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山岳景区存在五大致命短板,黄山旅游能否逐一补齐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山岳景区存在五大致命短板,黄山旅游能否逐一补齐

“一是靠山吃山、千山一面;二是门票经济,天花板太低;三是淡旺季明显,旺季吃不完,淡季吃不饱;四是产品供给单一,客单价不高;五是产品创新不足,重游率低。”这五大短板,黄山如何补齐?

1979年,邓小平考察黄山,用浓厚四川口音发表著名的黄山谈话,“黄山是发展旅游的好地方,你们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这段谈话被在场的黄山人录了下来,作为永久的激励。

彼时,中国旅游仅有小规模的差旅和公务活动,还不懂得什么是现代意义上的旅游,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几乎不占位置。邓小平在黄山待了6天,立足旅游业处在初创时期的实际,具体深度地回答和解决了发展旅游业的重大问题。黄山谈话启动了中国现代旅游业的改革发展,黄山人也自觉扛起为旅游业树立排头兵的重任,几经寒暑,艰苦拼搏,努力建设黄山。

站在当下的人可能会认为,“以黄山的资源禀赋,做成全国一流旅游景区并不算挑战”,但当时中国旅游业既无具体理论指导,也无实践经验,没有人才支持,也没有市场配套,甚至大部分人还未完全解放思想,自缚手脚,畏惧改革。黄山人实际上在一片漆黑中向前探索,为中国旅游业现代改革做出了大量突破性创新。

当时,中国尚不流行“XX模式”的说法,但几乎所有后发旅游景区,都要赶赴黄山,沿着步道拾阶而上,求取旅游开发“真经”。某种程度上黄山是传道者,奠定了中国山岳景区的基本模式。

时隔三十多年,旅游已是大众基本生活需求,旅游业也跃升为国民经济战略支柱产业。然而旅游产品模式却陷入瓶颈期,旅游有效供给不足,现有产品难以满足游客消费升级的需求。旅游供给侧改革如何突破?产品模式如何升级?观光景区何去何从?

2017年12月7日,黄山的开发主体黄山旅游(600054.SH)召开第二届旅游投资发展高峰论坛,以“中国旅游,黄山再出发”为主题,就新时代下黄山旅游“二次创业”进行探讨。

从传道者到取经人

“召开这次高峰论坛的主要目的,首先汲取营养,我们是地方旅游上市公司,人才、知识素养等方面和全国性、国际性公司有一些差距,希望借此机会充充电、洗洗脑”,在会前的媒体沟通会上,黄山旅游媒体负责人诚恳的表示,“其次,我们想多交一些朋友,由于我们长期在山里,山中方七日,世间已千年,远离都市圈,远离时代前沿,让我们有种很强烈的危机感,必须扩大自己的朋友圈,今年也把总部从山里搬到城市。此外,还希望通过此次论坛寻求合作商机,获得投资启发和跨界发展。”

似乎,黄山正在从此前的传道者变成取经人。这是黄山第二次举办这类活动,2016年11月,黄山旅游第一次召开旅游投资高峰论坛,提出“走下山、走出去”的口号,试图向山下谋求发展空间,并谦虚的倾听资本市场和业界的声音(新闻回顾)。连续两届论坛上,均大力引进“外脑”提供智力支持,去年聘任风投教父阎炎为发展战略顾问,本次论坛上,成立黄山旅游智库委员会和全域旅游研究院,聘请魏小安、吴必虎等业内大咖为智库专家。

黄山旅游落后了吗?黄山旅游总裁章德辉在论坛上透露的数据,去年黄山进山游客330万人次,人均消费480元。根据这一数字,黄山一年创造营收近16亿元,其中大量来自高毛利的索道,这使黄山旅游年净利润高达3亿元,这一数字不输国内任何山岳景区。

但对比如日中天的复合型景区乌镇,黄山旅游已经稍显逊色,乌镇2016年累计接待游客906万人次,近乎黄山的3倍,全年营收13.6亿元,稍逊于黄山,客单价方面乌镇150元,约为黄山1/3,净利润5.46亿元,远超黄山。需要指出的是,乌镇2016年有1.9亿元政府补助计入当期业绩,而黄山旅游仅有900万元政府补助,扣除这部分影响,黄山和乌镇的净利润差距将大幅缩小。但乌镇游客增速非常可观,2016年同比增长13.97%,而黄山的游客增幅已接近天花板。

章德辉说,“黄山风景区进山人数突破三百万以后,每年都是小幅增长,而且这种增幅是不断下降的。”反映在营收上,黄山旅游近5年营收最高峰为2012年18.4亿元,此后一直在16亿元左右浮动。

