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品质三角为新零售注入动能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品质三角为新零售注入动能

《品质经济:未来零售革命下的商业图景》就避免工业时代品质经济的缺陷和不足,提出了要从工业时代的“十节甘蔗”(从创意、设计、研发、制造一直到消费者,共10个环节)转为品质制造、品质流通与品质消费的“品质三角”,相互促进,相互推动,建立良性的正向循环。

所评图书:

书名:《品质经济:未来零售革命下的商业图景》

作者:刘强东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7年12月

 

这本书出自京东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理所当然的大量叙述了京东近年来改善供给品质,优化用户消费体验、整合价值链,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的力量形成涵盖研发、设计、生产、流通、支付和售后服务的“品质供应链”的经验做法。

这本书可以很好的解释京东得以在电商平台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巩固相对优势的原因。尽管一家企业走向成功之后,用事后诸葛的方式来解释成功奥秘,往往会错误的将偶然为之的做法,描绘为高瞻远瞩的战略的清晰体现,或是夸大了企业家的远见,但无论是阿里巴巴、腾讯,还是京东等所谓的超量级企业,成长过程中确实可以找出企业家强力主导以纠正方向、加速执行、扭转颓势的切实依据。

谈到零售革命、品质消费、顾客体验,事实上,京东、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天猫,以及网易旗下的考拉海购等企业,不仅较早的把握了上述商业概念的精髓,而且迅速转化为高效的执行——即便这几家公司,与其他同类企业也会祭出价格战的法宝,但思路非常清晰,没有流于简单化的“烧钱”来换市场份额,而是切实的运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不断优化、精确用户分析,能够较好的搭建起购买场景。刘强东的这本书中也谈到,京东通过其“品质供应链”,成功的影响了相当一批实体经济企业,乃至入股其中,与之发展为更加密切的合作关系,让消费品品质提升不至于流为空谈。

因此,《品质经济:未来零售革命下的商业图景》也完全可以成为其他行业尤其是许多还没有、短期内没有打算与京东或天猫等电商平台建立合作的实体行业企业,了解零售革命、消费体验和顾客需求升级的重要参考读物。全书阐述了品质消费时代到来的必然性,并深入分析了品质制造、品质流通、品质消费的特征,就如何创造电商、实体行业企业、消费者等多方利益主体“多赢”的品质经济提出了许多有益的看法。

品质消费时代到来,这主要是因为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以来,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大大提升了主流消费群体的需求水平,“温饱型”消费朝着“品质型”抬升。消费者更加关注品牌、口碑、服务以及整体体验,在“互联网+”到来的背景下,品质消费的到来一方面为实体行业、电商等在内的经济综合形态,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但另一方面,目前国内许多行业的大部分企业,还不能很好的适应品质消费的需求,这也因此促生出出国购物以及本土海购热潮,从而引发了国内有关中国制造应加快升级提升、发挥工匠精神的大讨论。

刘强东在书中回顾了德国、日本等企业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的历史过程,反思了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曾一度成为国内细分行业领军者却因忽略品质升级而快速陨落的企业的多个案例,指出制造强国的建立,既要充分发挥大规模批量生产的优势,同时又要重视充分挖掘各种要素资源的优势,注重消费需求和消费场景的需要。

书中就避免工业时代品质经济的缺陷和不足(包括丰田、三星在内,许多在工业时代被认为是品质代名词的企业,依然难以避免出现质量丑闻),提出了要从工业时代的“十节甘蔗”(从创意、设计、研发、制造一直到消费者,共10个环节)转为品质制造、品质流通与品质消费的“品质三角”,相互促进,相互推动,建立良性的正向循环。品质消费要充分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并将大量消费偏好信息结合起来,借助品质制造和品质流通,增强消费支出所能购买到的商品、服务体验。

品质制造的核心在于要实现制造流通一体化,通过精准的数字营销让沉淀下来的消费者偏好数据,更好的指导生产,并通过智能化的流通服务,让接近于个性化定制的商品最为迅速而有效的出现在匹配的消费场景之中。刘强东在书中还特意提到,品质制造可以实现柔性化生产,即在品质、交期、成本一致的条件下,生产线可在大批量生产和小批量生产之间任意切换。

品质流通,表现在供应商和渠道商共同强化品质管理,供应有序,商流与物流运动实现合理化。毫无疑问,在这方面,自建了覆盖全国的仓储物流体系的京东,已经因此形成规模效应,让物流被纳入了更为可控的范畴以下。不仅如此,近年来,包括京东、顺丰等企业在内,国内流通环节的大型企业竞相在无人机等“黑科技”领域发力,这预示着未来中国国内市场中的流通环节,将会变得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

