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碧桂园开启海外融资潮 募资191亿后股价下跌超5%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碧桂园开启海外融资潮 募资191亿后股价下跌超5%

依然处于高速扩张期的碧桂园,开年便进行大规模融资,体现了这家房企在今年继续保持行业第一的野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2017年成为宇宙第一房企后,碧桂园(02007.HK) 急剧增长的规模加大了对融资的需求,开年便完成了今年以来港股市场的最大一单融资。

1月17日,碧桂园宣布以“先旧后新”方式配股,同时发行可换股债券,分别募集78.16亿港元及156亿港元,两项募资所得净额合计高达233.07亿港元(约合191.72亿元人民币)。这些资金的用途,碧桂园表示将用作还债及一般营运资金。

碧桂园的这次配股价,相比1月16日的收盘价17.78港元折让约3.66%,这与三天前同样宣布配股的中国金茂(00817.HK)相比,折让幅度更小,金茂的折让为6.8%。不过在碧桂园向市场询价之际,其股价曾于1月15日下跌了5.68%。

高位配股后,股价往往会回调。去年12月25日,与碧桂园同样经历了股价大幅上涨的融创中国(01918.HK)在配股后,当日股价曾大跌超过10%,在随后几个交易日中,融创股价累计下跌超过22%。

贵为中国房企一哥的碧桂园,此次也未能幸免,其股价1月17日开盘后便下跌,最终跌幅为5.51%,收盘报16.8港元/股,较上周末收盘价已下跌9.18%,最新总市值为3575.02亿港元(约合2941亿元人民币)。

虽然股价有一定幅度下跌,但碧桂园目前的股价依然处于这家公司上市十年以来的高位。在香港资本市场,当股价处于高位时配股融资,低位时通过回购、大股东增持来提振股价,已成为深谙这一规律的上市公司们普遍采用的方式。

碧桂园的上一次配股融资, 是2015年4月以2.816港元向平安人寿配售9.9%的股份,当时的折让高达10.03%。在集资63亿港元后,平安成为了碧桂园的第二大股东。

过去的两年内,碧桂园曾进行过多次回购和大股东增持,此后随着2017年龙头房企整体在港股市场受到追捧,碧桂园股价在2017年累计上涨超过300%。从一个长时间的维度来看,碧桂园在股价上的一系列动作,在这次配股和发行可转债后,既实现了提振股价,也达到高位配股融资的目的。

2016年,碧桂园曾进行过约50次的股票回购,当时的累计回购金额约22亿港元,这是碧桂园历史上少有的大规模、长时间回购行为,只不过当时股价并未有起色,一直徘徊在4港元/股左右。

进入2017年后,在多重市场因素影响下,碧桂园股价开始一路上涨,直至今年1月10日股价报收18.48港元/股,达到历史最高位。

在这期间,碧桂园依然进行过多次回购和增持。2017年8月底至9月底期间,是碧桂园的一个回购高峰期,随后在11月份也有过回购。而几乎所有的回购期,股价均在12港元/股以下,碧桂园提振股价的信心明显。

回购股份之外,碧桂园的实际控制人、副主席杨惠妍也进行了多次增持。去年12月21日,在以每股作价13.01港元最后一次增持500万股后,杨惠妍的最新持股量增至57.93%。

股价高企之际进行股权融资,能在较少摊薄大股东股权的情况下,融到更多资金,碧桂园此次便达到了这一目的。在配股完成,以及发行的可换股债券于一年后全部转化,杨惠妍的持股比例也仅仅将摊薄至54.79%,依然对碧桂园拥有绝对控制权。

在这次进行股权融资之前,碧桂园还在1月10日发行了总计8亿美元(约合51.5亿元人民币)的优先票据,这也是今年以来房企发行的最大规模海外票据。在今年国内对地产融资进一步收紧的预期下,相信碧桂园今后还会有更多的海外融资动作。

依然处于高速发展期的碧桂园,开年便进行大规模融资,体现出了这家房企在今年继续保持行业第一的野心。

过去的2017年,碧桂园不仅以5508亿元的销售额首次成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王者,在土地市场上也呈现出更为激进的态势。

根据克而瑞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碧桂园以4100亿元新增土地金额、12553.7万平方米新增土地面积位居所有房企之首,拿地金额几乎是排名第二的万科的两倍,拿地面积也高出排在第二位的融创近3600万平方米,这一规模几乎相当于一家中型房企全部的土储量。

大规模拿地之后,再大举融资,这几乎是所有房企追求规模快速增长的必经之路,碧桂园当然也不例外。其突飞猛进的增长,正是基于它们将高周转运用到极致,并且在融资方面尽可能调动一切资源,包括所有员工的资源和积极性。

过去三年,碧桂园成为房企高速增长的最典型代表。这家在一二三四五线城市全面出击的房企,从2015年合同销售额1402亿元,到2016年翻番并跨过两个千亿台阶,突破3000亿,再到2017年问鼎行业第一,它们已经成为行业内诸多想在规模上有所突破的房企学习的榜样。

如今登上房企一哥的碧桂园,在享受这一地位带来的行业影响力和融资便利后,想要维持其榜首位置和进一步扩张,今后继续大规模融资也成为必然,龙头房企间今年的竞争也会更加激烈。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碧桂园

