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董事长刘立荣股份被冻结 金立的2018并不好过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董事长刘立荣股份被冻结 金立的2018并不好过

日前,金立董事长刘立荣所持有的公司41.4%股份又被冻结。

金立董事长刘立荣。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金立最近并不轻松。

1月16日,网易科技报道称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从2018年1月10日起冻结了公司董事长刘立荣所持有的41.4%的股权,冻结期为两年。

金立方面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由于目前该事件已经进入司法程序,不便对事件进行进一步回应;公司将积极配合司法工作,尽快解决此事。

金立方面并没有透露刘立荣股权被冻结的原因。

界面新闻记者从业内人士处获知,这次法律纠纷起因或许是上游供应商欠款。

界面新闻记者获悉,包括金立在内的多家厂商由于下半年销售成绩不佳,现金流吃紧,导致无法及时支付货款,不少供应商已经受到了波及,有的供应商甚至已经停止了对于这些厂商的元器件供应。

知情人士称,金立此前欠欧菲科技的货款达到了6亿左右。为此,欧菲科技在12月14日下午紧急召开投资者电话会议,表示“已经对金立申请了财产保全,抵押物包括金立旗下两处深圳物业和微众银行3%股权,总体估值超过20亿”。

对此,该人士评价称,一般的产业链供应商和手机厂商之间的关系都比较紧密,很少会出现直接申请财产保全的例子。

“这次的拖欠帐期不只是几天的问题,多的甚至拖到了一个月,到了年底,像欧菲科技这样的上市公司可能顾虑到自己的财务报表问题,不得不申请财产保全。”他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目前受到牵连的供应商还包括了深天马等,但申请了财产保全的就只有欧菲科技一家。

对于这一情况,金立方面回应称,市场相关传言不实,与欧菲科技合作一切正常。

最近金立董事长刘立荣也在自己的朋友圈内发出了和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合照,以表示合作没有异常。

供职于手机厂商产业链上游企业的谭勤(化名)认为,在这波风潮中,不少上游供应商都受到了波及,直接反映在资本市场上的结果是,多家手机产业链相关的公司股价在近日出现了明显的下滑。

界面新闻记者查阅发现,在A股市场上比较知名的几家手机供应链企业中,欧菲光在12月11日到13日之间,股价三连跌;蓝思科技、江粉磁材的股价也是从12月中上旬开始呈现下行态势。

受影响的不仅仅是大陆企业,台湾地区的大立光电在2017年12月的合并营收为48.78亿新台币,同比和环比都出现了幅度超过10%的缩减。台湾元大投顾科技行业分析师蒲得宇对此表示,来自中国大陆的手机厂商拉货止步,是影响大立光电营收的重要原因。

“台湾2016年因为地震导致了部分元器件缺货;但是那时候手机行业还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不少厂商为2017年下了高额订单,却没想到从2017年第一季度起,消费者的换机欲望就开始大幅度下降。”谭勤总结称。

手机风向的变化,让金立措手不及。

其实,这家来自深圳的老牌厂商已经坐稳了国内手机品牌第二梯队的领头羊。正憋着一股劲要往第一阵营冲刺。

比如在2016年,金立全年的出货量达到了4000万台,排名国内手机品牌第五;而排在第四的小米,出货量仅比金立高出200万台。

一时间,不少人都被金立的市场表现所打动,更有人看好金立即将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冲击“华米OV”四大厂商的位置。

只是到了2017年,金立的好表现并未延续,它和前四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界面新闻记者从多个渠道获知,2017年全年,金立的出货量仅为3000万台左右,未能完成全年5000万台的出货量目标,甚至比上一年还出现了下滑。相比较下,小米的出货量据称已经超过了7000万台。

“金立今年的销售节奏出了一些问题。”有熟悉金立的手机业内人士向界面新闻记者透露。

“全面全面屏”这个战略,是金立从今年上半年就开始提出的一个重点方向。5月,金立董事长刘立荣曾经表示,在下半年,金立将会把旗下千元以上的产品全部换成全面屏,来实现这一战略。为此,金立还从三星处获取了1000万片屏幕的储备,来确保这一战略的成功实行。

