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请给我来一顶圣诞帽@微信官方”的刷屏始末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请给我来一顶圣诞帽@微信官方”的刷屏始末

那么问题来了,这次“戴圣诞帽”的刷屏事件,到底是谁干的?

昨晚睡觉前,我的老婆一边拿着手机,一边很郁闷地说:“咦?我怎么没有圣诞帽呢?”已经半进入梦乡的大叔,显然没有理会她的诉求,强行关了灯睡去。

今天早上八点半,我的一位同事在工作群里高声大呼:“微信太牛逼了,只要发一条朋友圈,就能在你的头像上带个圣诞帽,这样的营销功能无人能及啊!”

大叔此刻还在床上昏昏沉沉的,赶紧刷了一下朋友圈。哇靠,真的很多人的微信头条带上了圣诞帽。据说是从昨晚还是刷屏,礼拜五的晚上,难道不是所有新媒体人都认为的非黄金推广期吗?因为大家都在吃喝玩乐啊,谁会去看手机,但似乎过去的很多刷屏的案例又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是不是礼拜五晚上其实无所谓,好的技术就是会刷屏,这个大叔下面细说。

顺便又很快刷到了“开启秘籍”,原来,就是和我老婆一样,在朋友圈发一句“咒语”:“请给我来一顶圣诞帽!@微信官方”大叔赶紧按照这个“秘籍”发了一条朋友圈,等待着奇迹发生。

只等了10分钟,奇迹发生了!很多微信好友给我发来了她们亲自为我P的微信头条,当然,个个都带着圣诞帽。笑得我合不拢嘴。当然,大叔也做了造谣、辟谣和告诉别人怎么带上圣诞帽一个全套,吸引了几百位微信好友的参与和讨论,此事就如此继续在扩散中。

也有圈内同行开始了揭秘,原来,那句“咒语”是假的,如同之前在微信流传过很多类似的案例“把我这条话复制到朋友圈……微信就会……”一样,但微信确实凭借着社交这条关系链,帮助我实现了这个“戴上一顶圣诞帽”的小愿望。大叔这么“专业”和“独立人格”的人竟然上当了。

那么问题来了,这次“戴圣诞帽”的刷屏事件,到底是谁干的?

大叔试着还原真相,有3条线索线:

线索1:其实,在大叔的新媒体微信社群,昨晚就有群友站出来,承认这次的刷屏是自己干的,并晒出来了后台的数据截屏。老韩说,这次刷屏事件来自“张自创”,不敢推广,怕腾讯封杀,服务器昨晚开始宕机了好多次。估计是昨晚太忙了,大叔早上联系老韩,截至发稿,也没说啥,但他承认,去年也做过类似的事,又发了一个链接给大叔,体验很差,对方的理由是服务器卡。(一次免费的宣传推广机会就这么错过了)

线索2:大叔早上发了朋友圈要圣诞帽之后,立刻就有几位朋友把一键生成圣诞帽的应用发给了大叔,这就是天天P图。页面打开,授权后,微信头像自动带上了圣诞帽,并且有多个选择,点击一键生成,保存图片,套路十分清晰。最关键的是,“天天P图”几个字,也十分醒目,对品牌曝光非常直接。大叔的微信头像就是用这个H5戴上了圣诞帽。

但细心的大叔发现,这个链接来自QQ空间,难道是天天P图在QQ空间做得营销?大叔还专门去QQ空间逛了一圈,发现确实有很多部落在讨论戴圣诞帽的事,但发现“天天P图”自己的部落却几乎没人讨论。再仔细看这个链接,原来是2015年圣诞节的时候做得。所以,天天P图的H5显然是被再次翻来出来,但由于其体验最好,且QQ空间属于腾讯系,再次接上了这次的“东风”,做了一把助推者,但显然,今年的东风不是由天天P图带头刮起来的。

线索3:昨晚,估计对于不少新媒体从业者来说,是一个不眠夜,大家都发现圣诞帽刷屏了,而刷屏者又十分羞涩,给了大家借势甚至逆袭的机会,所以,大家纷纷亮出了自己的本事。大叔至少发现两个微信号在借着“圣诞帽”做推广,有一家叫做“鸡蛋肉丝炒饭”的做得最极致,还指导用户怎么玩,意图也很明确,借助微信好友关系链和鄙视链,来撬动社交流量,为其导流,唯一可惜的是,P图水平差了一些。

