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卫计委:30省份68个城市已启动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卫计委:30省份68个城市已启动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

据介绍,在未来一年,有关部门将加快推进薪酬制度、职称等改革,落实医学科研、休息休假等政策,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此外,在这一年,更多的人才技术、财力物力、优惠政策也将向基层倾斜。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中国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正在大踏步推进。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主任王贺胜今天透露,目前已有30个省份的68个城市全面启动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并不断扩大试点范围。

2月12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主任王贺胜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已全面推开,公立医院全部取消了药品加成;通过推动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公立医院治理机制和内部科学管理体制不断完善。目前,30个省份的68个城市已全面启动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并不断扩大试点范围。同时,王贺胜介绍,卫生部门逐步健全绩效考核制度,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严禁将医务人员的收入与药品、耗材、检查等业务收入挂钩,科学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政府办医疗机构的医疗费用增幅从2010年的21%下降到2017年的10%左右。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逐步建立”,王贺胜表示,“公立医院公益性明显强化。”

界面新闻注意到,在过去一年中,关于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问题屡次被提出。

2017年1月,人社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开展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在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南、重庆、四川、陕西、青海、宁夏等11个综合医改试点省份各选择3个市(州、区),为期1年,开展公立医院薪酬改革试点。今年1月,人社部、国家卫计委、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通知,将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推向全国,要求每个城市至少选择1家公立医院开展薪酬制度改革试点。根据要求,试点地区要推动建立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激励机制。 

在2018年全国卫生计生工作会议上,薪酬制度改革也被列为2018年十大卫生计生重点工作之一。

人社部鼓励探索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等多种模式,按照“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的要求,在现有水平基础上合理确定公立医院薪酬水平和绩效工资总量,逐步提高诊疗费、护理费、手术费等医疗服务收入在医院总收入中的比例。对高层次人才聚集、公益目标任务繁重,承担科研、教学任务以及需要重点发展的公立医院或绩效考核评价结果优秀的公立医院,适当提高薪酬水平。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稳步提高医务人员薪酬水平,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王贺胜在2月12日的发布会上坦承,“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是整个医改中最难啃的’硬骨头’”,除了开展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外,在过去一年,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取消了实行数十年的药品加成政策,使公立医院过去的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政府补助三个补偿渠道改为了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

去年9月底前,全国所有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根据官方分析,取消药品加成,切实带动了医疗费用整体涨幅的下降,大医院药费的下降,带动了医疗费用整体涨幅的下降。 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医院次均门诊药费(111.7元)占比和医院人均住院药费(2977.5元)占比五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比上一年分别下降1.7个百分点和2.2个百分点。

然而,药品加成的取消还需要不断完善新的补偿机制和配合综合手段。界面新闻此前也多次就此报道,一些地方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后,相应的配套补偿措施不到位,导致公立医院出现“倒贴钱”甚至亏损等情况。

就此问题,去年10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求国家卫计委牵头抓紧制定巩固破除以药补医改革成果的方案,中央财政要给予支持,“绝不能让人民群众为此买单”。

此外,国家卫计委体改司司长梁万年多次强调综合改革的必要性,“没有综合改革,只是单纯取消药品加成,势必会影响到医院的正常运行,也会影响到医院的发展和医务人员积极性的调动。”

国务院医改办公立医院组和政策组负责人傅卫副司长指出,取消药品加成仅仅是切断公立医院以药补医逐利机制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切断逐利性的同时,还要建立新的补偿机制和运行机制,否则即使药品加成被取消,还会出现以耗材养医、以检查养医这样一些情况。

而在2月12日的发布会上,王贺胜也一再强调公立医院改革的“综合性”、“整体性“”“联动性”和“系统性”。

此外,王贺胜还介绍,支付方式的改革也是去年公立医院改革的重点工作。去年6月,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要建立以按病种支付为主的综合医保付费机制。且国家统一确定100个以上的病种,重点推进按病种付费改革。

据介绍,按病种付费,是患者从入院开始,按病种治疗管理流程接受规范诊疗最终达到临床疗效标准出院,整个过程中所发生的诊断、治疗、手术、麻醉、护理、床位、药品及医用耗材等各项费用打包为一个总额,这个总额由医院与医保管理部门商定,医院只能按照商定的标准收费,医保和患者分别按规定比例付费。按病种付费的方式对对每个病种提出一个规范的“诊疗路径”,来规范医疗机构和医生的诊疗行为。也让过去基层医疗机构套取医保基金的假病历、挂床住院、虚假项目收费等弄虚作假的“增收”行为,失去其存在土壤。

陕西省山阳县卫生局副局长徐毓才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指出,从我国目前的医疗服务现状看,实施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是最适宜的,原因如下:其一,我国医疗服务同质化程度低,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服务能力、规范化程度差异巨大,而按病种付费实施起来相对简单,其主要是控制费用而不十分强调医疗过程和医疗质量的严格,自然应该“为主”;其二,我国基本医疗保险追求低水平广覆盖,门诊、住院、农村、城市均被纳入医疗保障范围,要建立适应多层次、最广大人群需求的医疗保障制度以及与之相协调的医保支付制度,只能推行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

