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特写】港股通交易众生相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特写】港股通交易众生相

港股行情轰轰烈烈,但港股通参与者似乎仍是小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1月21日上午8点30分,距离格隆汇“决战港股”活动正式开始还有半小时,位于上海黄浦区的威斯汀大酒店3楼的一间大会议厅已经座无虚席。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数百位投资者对此活动抱有非常大的热情,甚至有不少来迟的投资者全程站着听完了近4小时的报告。

投资者的热情源于今年以来港股大牛市行情。截止到11月27日,恒生指数今年以来的涨幅高达34.93%,以中国恒大(0333.HK)、融创中国(1918.HK)以及吉利汽车(0175.HK)为代表的多家公司股价呈现几倍幅度上涨。

不过,真正享受到港股上涨红利的投资者并不多。

一位受格隆汇委托、给券商做海外投资培训活动的人士告诉界面新闻,今年10月之前,国内Top 15的一家券商600万客户中,符合港股通开户门槛(净值超过50万)的有8万户;而在这8万户里,开通了港股通的只有2万户,其中做过一单港股交易的,则只有不到2000户。

另外一家上海大型券商,拥有客户800万,符合港股通开户门槛的有12万人,开通港股通的只有3万人不到,做过一单港股交易的,更是不到3000人。还有一家东南地区的大型券商,尽管在上海设立了11家营业部,拥有11万客户,但港股交易的只有14个人。

界面新闻随机向100位投资者所做的调查问卷也从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上述情况。

尽管受访投资者中有80位知道今年港股涨势非常好,但截止到11月21日,已经开通港股通的仅有36位。

受访投资者是否知道今年港股涨势情况
受访投资者是否开通港股通情况

界面新闻就未开通港股通原因对样本投资者做了进一步调查。数据统计显示,64位投资者中有42位选择了“对港股市场交易不熟悉”;有30位选择了“对开户手续不清楚、嫌麻烦”;另外还有26位选择了“账户资产不到50万元,不符合资格”。

受访投资者未开通港股通的原因

界面新闻从东部地区二线城市的一家大型券商营业部处了解到,尽管公司去年底以来一直看好港股市场,力推港股通交易,但客户似乎并不买账。

该营业部总经理向界面新闻表示,资产门槛以及专业门槛成为制约公司客户进行港股通交易的两大重要原因。一方面,50万资产的门槛对该二线城市的客户群体来说较高;另一方面,客户对于陌生的港股市场究竟能不能赚到钱,仍然心存疑虑。对此,公司一直对潜在客户安排线上普及港股市场常识的培训、以及线下公司调研信息等服务,但进展不明显。

这位营业部总经理认为沪深港通对促进“南北资金”的互融互通的确非常有帮助,但是经历了前几年股市的大幅波动,众多普通投资者心理脆弱是一个客观现实,尤其是面对一个陌生的市场。后续推进港股通业务的投资者教育是他们的重点。

相较上述二线城市的营业部,上海一家中型券商的营业部则信心十足。这家营业部的总经理表示,今年营业部客户对港股市场热情非常高,通过港股通参与交易的投资者普遍持乐观态度,多数客户均参与了腾讯控股(0700.HK)的行情。在他看来,相较资产门槛,专业门槛对投资者的影响更大。除了每日通过微信为投资者推送港股组合之外,营业部也会组织线下小群或单独交流的方式来指导客户了解港股市场以及上市公司。

专业门槛的问题在调查结果中也得到了印证。在36位开通港股通的投资者中,仅有15位今年做了交易,未及半数。谈及未进行交易的原因时,“对港股上市公司不了解”、以及“对港股交易规则以及手续费等问题不清楚”这两个选项获得了16位投资者的选择,而“对港股市场不看好”则仅有4位投资者选择。

开通港股通的受访投资者是否进行港股交易情况
开通港股通的受访投资者未进行港股交易的原因

一位具有14年A股投资经验的投资者很具有代表性——虽然在2016年就已经开通港股通,但这位投资者至今未完成“处女单”。

谈到未交易的原因,这位投资者觉得对香港市场特性不熟悉、对上市公司情况不了解是主要障碍。当被进一步问到如果要进行港股交易会选择什么样的公司时,他表示只会选择内地在港上市的公司,毕竟相对更加熟悉。

这位投资者还称,“除非沪深市场出现较明显的长期风险,否则我已经在沪深市场摸爬滚打这么多年,对A股市场也熟悉了,我为什么还要花时间和精力去熟悉、适应另一个新的市场?”

