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无人货架下半场:谁离开,谁留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无人货架下半场:谁离开,谁留下

进入瓶颈期的无人货架行业被迫回归理性,行业分化由此开端。

作者:药糖

近日,关于无人货架的负面报道不断曝光,这个互联网资本游戏越来越难玩了。

1月16日下午,关于无人货架品牌七只考拉大裁员的消息刷爆网络。据悉,七只考拉将裁掉90%的员工,其中一半是运营人员,仅保留物流和仓储部门,并将基本告别无人货架行业。

该消息最终得到七只考拉创始人文朝晖印证。他宣称目前公司在做整体业务调整,以后的业务重点是智能便利柜“考拉盒子”,并将消费场景由办公室转移到户外半封闭及开放场景。

事实上,早在七只考拉大裁员之前,无人货架行业已经进行了一轮业内整合。2017年9月,果小美收购智能零售货柜番茄便利;当年10月,猩便利宣布收购51零食;2018年新年伊始,便利蜂即宣布战略投资控股领蛙。

值得注意的是,猩便利收购51零食的同时也曝出了裁员消息。彼时,猩便利将其解释为“业务的调整与优化”,如今七只考拉的说辞与其如出一辙。

讽刺的是,两个多月前七只考拉刚刚宣布无人货架实现区域性盈利的好消息。转过年来,公司就宣布退出无人货架行业,消息来得实在太突然。

但追溯发现,文朝晖宣布无人货架实现区域性盈利的同时,也将考拉盒子推到公众面前,声称公司找到了新方向,似乎为今日大裁员埋下伏笔。

七只考拉找到新的业务方向是可喜的,更多的无人货架品牌还在苦苦挣扎。2017年无人货架热风掀起后,众多玩家纷纷入局,但运营模式基本都是烧钱求规模,货架铺设成为其直接目标。

尤其阿里、腾讯、京东、苏宁、顺丰等互联网巨头接踵而至,给无人货架行业带来一次又一次高潮。但最初的激情退去后,无人货架行业的弊病开始浮现。

当“点位数”成为无人货架行业的唯一比拼标准,无人货架品牌商的投放标准也在不断降低。从最初行业默认的百人规模办公区到20-30人的小公司,无人货架遍地生花。

野蛮生长并没给无人货架行业带来盈利,各家疯狂跑马圈地反而加剧业内竞争,而激烈竞争反过来不断推高无人货架的铺设成本。从最初的千元左右,迅速涨价5、6倍,一些小玩家开始资金吃紧,失去继续玩下去的资金支持。

此外,无人货架的开放性也同样挑战着人性底线,盗损率不断攀升,以致于无人货架只敢售卖标价十元以下的低成本产品,很难打开更大的消费市场。

同时,无人货架的物流缺陷暴露无遗,及时补货几无可能,而建设自身的物流系统也意味着更高的成本投入。这对于资金吃紧的玩家而言,更是难上加难。

而无人货架行业想要实现快速有序发展,行业监管不可或缺。不管是通过技术升级建立智能取货柜,还是通过行业合力建立起业内监管举措,无人货架的监管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进入瓶颈期的无人货架行业被迫回归理性,行业分化由此开端。实力雄厚的玩家掀起业内洗牌潮,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在无人货架行业同样生效。

从大环境来看,七只考拉将业务重点转移到考拉盒子,将消费场景从封闭的办公室转移到半封闭甚至开放的外部消费场景,只是顺应无人货架行业格局变迁的明智之举。或许,七只考拉会因此收获一个更加明朗的未来。

一切仅仅是个开始。据业内人士分析,无人货架目前诸侯争霸的混战格局仍将持续,想要看到格局初定的场面,至少要等到今年5、6月份。

毫无疑问,时间越靠后,战况越激烈。山雨欲来风满楼,无人货架行业一场大战即将爆发。谁能留在无人货架下半场,目前仍是未知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无人货架下半场:谁离开,谁留下

进入瓶颈期的无人货架行业被迫回归理性,行业分化由此开端。

作者:药糖

近日,关于无人货架的负面报道不断曝光,这个互联网资本游戏越来越难玩了。

1月16日下午,关于无人货架品牌七只考拉大裁员的消息刷爆网络。据悉,七只考拉将裁掉90%的员工,其中一半是运营人员,仅保留物流和仓储部门,并将基本告别无人货架行业。

该消息最终得到七只考拉创始人文朝晖印证。他宣称目前公司在做整体业务调整,以后的业务重点是智能便利柜“考拉盒子”,并将消费场景由办公室转移到户外半封闭及开放场景。

事实上,早在七只考拉大裁员之前,无人货架行业已经进行了一轮业内整合。2017年9月,果小美收购智能零售货柜番茄便利;当年10月,猩便利宣布收购51零食;2018年新年伊始,便利蜂即宣布战略投资控股领蛙。

值得注意的是,猩便利收购51零食的同时也曝出了裁员消息。彼时,猩便利将其解释为“业务的调整与优化”,如今七只考拉的说辞与其如出一辙。

讽刺的是,两个多月前七只考拉刚刚宣布无人货架实现区域性盈利的好消息。转过年来,公司就宣布退出无人货架行业,消息来得实在太突然。

但追溯发现,文朝晖宣布无人货架实现区域性盈利的同时,也将考拉盒子推到公众面前,声称公司找到了新方向,似乎为今日大裁员埋下伏笔。

七只考拉找到新的业务方向是可喜的,更多的无人货架品牌还在苦苦挣扎。2017年无人货架热风掀起后,众多玩家纷纷入局,但运营模式基本都是烧钱求规模,货架铺设成为其直接目标。

尤其阿里、腾讯、京东、苏宁、顺丰等互联网巨头接踵而至,给无人货架行业带来一次又一次高潮。但最初的激情退去后,无人货架行业的弊病开始浮现。

当“点位数”成为无人货架行业的唯一比拼标准,无人货架品牌商的投放标准也在不断降低。从最初行业默认的百人规模办公区到20-30人的小公司,无人货架遍地生花。

野蛮生长并没给无人货架行业带来盈利,各家疯狂跑马圈地反而加剧业内竞争,而激烈竞争反过来不断推高无人货架的铺设成本。从最初的千元左右,迅速涨价5、6倍,一些小玩家开始资金吃紧,失去继续玩下去的资金支持。

此外,无人货架的开放性也同样挑战着人性底线,盗损率不断攀升,以致于无人货架只敢售卖标价十元以下的低成本产品,很难打开更大的消费市场。

同时,无人货架的物流缺陷暴露无遗,及时补货几无可能,而建设自身的物流系统也意味着更高的成本投入。这对于资金吃紧的玩家而言,更是难上加难。

而无人货架行业想要实现快速有序发展,行业监管不可或缺。不管是通过技术升级建立智能取货柜,还是通过行业合力建立起业内监管举措,无人货架的监管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进入瓶颈期的无人货架行业被迫回归理性,行业分化由此开端。实力雄厚的玩家掀起业内洗牌潮,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在无人货架行业同样生效。

从大环境来看,七只考拉将业务重点转移到考拉盒子,将消费场景从封闭的办公室转移到半封闭甚至开放的外部消费场景,只是顺应无人货架行业格局变迁的明智之举。或许,七只考拉会因此收获一个更加明朗的未来。

一切仅仅是个开始。据业内人士分析,无人货架目前诸侯争霸的混战格局仍将持续,想要看到格局初定的场面,至少要等到今年5、6月份。

毫无疑问,时间越靠后,战况越激烈。山雨欲来风满楼,无人货架行业一场大战即将爆发。谁能留在无人货架下半场,目前仍是未知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