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国“沿海3省”与“内陆3省”在经济发展上有哪些不同特点?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国“沿海3省”与“内陆3省”在经济发展上有哪些不同特点?

从省域经济数据来看,凡是省域经济发达的地区,城乡差距就小,省域内经济发展更均衡,“一城独大”的现象也比较少。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国经济发展之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地区发展不平衡和产业发展不平衡两个方面。

从省域经济数据来看,凡是省域经济发达的地区,城乡差距就小,省域内经济发展更均衡,“一城独大”的现象也比较少;反之,省域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城乡差距就大,省域内经济发展就容易失衡,进而形成“一城独大”的分化格局。

如果把四大直辖市排除在外,江苏、浙江、广东三省堪称我国省域经济最发达的省份,由于它们均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本文称之为“东部3省”(亦可称为“沿海3省”),作为发达省域样本。与此同时,本文把中部地区三个重要省份,即湖北、湖南、河南称为“中部3省”(亦可称为“内陆3省”),作为发展水平有待提高的省域样本。下面,我们将从经济实力、产业结构水平、区域经济均衡等三个方面对“东部3省”与“中部3省”进行一个对比。

一、省域经济实力对比

这里采用人均GDP、流动人口、上市公司、养老金结余等指标来比较省域经济实力。

(1)人均GDP比较

反映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的最重要指标,其实不是GDP总量,而是人均GDP。这一指标既可以在国家之间比较,也可以在省域之间比较,能从某一侧面反映一个地区的劳动生产率及经济效率高低,也能反映一个地区人均创造财富的多少。

从表一数据看,2016年,我国人均GDP为53980元,东部3省人均GDP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江苏人均GDP高达95259元,浙江为83538元,广东为72787元。与之相比,中部3省的人均GDP要低很多。除湖北省人均GDP与全国平均水平大体持平外,湖南、河南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流动人口比较

众所周知,在没有政策干预的条件下,社会资源的流向,总是从经济落后的地区流向经济发达的地区,其中,人口流动是最重要的风向标,而劳动力的流动更是财富创造者的流动。所谓“人随钱走,物随钱流”,因为资本是最具市场眼光的东西。

人口与劳动力流向反映的是地区经济的发达程度及人气,人口与劳动力总是向经济发达的地区聚集;反过来,净流入人口越多的地区,劳动力供给的质与量就越高,创造的财富总量就会越大。截至2016年底,广东省户籍人口为9165万人,但其常住人口却达1.1亿人,净流入人口高达1834万人。浙江也有679万的净流入人口,江苏则有219万的净流入人口。相比之下,湖北省是271万的人口净流出,湖南是420万人的净流出,河南省净流出人口甚至超过千万。

(3)上市公司比较

上市公司是地区经济的产业龙头或产业支撑,也是地方融资、税收及GDP的重要贡献者。上市公司数量的多少,是地区经济实力的“硬指标”,基本上不存在“水分”,因为IPO门槛高、审核严,外界很难做手脚。

一个地区经济越发达,则好企业越多,IPO机会就越多。反过来讲,上市公司越多的地区,越能获得再融资机会,吸引到越多的人才和发展机会。因此,一个地区上市公司数量的多少,不仅反映了该地区的企业素质及竞争实力,更反映了该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

从中国的情况来看,在2004年中小板诞生前,上市公司数量主要反映了一个地区国有企业的发展水平;而自2004年以后,尤其是自2009年创业板诞生后,上市公司数量更反映出了一个地区民营企业的发展水平。

从上市公司存量来看,截至2018年2月8日,按注册地统计,全国省域A股上市公司最多的三个省分别是:广东572家,浙江417家,江苏384家,三省A股上市公司合计占全国的比重高达39.3%。与之相较,湖北省仅有96家上市公司,不及广东省的1/5,也不及浙江省的1/4。湖南为103家,河南为78家,中部3省A股上市公司合计仅有270家。