玩法攻略:

1.保存圣诞帽头像并换上

2.发朋友圈“给我一个圣诞帽@微信官方”

3.自评一条“嗯,已换上”

4.骗人成功

无独有偶,昨天晚上,还有一个自称是微信官方支持秘密组织的“wechat moments”也发了一个带有二维码的圣诞帽的图片引流,但大叔关注后发现,只有调戏用户,并无法帮助用户P上帽子。类似“无耻”的案例,好像不少。

 

经过上面3条线索的分析,大叔觉得,胜负其实已经很明显了,似乎到底是谁干的,也不那么重要了,因为这件事本身并不是什么新技术,微博换头条的营销方式,在2012年大叔就干过了,微信换头条的案例也有很多,但为什么昨晚会刷屏呢?大叔重点聊聊这个,并试着分析一下我们可以从中有何借鉴?

1、借势永远比造势成本低。

天时地利人和,打仗和营销,都得靠这个口诀,推荐大家看看吴秀波老师主演的《虎啸龙吟》,诸葛亮据说就输在了“天时”。在这里的天时,主要是节日营销,圣诞节到了,大家都要过节,都想沾点喜气,带个圣诞帽吧,挺可爱的,又好玩。当然,你可能会说,也有自己造势刷屏的案例呀,比如腾讯游戏和宝马,你回忆一下,今年有吗?造势的成本太高咯。

所以,作为品牌,大叔认为你现在应该思考的是元旦、春节和情人节怎么做?大叔在一年多前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分析一个制作“假结婚证”的H5刷屏案例,并在文章里提供了H5的链接,过去一年多,几乎每天都有人来询问怎么制作假结婚证,你看看这个刚需和长尾有多厉害。

2、只有微信才能撬动社交链。

大叔最想说的是推广时间,不需要过于在乎时段,因为真正好的技术会撬动社交链,形成新的鄙视链,这种流量是巨大的,也是目前只有微信具备的优势,微博则完全没有。

大叔强烈建议你关注,微博和微信在传播生态的不同,尤其是当下的变化。比如大叔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我如果是一个微博的大V,我连我发的内容要让所有粉丝看到,都需要向平台支付“粉丝头条”的费用,不然就可能会被封杀,这样的营销方式和成本,在微信的生态里是完全不存在的,但在微博处处可见。

3、好创意真的需要好技术。

大叔说的“好技术”除了体验流畅和不被封杀之外,还包括给用户带来的仪式感,以及怎么在帮助用户实现自己的小愿望的时候,借助用户的力量形成一种病毒式的自传播,这点很重要,鄙视链不是天然可以形成的,需要指引,甚至可以适当加入一些“谣言”,吐槽点和鄙视链就会喷发出来。

上文也说了,大叔为什么会和其他小白一样,信这个谣言呢?就是因为这个“谣言”本身不是什么社会事件,不会伤害别人,图一乐的事,索性就试试,说不定有奇迹呢。

当然,技术保障是基础,如果你的创意很牛逼,却输在了最基本的服务器上,那说明你完全没有准备好。这里必须说一下小程序,轻应用模式,微信帮你承担服务器的压力和分享的问题,为啥不用呢?其实只要解决好小程序和订阅号导粉的问题就好了,好像也有现成的案例。

4、有关“刷屏”这件事。

大叔关注、分析和思考了一年多,也分析整理了很多案例,当然也总结了很多刷屏案例背后的逻辑。大叔认为,当下的公关传播,“头条”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没人看报纸,连新闻客户端的新闻推送都是千人千面,每个人的头条是不一样的,那么,公关传播最终目标和第一手段是什么呢?就是刷屏,你的朋友圈都在讨论,且这种刷屏可以击穿你的小圈层。

为了聊透彻这个话题,大叔马上会在36氪开一门收费课程,专门聊“刷屏”,初步的上线时间是1月中旬,希望这门课会成为“36氪最受欢迎的PR课”。如果你感兴趣,可以先加大叔的微信(wannengdedashu008,加过其他两个微信号的也行),大叔会第一时间把试读的几章发给你。

最后,祝节日快乐,2018年,大叔想请你喝杯咖啡,坐下来聊聊,求赏光。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请给我来一顶圣诞帽@微信官方”的刷屏始末

那么问题来了,这次“戴圣诞帽”的刷屏事件,到底是谁干的?