如果和乌镇对比,黄山只稍稍落后于游客人次和增幅,营收、客单价反而领先,差距并不十分明显。那么对比上海迪士尼乐园,黄山是全方位的落后,各项业绩指标均大幅落后。上海迪士尼2016年6月开业,截止2017年6月,接待游客1100万人次,人均客单价约800元,照此估算上海迪士尼开业第一年营收约88亿元,约为黄山旅游年营收的5倍。

增速方面,上海迪士尼堪称恐怖,2017年11月发布的《上海迪士尼项目对经济社会发展带动效应评估》数据显示,自2016年4月底迪士尼试营业至2017年10月底,共接待2700万游客,这意味着上海迪士尼在今年6月至10月的旺季里,接待游客接近1600万人次。迪士尼集团对此喜出望外,在今年11月10日发布2017年财报时点名表扬上海迪士尼,称“轻松超过了我们对其首个财年实现收支平衡的预期”。或许由于游客太多,上海迪士尼宣布2018年票价上调,三挡票价格上浮幅度在8%到33%之间。随着调价,上海迪士尼客单价也将随之上涨。

与上海迪士尼这样巨大的差距,是目前的黄山无论如何无法追上的。曾经被邓小平寄予了厚望,致力于做中国现代旅游业标兵的黄山,面对乌镇以及上海迪士尼,无法不感到焦虑。想要追赶,必须做出彻底的变革。

黄山转型的四篇文章

为何黄山和迪士尼之间差距如此之大?主要原因是单纯山岳型景区短板太明显。章德辉总结了山岳景区五大短板:“一是靠山吃山、千山一面;二是门票经济,天花板太低;三是淡旺季明显,旺季吃不完,淡季吃不饱;四是产品供给单一,客单价不高;五是产品创新不足,重游率低。”

以上缺陷如何破解,章德辉给出的回答是做好“四篇文章”。

第一篇做好山内文章,主要是丰富、创新产品供给,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游客体验感。目前黄山旅游已经开始实施黄山东海景区开发,东海景区面积40平方公里,设置约60个景点,以此扩大景区容量,提升天花板,丰富产品。此外,黄山还推出山上创新产品,如研学游、户外游、夏季嘉年华活动等,并实施山上6间酒店错位发展。

第二篇做好山外文章,依靠黄山巨大的IP品牌以及300多万的流量,去打造全区域、全产业、全时空的全域旅游目的地。例如黄山去年提出“布局一山、一水、一村、一窟”,整合周边太平湖、花山谜窟、西递宏村等资源。12月6月,黄山旅游和蓝城集团签署战略合作,联手地产界风云人物宋卫平,力争5-10 年内打造若干医疗康养小镇、特色农业小镇、主题旅游小镇等综合体,全面落实“生态+旅游+农业+颐养”开发新模式,助力黄山从观光产品向休闲综合产品升级。

第三篇做好转型文章,黄山五大业务景区、酒店、索道、徽菜、旅行社,将全部实施走下山,实施轻资产运作,采取托管、委托经营的方式,实行扩张。黄山旅游三十余年,在这五个方面积攒了丰富经验和精干团队,这是黄山旅游实现扩张的重要优势。

第四篇是做好创新文章,通过“旅游+”布局全域旅游的产业链。例如旅游+小镇,旅游+演艺,旅游+体育,旅游+目的地电商平台,旅游+新零售、旅游+农旅,这都是黄山旅游当前和下一步重点发展方向。

纵观黄山旅游转型的四篇文章,如落到实处,将是比较全面、彻底的变革,每一个方向都有十足的发展空间。同样的,每个方向也并无太多先例可循,和三十多年前一样,黄山人需要进行大量探索和创新。

其实,黄山面临的问题也是所有山岳景区的通病。目前,山岳景区仍是中国旅游景区的主体,三千多个3A级以上景区,有一千个以上是山岳型景区,占总体的三分之一,国务院公布的9批次244处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山岳型景区占了100处,达到45.2%。

中国旅游业供给侧改革,一方面山岳景区作为重大旅游资源,是改革的重要对象,另一方面大大小小景区公司,也是实施改革的商业主体。黄山旅游的主动变革,将成为山岳景区产品模式的突破积累实践、摸索经验,此次论坛以“中国旅游,黄山再出发”为主体,正是这一涵义。

时隔三十余年,中国旅游业再次来到关键时刻。这一次,为产业转型奠定基石的,还会是黄山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山岳景区存在五大致命短板,黄山旅游能否逐一补齐

“一是靠山吃山、千山一面;二是门票经济,天花板太低;三是淡旺季明显,旺季吃不完,淡季吃不饱;四是产品供给单一,客单价不高;五是产品创新不足,重游率低。”这五大短板,黄山如何补齐?