书中在谈及京东作为电商平台的定力与追求时,介绍了京东巧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提升“用户画像”水平,“把特定业务场景的用户精准细分出来,并且用人和机器能理解的语言描述用户特征”,由此来揭示用户的“属性特征、社会背景、兴趣喜好,甚至还能揭示内心需求、性格特点、社交人群等潜在属性”,这为实施精准营销,以及改善制造和流通水平,有针对性的投放客户服务和营销成本,还有后续的金融等方面的增值服务,创造了前提。实际上,京东为代表的电商平台、大型电商企业所构建的“用户画像”能力,才是电商威胁到传统商场超市企业的关键。特别是各家电商企业近年来纷纷加大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研发投入,不断尝试实验新技术的客户接受程度,相比之下,传统商场超市企业仍然着重于、满足于节庆营销所带来的短时促销收益,几乎没有在“用户画像”上花费精力和成本。这显然预示了电商平台与传统商场超市企业的竞争走向。

这本书的另一大亮点是,刘强东非常清晰的阐述了京东作为电商平台,所实施的品质采购。平台自采产品并不算什么新鲜名词,传统商场超市企业为了提高利润,也会推出大量的自有品牌商品,但这类尝试往往会导致渠道商与生产供应企业的关系紧张,渠道商的自有品牌商品大多也被限定在特定品类和价格区间,其商品品质也不理想。品质采购则突破了过去的自有品牌商品的套路,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电商平台成长于互联网崛起的时代,更加注重口碑、环境友好、劳工权利、商品品质、慈善公益等价值。事实上,不光是京东,天猫、网易严选等电商企业也都实施了品质采购策略,在遵照上述价值的情况下,为消费者提供了性价比远超线上和线下同类品牌产品的各类商品。品质采购成为中国电商颇具普遍性的行为方式,也为那些缺乏流通和营销渠道的高品质产品原产地脱贫致富,提供了助力,正如我们近来所看到的那样,刘强东为此深感自豪,并不惜“挑衅”其他富人加入到带动脱贫的公益行动的行列中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刘强东

  • 刘强东的伪命题
  • 刘强东AI数字人首场直播成交额超5000万元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品质三角为新零售注入动能

《品质经济:未来零售革命下的商业图景》就避免工业时代品质经济的缺陷和不足,提出了要从工业时代的“十节甘蔗”(从创意、设计、研发、制造一直到消费者,共10个环节)转为品质制造、品质流通与品质消费的“品质三角”,相互促进,相互推动,建立良性的正向循环。

所评图书:

书名:《品质经济:未来零售革命下的商业图景》

作者:刘强东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7年12月

 

这本书出自京东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理所当然的大量叙述了京东近年来改善供给品质,优化用户消费体验、整合价值链,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的力量形成涵盖研发、设计、生产、流通、支付和售后服务的“品质供应链”的经验做法。

这本书可以很好的解释京东得以在电商平台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巩固相对优势的原因。尽管一家企业走向成功之后,用事后诸葛的方式来解释成功奥秘,往往会错误的将偶然为之的做法,描绘为高瞻远瞩的战略的清晰体现,或是夸大了企业家的远见,但无论是阿里巴巴、腾讯,还是京东等所谓的超量级企业,成长过程中确实可以找出企业家强力主导以纠正方向、加速执行、扭转颓势的切实依据。

谈到零售革命、品质消费、顾客体验,事实上,京东、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天猫,以及网易旗下的考拉海购等企业,不仅较早的把握了上述商业概念的精髓,而且迅速转化为高效的执行——即便这几家公司,与其他同类企业也会祭出价格战的法宝,但思路非常清晰,没有流于简单化的“烧钱”来换市场份额,而是切实的运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不断优化、精确用户分析,能够较好的搭建起购买场景。刘强东的这本书中也谈到,京东通过其“品质供应链”,成功的影响了相当一批实体经济企业,乃至入股其中,与之发展为更加密切的合作关系,让消费品品质提升不至于流为空谈。

因此,《品质经济:未来零售革命下的商业图景》也完全可以成为其他行业尤其是许多还没有、短期内没有打算与京东或天猫等电商平台建立合作的实体行业企业,了解零售革命、消费体验和顾客需求升级的重要参考读物。全书阐述了品质消费时代到来的必然性,并深入分析了品质制造、品质流通、品质消费的特征,就如何创造电商、实体行业企业、消费者等多方利益主体“多赢”的品质经济提出了许多有益的看法。