另一位已经进行过港股通交易的投资者则表示,虽然港股通方便快捷,但手续费等细节问题比较烦心。

该投资者曾经直接开通了港股账户,但出现了两个让他难以忍受的问题。一方面券商提供实时行情需要额外收取每月190港元的费用;另一方面,不同于A股的银证转账功能,港股账户不具有银证直接转账功能,需要投资者先从自己的银行账户转账到一个券商指定的银行卡号,把转账回执截图发给券商客服,然后由券商在2-3个工作日内人工完成到账,如果出现什么意外没有到账成功,还需要再打电话去咨询。他表示这严重影响了他的交易进度。

之后这位投资者开通了招商证券的港股通业务,又遇到了另一个新麻烦——尽管手续费只有3‰,但每次交易后会暂时扣除一个6%不到的比例(招商证券客服称其为汇率折算的先行计提),分别在当日晚间结算后以及卖出结算时返还到账户。而这笔不确定的先行计提会影响交易成本的计算。另一位使用华泰证券港股通的投资者也反映了同样的问题,他表示这种结算机制使他总是搞不清楚自己的买入成本是多少,无法确定卖出时盈亏的实际金额。

界面新闻分别向招商证券以及华泰证券求证后发现,两家券商目前的港股通收费情况一致,包括五项双边征收的税费:印花税按成交金额的0.1%计收;交易征费按成交金额的0.0027%计收;交易费按成交金额的0.005%计收;交易系统使用费按每笔交易0.5港元计收;股份交收费按成交金额的0.002%计收,每边最低2元,最高100元。另外证券组合费根据持有港股的市值设定不同费率,最高为0.008%(持有市值低于500亿港元);而交易的佣金则与投资者的A股佣金一致,无起点要求,以交割单为准。

也就是说,除了要支付A股交易的手续费之外,港股通交易需多付出以交易金额计算的万分之12左右的费用,这相比于目前A股通行的万分之三的费用来说,是较高的交易门槛。

一直以来,券商研究报告是机构和个人投资者能获得的最直接便利的资讯之一,界面新闻通过Wind数据库统计发现,截止到11月24日,今年以来31家内地券商共发布了4122份有关港股上市公司的研报,已经超过去年全年26家内地券商3594份研报的水平。

一家券商自营盘的买方研究员认为,目前中资券商出具的港股研究报告,相对于数量庞大的A股研究报告来说占比非常小,但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内地资金进入港股市场,中资券商大概率会加大对港股通标的的研究。

对此,一位电子行业分析师向界面新闻表示,后续所在部门的确会针对港股通标的增加研究报告的数量,目前所接触的机构对于这方面的需求开始增多。一位Top 20券商的地产分析师则表示,尽管今年港股内房股行情非常好,但由于A股公司研报工作任务较重,暂时不会考虑去覆盖港股的相关公司。另一家中小券商的研究员同样表示,公司暂时不会推进港股通标的的研报工作,后续是否会推进还要看接触机构的需求情况。

新财富杂志今年首次设置了港股最佳策略分析师奖项,当界面新闻向相关人士询问后续是否会在港股细分行业增设最佳分析师评选奖项时,对方表示暂时并不清楚。

老虎证券的营销人员则向界面新闻表示,今年以来通过老虎证券开户的客户数量同比去年增长了一倍,她表示在与客户接触过程中,手续费高成为影响客户是否投资港股的最大因素,同时不熟悉港股市场、缺少上市公司的信息资讯、开户麻烦以及交易软件不好用也是几个较为关键的影响因素。

一家上海的中型私募投资总监告诉界面新闻,去年公司未成立港股通相关产品,今年上半年由于港股的火爆行情而首次发行,收到了良好效果,对产品感兴趣以及认购的投资者非常多。他所在的公司今后在港股的研究与相关产品设立方面会继续加码。

在格隆汇的决战港股报告会上,来自华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的CEO王磊指出,今年通过港股通交易的“南下资金”占到港股交易额的12%,预计2018年该比例将达到20%,未来内资和外资争夺港股定价权的游戏将越发激烈,其中所衍生出的投资机会也比较可观。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特写】港股通交易众生相

