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今年全国将调减1000万亩水稻面积 玉米库存压力仍待释放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今年全国将调减1000万亩水稻面积 玉米库存压力仍待释放

农业部提出,在继续调减无效供给的同时,要增加绿色优质产品供给,积极发展优质稻、强筋弱筋小麦、优质食用大豆、“双低”油菜、高品质棉花、高产高糖甘蔗等,因地制宜发展青贮玉米等优质饲草,促进农牧结合,构建粮经饲三元结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18年2月5日,据新华社记者从全国春管春耕暨种植结构调整工作视频会议上获悉,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项重要内容,农业部确定,今年将调减东北寒地井灌稻和南方双季稻产区籼稻1000万亩以上,同时继续调减“镰刀弯”等非优势区籽粒玉米。

报道称,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在会议上要求,各级农业部门要环环紧扣抓好春季田管,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春播任务,持续推进种植结构调整,坚决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赢得全年粮食和农业丰收的主动权。

调减水稻和玉米的种植面积是否意味着大米、玉米的产量就会减少?专家表示并非如此。农业部提出,在继续调减无效供给的同时,要增加绿色优质产品供给,积极发展优质稻、强筋弱筋小麦、优质食用大豆、“双低”油菜、高品质棉花、高产高糖甘蔗等,因地制宜发展青贮玉米等优质饲草,促进农牧结合,构建粮经饲三元结构。

据农产品期货网分析,农业部此举是要根据市场的变化情况,在东北减少低产区粳稻种植面积,在长江流域减少双季稻中的籼稻面积,以及减少非优势产区的玉米面积。换句话说,减少的都是地区产量不高、容易生病、水资源消耗高地区的这些粮食种植面积,而减少后的这部分土地,则会种上其他质量较好、产量高的农作物。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关于2017年粮食产量的公告》显示,2017年,全国稻谷播种面积4.53亿亩,与上年基本持平;稻谷产量已达到20856万吨,比2016年增加162.6万吨,比历史最高水平的2015年还高31.5万吨,再次刷新历史纪录。其中,中晚稻产量17682万吨,比2016年增加266.3万吨,增长1.53%,是稻谷增产的主要原因。

基于上述背景,2018年农业供给侧改革重点也开始指向水稻。据市场调研,由于稻谷继续执行最低收购价政策,东北地区稻谷相对玉米的比价优势将更加明显,已经出现稻谷对玉米的大面积种植替代。有条件的地区增加“旱改水”的面积,导致东北产区的粳稻面积近年来持续增加。在托市效应下,如果出现大面积“旱改水”问题,将进一步加大水稻库存压力。

农业部办公厅近日印发的《2018年种植业工作要点》(下称“要点”)指出,稳定口粮面积。坚持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完善粮食收储政策,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和地方政府抓粮积极性。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农民合理安排种植结构,积极发展优质稻米和强筋弱筋小麦,力争稻谷、小麦等口粮品种面积稳定在8亿亩。

对于东北地区和长江流域两大水稻主产区,《要点》中也明确,要根据市场需求变化,适当调减水稻面积,其中东北地区重点压减寒地低产区粳稻面积,长江流域重点压减双季稻产区籼稻面积,力争水稻面积调减1000万亩以上。

农产品期货网分析道,减少水稻、小麦、玉米的种植面积,国家也会给出相应的解决之道,那就是推进土豆(洋芋,又叫马铃薯)主粮化。不过这里说的马铃薯主粮化,并非老百姓平时以吃土豆代替馒头和米饭,而主要是将土豆加工成适合中国人消费习惯的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产品,实现一部分土豆由“菜”变成“饭”,成主食进行消费。

此外,《要点》中还指出,巩固玉米调减成果,继续调减“镰刀弯”非优势产区籽粒玉米面积。(“镰刀弯”地区,包括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风沙干旱区、太行山沿线区及西南石漠化区,在地形版图中呈现由东北向华北-西南-西北镰刀弯状分布,该地区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和畜牧业发展优势区,生态环境脆弱,玉米产量低而不稳。)值得一提的是,农业部早在2016年便提出了“到2020年将玉米面积稳定在5亿亩,调减5000万亩”的目标,而2016年预计玉米调减面积超过3000万亩,是近13年来首次减少。

2017年3月7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粮食库存多主要是玉米,这个问题仍然突出,去库存方面主要是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在2016年已经调减近3000万亩的基础上,2017年继续适当调减,累计调减总量争取达到4000万亩。

全国政协常委陈锡文去年也曾表示,玉米真正供人食用的部分只占15%到20%,其他80%左右都用于工业原料和饲料。2016年我国玉米总产量为2.2亿吨,目前库存还有2.3亿吨。“现在农民还在生产新的玉米,每年的产量和需求大体相当,所以这么多的库存需要创造新的需求才能消化掉。”正是基于去库存的压力,镰刀弯等非优势产区玉米面积首当其冲,今年被继续列为调减的目标。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今年全国将调减1000万亩水稻面积 玉米库存压力仍待释放

