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研究】小成本电影靠什么题材盈利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研究】小成本电影靠什么题材盈利

至于自家观众喜欢什么,还需要中国电影人继续寻找答案。

口碑不俗的小成本电影《机械姬》

作者:华谊兄弟研究院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曾讲到,“了解观众,尊重观众,尊重市场,也是电影的基本传播规律。”这个道理无疑是正确而清楚的,面对屡屡扑街的“小鲜肉”电影、市场反响差强人意的传统喜剧电影、口碑追不上票房的好莱坞大片,国内电影人一直在苦苦探究“观众到底喜欢看啥”。这正是我们推出电影盈利模式系列文章的初衷所在。

伴随着我国电影市场快速发展的“80后”一代将逐渐步入不惑之年,作为当前电影消费主力之一,他们将与“90后”、“00后”构成新的主力观众群。成长背景、教育水平、社会阅历的不同,令这个群里与“别人家的观众”存在更多的相似之处,这正是研究海外市场各预算区间电影盈利模式的价值所在。

1000-2000万美元预算电影盈利题材

海外学者对该预算区间电影的研究,覆盖了纳什信息服务公司(Nash Information Services)数据库中2000-2016年发行的所有1000-2000万美元预算电影。然后,统计所有收入来源并估算市场营销和发行成本,找出60部最赚钱的电影,即,2000-2016年每年约有3部电影。此次分析的结果与之前的调查略有不同的是,没有按不同片种进行平均划分,而是将很多拥有相同观众群的电影放在一起分析。剧情片

  ▲部分剧情题材电影海报集合

榜单上最大的一类是拥有年长观众(本文称之为“年长影迷”)的电影。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基于人口统计学家对市场的划分方式,超过35岁的观众被定义为“年长观众”,这类电影的观众约55%年龄在35岁以上,而电影市场整体来看35岁以上观众的占比为22%左右。下图是与英国电影观众相关的这类电影的人口统计数据,从中可直观了解这些电影与正常情况有多大不同。

  ▲英国电影观众年龄统计数据

并不令人惊讶的是,往往有老年主角的优质剧情片雄踞这一榜单的上段部分。值得注意的是,榜单上约有一半的电影是外国片,包括《国王的演讲》(The King’s Speech)、《女王》(The Queen)、《菲洛梅娜》(Philomena)、《艺术家》(The Artist)、《模仿游戏》(The Imitation Game)、《龙纹身的女孩》(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帝国的毁灭》(Downfall)、《潘神的迷宫》(Pan’s Labyrinth)和《触不可及》(Les Intouchables)。

另一半往往是角逐奥斯卡(有的荣获奥斯卡)的美国电影:例如《断背山》(Brokeback Mountain)、《为奴十二年》(12 Years a Slave)、《杯酒人生》(Sideways)、《荒野生存》(Into the Wild)、《拆弹部队》(The Hurt Locker)、《黑天鹅》(Black Swan)、《聚集》(Spotlight)、《斗士》(The Fighter)和《硫磺岛的来信》(Letters from Iwo Jima)。

因此,可以说,要想在这个预算范围取得成功,以优质剧情片来迎合这个年龄段的影迷,是个稳妥的做法。但有几部针对年长观众的影迷并不那么注重奖项:《时空恋旅人》(About Time)和《托斯卡纳艳阳下》(Under the Tuscan Sun)。科幻剧情片《机械姬》(Ex Machina)也登上了这个榜单,该片具有更广泛的吸引力,但与这类型影片通常的情况相比更倾向于年长影迷。

优秀电影总会脱颖而出,但这个预算范围的电影无论影片质量如何,也都偏向年长影迷。喜剧片

  ▲部分喜剧题材电影海报集合

在对2000-5000万美元电影的分析中发现,低俗是喜剧片的制胜法宝。在这个较低的预算范围内,有低俗片的踪迹,例如《蠢蛋搞怪》(Jackass)和《猪头逛大街》(Harold &Kumar),但这类电影更给人概念驱动的感觉。《坏妈妈》(Bad Moms)、《律政俏佳人》(Legally Blonde)、《邻居大战》(Neighbors)、《坏老师》(Bad Teacher)、《波拉特》(Borat)、《热血警探》(Hot Fuzz)和《像男人一样思考》(Think Like a Man)等影片都有一个中心主题或反叛的人物角色,而不是我们在更高预算的电影中所看到的更加情景化的喜剧片。