品质消费时代到来,这主要是因为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以来,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大大提升了主流消费群体的需求水平,“温饱型”消费朝着“品质型”抬升。消费者更加关注品牌、口碑、服务以及整体体验,在“互联网+”到来的背景下,品质消费的到来一方面为实体行业、电商等在内的经济综合形态,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但另一方面,目前国内许多行业的大部分企业,还不能很好的适应品质消费的需求,这也因此促生出出国购物以及本土海购热潮,从而引发了国内有关中国制造应加快升级提升、发挥工匠精神的大讨论。

刘强东在书中回顾了德国、日本等企业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的历史过程,反思了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曾一度成为国内细分行业领军者却因忽略品质升级而快速陨落的企业的多个案例,指出制造强国的建立,既要充分发挥大规模批量生产的优势,同时又要重视充分挖掘各种要素资源的优势,注重消费需求和消费场景的需要。

书中就避免工业时代品质经济的缺陷和不足(包括丰田、三星在内,许多在工业时代被认为是品质代名词的企业,依然难以避免出现质量丑闻),提出了要从工业时代的“十节甘蔗”(从创意、设计、研发、制造一直到消费者,共10个环节)转为品质制造、品质流通与品质消费的“品质三角”,相互促进,相互推动,建立良性的正向循环。品质消费要充分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并将大量消费偏好信息结合起来,借助品质制造和品质流通,增强消费支出所能购买到的商品、服务体验。

品质制造的核心在于要实现制造流通一体化,通过精准的数字营销让沉淀下来的消费者偏好数据,更好的指导生产,并通过智能化的流通服务,让接近于个性化定制的商品最为迅速而有效的出现在匹配的消费场景之中。刘强东在书中还特意提到,品质制造可以实现柔性化生产,即在品质、交期、成本一致的条件下,生产线可在大批量生产和小批量生产之间任意切换。

品质流通,表现在供应商和渠道商共同强化品质管理,供应有序,商流与物流运动实现合理化。毫无疑问,在这方面,自建了覆盖全国的仓储物流体系的京东,已经因此形成规模效应,让物流被纳入了更为可控的范畴以下。不仅如此,近年来,包括京东、顺丰等企业在内,国内流通环节的大型企业竞相在无人机等“黑科技”领域发力,这预示着未来中国国内市场中的流通环节,将会变得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

书中在谈及京东作为电商平台的定力与追求时,介绍了京东巧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提升“用户画像”水平,“把特定业务场景的用户精准细分出来,并且用人和机器能理解的语言描述用户特征”,由此来揭示用户的“属性特征、社会背景、兴趣喜好,甚至还能揭示内心需求、性格特点、社交人群等潜在属性”,这为实施精准营销,以及改善制造和流通水平,有针对性的投放客户服务和营销成本,还有后续的金融等方面的增值服务,创造了前提。实际上,京东为代表的电商平台、大型电商企业所构建的“用户画像”能力,才是电商威胁到传统商场超市企业的关键。特别是各家电商企业近年来纷纷加大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研发投入,不断尝试实验新技术的客户接受程度,相比之下,传统商场超市企业仍然着重于、满足于节庆营销所带来的短时促销收益,几乎没有在“用户画像”上花费精力和成本。这显然预示了电商平台与传统商场超市企业的竞争走向。

这本书的另一大亮点是,刘强东非常清晰的阐述了京东作为电商平台,所实施的品质采购。平台自采产品并不算什么新鲜名词,传统商场超市企业为了提高利润,也会推出大量的自有品牌商品,但这类尝试往往会导致渠道商与生产供应企业的关系紧张,渠道商的自有品牌商品大多也被限定在特定品类和价格区间,其商品品质也不理想。品质采购则突破了过去的自有品牌商品的套路,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电商平台成长于互联网崛起的时代,更加注重口碑、环境友好、劳工权利、商品品质、慈善公益等价值。事实上,不光是京东,天猫、网易严选等电商企业也都实施了品质采购策略,在遵照上述价值的情况下,为消费者提供了性价比远超线上和线下同类品牌产品的各类商品。品质采购成为中国电商颇具普遍性的行为方式,也为那些缺乏流通和营销渠道的高品质产品原产地脱贫致富,提供了助力,正如我们近来所看到的那样,刘强东为此深感自豪,并不惜“挑衅”其他富人加入到带动脱贫的公益行动的行列中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