1979年,邓小平考察黄山,用浓厚四川口音发表著名的黄山谈话,“黄山是发展旅游的好地方,你们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这段谈话被在场的黄山人录了下来,作为永久的激励。

彼时,中国旅游仅有小规模的差旅和公务活动,还不懂得什么是现代意义上的旅游,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几乎不占位置。邓小平在黄山待了6天,立足旅游业处在初创时期的实际,具体深度地回答和解决了发展旅游业的重大问题。黄山谈话启动了中国现代旅游业的改革发展,黄山人也自觉扛起为旅游业树立排头兵的重任,几经寒暑,艰苦拼搏,努力建设黄山。

站在当下的人可能会认为,“以黄山的资源禀赋,做成全国一流旅游景区并不算挑战”,但当时中国旅游业既无具体理论指导,也无实践经验,没有人才支持,也没有市场配套,甚至大部分人还未完全解放思想,自缚手脚,畏惧改革。黄山人实际上在一片漆黑中向前探索,为中国旅游业现代改革做出了大量突破性创新。

当时,中国尚不流行“XX模式”的说法,但几乎所有后发旅游景区,都要赶赴黄山,沿着步道拾阶而上,求取旅游开发“真经”。某种程度上黄山是传道者,奠定了中国山岳景区的基本模式。

时隔三十多年,旅游已是大众基本生活需求,旅游业也跃升为国民经济战略支柱产业。然而旅游产品模式却陷入瓶颈期,旅游有效供给不足,现有产品难以满足游客消费升级的需求。旅游供给侧改革如何突破?产品模式如何升级?观光景区何去何从?

2017年12月7日,黄山的开发主体黄山旅游(600054.SH)召开第二届旅游投资发展高峰论坛,以“中国旅游,黄山再出发”为主题,就新时代下黄山旅游“二次创业”进行探讨。

从传道者到取经人

“召开这次高峰论坛的主要目的,首先汲取营养,我们是地方旅游上市公司,人才、知识素养等方面和全国性、国际性公司有一些差距,希望借此机会充充电、洗洗脑”,在会前的媒体沟通会上,黄山旅游媒体负责人诚恳的表示,“其次,我们想多交一些朋友,由于我们长期在山里,山中方七日,世间已千年,远离都市圈,远离时代前沿,让我们有种很强烈的危机感,必须扩大自己的朋友圈,今年也把总部从山里搬到城市。此外,还希望通过此次论坛寻求合作商机,获得投资启发和跨界发展。”

似乎,黄山正在从此前的传道者变成取经人。这是黄山第二次举办这类活动,2016年11月,黄山旅游第一次召开旅游投资高峰论坛,提出“走下山、走出去”的口号,试图向山下谋求发展空间,并谦虚的倾听资本市场和业界的声音(新闻回顾)。连续两届论坛上,均大力引进“外脑”提供智力支持,去年聘任风投教父阎炎为发展战略顾问,本次论坛上,成立黄山旅游智库委员会和全域旅游研究院,聘请魏小安、吴必虎等业内大咖为智库专家。

黄山旅游落后了吗?黄山旅游总裁章德辉在论坛上透露的数据,去年黄山进山游客330万人次,人均消费480元。根据这一数字,黄山一年创造营收近16亿元,其中大量来自高毛利的索道,这使黄山旅游年净利润高达3亿元,这一数字不输国内任何山岳景区。

但对比如日中天的复合型景区乌镇,黄山旅游已经稍显逊色,乌镇2016年累计接待游客906万人次,近乎黄山的3倍,全年营收13.6亿元,稍逊于黄山,客单价方面乌镇150元,约为黄山1/3,净利润5.46亿元,远超黄山。需要指出的是,乌镇2016年有1.9亿元政府补助计入当期业绩,而黄山旅游仅有900万元政府补助,扣除这部分影响,黄山和乌镇的净利润差距将大幅缩小。但乌镇游客增速非常可观,2016年同比增长13.97%,而黄山的游客增幅已接近天花板。

章德辉说,“黄山风景区进山人数突破三百万以后,每年都是小幅增长,而且这种增幅是不断下降的。”反映在营收上,黄山旅游近5年营收最高峰为2012年18.4亿元,此后一直在16亿元左右浮动。