从整体来看,这类影片都有一个特点,用“赤裸裸”(in your face)来形容最为贴切。电影制作人提出一个概念,并尽其所能运作这种概念。概念本身可能来自任何地方——《波拉特》和《富贵吉娃娃》(Beverly Hills Chihuahua)并没有太多相同的观众群体特征,但执行决定一切。这些电影都会让一大部分观众产生“我的朋友会喜欢这部片子”的想法。恐怖片

  ▲部分恐怖题材电影海报集合

恐怖片更倾向于营造心理上的恐怖感,而更少使用血腥元素。所有这些电影都通过剧情来制造悬念,片中通常有年长的主角。

不过,要注意的是,此榜单中只有6部恐怖片:2000-2016年大约每三年一部。2000-5000万美元的预算范围中没有恐怖片,因此这是一个进步。但1000万美元以上的恐怖片鲜有真正能突出重围的,至少与其他片种相比起来是如此,与低成本恐怖片相比更是如此。音乐片

  ▲部分音乐题材电影海报集合

这种分析有时会给人带来惊奇。在更高的预算范围内,研究发现了一类年龄逆转的家庭片。在预算范围内,则有一类数量相当庞大的歌舞片,它们大多有点小清新,如《摇滚校园》(School of Rock)和《舞出我人生》(Step Up),但也有去年的奥斯卡宠儿《爱乐之城》(La La Land)。

这类电影的音乐风格往往以主流音乐形式为主。没有发现庞克、蓝调或古典音乐的身影,虽然略微遗憾,但迎合普通观众口味的做法看来在经济上卓有成效。该项研究没有把续集电影纳入研究范围,因为已有观众是续集电影成功的一大因素。不过,如果将续集电影纳入研究范围的话,这个类别中还将会包括《魔力麦克2》(Magic Mike XXL)、《歌舞青春3:毕业季》(High School Musical 3:Senior Year)和《舞出我人生2:街舞》(Step Up 2:The Streets)。

在研究不同预算电影过程时,归入每个预算范围内各个类别的电影数量始终令人们感到吃惊。值得注意的是,每项分析都能提出在这个预算范围内“表现抢眼”而在其他预算范围内平平无奇的某一类特殊电影。在2000-5000万美元预算范围内只有一部是歌舞片,如《芝加哥》(Chicago),但在1000-2000万美元预算范围内却发现了6部歌舞片。同样,年龄逆转的喜剧片在更高的预算范围内脱颖而出,而在这次的榜单中却了无踪迹。

这对电影制作人来说是否具有特殊意义,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当然,如果你想制作一部音乐片,控制预算看来是一项关键考量。而在本次分析的预算范围内,吸引更成熟的观众也很重要。

结语

工业化是目前我国电影产业的首要命题。工业化不但意味着高投资、大制作,细化职业分工、提高制作水平,也包含着深入研究市场、准确了解观众、尊重客观规律。海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提供了颇具价值的参照。至于自家观众喜欢什么,还需要中国电影人继续寻找答案。

(图片、数据及有关资讯源于网络,归其权利人所有)

附注

为了开展这项研究,我们(研究者,下同)从来自The Numbers的财务数据库中的3000多部影片名单入手,研究了全部详细财务资料,包括北美(即“国内”)和国际票房、录像带销售及出租、电视及副业收入。我们把研究范围缩小到2000-2016年发行的预算为1000-2000万美元的电影。最后,我们在考虑到所有收入和支出后,计算出制作方可能获得的利润率。

财务数据来自各种渠道,包括与电影直接相关的人士、经过核实的第三方数据以及基于部分数据和行业规范的计算模型。可能有一两个单独数据与我们的预测有差异,但我们的总体数据是准确的。

续集电影没有纳入研究范围,因为它们的成功可能归因于其已有观众的数量。受此影响的影片有:《魔力麦克2》、《舞出我人生2:街舞》、《歌舞青春3:毕业季》、《电锯惊魂5》(SawV)、《蠢蛋搞怪秀3D》(Jackass 3D)和《丛林大反攻2》(Open Season 2)。

电影观众的人口统计信息没有普遍公开共享,因此,为了建立“年长影迷”类电影的档案资料,我们合并采用了包括公共数据(如英国Pearl and Dean网站上的数据)及私人数据来源在内的指标。

参考资料:

①本文部分内容编译自Stephenfollows.com:Patterns among the most profitable movies budgeted $10m to $20m

https://stephenfollows.com/patterns-among-profitable-movies-budgeted-10m-20m/

 