徐毓才称,推行“按病种付费”需要更多的政策配套,如医疗服务价格、药品采购权与价格等,最核心的是要更多的放权给医疗机构。政府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医疗服务行为的依法监管上,如“在病种费用外另行收费”,“将入院后的检查检验费用转为门诊收费”,“推诿重病患者,无故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分解患者住院次数”等。

此外,“医联体”和“家庭医生”去年备受关注,卫生部门也不断强调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据王贺胜介绍,过去一年,国家安排中央投资474.8亿元支持11万个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医疗资源上下贯通,所有三级公立医院和1千余家社会办医疗机构参与医联体建设,2017年下转患者483万例次,同比增长91.2%。开展远程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增长到1万3千家。以全科医生培养为重点,加大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开展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增加基层药品种类,推行长处方、延伸处方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和县域内就诊率进一步提升。

而在此前的采访中,记者也注意到,一些地方在县域内整体医疗资源尚存在不能流通互补,不公平、不均衡的现象,就此问题,卫生部门正通过推进县乡一体化以及县域综合改革来应对解决。

据国家卫计委体改司司长梁万年介绍,县乡一体化改革,实质上是在县域内,将县级公立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实现互相联动的一种新的县域综合改革。

改革主要针对县域内医疗服务机构的系统效率还不太高、尤其是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功能地位没有完全回归的问题进行了整合,把县级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从人财物的管理制度上整合成一个医疗集团,由过去的无序竞争、各自为政成为一个系统性的服务体系。

此外,针对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强、老百姓信任度不高的问题,通过资源的整合和一体化的管理,促使城市医疗机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的服务能力。

同时,梁万年也强调,在县乡一体化改革的过程中,人事薪酬制度的改革是绕不过去的一项内容。以山西、安徽天长为例,一些地方实行县招乡用、乡招村用这一系列的政策,用人才的柔性流动打通过去人才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不能流通的政策壁垒。同时这些探索试点的地区积极贯彻落实“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水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的要求。在医务人员的薪酬总量设定、绩效考核分配等方面,都做出了一系列的规定。“这有效调动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界面新闻从国家卫计委了解到,在2018年,“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依然是工作重点之一,据介绍,在未来一年,有关部门将加快推进薪酬制度、职称等改革,落实医学科研、休息休假等政策,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此外,在这一年,更多的人才技术、财力物力、优惠政策也将向基层倾斜。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卫计委:30省份68个城市已启动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

据介绍,在未来一年,有关部门将加快推进薪酬制度、职称等改革,落实医学科研、休息休假等政策,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此外,在这一年,更多的人才技术、财力物力、优惠政策也将向基层倾斜。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中国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正在大踏步推进。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主任王贺胜今天透露,目前已有30个省份的68个城市全面启动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并不断扩大试点范围。

2月12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主任王贺胜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已全面推开,公立医院全部取消了药品加成;通过推动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公立医院治理机制和内部科学管理体制不断完善。目前,30个省份的68个城市已全面启动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并不断扩大试点范围。同时,王贺胜介绍,卫生部门逐步健全绩效考核制度,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严禁将医务人员的收入与药品、耗材、检查等业务收入挂钩,科学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政府办医疗机构的医疗费用增幅从2010年的21%下降到2017年的10%左右。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逐步建立”,王贺胜表示,“公立医院公益性明显强化。”

界面新闻注意到,在过去一年中,关于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问题屡次被提出。

2017年1月,人社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开展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在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南、重庆、四川、陕西、青海、宁夏等11个综合医改试点省份各选择3个市(州、区),为期1年,开展公立医院薪酬改革试点。今年1月,人社部、国家卫计委、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通知,将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推向全国,要求每个城市至少选择1家公立医院开展薪酬制度改革试点。根据要求,试点地区要推动建立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激励机制。 

在2018年全国卫生计生工作会议上,薪酬制度改革也被列为2018年十大卫生计生重点工作之一。

人社部鼓励探索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等多种模式,按照“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的要求,在现有水平基础上合理确定公立医院薪酬水平和绩效工资总量,逐步提高诊疗费、护理费、手术费等医疗服务收入在医院总收入中的比例。对高层次人才聚集、公益目标任务繁重,承担科研、教学任务以及需要重点发展的公立医院或绩效考核评价结果优秀的公立医院,适当提高薪酬水平。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稳步提高医务人员薪酬水平,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王贺胜在2月12日的发布会上坦承,“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是整个医改中最难啃的’硬骨头’”,除了开展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外,在过去一年,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取消了实行数十年的药品加成政策,使公立医院过去的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政府补助三个补偿渠道改为了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

去年9月底前,全国所有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根据官方分析,取消药品加成,切实带动了医疗费用整体涨幅的下降,大医院药费的下降,带动了医疗费用整体涨幅的下降。 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医院次均门诊药费(111.7元)占比和医院人均住院药费(2977.5元)占比五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比上一年分别下降1.7个百分点和2.2个百分点。