从历史来看,在2000年底之前,上市公司主要是国有企业或集体所有制企业,民营企业尚无上市资格,再加上行政审批的IPO体制带有平均主义和大锅饭色彩,因此,当时中部3省与东部3省的上市公司数大体相当、差距不大。然而,随着IPO体制及市场结构发生变化,从2004年开始,民营企业逐渐成为A股上市公司主体,中部3省与东部3省的上市公司数量不断拉开差距,这也折射出了各地民营企业发展的巨大差距。

从上市公司增量来看,2017年是A股IPO常态化非常重要的一年,这一年“新股扩容”力度史无前例,东部3省全年新增IPO数分别65家、87家、98家,而中部3省IPO数则少很多,其中,湖北全年新增上市公司仅有2家。

(4)养老金结余比较

养老金结余既是地区财富储备形式之一,也是未来养老金支付的实力所在。

养老金结余规模主要取决于两大因素。一个因素是参保缴费人数多少。一般地,人口流入多的省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多,雇主与雇员缴费能力强,基金收入增长就快;反之,人口流出多的省份,则参保人数就会减少,雇主与雇员缴费能力就会下降,养老金增长就缓慢。另一个因素是人口老龄化程度。事实上,人口老龄化与人口流动关系密切,人口流出多的省份,人口老龄化就会加剧,在人口老龄化快的地区,养老金支付增长速度明显快于缴费增长速度;反之亦然。

2016年底,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为36577亿元,其中广东为7258亿元,基金结余较上年净增加1100亿元;江苏和浙江两省基金结余均超过3000亿元,均较上年净增加200多亿元。中部3省基金结余则相对较少。2015年底湖北省基金结余为846亿元,2016年底基金结余降至828亿元;2016年底湖南和河南两省基金结余分别为945亿元和969亿元,两省较上年仅增长数十亿元。这里还要提一下,2016年湖北省成为了中部地区首个养老金当年“收不抵支”的省份。

二、省域产业结构比较

从产业结构来看,东部3省与中部3省也存在较大的反差。

先从GDP三产业结构看,东部3省第一产业GDP占比约为5%,而中部3省第一产业GDP占比则均超过10%;在第二产业GDP占比上,东部3省与中部3省基本相当,大体处在44%左右;而在第三产业GDP占比上,东部3省均在50%以上,而中部3省则在45%左右。这表明省域GDP规模增长主要依赖工业和服务业,农业的GDP贡献仍在不断下降之中。

再从就业结构看,东部3省第一产业就业比重,除广东为20%略多外,浙江和江苏均明显低于20%,而中部3省均高于35%;东部3省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均高于40%,而中部3省均未超过30%;在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东部3省与中部3省大体相当。

与GDP三产业结构相比,劳动力就业结构更能反映省域经济的发达程度,并且更能反映产业结构的先进性及劳动生产率水平高低。东部3省只有两成或不足两成的劳动力从事农业,而中部3省却有高达近四成的劳动力仍在从事传统农业,表明中部3省工业相对落后,无法吸纳农业过剩劳动力的转移人口,而东部3省正是因为工业发达,很顺利地消化了农业过剩劳动力的转移。正是因为中部3省工业相对落后,因此,中部3省农业过剩劳动力只能向外转移。

三、省域经济地区均衡比较

城市是省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和重要支点。城市数量及城市规模可以用来衡量省域经济发展的均衡度。

区域经济地区均衡主要有两个比较指标:一是省域GDP占比最大的前四个城市,它们之间的经济体量差异大小;二是省域最大经济体量的前四个城市,它们的人均GDP水平的差异大小。

先从省域前四大城市的经济均衡度来看(见表四),东部3省均不存在“一城独大”的现象。例如,深圳与广州是广东省GDP占比最大的两个城市,二者在全省的GDP占比均为25%左右,这两大城市对于“珠三角”格局的形成至关重要;再从人均GDP水平来看,深圳略高于广州。此外,佛山与东莞紧随其后,而且人均GDP也比较高。

