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聚焦文创50条】上海文化装备产业不断推陈出新 尝试前沿放映技术也专注个性化点播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聚焦文创50条】上海文化装备产业不断推陈出新 尝试前沿放映技术也专注个性化点播

“未来,上海将依托本土的工业基础和优势,更加聚焦文化装备产业在提升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去年的11月6日凌晨,位于上海新华路的上海影城门口便开始有人排队等待购票,这并非是什么热门电影节的时段,而这些熬夜排队的影迷都是为了一部电影而来,那就是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这部电影并不单单只在这一处放映,但吸引影迷前来排队的原因,除了这是一部李安的作品,更重要的是这部电影需要看到 3D、4K、120 帧三者兼具,才会有最好的观影效果,而上海影城的一号厅便是全球五家能够放映这一版本的影厅之一。

上海影城一号厅

如同当年《阿凡达》上映时,观众对IMAX影厅的心驰神往一样,《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又在3D的基础上,加上4K与120帧两项全新的呈现效果,让这部电影的观影体验大幅超越现有院线电影。极具未来感的格式挑战着观众的观影体验是一方面,但同时这部电影也是对当下院线放映设备的一次巨大考验。

最终,上海影城一号厅经过耗资不菲的改造,才能完全到达李安对于这部电影最佳版本的放映要求,而为其提供相关设备,则是进入中国超过15年时间的美国科视公司,从2003年在上海永华电影城安装了首台科视 Christie DCP-H数字电影机开始,它们便长期为上海包括全国众多院线提供数字电影放映设备。

科视中国区市场部经理陆益接受界面娱乐采访时,将这一次的合作称为科视在国内发展的一大里程碑,“这部电影非常成功,因为它就放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东方巨幕厅在这一个月时间的票房收入就高于全国电影院一年的平均收入。”

上海影城放映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受到影迷欢迎

为了能够在银幕上更好地展示李安作品的视效,科视为Mirage 4KLH系统作了专门改动。Mirage 4KLH采用科视Christie TruLife电子平台,并配备科视激光照明系统,每个灯头能提供高达60,000流明的亮度。当同时使用两个灯头和两组RGB激光光源时(比如采用一套6P双灯配置),能带来高达120,000流明的亮度。

正如上海电影集团总裁任仲伦在上海影城首映场接受采访时所说:“我们于2014年与科视携手推出全球首套商用RGB激光放映系统,这次再度合作挑战放映技术极限,成为全球少数配备双头科视Christie Mirage 4KLH RGB激光放映系统来呈现李安导演突破性电影的顶尖影院,我们深感骄傲。上海电影集团很荣幸能够支持李安导演缔造电影历史新篇章,采用尖端技术进行这场史无前例的电影演示。”

上述这番发言,也反映出了上海影视行业对高新文化装备的重视,并且勇于将最新技术呈现给普通的观众。同时上海市也一直在致力于大力发展文化装备产业,2012年底完成《上海文化装备产业发展前景报告》,率先在全国阐述了文化装备产业的定义:“文化装备产业是指为满足文化生产与传播需要而提供的各类专用材料与设备的研发、制造、以及相关配套系统集成服务的产业经济形态的统称。”

2014年,在上海自贸区成立了国内首家高科技文化装备产业基地——上海高科技文化装备产业基地(TCDIC)。2015年,“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上海)自贸区文化装备产业应用示范中心”正式投入运营。

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上海)自贸区文化装备产业应用示范中心

借助最近发布的“文创50条”,上海市希望进一步依托本土的工业基础和优势,在提升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发挥文化装备产业的重要作用。基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目标,上海也在积极落实推进国家关于文化装备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继续大力推动文化装备产业发展,试图抓住文化装备产业发展机遇,建设文化装备产业高地。

据TCDIC总经理任晓辉介绍,截至2017年10月,基地招商团队为临港地区共计招商引入企业共计457家,其中注册资本1000万以上企业25家。产业基地不仅吸引了美国科视数字系统有限公司、日本株式会社东京舞台照明等国际知名公司入驻,中国本土的上海河马动画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也在入驻名单之列。