港股行情轰轰烈烈,但港股通参与者似乎仍是小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1月21日上午8点30分,距离格隆汇“决战港股”活动正式开始还有半小时,位于上海黄浦区的威斯汀大酒店3楼的一间大会议厅已经座无虚席。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数百位投资者对此活动抱有非常大的热情,甚至有不少来迟的投资者全程站着听完了近4小时的报告。

投资者的热情源于今年以来港股大牛市行情。截止到11月27日,恒生指数今年以来的涨幅高达34.93%,以中国恒大(0333.HK)、融创中国(1918.HK)以及吉利汽车(0175.HK)为代表的多家公司股价呈现几倍幅度上涨。

不过,真正享受到港股上涨红利的投资者并不多。

一位受格隆汇委托、给券商做海外投资培训活动的人士告诉界面新闻,今年10月之前,国内Top 15的一家券商600万客户中,符合港股通开户门槛(净值超过50万)的有8万户;而在这8万户里,开通了港股通的只有2万户,其中做过一单港股交易的,则只有不到2000户。

另外一家上海大型券商,拥有客户800万,符合港股通开户门槛的有12万人,开通港股通的只有3万人不到,做过一单港股交易的,更是不到3000人。还有一家东南地区的大型券商,尽管在上海设立了11家营业部,拥有11万客户,但港股交易的只有14个人。

界面新闻随机向100位投资者所做的调查问卷也从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上述情况。

尽管受访投资者中有80位知道今年港股涨势非常好,但截止到11月21日,已经开通港股通的仅有36位。

受访投资者是否知道今年港股涨势情况
受访投资者是否开通港股通情况

界面新闻就未开通港股通原因对样本投资者做了进一步调查。数据统计显示,64位投资者中有42位选择了“对港股市场交易不熟悉”;有30位选择了“对开户手续不清楚、嫌麻烦”;另外还有26位选择了“账户资产不到50万元,不符合资格”。

受访投资者未开通港股通的原因

界面新闻从东部地区二线城市的一家大型券商营业部处了解到,尽管公司去年底以来一直看好港股市场,力推港股通交易,但客户似乎并不买账。

该营业部总经理向界面新闻表示,资产门槛以及专业门槛成为制约公司客户进行港股通交易的两大重要原因。一方面,50万资产的门槛对该二线城市的客户群体来说较高;另一方面,客户对于陌生的港股市场究竟能不能赚到钱,仍然心存疑虑。对此,公司一直对潜在客户安排线上普及港股市场常识的培训、以及线下公司调研信息等服务,但进展不明显。

这位营业部总经理认为沪深港通对促进“南北资金”的互融互通的确非常有帮助,但是经历了前几年股市的大幅波动,众多普通投资者心理脆弱是一个客观现实,尤其是面对一个陌生的市场。后续推进港股通业务的投资者教育是他们的重点。

相较上述二线城市的营业部,上海一家中型券商的营业部则信心十足。这家营业部的总经理表示,今年营业部客户对港股市场热情非常高,通过港股通参与交易的投资者普遍持乐观态度,多数客户均参与了腾讯控股(0700.HK)的行情。在他看来,相较资产门槛,专业门槛对投资者的影响更大。除了每日通过微信为投资者推送港股组合之外,营业部也会组织线下小群或单独交流的方式来指导客户了解港股市场以及上市公司。

专业门槛的问题在调查结果中也得到了印证。在36位开通港股通的投资者中,仅有15位今年做了交易,未及半数。谈及未进行交易的原因时,“对港股上市公司不了解”、以及“对港股交易规则以及手续费等问题不清楚”这两个选项获得了16位投资者的选择,而“对港股市场不看好”则仅有4位投资者选择。

开通港股通的受访投资者是否进行港股交易情况
开通港股通的受访投资者未进行港股交易的原因

一位具有14年A股投资经验的投资者很具有代表性——虽然在2016年就已经开通港股通,但这位投资者至今未完成“处女单”。

谈到未交易的原因,这位投资者觉得对香港市场特性不熟悉、对上市公司情况不了解是主要障碍。当被进一步问到如果要进行港股交易会选择什么样的公司时,他表示只会选择内地在港上市的公司,毕竟相对更加熟悉。

这位投资者还称,“除非沪深市场出现较明显的长期风险,否则我已经在沪深市场摸爬滚打这么多年,对A股市场也熟悉了,我为什么还要花时间和精力去熟悉、适应另一个新的市场?”