来源:华谊兄弟研究院

原标题:小成本电影靠什么题材盈利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研究】小成本电影靠什么题材盈利

至于自家观众喜欢什么,还需要中国电影人继续寻找答案。

口碑不俗的小成本电影《机械姬》

作者:华谊兄弟研究院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曾讲到,“了解观众,尊重观众,尊重市场,也是电影的基本传播规律。”这个道理无疑是正确而清楚的,面对屡屡扑街的“小鲜肉”电影、市场反响差强人意的传统喜剧电影、口碑追不上票房的好莱坞大片,国内电影人一直在苦苦探究“观众到底喜欢看啥”。这正是我们推出电影盈利模式系列文章的初衷所在。

伴随着我国电影市场快速发展的“80后”一代将逐渐步入不惑之年,作为当前电影消费主力之一,他们将与“90后”、“00后”构成新的主力观众群。成长背景、教育水平、社会阅历的不同,令这个群里与“别人家的观众”存在更多的相似之处,这正是研究海外市场各预算区间电影盈利模式的价值所在。

1000-2000万美元预算电影盈利题材

海外学者对该预算区间电影的研究,覆盖了纳什信息服务公司(Nash Information Services)数据库中2000-2016年发行的所有1000-2000万美元预算电影。然后,统计所有收入来源并估算市场营销和发行成本,找出60部最赚钱的电影,即,2000-2016年每年约有3部电影。此次分析的结果与之前的调查略有不同的是,没有按不同片种进行平均划分,而是将很多拥有相同观众群的电影放在一起分析。剧情片

  ▲部分剧情题材电影海报集合

榜单上最大的一类是拥有年长观众(本文称之为“年长影迷”)的电影。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基于人口统计学家对市场的划分方式,超过35岁的观众被定义为“年长观众”,这类电影的观众约55%年龄在35岁以上,而电影市场整体来看35岁以上观众的占比为22%左右。下图是与英国电影观众相关的这类电影的人口统计数据,从中可直观了解这些电影与正常情况有多大不同。

  ▲英国电影观众年龄统计数据

并不令人惊讶的是,往往有老年主角的优质剧情片雄踞这一榜单的上段部分。值得注意的是,榜单上约有一半的电影是外国片,包括《国王的演讲》(The King’s Speech)、《女王》(The Queen)、《菲洛梅娜》(Philomena)、《艺术家》(The Artist)、《模仿游戏》(The Imitation Game)、《龙纹身的女孩》(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帝国的毁灭》(Downfall)、《潘神的迷宫》(Pan’s Labyrinth)和《触不可及》(Les Intouchables)。

另一半往往是角逐奥斯卡(有的荣获奥斯卡)的美国电影:例如《断背山》(Brokeback Mountain)、《为奴十二年》(12 Years a Slave)、《杯酒人生》(Sideways)、《荒野生存》(Into the Wild)、《拆弹部队》(The Hurt Locker)、《黑天鹅》(Black Swan)、《聚集》(Spotlight)、《斗士》(The Fighter)和《硫磺岛的来信》(Letters from Iwo Jima)。

因此,可以说,要想在这个预算范围取得成功,以优质剧情片来迎合这个年龄段的影迷,是个稳妥的做法。但有几部针对年长观众的影迷并不那么注重奖项:《时空恋旅人》(About Time)和《托斯卡纳艳阳下》(Under the Tuscan Sun)。科幻剧情片《机械姬》(Ex Machina)也登上了这个榜单,该片具有更广泛的吸引力,但与这类型影片通常的情况相比更倾向于年长影迷。

优秀电影总会脱颖而出,但这个预算范围的电影无论影片质量如何,也都偏向年长影迷。喜剧片

  ▲部分喜剧题材电影海报集合

在对2000-5000万美元电影的分析中发现,低俗是喜剧片的制胜法宝。在这个较低的预算范围内,有低俗片的踪迹,例如《蠢蛋搞怪》(Jackass)和《猪头逛大街》(Harold &Kumar),但这类电影更给人概念驱动的感觉。《坏妈妈》(Bad Moms)、《律政俏佳人》(Legally Blonde)、《邻居大战》(Neighbors)、《坏老师》(Bad Teacher)、《波拉特》(Borat)、《热血警探》(Hot Fuzz)和《像男人一样思考》(Think Like a Man)等影片都有一个中心主题或反叛的人物角色,而不是我们在更高预算的电影中所看到的更加情景化的喜剧片。