而在江苏省GDP占比最大的两个城市之间,苏州GDP占比超过南京6.5个百分点,且苏州的人均GDP也略高于南京;作为第三大GDP占比城市,无锡也直追南京,并且无锡的人均GDP水平也略高于南京,这充分反映了江苏省域经济的“多极化”、多足鼎立的均衡发展格局。

此外,浙江省GDP占比最大的两个城市之间,杭州GDP占比仅高出宁波5.4个百分点,且两市人均GDP水平基本相当;第四大GDP占比城市绍兴人均GDP也与杭州、宁波相差无几。

与东部3省不同,中部3省都存在较突出的“一城独大”的现象。一城独大是省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标志。以湖北省为例,2016年武汉市GDP占全省的比重高达36.9%,而第二、三大城市宜昌和襄阳两市GDP占比均只有10%略多,且襄阳的人均GDP仅相当于武汉市的一半,而排在第四位的荆州人均GDP则不及武汉的1/3。这表明湖北省域经济发展相当不平衡。湖南省与河南省的“一城独大”现象也比较突出,相比湖北省的情形,则要略好一些。

“一城独大”很容易对周边中小城市产生“虹吸”效应,并将周边中小城市的人财物等资源更多地集中于大城市。因此,“一城独大”的现象,将不利于省域经济的均衡发展,相反,它会拉大省域内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

事实上,在省域经济发展比较均衡的东部3省,每一个地级市都是一个相对发达的明星城市,每一个地级市都有各自不同的产业特色,且城乡差距小,经济较发达。

与之相较,在中部3省中,无论是湖北,还是湖南、河南,一些地级市除了历史典故原因或自然风景原因闻名外,由于缺乏足够的产业支撑及企业龙头,再加上产业先进性不够,低端产业的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中部3省的地级市相对于东部3省的地级市,在经济发展水平及区域经济均衡度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综上所述,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在全国各区域经济、板块经济正在强化联动效应的大背景下,东部3省自然应该抓住新时代发展机遇,力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中部3省也应该正视差距,激发潜能,迎头赶上。

来源:上海转型发布

原标题:比较一下我国“沿海3省”与“内陆3省”在经济发展上有哪些不同特点?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国“沿海3省”与“内陆3省”在经济发展上有哪些不同特点?

从省域经济数据来看,凡是省域经济发达的地区,城乡差距就小,省域内经济发展更均衡,“一城独大”的现象也比较少。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国经济发展之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地区发展不平衡和产业发展不平衡两个方面。

从省域经济数据来看,凡是省域经济发达的地区,城乡差距就小,省域内经济发展更均衡,“一城独大”的现象也比较少;反之,省域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城乡差距就大,省域内经济发展就容易失衡,进而形成“一城独大”的分化格局。

如果把四大直辖市排除在外,江苏、浙江、广东三省堪称我国省域经济最发达的省份,由于它们均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本文称之为“东部3省”(亦可称为“沿海3省”),作为发达省域样本。与此同时,本文把中部地区三个重要省份,即湖北、湖南、河南称为“中部3省”(亦可称为“内陆3省”),作为发展水平有待提高的省域样本。下面,我们将从经济实力、产业结构水平、区域经济均衡等三个方面对“东部3省”与“中部3省”进行一个对比。

一、省域经济实力对比

这里采用人均GDP、流动人口、上市公司、养老金结余等指标来比较省域经济实力。

(1)人均GDP比较

反映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的最重要指标,其实不是GDP总量,而是人均GDP。这一指标既可以在国家之间比较,也可以在省域之间比较,能从某一侧面反映一个地区的劳动生产率及经济效率高低,也能反映一个地区人均创造财富的多少。

从表一数据看,2016年,我国人均GDP为53980元,东部3省人均GDP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江苏人均GDP高达95259元,浙江为83538元,广东为72787元。与之相比,中部3省的人均GDP要低很多。除湖北省人均GDP与全国平均水平大体持平外,湖南、河南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流动人口比较

众所周知,在没有政策干预的条件下,社会资源的流向,总是从经济落后的地区流向经济发达的地区,其中,人口流动是最重要的风向标,而劳动力的流动更是财富创造者的流动。所谓“人随钱走,物随钱流”,因为资本是最具市场眼光的东西。