2015年TCDIC与美国国家广播电视业协会(NAB)达成战略合作,于2016年12月于上海成功举办了为期三天的NAB Show Shanghai,源自美国的NAB Show(美国广播电视设备展)汇聚了全球跨媒体行业顶尖的品牌与最先进的科技产品,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广播电影电视和数字媒体娱乐行业的展会,享有“广电界奥斯卡”的美誉,这也是它们在美国本地举办90届之后,首次在本土以外举办跨媒体技术展。

2016年NAB Show Shanghai

谈到TCDIC对入驻企业的帮助时,科视中国区市场部经理陆益认为:“和自贸区的合作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展示空间,我们在里面有两处展示,一个是我们制造了一个小规模的影院,主要用于体验放映设备。第二个我们还在室内做了一个外墙投影的模板,它也是通过投影进行拼接的。”他提到的投影项目也是过去两年,每年都会出现在外滩跨年的灯光投影表演,背后的技术支持同样是由科视来完成的。

在每年一度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同样有科视产品的身影,陆益介绍到:“官方的开幕式和闭幕式影片在主场的一个放映单位,用的都是我们的设备,官方指定我们去赞助投影设备。除此之外,上海电影节有一个选片室,专门去看300多部选片,包括选片室的放映设备同样是由我们专门提供的。”

一方面上海的文化装备产业大力引进国外的知名企业与技术,打造出了一批体验一流的影院,另一方面,在传统院线发展日趋饱和的同时,点播影院(微影院、私人影院、影吧)市场成为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增长力量,尽管没有IMAX、杜比等高端技术加持,但点播影院反而独辟蹊径,依靠个性化、私密化和便利程度三个维度,与传统院线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互补。

据统计,从2010年开始至今,点播影院在全国已经超过6000家,这一市场的勃兴也引起了有关部门的注意,2017年4月21日,广电总局发布《关于规范点播影院、点播院线经营管理工作的通知》,为了应对这一新兴市场的突飞猛进,相关规范也在陆续出台。

极光私人影院

而目前在这个市场上,最具有竞争力的当属东方明珠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百视通数字电影院线,他们也将目光聚焦在这一极具发展潜力的市场上,谈到这一细分市场的产生,百视通数字电影院线总经理王嶺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观众有这个需求:“观众如果不看IMAX或者杜比,随便找个影厅就行了,而有很多人可能对档期也不是特别的关心,但他想看某部电影的时候院线已经下映了,可能之后能在网上看,互联网体现不出电影的这种品质。从画面展示和声音效果上来讲,在手机、Pad或者在电脑、电视上看,绝对不如在影院里看有感觉,这时候就需要点播院线提供服务。”

在最近的“文创50条”中有关于聚焦文化装备应用领域实现关键技术突破的部分,也专门提到了“开展满足消费者个性需求的小型院线放映设备的国际DCI认证工作,打通小型放映市场的产权、认证等国际性合作通道。”显然这一目标,也与百事通数字院线目前所做的努力不谋而合。

尽管目前全国已经有了上千家的点播影院,但显然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在技术标准上不符合规范,王嶺也认为,虽然点播影院一方面要满足观众观影社交化的需求,但同时这仍是一种观影体验,观众依然还是会对电影品质本身有诉求。但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存在一些非常不合规的点播影院,“比如拿台电脑或机顶盒放,实际上达不到真真正正在电影院看电影的体验,用户可能去一次就不再去了,回头客的几率会少很多。”他认为这种野蛮生长造成的不规范其实会对整个行业的发展造成伤害。

2016年百事通与萤石私人影院合作更名为极光私人影院,今年年初,百视通内部将项目确立为“百视通极光”,目标是打造一支“统一品牌、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的数字电影院线。“百视通极光”以百视通所属的东方明珠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为内容依托,拥有1万多部电影的播放资质。团队也正在与中影集团、上影集团商谈版权方面的合作。极光拥有独立研发的后台选片系统和会员管理系统,用人性化的方式了解用户所想,把最值得看的内容无障碍地呈现在用户面前。

