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国“洋垃圾”禁令给发达国家带来的恐慌和环保反思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国“洋垃圾”禁令给发达国家带来的恐慌和环保反思

“失去中国这个垃圾接收大国能够、也应该最终促使发达国家对自己制造出来的垃圾承担更多责任。”

北京“垃圾村”北五环外东小口村。图片摄于2014年12月。来源:视觉中国

从2018年开始,中国正式开始禁止24种不同类型的垃圾入境。这项最新严苛禁令意味着,过去40年中国作为全球最主要垃圾接收国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中国政府称这是为了遏制国内污染、保护民众健康。不过此举影响早已在全球引发了剧烈反响,正在重塑全球垃圾回收行业并引发环保反思。

从1980年代开始,中国就是全球垃圾进口最多的国家。2012年,56%的塑料垃圾都流向了中国。

最开始,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中国进口垃圾有其合理的商业逻辑,这些垃圾中的回收材料通常会比国内生产的原材料廉价、消耗的能源更少,比如,相比从铁矿石制造钢铁,通过回收生产的钢铁所需能源要少60%。

然而,这些“洋垃圾”通常既不卫生、也没有做好分类甚至带来了有害物质。加上一些地方监管不到位、回收效率低下,其负面影响已经超过了经济效益。也难怪,近几年中国政府开始收紧“洋垃圾”准入标准。2013年,中国发起“绿篱专项行动”,加强固体废物监管、遣回不符合标准的“洋垃圾”;2017年3月,代号“国民利剑”的行动再次收紧了对洋垃圾的督查。同年7月,中国政府正式通知世界贸易组织,不再接受包括废弃塑胶、纸类、废弃炉渣与纺织品等在内24项固体垃圾,禁令于今年初正式生效。

中国铁拳治理“洋垃圾”的举动已经让美国、英国等垃圾出口大国带来了痛苦和恐慌。2016年中国从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进口了730万吨塑料垃圾,美国有半数出口塑料垃圾被运到了中国,英国这一比例为三分之二

美国媒体称,自中国下达禁令后,俄勒冈等地大量垃圾堆积,不出意外,很多最终将不得不填埋处理。业内人士称,随着中国禁令生效,美国的垃圾问题“将变成一个严峻的麻烦”。

在英国,媒体称,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垃圾无处可去的恐慌已经弥漫该国。《卫报》本周报道称,该国各地的垃圾回收厂里到处堆满了垃圾,而且受节假日影响,接下来形势还会继续恶化。“我们已经依赖中国回收塑料垃圾20年了,现在,人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英国回收协会首席执行官Simon Ellin表示。他补充说现在整个回收行业都忧虑重重。

随着中国收紧“洋垃圾”准入,发达国家的垃圾开始转向马来西亚、越南、印度和印尼等其它亚洲国家,比如,去年英国出口到越南和马来西亚的垃圾量就翻了一倍。不过,Ellin称,这些国家容量有限,根本填补不了中国市场留下的空缺。

中国“洋垃圾”禁令影响在全球的扩散,也迫使生产垃圾最多的发达国家开始反思垃圾处理和环保问题。

此前,美、英等制造垃圾最多的发达国家对出口垃圾一直采取“眼不见心不烦”的态度,而如今,他们不得不改变鸵鸟姿态直面问题。围绕垃圾处理的基础设施建设、从源头遏制垃圾增长成了焦点。

2003年开始,美国就再也没有建造一座高质量的塑料垃圾回收工厂,而现有工厂中极少能高效处理那些回收难度大的垃圾。

同样的情形也出现在英国。环保活动人士Elena Polisano告诉《赫芬顿邮报》,“中国已经受够了我们的垃圾,而英国的回收体系毫无疑问无法应对我们堆积如山的塑料垃圾。”他说,政府现在迫切需要做两件事情——在回收领域加大基础设施投资,以及“制定严肃计划阻止塑料生产量继续增加”。

去年12月,英国环保大臣戈夫(Michael Gove)宣布制定了一个应对塑料垃圾的“四点计划”,旨在削减垃圾流通总量、提高塑料用品的重复使用率。

塑料垃圾是所有垃圾中问题最大的,主要因为其量大且很难回收。填埋到土中的垃圾通常需要约500年时间才能完全降解,大量塑料垃圾、塑料微粒流入海洋,严重威胁着生态系统,最终通过海盐、食物链进入人体。

尽管中国的垃圾处理效率普遍被认为较高,但非政府组织和观察人士早就警告,很多进口垃圾到了中国要么进了焚化炉,要么流到了大海里。2003年,一项调查显示,国内最大的电子垃圾处理基地之一广东贵屿镇上有80%的儿童血铅超标。

除了提高垃圾处理效率,发达国家人士开始呼吁通过加大可降解塑料的研发、限制塑料的流通、加大环保宣传,从源头上遏制垃圾尤其是塑料垃圾的产生。

“失去中国这个垃圾接收大国能够、也应该最终促使发达国家对自己制造出来的垃圾承担更多责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环境政治学助理教授Kate O'Neill表示。

然而,中国的“洋垃圾”禁令也可能会在中短期内给全球带来不良后果,例如导致美国塑料生产行业加大产量。美国化工协会称,该行业已经决定投资1850亿美元扩大产能,应对来自中国因禁令而可能增加的需求。这就意味着,世界上的塑料产品反而会更多而不是减少。

另外,当原本会运到中国的垃圾转移到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家后,它们的命运更可能是被填埋,而不是像在中国那样得到较高效率的回收。毕竟,减少垃圾生产、增加垃圾的可回收性只能作为长期的解决方案,而即便要实现也要取决于各国政府的政治意愿。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国“洋垃圾”禁令给发达国家带来的恐慌和环保反思