农业部提出,在继续调减无效供给的同时,要增加绿色优质产品供给,积极发展优质稻、强筋弱筋小麦、优质食用大豆、“双低”油菜、高品质棉花、高产高糖甘蔗等,因地制宜发展青贮玉米等优质饲草,促进农牧结合,构建粮经饲三元结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18年2月5日,据新华社记者从全国春管春耕暨种植结构调整工作视频会议上获悉,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项重要内容,农业部确定,今年将调减东北寒地井灌稻和南方双季稻产区籼稻1000万亩以上,同时继续调减“镰刀弯”等非优势区籽粒玉米。

报道称,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在会议上要求,各级农业部门要环环紧扣抓好春季田管,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春播任务,持续推进种植结构调整,坚决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赢得全年粮食和农业丰收的主动权。

调减水稻和玉米的种植面积是否意味着大米、玉米的产量就会减少?专家表示并非如此。农业部提出,在继续调减无效供给的同时,要增加绿色优质产品供给,积极发展优质稻、强筋弱筋小麦、优质食用大豆、“双低”油菜、高品质棉花、高产高糖甘蔗等,因地制宜发展青贮玉米等优质饲草,促进农牧结合,构建粮经饲三元结构。

据农产品期货网分析,农业部此举是要根据市场的变化情况,在东北减少低产区粳稻种植面积,在长江流域减少双季稻中的籼稻面积,以及减少非优势产区的玉米面积。换句话说,减少的都是地区产量不高、容易生病、水资源消耗高地区的这些粮食种植面积,而减少后的这部分土地,则会种上其他质量较好、产量高的农作物。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关于2017年粮食产量的公告》显示,2017年,全国稻谷播种面积4.53亿亩,与上年基本持平;稻谷产量已达到20856万吨,比2016年增加162.6万吨,比历史最高水平的2015年还高31.5万吨,再次刷新历史纪录。其中,中晚稻产量17682万吨,比2016年增加266.3万吨,增长1.53%,是稻谷增产的主要原因。

基于上述背景,2018年农业供给侧改革重点也开始指向水稻。据市场调研,由于稻谷继续执行最低收购价政策,东北地区稻谷相对玉米的比价优势将更加明显,已经出现稻谷对玉米的大面积种植替代。有条件的地区增加“旱改水”的面积,导致东北产区的粳稻面积近年来持续增加。在托市效应下,如果出现大面积“旱改水”问题,将进一步加大水稻库存压力。

农业部办公厅近日印发的《2018年种植业工作要点》(下称“要点”)指出,稳定口粮面积。坚持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完善粮食收储政策,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和地方政府抓粮积极性。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农民合理安排种植结构,积极发展优质稻米和强筋弱筋小麦,力争稻谷、小麦等口粮品种面积稳定在8亿亩。

对于东北地区和长江流域两大水稻主产区,《要点》中也明确,要根据市场需求变化,适当调减水稻面积,其中东北地区重点压减寒地低产区粳稻面积,长江流域重点压减双季稻产区籼稻面积,力争水稻面积调减1000万亩以上。

农产品期货网分析道,减少水稻、小麦、玉米的种植面积,国家也会给出相应的解决之道,那就是推进土豆(洋芋,又叫马铃薯)主粮化。不过这里说的马铃薯主粮化,并非老百姓平时以吃土豆代替馒头和米饭,而主要是将土豆加工成适合中国人消费习惯的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产品,实现一部分土豆由“菜”变成“饭”,成主食进行消费。

此外,《要点》中还指出,巩固玉米调减成果,继续调减“镰刀弯”非优势产区籽粒玉米面积。(“镰刀弯”地区,包括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风沙干旱区、太行山沿线区及西南石漠化区,在地形版图中呈现由东北向华北-西南-西北镰刀弯状分布,该地区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和畜牧业发展优势区,生态环境脆弱,玉米产量低而不稳。)值得一提的是,农业部早在2016年便提出了“到2020年将玉米面积稳定在5亿亩,调减5000万亩”的目标,而2016年预计玉米调减面积超过3000万亩,是近13年来首次减少。

2017年3月7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粮食库存多主要是玉米,这个问题仍然突出,去库存方面主要是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在2016年已经调减近3000万亩的基础上,2017年继续适当调减,累计调减总量争取达到4000万亩。

全国政协常委陈锡文去年也曾表示,玉米真正供人食用的部分只占15%到20%,其他80%左右都用于工业原料和饲料。2016年我国玉米总产量为2.2亿吨,目前库存还有2.3亿吨。“现在农民还在生产新的玉米,每年的产量和需求大体相当,所以这么多的库存需要创造新的需求才能消化掉。”正是基于去库存的压力,镰刀弯等非优势产区玉米面积首当其冲,今年被继续列为调减的目标。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