然而,到了下半年,它们的推广节奏开始偏离了预想的轨道。

根据上述业内人士的说法,金立本来希望能够在今年10月上旬启动“全面全面屏”的产品发布会,从而在市场上抢得先手;但由于种种不可抗因素,它们未能在预定的时间点顺利召开发布会,发布会被推到了11月底,这让它们失去了先机。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金立本来可以在10月初就发布旗下的全面品产品,那时候国内推出全面屏产品的就只有小米一家,这样一来金立还是有先发优势的。”该人士评论称。但在这些变动的影响下,金立只能在9月底匆匆发布了一款全面屏旗舰机型M7,其余机型直到11月才正式面世。

这样的结果是,金立M7在市场上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有供应商人士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M7的10月和11月市场表现并不好。到了11月开始全面上马全面屏产品,也为时已晚,并未能大幅刺激销量。

另外,前述业内人士还提到,金立今年上半年所推出的S10本来销量不错,但它们在同期为了实施全面屏战略,并没有在千元机上下太大的功夫,导致这块产品线表现不佳,“但是这部分机型才是真正走量的。”

恶性循环之下,包括金立在内的不少厂商在今年都未能很好地消化库存,最终导致货款难以周转。

而在下半年,全面屏的热潮袭来之后,各家厂商纷纷加码全面屏的背后,它们的供应链能力也经受着考验。

“今年下半年供应链出现压力的原因,就在于全面屏。”第一手机研究院院长孙燕颷告诉界面新闻记者,“传统来说11月到12月是手机行业的相对淡季,但在全面屏的潮流下,很多公司还是不得不跟进,调整销售节奏,目的就在于证明自己的供应链能力。”

孙燕颷表示,如果在这一段时间内顺利保证新品的供应,就意味着厂商拿到了2018年在市场上竞争的入场券。

前赴后继之下,围绕现金流和产业链的问题也随之产生。

“像华为、OPPO、vivo这样现金流充足的公司,还可以支撑过去;另外的一些公司可能就比较难受了。”谭勤说。

他举了金立今年的一些举动作为例子:在深圳前海,金立正在投入资源兴建金立大厦;到了2017年7月,金立又宣布将在重庆投入50亿元,用以建设生产基地,“这些举动都极大地消耗了金立今年的现金流,加上今年金立的销售情况不佳,所以它们也就会在年尾遇到相关的资金问题。”

“2018年对于手机厂商来说并不好过,但我们还是希望它们能够熬过这一关,否则我们也不好过。”谭勤苦笑着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董事长刘立荣股份被冻结 金立的2018并不好过

日前,金立董事长刘立荣所持有的公司41.4%股份又被冻结。

金立董事长刘立荣。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金立最近并不轻松。

1月16日,网易科技报道称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从2018年1月10日起冻结了公司董事长刘立荣所持有的41.4%的股权,冻结期为两年。

金立方面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由于目前该事件已经进入司法程序,不便对事件进行进一步回应;公司将积极配合司法工作,尽快解决此事。

金立方面并没有透露刘立荣股权被冻结的原因。

界面新闻记者从业内人士处获知,这次法律纠纷起因或许是上游供应商欠款。

界面新闻记者获悉,包括金立在内的多家厂商由于下半年销售成绩不佳,现金流吃紧,导致无法及时支付货款,不少供应商已经受到了波及,有的供应商甚至已经停止了对于这些厂商的元器件供应。

知情人士称,金立此前欠欧菲科技的货款达到了6亿左右。为此,欧菲科技在12月14日下午紧急召开投资者电话会议,表示“已经对金立申请了财产保全,抵押物包括金立旗下两处深圳物业和微众银行3%股权,总体估值超过20亿”。

对此,该人士评价称,一般的产业链供应商和手机厂商之间的关系都比较紧密,很少会出现直接申请财产保全的例子。

“这次的拖欠帐期不只是几天的问题,多的甚至拖到了一个月,到了年底,像欧菲科技这样的上市公司可能顾虑到自己的财务报表问题,不得不申请财产保全。”他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目前受到牵连的供应商还包括了深天马等,但申请了财产保全的就只有欧菲科技一家。

对于这一情况,金立方面回应称,市场相关传言不实,与欧菲科技合作一切正常。

最近金立董事长刘立荣也在自己的朋友圈内发出了和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合照,以表示合作没有异常。

供职于手机厂商产业链上游企业的谭勤(化名)认为,在这波风潮中,不少上游供应商都受到了波及,直接反映在资本市场上的结果是,多家手机产业链相关的公司股价在近日出现了明显的下滑。