对于百事通数字点播院线正在做的事,王嶺把它称为点播院线垂直行业的“大众点评”,“比如说自有影院、加盟影院和第三方影院,委托到我这个平台,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可以给他提供订房间和提供影片,比如初始800部或者1000部的片库给到你,然后每个月再做一些更新,这样的话通过这个平台我就可以自动的给你分发这样一些更新,包括做一些电影的主题等等,或者说我根据一些用户的观影大数据给你做一些定制化的东西,这是运营管理上的这种平台化。”

并且从去年开始,百视通点播院线已经推出了“百视通院线艺术影院计划”。以全国400余家点播影院、2000多块屏幕为依托,在点播影院市场组建国内规模最大的“艺术电影”观摩网络,最大限度为艺术电影提供放映优惠策略。通过“百视通艺术影院计划”,小众艺术电影将得到更多支持,新锐艺术电影导演可以借此登上主流舞台。王嶺也提到,点播院线能够最大限度的了解观众的需求,并且第一时间满足,这让它能够在商业院线之后,为小众的艺术电影打开一片天地。

在政府已经逐渐重视点播院线,并开始制定相关规范的同时,上海发布的“文创50条”也为原本就深耕这一领域的百事通打上了一针强心剂,对于点播院线未来的发展,王嶺认为“就未来来说,一是点播影院可以为整个上海文化产业的布局做好渠道的工作,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一个点。二是通过点播影院所有设备的,从平台到终端到影院的环境,到包括对于版权的一系列规范,能形成国有和自有规范,扶持咱们国家自有的体系,我相信反过头来也会影响到商业影城,或者对商业影城形成一个反向的促进。”

正如上海市文创办副主任强荧谈到此次“文创50”对于文化装备产业给予了重点关注时所提到的一点:“重点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文化装备总部企业,加快培育一批具有特色优势的本土文化装备龙头企业,集聚一批充满活力特色的中小微创意设计研发企业,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文化装备的研发和生产,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和创新体系。”就目前的来看,无论是来自美国的科视,还是本土的百事通,在新政策的利好支持下,势必都将成为上海文化装备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聚焦文创50条】上海文化装备产业不断推陈出新 尝试前沿放映技术也专注个性化点播

“未来,上海将依托本土的工业基础和优势,更加聚焦文化装备产业在提升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去年的11月6日凌晨,位于上海新华路的上海影城门口便开始有人排队等待购票,这并非是什么热门电影节的时段,而这些熬夜排队的影迷都是为了一部电影而来,那就是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这部电影并不单单只在这一处放映,但吸引影迷前来排队的原因,除了这是一部李安的作品,更重要的是这部电影需要看到 3D、4K、120 帧三者兼具,才会有最好的观影效果,而上海影城的一号厅便是全球五家能够放映这一版本的影厅之一。

上海影城一号厅

如同当年《阿凡达》上映时,观众对IMAX影厅的心驰神往一样,《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又在3D的基础上,加上4K与120帧两项全新的呈现效果,让这部电影的观影体验大幅超越现有院线电影。极具未来感的格式挑战着观众的观影体验是一方面,但同时这部电影也是对当下院线放映设备的一次巨大考验。

最终,上海影城一号厅经过耗资不菲的改造,才能完全到达李安对于这部电影最佳版本的放映要求,而为其提供相关设备,则是进入中国超过15年时间的美国科视公司,从2003年在上海永华电影城安装了首台科视 Christie DCP-H数字电影机开始,它们便长期为上海包括全国众多院线提供数字电影放映设备。

科视中国区市场部经理陆益接受界面娱乐采访时,将这一次的合作称为科视在国内发展的一大里程碑,“这部电影非常成功,因为它就放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东方巨幕厅在这一个月时间的票房收入就高于全国电影院一年的平均收入。”

上海影城放映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受到影迷欢迎

为了能够在银幕上更好地展示李安作品的视效,科视为Mirage 4KLH系统作了专门改动。Mirage 4KLH采用科视Christie TruLife电子平台,并配备科视激光照明系统,每个灯头能提供高达60,000流明的亮度。当同时使用两个灯头和两组RGB激光光源时(比如采用一套6P双灯配置),能带来高达120,000流明的亮度。