另一位已经进行过港股通交易的投资者则表示,虽然港股通方便快捷,但手续费等细节问题比较烦心。

该投资者曾经直接开通了港股账户,但出现了两个让他难以忍受的问题。一方面券商提供实时行情需要额外收取每月190港元的费用;另一方面,不同于A股的银证转账功能,港股账户不具有银证直接转账功能,需要投资者先从自己的银行账户转账到一个券商指定的银行卡号,把转账回执截图发给券商客服,然后由券商在2-3个工作日内人工完成到账,如果出现什么意外没有到账成功,还需要再打电话去咨询。他表示这严重影响了他的交易进度。

之后这位投资者开通了招商证券的港股通业务,又遇到了另一个新麻烦——尽管手续费只有3‰,但每次交易后会暂时扣除一个6%不到的比例(招商证券客服称其为汇率折算的先行计提),分别在当日晚间结算后以及卖出结算时返还到账户。而这笔不确定的先行计提会影响交易成本的计算。另一位使用华泰证券港股通的投资者也反映了同样的问题,他表示这种结算机制使他总是搞不清楚自己的买入成本是多少,无法确定卖出时盈亏的实际金额。

界面新闻分别向招商证券以及华泰证券求证后发现,两家券商目前的港股通收费情况一致,包括五项双边征收的税费:印花税按成交金额的0.1%计收;交易征费按成交金额的0.0027%计收;交易费按成交金额的0.005%计收;交易系统使用费按每笔交易0.5港元计收;股份交收费按成交金额的0.002%计收,每边最低2元,最高100元。另外证券组合费根据持有港股的市值设定不同费率,最高为0.008%(持有市值低于500亿港元);而交易的佣金则与投资者的A股佣金一致,无起点要求,以交割单为准。

也就是说,除了要支付A股交易的手续费之外,港股通交易需多付出以交易金额计算的万分之12左右的费用,这相比于目前A股通行的万分之三的费用来说,是较高的交易门槛。

一直以来,券商研究报告是机构和个人投资者能获得的最直接便利的资讯之一,界面新闻通过Wind数据库统计发现,截止到11月24日,今年以来31家内地券商共发布了4122份有关港股上市公司的研报,已经超过去年全年26家内地券商3594份研报的水平。

一家券商自营盘的买方研究员认为,目前中资券商出具的港股研究报告,相对于数量庞大的A股研究报告来说占比非常小,但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内地资金进入港股市场,中资券商大概率会加大对港股通标的的研究。

对此,一位电子行业分析师向界面新闻表示,后续所在部门的确会针对港股通标的增加研究报告的数量,目前所接触的机构对于这方面的需求开始增多。一位Top 20券商的地产分析师则表示,尽管今年港股内房股行情非常好,但由于A股公司研报工作任务较重,暂时不会考虑去覆盖港股的相关公司。另一家中小券商的研究员同样表示,公司暂时不会推进港股通标的的研报工作,后续是否会推进还要看接触机构的需求情况。

新财富杂志今年首次设置了港股最佳策略分析师奖项,当界面新闻向相关人士询问后续是否会在港股细分行业增设最佳分析师评选奖项时,对方表示暂时并不清楚。

老虎证券的营销人员则向界面新闻表示,今年以来通过老虎证券开户的客户数量同比去年增长了一倍,她表示在与客户接触过程中,手续费高成为影响客户是否投资港股的最大因素,同时不熟悉港股市场、缺少上市公司的信息资讯、开户麻烦以及交易软件不好用也是几个较为关键的影响因素。

一家上海的中型私募投资总监告诉界面新闻,去年公司未成立港股通相关产品,今年上半年由于港股的火爆行情而首次发行,收到了良好效果,对产品感兴趣以及认购的投资者非常多。他所在的公司今后在港股的研究与相关产品设立方面会继续加码。

在格隆汇的决战港股报告会上,来自华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的CEO王磊指出,今年通过港股通交易的“南下资金”占到港股交易额的12%,预计2018年该比例将达到20%,未来内资和外资争夺港股定价权的游戏将越发激烈,其中所衍生出的投资机会也比较可观。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