“失去中国这个垃圾接收大国能够、也应该最终促使发达国家对自己制造出来的垃圾承担更多责任。”

北京“垃圾村”北五环外东小口村。图片摄于2014年12月。来源:视觉中国

从2018年开始,中国正式开始禁止24种不同类型的垃圾入境。这项最新严苛禁令意味着,过去40年中国作为全球最主要垃圾接收国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中国政府称这是为了遏制国内污染、保护民众健康。不过此举影响早已在全球引发了剧烈反响,正在重塑全球垃圾回收行业并引发环保反思。

从1980年代开始,中国就是全球垃圾进口最多的国家。2012年,56%的塑料垃圾都流向了中国。

最开始,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中国进口垃圾有其合理的商业逻辑,这些垃圾中的回收材料通常会比国内生产的原材料廉价、消耗的能源更少,比如,相比从铁矿石制造钢铁,通过回收生产的钢铁所需能源要少60%。

然而,这些“洋垃圾”通常既不卫生、也没有做好分类甚至带来了有害物质。加上一些地方监管不到位、回收效率低下,其负面影响已经超过了经济效益。也难怪,近几年中国政府开始收紧“洋垃圾”准入标准。2013年,中国发起“绿篱专项行动”,加强固体废物监管、遣回不符合标准的“洋垃圾”;2017年3月,代号“国民利剑”的行动再次收紧了对洋垃圾的督查。同年7月,中国政府正式通知世界贸易组织,不再接受包括废弃塑胶、纸类、废弃炉渣与纺织品等在内24项固体垃圾,禁令于今年初正式生效。

中国铁拳治理“洋垃圾”的举动已经让美国、英国等垃圾出口大国带来了痛苦和恐慌。2016年中国从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进口了730万吨塑料垃圾,美国有半数出口塑料垃圾被运到了中国,英国这一比例为三分之二

美国媒体称,自中国下达禁令后,俄勒冈等地大量垃圾堆积,不出意外,很多最终将不得不填埋处理。业内人士称,随着中国禁令生效,美国的垃圾问题“将变成一个严峻的麻烦”。

在英国,媒体称,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垃圾无处可去的恐慌已经弥漫该国。《卫报》本周报道称,该国各地的垃圾回收厂里到处堆满了垃圾,而且受节假日影响,接下来形势还会继续恶化。“我们已经依赖中国回收塑料垃圾20年了,现在,人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英国回收协会首席执行官Simon Ellin表示。他补充说现在整个回收行业都忧虑重重。

随着中国收紧“洋垃圾”准入,发达国家的垃圾开始转向马来西亚、越南、印度和印尼等其它亚洲国家,比如,去年英国出口到越南和马来西亚的垃圾量就翻了一倍。不过,Ellin称,这些国家容量有限,根本填补不了中国市场留下的空缺。

中国“洋垃圾”禁令影响在全球的扩散,也迫使生产垃圾最多的发达国家开始反思垃圾处理和环保问题。

此前,美、英等制造垃圾最多的发达国家对出口垃圾一直采取“眼不见心不烦”的态度,而如今,他们不得不改变鸵鸟姿态直面问题。围绕垃圾处理的基础设施建设、从源头遏制垃圾增长成了焦点。

2003年开始,美国就再也没有建造一座高质量的塑料垃圾回收工厂,而现有工厂中极少能高效处理那些回收难度大的垃圾。

同样的情形也出现在英国。环保活动人士Elena Polisano告诉《赫芬顿邮报》,“中国已经受够了我们的垃圾,而英国的回收体系毫无疑问无法应对我们堆积如山的塑料垃圾。”他说,政府现在迫切需要做两件事情——在回收领域加大基础设施投资,以及“制定严肃计划阻止塑料生产量继续增加”。

去年12月,英国环保大臣戈夫(Michael Gove)宣布制定了一个应对塑料垃圾的“四点计划”,旨在削减垃圾流通总量、提高塑料用品的重复使用率。

塑料垃圾是所有垃圾中问题最大的,主要因为其量大且很难回收。填埋到土中的垃圾通常需要约500年时间才能完全降解,大量塑料垃圾、塑料微粒流入海洋,严重威胁着生态系统,最终通过海盐、食物链进入人体。

尽管中国的垃圾处理效率普遍被认为较高,但非政府组织和观察人士早就警告,很多进口垃圾到了中国要么进了焚化炉,要么流到了大海里。2003年,一项调查显示,国内最大的电子垃圾处理基地之一广东贵屿镇上有80%的儿童血铅超标。

除了提高垃圾处理效率,发达国家人士开始呼吁通过加大可降解塑料的研发、限制塑料的流通、加大环保宣传,从源头上遏制垃圾尤其是塑料垃圾的产生。

“失去中国这个垃圾接收大国能够、也应该最终促使发达国家对自己制造出来的垃圾承担更多责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环境政治学助理教授Kate O'Neill表示。

然而,中国的“洋垃圾”禁令也可能会在中短期内给全球带来不良后果,例如导致美国塑料生产行业加大产量。美国化工协会称,该行业已经决定投资1850亿美元扩大产能,应对来自中国因禁令而可能增加的需求。这就意味着,世界上的塑料产品反而会更多而不是减少。

另外,当原本会运到中国的垃圾转移到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家后,它们的命运更可能是被填埋,而不是像在中国那样得到较高效率的回收。毕竟,减少垃圾生产、增加垃圾的可回收性只能作为长期的解决方案,而即便要实现也要取决于各国政府的政治意愿。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