正如上海电影集团总裁任仲伦在上海影城首映场接受采访时所说:“我们于2014年与科视携手推出全球首套商用RGB激光放映系统,这次再度合作挑战放映技术极限,成为全球少数配备双头科视Christie Mirage 4KLH RGB激光放映系统来呈现李安导演突破性电影的顶尖影院,我们深感骄傲。上海电影集团很荣幸能够支持李安导演缔造电影历史新篇章,采用尖端技术进行这场史无前例的电影演示。”

上述这番发言,也反映出了上海影视行业对高新文化装备的重视,并且勇于将最新技术呈现给普通的观众。同时上海市也一直在致力于大力发展文化装备产业,2012年底完成《上海文化装备产业发展前景报告》,率先在全国阐述了文化装备产业的定义:“文化装备产业是指为满足文化生产与传播需要而提供的各类专用材料与设备的研发、制造、以及相关配套系统集成服务的产业经济形态的统称。”

2014年,在上海自贸区成立了国内首家高科技文化装备产业基地——上海高科技文化装备产业基地(TCDIC)。2015年,“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上海)自贸区文化装备产业应用示范中心”正式投入运营。

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上海)自贸区文化装备产业应用示范中心

借助最近发布的“文创50条”,上海市希望进一步依托本土的工业基础和优势,在提升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发挥文化装备产业的重要作用。基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目标,上海也在积极落实推进国家关于文化装备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继续大力推动文化装备产业发展,试图抓住文化装备产业发展机遇,建设文化装备产业高地。

据TCDIC总经理任晓辉介绍,截至2017年10月,基地招商团队为临港地区共计招商引入企业共计457家,其中注册资本1000万以上企业25家。产业基地不仅吸引了美国科视数字系统有限公司、日本株式会社东京舞台照明等国际知名公司入驻,中国本土的上海河马动画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也在入驻名单之列。

2015年TCDIC与美国国家广播电视业协会(NAB)达成战略合作,于2016年12月于上海成功举办了为期三天的NAB Show Shanghai,源自美国的NAB Show(美国广播电视设备展)汇聚了全球跨媒体行业顶尖的品牌与最先进的科技产品,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广播电影电视和数字媒体娱乐行业的展会,享有“广电界奥斯卡”的美誉,这也是它们在美国本地举办90届之后,首次在本土以外举办跨媒体技术展。

2016年NAB Show Shanghai

谈到TCDIC对入驻企业的帮助时,科视中国区市场部经理陆益认为:“和自贸区的合作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展示空间,我们在里面有两处展示,一个是我们制造了一个小规模的影院,主要用于体验放映设备。第二个我们还在室内做了一个外墙投影的模板,它也是通过投影进行拼接的。”他提到的投影项目也是过去两年,每年都会出现在外滩跨年的灯光投影表演,背后的技术支持同样是由科视来完成的。

在每年一度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同样有科视产品的身影,陆益介绍到:“官方的开幕式和闭幕式影片在主场的一个放映单位,用的都是我们的设备,官方指定我们去赞助投影设备。除此之外,上海电影节有一个选片室,专门去看300多部选片,包括选片室的放映设备同样是由我们专门提供的。”

一方面上海的文化装备产业大力引进国外的知名企业与技术,打造出了一批体验一流的影院,另一方面,在传统院线发展日趋饱和的同时,点播影院(微影院、私人影院、影吧)市场成为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增长力量,尽管没有IMAX、杜比等高端技术加持,但点播影院反而独辟蹊径,依靠个性化、私密化和便利程度三个维度,与传统院线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互补。

据统计,从2010年开始至今,点播影院在全国已经超过6000家,这一市场的勃兴也引起了有关部门的注意,2017年4月21日,广电总局发布《关于规范点播影院、点播院线经营管理工作的通知》,为了应对这一新兴市场的突飞猛进,相关规范也在陆续出台。

