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清理PPP意在为可持续发展“排雷” 短期或拖累基建投资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清理PPP意在为可持续发展“排雷” 短期或拖累基建投资

清退不合规的PPP项目一方面是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另一方面也是规范PPP操作,为PPP可持续发展开路。但短期内基建通过PPP获得资金也越发困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来,关于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的监管新规频繁出炉。专家认为,中央对PPP的规范与管控是为PPP长远发展“排雷”。不过,强监管下,将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基建投资增速。

11月16日,财政部网站公布《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管理的通知》(下称《通知》),通过负面清单严控新项目入库,并对总投资超17万亿元的万余个PPP入库存量项目进行集中清理,要求各地政府清退不合规项目,清退任务须在2018年3月底前完成。

按照通知,不适宜采用PPP模式实施的、前期准备工作不到位的、未建立按效付费机制的项目一律不得进入项目库,已经入库的也将会被清理。不宜继续采用PPP模式实施的、不符合规范运作要求的、构成违法违规举债担保的、未按规定进行信息公开的项目将被清退。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孙洁对界面新闻表示,PPP模式经过几年发展后逐渐暴露出一系列问题,清退不合规的项目一方面是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另一方面也是规范PPP操作,为PPP可持续发展开路。

“尽管自2014年来PPP在数量上呈现了较快增长,但目前在一些地区仍然存在政府承诺最低收益等情况,这不符合PPP的本质,也就是共同承担风险,也意味着当前对PPP的规范仍然不够明确。”孙洁指出。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业内分析师对界面新闻表示,PPP项目现在鱼龙混杂,很可能导致新一轮地方政府债务的形成,从这一点来说加强监管很有必要,也符合当前高层提出的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政策方针。

在带动基建投资方面,PPP模式曾被寄予厚望。在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速下降、举债弹性受限的情况下,市场期望PPP能带动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基建投资,对冲经济下滑风险。

财政部PPP中心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全国入库PPP项目数量达到14220个,计划投资额高达17.8万亿元。

西南证券宏观分析师杨业伟对界面新闻表示,现在决策层对基建投资的态度出现了明显变化,由于追求经济增长质量而非数量,因而通过基建稳增长的意愿有限。在防风险情况下地方政府债务持续受到约束,PPP管控加强后,基建通过PPP获得资金也越发困难,资金不足将导致基建投资面临持续放缓压力,这在明年上半年的体现会尤为明显。

事实上,中央对地方基建投资的管控也在日益趋严。11月14日,经济观察网报道称,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更慎重地对待地方地铁项目规划的审批。今年8月时,内蒙古多条地铁项目均被国家发改委叫停,其中包头市的地铁项目已经进入了建设期。此外,分处于中部、西部两省省会城市的地方政府人士也对经济观察网表示,其所在市上报的总计四条(一个城市两条)地铁规划至今也尚未审核通过。

长江证券在最新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监管趋严背景下,今年第三季度,PPP退库项目数量大幅提升至635个,使得当季PPP净增入库项目数量大幅下降至666个,PPP项目库增速明显放缓。报告称,若从今年四季度开始,10%的拟申请新入库项目受到影响、不得入库,10%的已入库、待落地项目被清理退库,对应明年将减少0.3万亿元的新增落地PPP总投资额。

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在11月1日的第三届中国PPP融资论坛上称,部分地方政府将PPP模式简单化作为一种投融资手段,产生了风险分配不合理、明股实债、政府变相兜底,重建设轻运营、绩效考核不完善,社会资本融资杠杆倍数过高等泛化异化问题,积累了一些隐性的风险。

一周后就有地方政府做出回应。11月9日,江苏省财政厅发布强化PPP监管的规范文件,从地方层面再度强调严禁借PPP模式变相举债融资,坚决防止PPP模式异化为地方政府新的融资平台。这是地方政府出台的首个强化PPP监管的规范性文件。专家预计,继江苏省之后,或有更多地方版规范文件出炉。

“政府部门对PPP的严格监管并不意味着PPP在接下来可能进入冷冻区,而是希望通过更严格的监管措施为PPP发展‘排雷’,本质上还是希望PPP的质量能够不断提升,不断走向规范发展的道路。”孙洁指出。

长江证券也认为,从明年下半年开始,伴随新规发布后项目储备库中整体项目质量提升,更加规范化的PPP项目或实现加速落地,新项目入库速度趋缓对实际投资落地的拖累或相对有限。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清理PPP意在为可持续发展“排雷” 短期或拖累基建投资