然而,药品加成的取消还需要不断完善新的补偿机制和配合综合手段。界面新闻此前也多次就此报道,一些地方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后,相应的配套补偿措施不到位,导致公立医院出现“倒贴钱”甚至亏损等情况。

就此问题,去年10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求国家卫计委牵头抓紧制定巩固破除以药补医改革成果的方案,中央财政要给予支持,“绝不能让人民群众为此买单”。

此外,国家卫计委体改司司长梁万年多次强调综合改革的必要性,“没有综合改革,只是单纯取消药品加成,势必会影响到医院的正常运行,也会影响到医院的发展和医务人员积极性的调动。”

国务院医改办公立医院组和政策组负责人傅卫副司长指出,取消药品加成仅仅是切断公立医院以药补医逐利机制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切断逐利性的同时,还要建立新的补偿机制和运行机制,否则即使药品加成被取消,还会出现以耗材养医、以检查养医这样一些情况。

而在2月12日的发布会上,王贺胜也一再强调公立医院改革的“综合性”、“整体性“”“联动性”和“系统性”。

此外,王贺胜还介绍,支付方式的改革也是去年公立医院改革的重点工作。去年6月,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要建立以按病种支付为主的综合医保付费机制。且国家统一确定100个以上的病种,重点推进按病种付费改革。

据介绍,按病种付费,是患者从入院开始,按病种治疗管理流程接受规范诊疗最终达到临床疗效标准出院,整个过程中所发生的诊断、治疗、手术、麻醉、护理、床位、药品及医用耗材等各项费用打包为一个总额,这个总额由医院与医保管理部门商定,医院只能按照商定的标准收费,医保和患者分别按规定比例付费。按病种付费的方式对对每个病种提出一个规范的“诊疗路径”,来规范医疗机构和医生的诊疗行为。也让过去基层医疗机构套取医保基金的假病历、挂床住院、虚假项目收费等弄虚作假的“增收”行为,失去其存在土壤。

陕西省山阳县卫生局副局长徐毓才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指出,从我国目前的医疗服务现状看,实施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是最适宜的,原因如下:其一,我国医疗服务同质化程度低,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服务能力、规范化程度差异巨大,而按病种付费实施起来相对简单,其主要是控制费用而不十分强调医疗过程和医疗质量的严格,自然应该“为主”;其二,我国基本医疗保险追求低水平广覆盖,门诊、住院、农村、城市均被纳入医疗保障范围,要建立适应多层次、最广大人群需求的医疗保障制度以及与之相协调的医保支付制度,只能推行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

徐毓才称,推行“按病种付费”需要更多的政策配套,如医疗服务价格、药品采购权与价格等,最核心的是要更多的放权给医疗机构。政府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医疗服务行为的依法监管上,如“在病种费用外另行收费”,“将入院后的检查检验费用转为门诊收费”,“推诿重病患者,无故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分解患者住院次数”等。

此外,“医联体”和“家庭医生”去年备受关注,卫生部门也不断强调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据王贺胜介绍,过去一年,国家安排中央投资474.8亿元支持11万个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医疗资源上下贯通,所有三级公立医院和1千余家社会办医疗机构参与医联体建设,2017年下转患者483万例次,同比增长91.2%。开展远程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增长到1万3千家。以全科医生培养为重点,加大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开展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增加基层药品种类,推行长处方、延伸处方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和县域内就诊率进一步提升。

而在此前的采访中,记者也注意到,一些地方在县域内整体医疗资源尚存在不能流通互补,不公平、不均衡的现象,就此问题,卫生部门正通过推进县乡一体化以及县域综合改革来应对解决。

据国家卫计委体改司司长梁万年介绍,县乡一体化改革,实质上是在县域内,将县级公立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实现互相联动的一种新的县域综合改革。

改革主要针对县域内医疗服务机构的系统效率还不太高、尤其是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功能地位没有完全回归的问题进行了整合,把县级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从人财物的管理制度上整合成一个医疗集团,由过去的无序竞争、各自为政成为一个系统性的服务体系。

此外,针对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强、老百姓信任度不高的问题,通过资源的整合和一体化的管理,促使城市医疗机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的服务能力。

同时,梁万年也强调,在县乡一体化改革的过程中,人事薪酬制度的改革是绕不过去的一项内容。以山西、安徽天长为例,一些地方实行县招乡用、乡招村用这一系列的政策,用人才的柔性流动打通过去人才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不能流通的政策壁垒。同时这些探索试点的地区积极贯彻落实“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水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的要求。在医务人员的薪酬总量设定、绩效考核分配等方面,都做出了一系列的规定。“这有效调动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界面新闻从国家卫计委了解到,在2018年,“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依然是工作重点之一,据介绍,在未来一年,有关部门将加快推进薪酬制度、职称等改革,落实医学科研、休息休假等政策,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此外,在这一年,更多的人才技术、财力物力、优惠政策也将向基层倾斜。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