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牛津词典》说今年的年度热词是“青年震荡”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牛津词典》说今年的年度热词是“青年震荡”

解释一下,就是说年轻人的行动及影响力带来重要的文化、政治、社会变革。

相信大多数人在聊天中都会频繁使用的表情就是这个——

 
没错,“笑哭”这个表情,即“face with tears of joy" emoji,流着泪的喜悦表情,在2015年曾被《牛津词典》评选为年度热词,而去年则是“后真相”这个词,即post-truth,意思是相对于情感及个人信念,客观事实对形成民意只有相对小的影响。
 
想想看,这两个热词貌似还有点道理。但是,最近《牛津词典》公布了2017年度热词——青年震荡(youthquake)。咦?什么鬼?解释一下,就是说年轻人的行动及影响力带来重要的文化、政治、社会变革。
 
“青年震荡”这个词一出,据说一脸懵逼的不只是中国人,连CNN也将“这个词什么意思”放在了报道的标题里。那么,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凭什么就成了年度热词呢?
 
 1960年代的“青年震荡”
 
知识点来了,“青年震荡”一词最早是由美国《时装》杂志编辑戴安娜•弗里兰1965年所造,用于描述年轻人的文化如何改变着时尚和音乐。而在过去一年间,这一词语的使用频率大增,尤其是今年6月英国大选、9月新西兰大选期间。
 
《牛津词典》总裁卡斯帕•格拉斯沃认解释说:“我们基于证据和语言兴趣,选出‘青年震荡’一词。对我而言最重要的是,在我们的语言反映出日渐加深的不安和疲惫感之际,这是一个少有的带着积极语调的政治词汇。”
 
所以说,“青年震荡”其实是一个政治词汇,而且具有长远的文化意义。但是放在中国商业市场来看的话,大概就要理解成品牌争抢着讨好年轻人了。
 
但是,很多人似乎都对今年的这个词不大买账。正如《华盛顿邮报》报道,尽管有深厚的文化根基,但“青年震荡”获选年度词汇并没有获得所有人的肯定,有困惑的网友对此表示,没有听说过,不知道什么意思。
 
与此相比,今年不幸被《牛津词典》淘汰的词倒是和中国人的生活联系更紧密,比如“劫持新闻”(newsjacking)这个词,意指“利用某个新闻事件,趁机推销某品牌”,也即借势营销。关于这点,看看那些急着追热点的品牌就知道了。
 
虽然《牛津词典》每年评选出的年度词都略显沉重,但却也能从中看出一些商业或营销的玄机和端倪。
 
除了前文所述的年度词,以下是牛津词典以往的年度词:

2014年 vape:抽电子烟。
2013年 selfie:用智能手机自拍。
2012年 omnishambles:一团糟。
2011年 squeezed middle:被挤压的中间部分,形容生活艰辛的中产阶级。
2010年 big society:大社会,英国时任首相戴维•卡梅伦在竞选中首次提出,主张给民众和地方政府更多权力。
2009年 unfriend:删除好友,是脸书等社交媒体中常用词语。
2008年 hypermiling:超级惜油,意为有车族对汽车进行改良或改进驾车技巧以使汽车在消耗一加仑汽油时行驶的里程数达到最大。
 

来源:广告门

原标题:“笑哭”“后真相”后,《牛津词典》公布今年热词“青年震荡”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牛津词典》说今年的年度热词是“青年震荡”

解释一下,就是说年轻人的行动及影响力带来重要的文化、政治、社会变革。

相信大多数人在聊天中都会频繁使用的表情就是这个——

 
没错,“笑哭”这个表情,即“face with tears of joy" emoji,流着泪的喜悦表情,在2015年曾被《牛津词典》评选为年度热词,而去年则是“后真相”这个词,即post-truth,意思是相对于情感及个人信念,客观事实对形成民意只有相对小的影响。
 
想想看,这两个热词貌似还有点道理。但是,最近《牛津词典》公布了2017年度热词——青年震荡(youthquake)。咦?什么鬼?解释一下,就是说年轻人的行动及影响力带来重要的文化、政治、社会变革。
 
“青年震荡”这个词一出,据说一脸懵逼的不只是中国人,连CNN也将“这个词什么意思”放在了报道的标题里。那么,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凭什么就成了年度热词呢?
 
 1960年代的“青年震荡”
 
知识点来了,“青年震荡”一词最早是由美国《时装》杂志编辑戴安娜•弗里兰1965年所造,用于描述年轻人的文化如何改变着时尚和音乐。而在过去一年间,这一词语的使用频率大增,尤其是今年6月英国大选、9月新西兰大选期间。
 
《牛津词典》总裁卡斯帕•格拉斯沃认解释说:“我们基于证据和语言兴趣,选出‘青年震荡’一词。对我而言最重要的是,在我们的语言反映出日渐加深的不安和疲惫感之际,这是一个少有的带着积极语调的政治词汇。”
 
所以说,“青年震荡”其实是一个政治词汇,而且具有长远的文化意义。但是放在中国商业市场来看的话,大概就要理解成品牌争抢着讨好年轻人了。
 
但是,很多人似乎都对今年的这个词不大买账。正如《华盛顿邮报》报道,尽管有深厚的文化根基,但“青年震荡”获选年度词汇并没有获得所有人的肯定,有困惑的网友对此表示,没有听说过,不知道什么意思。
 
与此相比,今年不幸被《牛津词典》淘汰的词倒是和中国人的生活联系更紧密,比如“劫持新闻”(newsjacking)这个词,意指“利用某个新闻事件,趁机推销某品牌”,也即借势营销。关于这点,看看那些急着追热点的品牌就知道了。
 
虽然《牛津词典》每年评选出的年度词都略显沉重,但却也能从中看出一些商业或营销的玄机和端倪。
 
除了前文所述的年度词,以下是牛津词典以往的年度词:

2014年 vape:抽电子烟。
2013年 selfie:用智能手机自拍。
2012年 omnishambles:一团糟。
2011年 squeezed middle:被挤压的中间部分,形容生活艰辛的中产阶级。
2010年 big society:大社会,英国时任首相戴维•卡梅伦在竞选中首次提出,主张给民众和地方政府更多权力。
2009年 unfriend:删除好友,是脸书等社交媒体中常用词语。
2008年 hypermiling:超级惜油,意为有车族对汽车进行改良或改进驾车技巧以使汽车在消耗一加仑汽油时行驶的里程数达到最大。
 

来源:广告门

原标题:“笑哭”“后真相”后,《牛津词典》公布今年热词“青年震荡”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