界面新闻记者查阅发现,在A股市场上比较知名的几家手机供应链企业中,欧菲光在12月11日到13日之间,股价三连跌;蓝思科技、江粉磁材的股价也是从12月中上旬开始呈现下行态势。

受影响的不仅仅是大陆企业,台湾地区的大立光电在2017年12月的合并营收为48.78亿新台币,同比和环比都出现了幅度超过10%的缩减。台湾元大投顾科技行业分析师蒲得宇对此表示,来自中国大陆的手机厂商拉货止步,是影响大立光电营收的重要原因。

“台湾2016年因为地震导致了部分元器件缺货;但是那时候手机行业还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不少厂商为2017年下了高额订单,却没想到从2017年第一季度起,消费者的换机欲望就开始大幅度下降。”谭勤总结称。

手机风向的变化,让金立措手不及。

其实,这家来自深圳的老牌厂商已经坐稳了国内手机品牌第二梯队的领头羊。正憋着一股劲要往第一阵营冲刺。

比如在2016年,金立全年的出货量达到了4000万台,排名国内手机品牌第五;而排在第四的小米,出货量仅比金立高出200万台。

一时间,不少人都被金立的市场表现所打动,更有人看好金立即将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冲击“华米OV”四大厂商的位置。

只是到了2017年,金立的好表现并未延续,它和前四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界面新闻记者从多个渠道获知,2017年全年,金立的出货量仅为3000万台左右,未能完成全年5000万台的出货量目标,甚至比上一年还出现了下滑。相比较下,小米的出货量据称已经超过了7000万台。

“金立今年的销售节奏出了一些问题。”有熟悉金立的手机业内人士向界面新闻记者透露。

“全面全面屏”这个战略,是金立从今年上半年就开始提出的一个重点方向。5月,金立董事长刘立荣曾经表示,在下半年,金立将会把旗下千元以上的产品全部换成全面屏,来实现这一战略。为此,金立还从三星处获取了1000万片屏幕的储备,来确保这一战略的成功实行。

然而,到了下半年,它们的推广节奏开始偏离了预想的轨道。

根据上述业内人士的说法,金立本来希望能够在今年10月上旬启动“全面全面屏”的产品发布会,从而在市场上抢得先手;但由于种种不可抗因素,它们未能在预定的时间点顺利召开发布会,发布会被推到了11月底,这让它们失去了先机。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金立本来可以在10月初就发布旗下的全面品产品,那时候国内推出全面屏产品的就只有小米一家,这样一来金立还是有先发优势的。”该人士评论称。但在这些变动的影响下,金立只能在9月底匆匆发布了一款全面屏旗舰机型M7,其余机型直到11月才正式面世。

这样的结果是,金立M7在市场上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有供应商人士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M7的10月和11月市场表现并不好。到了11月开始全面上马全面屏产品,也为时已晚,并未能大幅刺激销量。

另外,前述业内人士还提到,金立今年上半年所推出的S10本来销量不错,但它们在同期为了实施全面屏战略,并没有在千元机上下太大的功夫,导致这块产品线表现不佳,“但是这部分机型才是真正走量的。”

恶性循环之下,包括金立在内的不少厂商在今年都未能很好地消化库存,最终导致货款难以周转。

而在下半年,全面屏的热潮袭来之后,各家厂商纷纷加码全面屏的背后,它们的供应链能力也经受着考验。

“今年下半年供应链出现压力的原因,就在于全面屏。”第一手机研究院院长孙燕颷告诉界面新闻记者,“传统来说11月到12月是手机行业的相对淡季,但在全面屏的潮流下,很多公司还是不得不跟进,调整销售节奏,目的就在于证明自己的供应链能力。”

孙燕颷表示,如果在这一段时间内顺利保证新品的供应,就意味着厂商拿到了2018年在市场上竞争的入场券。

前赴后继之下,围绕现金流和产业链的问题也随之产生。

“像华为、OPPO、vivo这样现金流充足的公司,还可以支撑过去;另外的一些公司可能就比较难受了。”谭勤说。

他举了金立今年的一些举动作为例子:在深圳前海,金立正在投入资源兴建金立大厦;到了2017年7月,金立又宣布将在重庆投入50亿元,用以建设生产基地,“这些举动都极大地消耗了金立今年的现金流,加上今年金立的销售情况不佳,所以它们也就会在年尾遇到相关的资金问题。”

“2018年对于手机厂商来说并不好过,但我们还是希望它们能够熬过这一关,否则我们也不好过。”谭勤苦笑着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