”的问题。她并不是要逃避,这份经历让她终于领悟到,要想贫困村脱贫,经济和教育必须是同步发展的。现在她重新加入了上海蒲公英儿童发展中心,以帮助乡村学校建立图书馆为载体推动乡村教育的正常化,从而帮助中国贫困乡村实现更加长远的发展。扶贫一年让她反思,把教育作为切入点,有一个好的志同道合的团队,方能顺利顺利开展工作,激发被扶持者的内在动力。

益桥伙伴在付海霞工作的广东省河源市三乐村。

还有工作经验丰富的顾蕊,在公益机构的这一年,也看到许多弊端。例如因为缺少市场调研导致产品滞销。顾蕊认为:“虽然社会企业并不是纯粹的企业,但是它终究要采用商业的运作手法,现在很多社会企业的问题在于,员工甚至领导没有专业商业知识,一味重情怀很难得到长久的发展。”对于社会企业而言,商业人才的引进是重要的,企业思维的改变也是同样的。

益桥的Fellow与他们所在的公益机构在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影响着对方,彼此收获。Fellow之间遇到问题也会相互讨论,整体看来益桥在这一年实际上培植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公益社群。苏家铭说,“一方面团队经常会来跟我们沟通询问需要什么样的支持,包括给我们奖学金的支持,还关心项目的进展怎么样。第二个方面是来自于益桥Fellow的,我们很珍惜这一段情谊。我们每个季度都会有线下协作营,每个月都会有线上交流,包括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因为都在公益圈,时常有机会碰到。所以大家形成了一个很团结的、大家庭一样的团体。这两个支持让这一年我的公益道路走的更加踏实沉稳。”

益桥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梦思关注着每一位Fellow。“开始我们强调跨界,希望让跨界人才在公益行业探索人生另一种可能。但一年过去了,现在我们fellow探索的主题是融合。强调融合是因为益桥fellow最大的价值在于融入过程中,当工具理性的跨界人才遇到价值理性的公益行业,这个融入产生的化学作用才是最珍贵的。”

03

创始人、导师以及第一届益桥Fellow合影。

当初在鸟巢发布会上见到Fellow,有的踌躇满志,有的迷茫又期待。人们对于参与公益有很多顾虑,但其实即便商业环境下,每一次跳槽转行都会遇到门槛或牺牲。益桥给了这十个人一次尝试公益的机会,至少目前看来他们重回公司没有贬值。

假如顾蕊愿意,她可以拿到不错的offer。但和一年前的顾蕊比起来,现在的她整个人都变得柔和了很多,她说节奏慢下来的她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现在的她已经打开了很多不同扇门,探索了不同的可能性,所以未来可能咨询、培训师甚至创业都会是她不错的职业选择。

在做咨询的时候安伦杰就是专车或者开车,花销从不是他关心的问题。后来的一次益桥伙伴聚会,冬天的晚上安伦杰来的时候是地铁,回去太晚打得是快车,还特地选“拼车”那一项。仿佛装饰咨询人的那点浮夸褪尽了,他说,这一年是他进入职场四年多来最踏实最不后悔的一年,现在的他经常在想,这个行业带给他的改变远远比自己对这个行业的改变要大得多,他也更加坚定未来自己会继续从事这个领域的工作。

一年前沈晴拿着美国西北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gap year进入益桥,现在她放弃原计划的传媒相关专业,将去伦敦学习公共管理。好像转了一圈,从公益人又回到了学生的身份。“这一段经历已经超过了我的预期。”从最初对公益一无所知的一张白纸到了现在的笃定。沈晴相信公益是一件全民化、终身化的事情;不限于一人、一时一刻或一事。让公益持续、深入生活,直到成为一种常态。也许听起来有点理想化,沈晴仍然愿意在未来为之努力。

当初益桥洒下十颗种子,让他们沉浸式地体会公益,这一年结出许多创新项目。而未来益桥还在继续新一轮的培植。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