人口与劳动力流向反映的是地区经济的发达程度及人气,人口与劳动力总是向经济发达的地区聚集;反过来,净流入人口越多的地区,劳动力供给的质与量就越高,创造的财富总量就会越大。截至2016年底,广东省户籍人口为9165万人,但其常住人口却达1.1亿人,净流入人口高达1834万人。浙江也有679万的净流入人口,江苏则有219万的净流入人口。相比之下,湖北省是271万的人口净流出,湖南是420万人的净流出,河南省净流出人口甚至超过千万。

(3)上市公司比较

上市公司是地区经济的产业龙头或产业支撑,也是地方融资、税收及GDP的重要贡献者。上市公司数量的多少,是地区经济实力的“硬指标”,基本上不存在“水分”,因为IPO门槛高、审核严,外界很难做手脚。

一个地区经济越发达,则好企业越多,IPO机会就越多。反过来讲,上市公司越多的地区,越能获得再融资机会,吸引到越多的人才和发展机会。因此,一个地区上市公司数量的多少,不仅反映了该地区的企业素质及竞争实力,更反映了该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

从中国的情况来看,在2004年中小板诞生前,上市公司数量主要反映了一个地区国有企业的发展水平;而自2004年以后,尤其是自2009年创业板诞生后,上市公司数量更反映出了一个地区民营企业的发展水平。

从上市公司存量来看,截至2018年2月8日,按注册地统计,全国省域A股上市公司最多的三个省分别是:广东572家,浙江417家,江苏384家,三省A股上市公司合计占全国的比重高达39.3%。与之相较,湖北省仅有96家上市公司,不及广东省的1/5,也不及浙江省的1/4。湖南为103家,河南为78家,中部3省A股上市公司合计仅有270家。

从历史来看,在2000年底之前,上市公司主要是国有企业或集体所有制企业,民营企业尚无上市资格,再加上行政审批的IPO体制带有平均主义和大锅饭色彩,因此,当时中部3省与东部3省的上市公司数大体相当、差距不大。然而,随着IPO体制及市场结构发生变化,从2004年开始,民营企业逐渐成为A股上市公司主体,中部3省与东部3省的上市公司数量不断拉开差距,这也折射出了各地民营企业发展的巨大差距。

从上市公司增量来看,2017年是A股IPO常态化非常重要的一年,这一年“新股扩容”力度史无前例,东部3省全年新增IPO数分别65家、87家、98家,而中部3省IPO数则少很多,其中,湖北全年新增上市公司仅有2家。

(4)养老金结余比较

养老金结余既是地区财富储备形式之一,也是未来养老金支付的实力所在。

养老金结余规模主要取决于两大因素。一个因素是参保缴费人数多少。一般地,人口流入多的省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多,雇主与雇员缴费能力强,基金收入增长就快;反之,人口流出多的省份,则参保人数就会减少,雇主与雇员缴费能力就会下降,养老金增长就缓慢。另一个因素是人口老龄化程度。事实上,人口老龄化与人口流动关系密切,人口流出多的省份,人口老龄化就会加剧,在人口老龄化快的地区,养老金支付增长速度明显快于缴费增长速度;反之亦然。

2016年底,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为36577亿元,其中广东为7258亿元,基金结余较上年净增加1100亿元;江苏和浙江两省基金结余均超过3000亿元,均较上年净增加200多亿元。中部3省基金结余则相对较少。2015年底湖北省基金结余为846亿元,2016年底基金结余降至828亿元;2016年底湖南和河南两省基金结余分别为945亿元和969亿元,两省较上年仅增长数十亿元。这里还要提一下,2016年湖北省成为了中部地区首个养老金当年“收不抵支”的省份。