极光私人影院

而目前在这个市场上,最具有竞争力的当属东方明珠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百视通数字电影院线,他们也将目光聚焦在这一极具发展潜力的市场上,谈到这一细分市场的产生,百视通数字电影院线总经理王嶺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观众有这个需求:“观众如果不看IMAX或者杜比,随便找个影厅就行了,而有很多人可能对档期也不是特别的关心,但他想看某部电影的时候院线已经下映了,可能之后能在网上看,互联网体现不出电影的这种品质。从画面展示和声音效果上来讲,在手机、Pad或者在电脑、电视上看,绝对不如在影院里看有感觉,这时候就需要点播院线提供服务。”

在最近的“文创50条”中有关于聚焦文化装备应用领域实现关键技术突破的部分,也专门提到了“开展满足消费者个性需求的小型院线放映设备的国际DCI认证工作,打通小型放映市场的产权、认证等国际性合作通道。”显然这一目标,也与百事通数字院线目前所做的努力不谋而合。

尽管目前全国已经有了上千家的点播影院,但显然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在技术标准上不符合规范,王嶺也认为,虽然点播影院一方面要满足观众观影社交化的需求,但同时这仍是一种观影体验,观众依然还是会对电影品质本身有诉求。但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存在一些非常不合规的点播影院,“比如拿台电脑或机顶盒放,实际上达不到真真正正在电影院看电影的体验,用户可能去一次就不再去了,回头客的几率会少很多。”他认为这种野蛮生长造成的不规范其实会对整个行业的发展造成伤害。

2016年百事通与萤石私人影院合作更名为极光私人影院,今年年初,百视通内部将项目确立为“百视通极光”,目标是打造一支“统一品牌、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的数字电影院线。“百视通极光”以百视通所属的东方明珠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为内容依托,拥有1万多部电影的播放资质。团队也正在与中影集团、上影集团商谈版权方面的合作。极光拥有独立研发的后台选片系统和会员管理系统,用人性化的方式了解用户所想,把最值得看的内容无障碍地呈现在用户面前。

对于百事通数字点播院线正在做的事,王嶺把它称为点播院线垂直行业的“大众点评”,“比如说自有影院、加盟影院和第三方影院,委托到我这个平台,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可以给他提供订房间和提供影片,比如初始800部或者1000部的片库给到你,然后每个月再做一些更新,这样的话通过这个平台我就可以自动的给你分发这样一些更新,包括做一些电影的主题等等,或者说我根据一些用户的观影大数据给你做一些定制化的东西,这是运营管理上的这种平台化。”

并且从去年开始,百视通点播院线已经推出了“百视通院线艺术影院计划”。以全国400余家点播影院、2000多块屏幕为依托,在点播影院市场组建国内规模最大的“艺术电影”观摩网络,最大限度为艺术电影提供放映优惠策略。通过“百视通艺术影院计划”,小众艺术电影将得到更多支持,新锐艺术电影导演可以借此登上主流舞台。王嶺也提到,点播院线能够最大限度的了解观众的需求,并且第一时间满足,这让它能够在商业院线之后,为小众的艺术电影打开一片天地。

在政府已经逐渐重视点播院线,并开始制定相关规范的同时,上海发布的“文创50条”也为原本就深耕这一领域的百事通打上了一针强心剂,对于点播院线未来的发展,王嶺认为“就未来来说,一是点播影院可以为整个上海文化产业的布局做好渠道的工作,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一个点。二是通过点播影院所有设备的,从平台到终端到影院的环境,到包括对于版权的一系列规范,能形成国有和自有规范,扶持咱们国家自有的体系,我相信反过头来也会影响到商业影城,或者对商业影城形成一个反向的促进。”

正如上海市文创办副主任强荧谈到此次“文创50”对于文化装备产业给予了重点关注时所提到的一点:“重点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文化装备总部企业,加快培育一批具有特色优势的本土文化装备龙头企业,集聚一批充满活力特色的中小微创意设计研发企业,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文化装备的研发和生产,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和创新体系。”就目前的来看,无论是来自美国的科视,还是本土的百事通,在新政策的利好支持下,势必都将成为上海文化装备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