清退不合规的PPP项目一方面是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另一方面也是规范PPP操作,为PPP可持续发展开路。但短期内基建通过PPP获得资金也越发困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来,关于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的监管新规频繁出炉。专家认为,中央对PPP的规范与管控是为PPP长远发展“排雷”。不过,强监管下,将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基建投资增速。

11月16日,财政部网站公布《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管理的通知》(下称《通知》),通过负面清单严控新项目入库,并对总投资超17万亿元的万余个PPP入库存量项目进行集中清理,要求各地政府清退不合规项目,清退任务须在2018年3月底前完成。

按照通知,不适宜采用PPP模式实施的、前期准备工作不到位的、未建立按效付费机制的项目一律不得进入项目库,已经入库的也将会被清理。不宜继续采用PPP模式实施的、不符合规范运作要求的、构成违法违规举债担保的、未按规定进行信息公开的项目将被清退。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孙洁对界面新闻表示,PPP模式经过几年发展后逐渐暴露出一系列问题,清退不合规的项目一方面是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另一方面也是规范PPP操作,为PPP可持续发展开路。

“尽管自2014年来PPP在数量上呈现了较快增长,但目前在一些地区仍然存在政府承诺最低收益等情况,这不符合PPP的本质,也就是共同承担风险,也意味着当前对PPP的规范仍然不够明确。”孙洁指出。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业内分析师对界面新闻表示,PPP项目现在鱼龙混杂,很可能导致新一轮地方政府债务的形成,从这一点来说加强监管很有必要,也符合当前高层提出的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政策方针。

在带动基建投资方面,PPP模式曾被寄予厚望。在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速下降、举债弹性受限的情况下,市场期望PPP能带动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基建投资,对冲经济下滑风险。

财政部PPP中心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全国入库PPP项目数量达到14220个,计划投资额高达17.8万亿元。

西南证券宏观分析师杨业伟对界面新闻表示,现在决策层对基建投资的态度出现了明显变化,由于追求经济增长质量而非数量,因而通过基建稳增长的意愿有限。在防风险情况下地方政府债务持续受到约束,PPP管控加强后,基建通过PPP获得资金也越发困难,资金不足将导致基建投资面临持续放缓压力,这在明年上半年的体现会尤为明显。

事实上,中央对地方基建投资的管控也在日益趋严。11月14日,经济观察网报道称,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更慎重地对待地方地铁项目规划的审批。今年8月时,内蒙古多条地铁项目均被国家发改委叫停,其中包头市的地铁项目已经进入了建设期。此外,分处于中部、西部两省省会城市的地方政府人士也对经济观察网表示,其所在市上报的总计四条(一个城市两条)地铁规划至今也尚未审核通过。

长江证券在最新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监管趋严背景下,今年第三季度,PPP退库项目数量大幅提升至635个,使得当季PPP净增入库项目数量大幅下降至666个,PPP项目库增速明显放缓。报告称,若从今年四季度开始,10%的拟申请新入库项目受到影响、不得入库,10%的已入库、待落地项目被清理退库,对应明年将减少0.3万亿元的新增落地PPP总投资额。

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在11月1日的第三届中国PPP融资论坛上称,部分地方政府将PPP模式简单化作为一种投融资手段,产生了风险分配不合理、明股实债、政府变相兜底,重建设轻运营、绩效考核不完善,社会资本融资杠杆倍数过高等泛化异化问题,积累了一些隐性的风险。

一周后就有地方政府做出回应。11月9日,江苏省财政厅发布强化PPP监管的规范文件,从地方层面再度强调严禁借PPP模式变相举债融资,坚决防止PPP模式异化为地方政府新的融资平台。这是地方政府出台的首个强化PPP监管的规范性文件。专家预计,继江苏省之后,或有更多地方版规范文件出炉。

“政府部门对PPP的严格监管并不意味着PPP在接下来可能进入冷冻区,而是希望通过更严格的监管措施为PPP发展‘排雷’,本质上还是希望PPP的质量能够不断提升,不断走向规范发展的道路。”孙洁指出。

长江证券也认为,从明年下半年开始,伴随新规发布后项目储备库中整体项目质量提升,更加规范化的PPP项目或实现加速落地,新项目入库速度趋缓对实际投资落地的拖累或相对有限。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