如果和乌镇对比,黄山只稍稍落后于游客人次和增幅,营收、客单价反而领先,差距并不十分明显。那么对比上海迪士尼乐园,黄山是全方位的落后,各项业绩指标均大幅落后。上海迪士尼2016年6月开业,截止2017年6月,接待游客1100万人次,人均客单价约800元,照此估算上海迪士尼开业第一年营收约88亿元,约为黄山旅游年营收的5倍。

增速方面,上海迪士尼堪称恐怖,2017年11月发布的《上海迪士尼项目对经济社会发展带动效应评估》数据显示,自2016年4月底迪士尼试营业至2017年10月底,共接待2700万游客,这意味着上海迪士尼在今年6月至10月的旺季里,接待游客接近1600万人次。迪士尼集团对此喜出望外,在今年11月10日发布2017年财报时点名表扬上海迪士尼,称“轻松超过了我们对其首个财年实现收支平衡的预期”。或许由于游客太多,上海迪士尼宣布2018年票价上调,三挡票价格上浮幅度在8%到33%之间。随着调价,上海迪士尼客单价也将随之上涨。

与上海迪士尼这样巨大的差距,是目前的黄山无论如何无法追上的。曾经被邓小平寄予了厚望,致力于做中国现代旅游业标兵的黄山,面对乌镇以及上海迪士尼,无法不感到焦虑。想要追赶,必须做出彻底的变革。

黄山转型的四篇文章

为何黄山和迪士尼之间差距如此之大?主要原因是单纯山岳型景区短板太明显。章德辉总结了山岳景区五大短板:“一是靠山吃山、千山一面;二是门票经济,天花板太低;三是淡旺季明显,旺季吃不完,淡季吃不饱;四是产品供给单一,客单价不高;五是产品创新不足,重游率低。”

以上缺陷如何破解,章德辉给出的回答是做好“四篇文章”。

第一篇做好山内文章,主要是丰富、创新产品供给,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游客体验感。目前黄山旅游已经开始实施黄山东海景区开发,东海景区面积40平方公里,设置约60个景点,以此扩大景区容量,提升天花板,丰富产品。此外,黄山还推出山上创新产品,如研学游、户外游、夏季嘉年华活动等,并实施山上6间酒店错位发展。

第二篇做好山外文章,依靠黄山巨大的IP品牌以及300多万的流量,去打造全区域、全产业、全时空的全域旅游目的地。例如黄山去年提出“布局一山、一水、一村、一窟”,整合周边太平湖、花山谜窟、西递宏村等资源。12月6月,黄山旅游和蓝城集团签署战略合作,联手地产界风云人物宋卫平,力争5-10 年内打造若干医疗康养小镇、特色农业小镇、主题旅游小镇等综合体,全面落实“生态+旅游+农业+颐养”开发新模式,助力黄山从观光产品向休闲综合产品升级。

第三篇做好转型文章,黄山五大业务景区、酒店、索道、徽菜、旅行社,将全部实施走下山,实施轻资产运作,采取托管、委托经营的方式,实行扩张。黄山旅游三十余年,在这五个方面积攒了丰富经验和精干团队,这是黄山旅游实现扩张的重要优势。

第四篇是做好创新文章,通过“旅游+”布局全域旅游的产业链。例如旅游+小镇,旅游+演艺,旅游+体育,旅游+目的地电商平台,旅游+新零售、旅游+农旅,这都是黄山旅游当前和下一步重点发展方向。

纵观黄山旅游转型的四篇文章,如落到实处,将是比较全面、彻底的变革,每一个方向都有十足的发展空间。同样的,每个方向也并无太多先例可循,和三十多年前一样,黄山人需要进行大量探索和创新。

其实,黄山面临的问题也是所有山岳景区的通病。目前,山岳景区仍是中国旅游景区的主体,三千多个3A级以上景区,有一千个以上是山岳型景区,占总体的三分之一,国务院公布的9批次244处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山岳型景区占了100处,达到45.2%。

中国旅游业供给侧改革,一方面山岳景区作为重大旅游资源,是改革的重要对象,另一方面大大小小景区公司,也是实施改革的商业主体。黄山旅游的主动变革,将成为山岳景区产品模式的突破积累实践、摸索经验,此次论坛以“中国旅游,黄山再出发”为主体,正是这一涵义。

时隔三十余年,中国旅游业再次来到关键时刻。这一次,为产业转型奠定基石的,还会是黄山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