昨晚睡觉前,我的老婆一边拿着手机,一边很郁闷地说:“咦?我怎么没有圣诞帽呢?”已经半进入梦乡的大叔,显然没有理会她的诉求,强行关了灯睡去。

今天早上八点半,我的一位同事在工作群里高声大呼:“微信太牛逼了,只要发一条朋友圈,就能在你的头像上带个圣诞帽,这样的营销功能无人能及啊!”

大叔此刻还在床上昏昏沉沉的,赶紧刷了一下朋友圈。哇靠,真的很多人的微信头条带上了圣诞帽。据说是从昨晚还是刷屏,礼拜五的晚上,难道不是所有新媒体人都认为的非黄金推广期吗?因为大家都在吃喝玩乐啊,谁会去看手机,但似乎过去的很多刷屏的案例又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是不是礼拜五晚上其实无所谓,好的技术就是会刷屏,这个大叔下面细说。

顺便又很快刷到了“开启秘籍”,原来,就是和我老婆一样,在朋友圈发一句“咒语”:“请给我来一顶圣诞帽!@微信官方”大叔赶紧按照这个“秘籍”发了一条朋友圈,等待着奇迹发生。

只等了10分钟,奇迹发生了!很多微信好友给我发来了她们亲自为我P的微信头条,当然,个个都带着圣诞帽。笑得我合不拢嘴。当然,大叔也做了造谣、辟谣和告诉别人怎么带上圣诞帽一个全套,吸引了几百位微信好友的参与和讨论,此事就如此继续在扩散中。

也有圈内同行开始了揭秘,原来,那句“咒语”是假的,如同之前在微信流传过很多类似的案例“把我这条话复制到朋友圈……微信就会……”一样,但微信确实凭借着社交这条关系链,帮助我实现了这个“戴上一顶圣诞帽”的小愿望。大叔这么“专业”和“独立人格”的人竟然上当了。

那么问题来了,这次“戴圣诞帽”的刷屏事件,到底是谁干的?

大叔试着还原真相,有3条线索线:

线索1:其实,在大叔的新媒体微信社群,昨晚就有群友站出来,承认这次的刷屏是自己干的,并晒出来了后台的数据截屏。老韩说,这次刷屏事件来自“张自创”,不敢推广,怕腾讯封杀,服务器昨晚开始宕机了好多次。估计是昨晚太忙了,大叔早上联系老韩,截至发稿,也没说啥,但他承认,去年也做过类似的事,又发了一个链接给大叔,体验很差,对方的理由是服务器卡。(一次免费的宣传推广机会就这么错过了)

线索2:大叔早上发了朋友圈要圣诞帽之后,立刻就有几位朋友把一键生成圣诞帽的应用发给了大叔,这就是天天P图。页面打开,授权后,微信头像自动带上了圣诞帽,并且有多个选择,点击一键生成,保存图片,套路十分清晰。最关键的是,“天天P图”几个字,也十分醒目,对品牌曝光非常直接。大叔的微信头像就是用这个H5戴上了圣诞帽。

但细心的大叔发现,这个链接来自QQ空间,难道是天天P图在QQ空间做得营销?大叔还专门去QQ空间逛了一圈,发现确实有很多部落在讨论戴圣诞帽的事,但发现“天天P图”自己的部落却几乎没人讨论。再仔细看这个链接,原来是2015年圣诞节的时候做得。所以,天天P图的H5显然是被再次翻来出来,但由于其体验最好,且QQ空间属于腾讯系,再次接上了这次的“东风”,做了一把助推者,但显然,今年的东风不是由天天P图带头刮起来的。

线索3:昨晚,估计对于不少新媒体从业者来说,是一个不眠夜,大家都发现圣诞帽刷屏了,而刷屏者又十分羞涩,给了大家借势甚至逆袭的机会,所以,大家纷纷亮出了自己的本事。大叔至少发现两个微信号在借着“圣诞帽”做推广,有一家叫做“鸡蛋肉丝炒饭”的做得最极致,还指导用户怎么玩,意图也很明确,借助微信好友关系链和鄙视链,来撬动社交流量,为其导流,唯一可惜的是,P图水平差了一些。