4.5k
  • 碧桂园总裁莫斌:争取更多项目进入“白名单”
  • 碧桂园:现已委聘年利达律师事务所担任境外债务重组之主要法律顾问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碧桂园开启海外融资潮 募资191亿后股价下跌超5%

依然处于高速扩张期的碧桂园,开年便进行大规模融资,体现了这家房企在今年继续保持行业第一的野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2017年成为宇宙第一房企后,碧桂园(02007.HK) 急剧增长的规模加大了对融资的需求,开年便完成了今年以来港股市场的最大一单融资。

1月17日,碧桂园宣布以“先旧后新”方式配股,同时发行可换股债券,分别募集78.16亿港元及156亿港元,两项募资所得净额合计高达233.07亿港元(约合191.72亿元人民币)。这些资金的用途,碧桂园表示将用作还债及一般营运资金。

碧桂园的这次配股价,相比1月16日的收盘价17.78港元折让约3.66%,这与三天前同样宣布配股的中国金茂(00817.HK)相比,折让幅度更小,金茂的折让为6.8%。不过在碧桂园向市场询价之际,其股价曾于1月15日下跌了5.68%。

高位配股后,股价往往会回调。去年12月25日,与碧桂园同样经历了股价大幅上涨的融创中国(01918.HK)在配股后,当日股价曾大跌超过10%,在随后几个交易日中,融创股价累计下跌超过22%。

贵为中国房企一哥的碧桂园,此次也未能幸免,其股价1月17日开盘后便下跌,最终跌幅为5.51%,收盘报16.8港元/股,较上周末收盘价已下跌9.18%,最新总市值为3575.02亿港元(约合2941亿元人民币)。

虽然股价有一定幅度下跌,但碧桂园目前的股价依然处于这家公司上市十年以来的高位。在香港资本市场,当股价处于高位时配股融资,低位时通过回购、大股东增持来提振股价,已成为深谙这一规律的上市公司们普遍采用的方式。

碧桂园的上一次配股融资, 是2015年4月以2.816港元向平安人寿配售9.9%的股份,当时的折让高达10.03%。在集资63亿港元后,平安成为了碧桂园的第二大股东。

过去的两年内,碧桂园曾进行过多次回购和大股东增持,此后随着2017年龙头房企整体在港股市场受到追捧,碧桂园股价在2017年累计上涨超过300%。从一个长时间的维度来看,碧桂园在股价上的一系列动作,在这次配股和发行可转债后,既实现了提振股价,也达到高位配股融资的目的。

2016年,碧桂园曾进行过约50次的股票回购,当时的累计回购金额约22亿港元,这是碧桂园历史上少有的大规模、长时间回购行为,只不过当时股价并未有起色,一直徘徊在4港元/股左右。

进入2017年后,在多重市场因素影响下,碧桂园股价开始一路上涨,直至今年1月10日股价报收18.48港元/股,达到历史最高位。

在这期间,碧桂园依然进行过多次回购和增持。2017年8月底至9月底期间,是碧桂园的一个回购高峰期,随后在11月份也有过回购。而几乎所有的回购期,股价均在12港元/股以下,碧桂园提振股价的信心明显。

回购股份之外,碧桂园的实际控制人、副主席杨惠妍也进行了多次增持。去年12月21日,在以每股作价13.01港元最后一次增持500万股后,杨惠妍的最新持股量增至57.93%。

股价高企之际进行股权融资,能在较少摊薄大股东股权的情况下,融到更多资金,碧桂园此次便达到了这一目的。在配股完成,以及发行的可换股债券于一年后全部转化,杨惠妍的持股比例也仅仅将摊薄至54.79%,依然对碧桂园拥有绝对控制权。

在这次进行股权融资之前,碧桂园还在1月10日发行了总计8亿美元(约合51.5亿元人民币)的优先票据,这也是今年以来房企发行的最大规模海外票据。在今年国内对地产融资进一步收紧的预期下,相信碧桂园今后还会有更多的海外融资动作。

依然处于高速发展期的碧桂园,开年便进行大规模融资,体现出了这家房企在今年继续保持行业第一的野心。

过去的2017年,碧桂园不仅以5508亿元的销售额首次成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王者,在土地市场上也呈现出更为激进的态势。

根据克而瑞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碧桂园以4100亿元新增土地金额、12553.7万平方米新增土地面积位居所有房企之首,拿地金额几乎是排名第二的万科的两倍,拿地面积也高出排在第二位的融创近3600万平方米,这一规模几乎相当于一家中型房企全部的土储量。

大规模拿地之后,再大举融资,这几乎是所有房企追求规模快速增长的必经之路,碧桂园当然也不例外。其突飞猛进的增长,正是基于它们将高周转运用到极致,并且在融资方面尽可能调动一切资源,包括所有员工的资源和积极性。

过去三年,碧桂园成为房企高速增长的最典型代表。这家在一二三四五线城市全面出击的房企,从2015年合同销售额1402亿元,到2016年翻番并跨过两个千亿台阶,突破3000亿,再到2017年问鼎行业第一,它们已经成为行业内诸多想在规模上有所突破的房企学习的榜样。

如今登上房企一哥的碧桂园,在享受这一地位带来的行业影响力和融资便利后,想要维持其榜首位置和进一步扩张,今后继续大规模融资也成为必然,龙头房企间今年的竞争也会更加激烈。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