二、省域产业结构比较

从产业结构来看,东部3省与中部3省也存在较大的反差。

先从GDP三产业结构看,东部3省第一产业GDP占比约为5%,而中部3省第一产业GDP占比则均超过10%;在第二产业GDP占比上,东部3省与中部3省基本相当,大体处在44%左右;而在第三产业GDP占比上,东部3省均在50%以上,而中部3省则在45%左右。这表明省域GDP规模增长主要依赖工业和服务业,农业的GDP贡献仍在不断下降之中。

再从就业结构看,东部3省第一产业就业比重,除广东为20%略多外,浙江和江苏均明显低于20%,而中部3省均高于35%;东部3省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均高于40%,而中部3省均未超过30%;在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东部3省与中部3省大体相当。

与GDP三产业结构相比,劳动力就业结构更能反映省域经济的发达程度,并且更能反映产业结构的先进性及劳动生产率水平高低。东部3省只有两成或不足两成的劳动力从事农业,而中部3省却有高达近四成的劳动力仍在从事传统农业,表明中部3省工业相对落后,无法吸纳农业过剩劳动力的转移人口,而东部3省正是因为工业发达,很顺利地消化了农业过剩劳动力的转移。正是因为中部3省工业相对落后,因此,中部3省农业过剩劳动力只能向外转移。

三、省域经济地区均衡比较

城市是省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和重要支点。城市数量及城市规模可以用来衡量省域经济发展的均衡度。

区域经济地区均衡主要有两个比较指标:一是省域GDP占比最大的前四个城市,它们之间的经济体量差异大小;二是省域最大经济体量的前四个城市,它们的人均GDP水平的差异大小。

先从省域前四大城市的经济均衡度来看(见表四),东部3省均不存在“一城独大”的现象。例如,深圳与广州是广东省GDP占比最大的两个城市,二者在全省的GDP占比均为25%左右,这两大城市对于“珠三角”格局的形成至关重要;再从人均GDP水平来看,深圳略高于广州。此外,佛山与东莞紧随其后,而且人均GDP也比较高。

而在江苏省GDP占比最大的两个城市之间,苏州GDP占比超过南京6.5个百分点,且苏州的人均GDP也略高于南京;作为第三大GDP占比城市,无锡也直追南京,并且无锡的人均GDP水平也略高于南京,这充分反映了江苏省域经济的“多极化”、多足鼎立的均衡发展格局。

此外,浙江省GDP占比最大的两个城市之间,杭州GDP占比仅高出宁波5.4个百分点,且两市人均GDP水平基本相当;第四大GDP占比城市绍兴人均GDP也与杭州、宁波相差无几。

与东部3省不同,中部3省都存在较突出的“一城独大”的现象。一城独大是省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标志。以湖北省为例,2016年武汉市GDP占全省的比重高达36.9%,而第二、三大城市宜昌和襄阳两市GDP占比均只有10%略多,且襄阳的人均GDP仅相当于武汉市的一半,而排在第四位的荆州人均GDP则不及武汉的1/3。这表明湖北省域经济发展相当不平衡。湖南省与河南省的“一城独大”现象也比较突出,相比湖北省的情形,则要略好一些。

“一城独大”很容易对周边中小城市产生“虹吸”效应,并将周边中小城市的人财物等资源更多地集中于大城市。因此,“一城独大”的现象,将不利于省域经济的均衡发展,相反,它会拉大省域内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

事实上,在省域经济发展比较均衡的东部3省,每一个地级市都是一个相对发达的明星城市,每一个地级市都有各自不同的产业特色,且城乡差距小,经济较发达。

与之相较,在中部3省中,无论是湖北,还是湖南、河南,一些地级市除了历史典故原因或自然风景原因闻名外,由于缺乏足够的产业支撑及企业龙头,再加上产业先进性不够,低端产业的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中部3省的地级市相对于东部3省的地级市,在经济发展水平及区域经济均衡度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综上所述,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在全国各区域经济、板块经济正在强化联动效应的大背景下,东部3省自然应该抓住新时代发展机遇,力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中部3省也应该正视差距,激发潜能,迎头赶上。

来源:上海转型发布

原标题:比较一下我国“沿海3省”与“内陆3省”在经济发展上有哪些不同特点?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