玩法攻略:

1.保存圣诞帽头像并换上

2.发朋友圈“给我一个圣诞帽@微信官方”

3.自评一条“嗯,已换上”

4.骗人成功

无独有偶,昨天晚上,还有一个自称是微信官方支持秘密组织的“wechat moments”也发了一个带有二维码的圣诞帽的图片引流,但大叔关注后发现,只有调戏用户,并无法帮助用户P上帽子。类似“无耻”的案例,好像不少。

 

经过上面3条线索的分析,大叔觉得,胜负其实已经很明显了,似乎到底是谁干的,也不那么重要了,因为这件事本身并不是什么新技术,微博换头条的营销方式,在2012年大叔就干过了,微信换头条的案例也有很多,但为什么昨晚会刷屏呢?大叔重点聊聊这个,并试着分析一下我们可以从中有何借鉴?

1、借势永远比造势成本低。

天时地利人和,打仗和营销,都得靠这个口诀,推荐大家看看吴秀波老师主演的《虎啸龙吟》,诸葛亮据说就输在了“天时”。在这里的天时,主要是节日营销,圣诞节到了,大家都要过节,都想沾点喜气,带个圣诞帽吧,挺可爱的,又好玩。当然,你可能会说,也有自己造势刷屏的案例呀,比如腾讯游戏和宝马,你回忆一下,今年有吗?造势的成本太高咯。

所以,作为品牌,大叔认为你现在应该思考的是元旦、春节和情人节怎么做?大叔在一年多前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分析一个制作“假结婚证”的H5刷屏案例,并在文章里提供了H5的链接,过去一年多,几乎每天都有人来询问怎么制作假结婚证,你看看这个刚需和长尾有多厉害。

2、只有微信才能撬动社交链。

大叔最想说的是推广时间,不需要过于在乎时段,因为真正好的技术会撬动社交链,形成新的鄙视链,这种流量是巨大的,也是目前只有微信具备的优势,微博则完全没有。

大叔强烈建议你关注,微博和微信在传播生态的不同,尤其是当下的变化。比如大叔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我如果是一个微博的大V,我连我发的内容要让所有粉丝看到,都需要向平台支付“粉丝头条”的费用,不然就可能会被封杀,这样的营销方式和成本,在微信的生态里是完全不存在的,但在微博处处可见。

3、好创意真的需要好技术。

大叔说的“好技术”除了体验流畅和不被封杀之外,还包括给用户带来的仪式感,以及怎么在帮助用户实现自己的小愿望的时候,借助用户的力量形成一种病毒式的自传播,这点很重要,鄙视链不是天然可以形成的,需要指引,甚至可以适当加入一些“谣言”,吐槽点和鄙视链就会喷发出来。

上文也说了,大叔为什么会和其他小白一样,信这个谣言呢?就是因为这个“谣言”本身不是什么社会事件,不会伤害别人,图一乐的事,索性就试试,说不定有奇迹呢。

当然,技术保障是基础,如果你的创意很牛逼,却输在了最基本的服务器上,那说明你完全没有准备好。这里必须说一下小程序,轻应用模式,微信帮你承担服务器的压力和分享的问题,为啥不用呢?其实只要解决好小程序和订阅号导粉的问题就好了,好像也有现成的案例。

4、有关“刷屏”这件事。

大叔关注、分析和思考了一年多,也分析整理了很多案例,当然也总结了很多刷屏案例背后的逻辑。大叔认为,当下的公关传播,“头条”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没人看报纸,连新闻客户端的新闻推送都是千人千面,每个人的头条是不一样的,那么,公关传播最终目标和第一手段是什么呢?就是刷屏,你的朋友圈都在讨论,且这种刷屏可以击穿你的小圈层。

为了聊透彻这个话题,大叔马上会在36氪开一门收费课程,专门聊“刷屏”,初步的上线时间是1月中旬,希望这门课会成为“36氪最受欢迎的PR课”。如果你感兴趣,可以先加大叔的微信(wannengdedashu008,加过其他两个微信号的也行),大叔会第一时间把试读的几章发给你。

最后,祝节日快乐,2018年,大叔想请你喝杯咖啡,坐下来聊聊,求赏光。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