从整体来看,这类影片都有一个特点,用“赤裸裸”(in your face)来形容最为贴切。电影制作人提出一个概念,并尽其所能运作这种概念。概念本身可能来自任何地方——《波拉特》和《富贵吉娃娃》(Beverly Hills Chihuahua)并没有太多相同的观众群体特征,但执行决定一切。这些电影都会让一大部分观众产生“我的朋友会喜欢这部片子”的想法。恐怖片

  ▲部分恐怖题材电影海报集合

恐怖片更倾向于营造心理上的恐怖感,而更少使用血腥元素。所有这些电影都通过剧情来制造悬念,片中通常有年长的主角。

不过,要注意的是,此榜单中只有6部恐怖片:2000-2016年大约每三年一部。2000-5000万美元的预算范围中没有恐怖片,因此这是一个进步。但1000万美元以上的恐怖片鲜有真正能突出重围的,至少与其他片种相比起来是如此,与低成本恐怖片相比更是如此。音乐片

  ▲部分音乐题材电影海报集合

这种分析有时会给人带来惊奇。在更高的预算范围内,研究发现了一类年龄逆转的家庭片。在预算范围内,则有一类数量相当庞大的歌舞片,它们大多有点小清新,如《摇滚校园》(School of Rock)和《舞出我人生》(Step Up),但也有去年的奥斯卡宠儿《爱乐之城》(La La Land)。

这类电影的音乐风格往往以主流音乐形式为主。没有发现庞克、蓝调或古典音乐的身影,虽然略微遗憾,但迎合普通观众口味的做法看来在经济上卓有成效。该项研究没有把续集电影纳入研究范围,因为已有观众是续集电影成功的一大因素。不过,如果将续集电影纳入研究范围的话,这个类别中还将会包括《魔力麦克2》(Magic Mike XXL)、《歌舞青春3:毕业季》(High School Musical 3:Senior Year)和《舞出我人生2:街舞》(Step Up 2:The Streets)。

在研究不同预算电影过程时,归入每个预算范围内各个类别的电影数量始终令人们感到吃惊。值得注意的是,每项分析都能提出在这个预算范围内“表现抢眼”而在其他预算范围内平平无奇的某一类特殊电影。在2000-5000万美元预算范围内只有一部是歌舞片,如《芝加哥》(Chicago),但在1000-2000万美元预算范围内却发现了6部歌舞片。同样,年龄逆转的喜剧片在更高的预算范围内脱颖而出,而在这次的榜单中却了无踪迹。

这对电影制作人来说是否具有特殊意义,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当然,如果你想制作一部音乐片,控制预算看来是一项关键考量。而在本次分析的预算范围内,吸引更成熟的观众也很重要。

结语

工业化是目前我国电影产业的首要命题。工业化不但意味着高投资、大制作,细化职业分工、提高制作水平,也包含着深入研究市场、准确了解观众、尊重客观规律。海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提供了颇具价值的参照。至于自家观众喜欢什么,还需要中国电影人继续寻找答案。

(图片、数据及有关资讯源于网络,归其权利人所有)

附注

为了开展这项研究,我们(研究者,下同)从来自The Numbers的财务数据库中的3000多部影片名单入手,研究了全部详细财务资料,包括北美(即“国内”)和国际票房、录像带销售及出租、电视及副业收入。我们把研究范围缩小到2000-2016年发行的预算为1000-2000万美元的电影。最后,我们在考虑到所有收入和支出后,计算出制作方可能获得的利润率。

财务数据来自各种渠道,包括与电影直接相关的人士、经过核实的第三方数据以及基于部分数据和行业规范的计算模型。可能有一两个单独数据与我们的预测有差异,但我们的总体数据是准确的。

续集电影没有纳入研究范围,因为它们的成功可能归因于其已有观众的数量。受此影响的影片有:《魔力麦克2》、《舞出我人生2:街舞》、《歌舞青春3:毕业季》、《电锯惊魂5》(SawV)、《蠢蛋搞怪秀3D》(Jackass 3D)和《丛林大反攻2》(Open Season 2)。

电影观众的人口统计信息没有普遍公开共享,因此,为了建立“年长影迷”类电影的档案资料,我们合并采用了包括公共数据(如英国Pearl and Dean网站上的数据)及私人数据来源在内的指标。

参考资料:

①本文部分内容编译自Stephenfollows.com:Patterns among the most profitable movies budgeted $10m to $20m

https://stephenfollows.com/patterns-among-profitable-movies-budgeted-10m-20m/

 

来源:华谊兄弟研究院

原标题:小成本电影靠什么题材盈利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