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从奢品饮料到大众甜品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从奢品饮料到大众甜品

巧克力爱好者要注意了。你现在所吃到的每一只巧克力,都将成为回忆。

所评图书:

书名:《巧克力:一部真实的历史》

作者:(美)索菲·D.科、麦克·D.科

译者:董舒琪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启真馆

出版日期:2017年12月

 

巧克力爱好者要注意了。你现在所吃到的每一只巧克力,都将成为回忆。

原因是这样,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科学家研究发现,全球变暖并且气候的干燥化,正在使得可可的产量下降,直至绝收。预计全球可可豆的两大产地,非洲国家科特迪瓦和加纳,目前适宜于出产可可豆的土地也越来越少。

当然,你也不必太感伤。可可豆是在大航海时代以后,才从美洲扩散种植到了其他大洲,巧克力还一度被认为带有神奇功效,又或者有毒。在很长的时间内,巧克力并不像中国的茶那样是大众饮品,而是贵族专享的奢侈品。考古学家在玛雅文明遗址探索发现,玛雅贵族会在各种仪式上饮用巧克力。阿兹特克文明时期,可可豆不仅是精英阶层的饮品,而且还一度充当着货币。

今天的人们,对于巧克力的印象是一种甜味(带苦味)的固体食物,但其实更长的时间内,巧克力是以流质饮品的形态出现。美国人类学家、食物历史学家索菲·D.科和耶鲁大学人类学名誉教授麦克·D.科合著的《巧克力:一部真实的历史》一书中梳理指出,巧克力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四千年前的墨西哥,之后长期成为玛雅王朝和阿兹特克王朝的贵族饮品。《巧克力:一部真实的历史》这本书重点介绍了巧克力在大航海时代以后,从新大陆扩散到“旧世界”并成为全球流行食品的过程,评析了相关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影响。

《巧克力:一部真实的历史》书中介绍了巧克力的化学成分,指出这种舶自新大陆的食物给旧大陆的食客带来了可可碱和咖啡因,前者是轻度的兴奋剂、血管舒张剂和利尿剂,而后者具有精神刺激效果。这本书根据考古学家、植物学家近年来的考证研究,探索了玛雅文明和阿兹特克文明时期的巧克力炼制、饮用方式。有趣的是,在古代美洲,巧克力的精神刺激效果,使得人们坚信其具有神奇的效果,并因此发源出复杂化的符号含义。

西班牙殖民者在击溃阿兹特克王朝后,最初对于可可豆、巧克力饮品的印象很差,但随着殖民化种植园经济的发展,殖民者开始接受这种独特的食物。西班牙人甚至试图寻找巧克力在医学上的特效功能——这使得巧克力很快传入欧洲。

巧克力传入欧洲后,各国王室和富商阶层开始像过去的阿兹特克王朝贵族那样,饮用巧克力。因为巧克力具有精神刺激效果,所以巧克力爱好者不得不想方设法来解释这种食物与葡萄酒存在区别,以便于在宗教场合也可以大大方方的饮用。

与中国康熙皇帝同时期的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是巧克力的“发烧友”。当时的法国与泰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后者为了借助法国力量以便遭荷兰殖民,不惜万里之遥将精制的巧克力金壶、银壶由使臣送到凡尔赛宫。同时期的英国,咖啡馆里,人们可以选择的饮品不仅有咖啡、茶,也包括依照法国配方调制的巧克力。

书中第六章介绍了近代巧克力产业的发展兴衰。巧克力在欧洲受到欢迎,消费人群也逐渐突破了王室贵族,市场前景看好,这不禁刺激了美洲的种植园经济,带动了殖民者不断深入探索拉美腹地,将更多土地开辟用来种植可可、烟草和甘蔗。而可可这一作物也在19世纪被广泛引入了非洲和东南亚种植。

全书第八章叙述了巧克力消费大众化的历程。这其中,巧克力的产品形态从液体转化为了固体。1828年,荷兰化学家梵·豪登申请了新型巧克力粉的加工流程的专利,之后大规模生产新型固体巧克力。在美国、英国和欧洲大陆很多国家,越来越多的糖果制造商投身于固体巧克力糖果制造,而可可粉则被以调味粉的形式用于蛋糕、冰激凌、饼干制作。请注意,这之后,平民大众才有机会以比较便宜的价格买到巧克力食用。然而,巧克力产品变得大众化,也使得掺假越来越严重,很多产品中的可可脂含量微乎其微,而被蛋黄、杏仁油、牛板油等的混合物甚至土豆淀粉替代。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从奢品饮料到大众甜品

巧克力爱好者要注意了。你现在所吃到的每一只巧克力,都将成为回忆。

所评图书:

书名:《巧克力:一部真实的历史》

作者:(美)索菲·D.科、麦克·D.科

译者:董舒琪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启真馆

出版日期:2017年12月

 

巧克力爱好者要注意了。你现在所吃到的每一只巧克力,都将成为回忆。

原因是这样,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科学家研究发现,全球变暖并且气候的干燥化,正在使得可可的产量下降,直至绝收。预计全球可可豆的两大产地,非洲国家科特迪瓦和加纳,目前适宜于出产可可豆的土地也越来越少。

当然,你也不必太感伤。可可豆是在大航海时代以后,才从美洲扩散种植到了其他大洲,巧克力还一度被认为带有神奇功效,又或者有毒。在很长的时间内,巧克力并不像中国的茶那样是大众饮品,而是贵族专享的奢侈品。考古学家在玛雅文明遗址探索发现,玛雅贵族会在各种仪式上饮用巧克力。阿兹特克文明时期,可可豆不仅是精英阶层的饮品,而且还一度充当着货币。

今天的人们,对于巧克力的印象是一种甜味(带苦味)的固体食物,但其实更长的时间内,巧克力是以流质饮品的形态出现。美国人类学家、食物历史学家索菲·D.科和耶鲁大学人类学名誉教授麦克·D.科合著的《巧克力:一部真实的历史》一书中梳理指出,巧克力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四千年前的墨西哥,之后长期成为玛雅王朝和阿兹特克王朝的贵族饮品。《巧克力:一部真实的历史》这本书重点介绍了巧克力在大航海时代以后,从新大陆扩散到“旧世界”并成为全球流行食品的过程,评析了相关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影响。

《巧克力:一部真实的历史》书中介绍了巧克力的化学成分,指出这种舶自新大陆的食物给旧大陆的食客带来了可可碱和咖啡因,前者是轻度的兴奋剂、血管舒张剂和利尿剂,而后者具有精神刺激效果。这本书根据考古学家、植物学家近年来的考证研究,探索了玛雅文明和阿兹特克文明时期的巧克力炼制、饮用方式。有趣的是,在古代美洲,巧克力的精神刺激效果,使得人们坚信其具有神奇的效果,并因此发源出复杂化的符号含义。

西班牙殖民者在击溃阿兹特克王朝后,最初对于可可豆、巧克力饮品的印象很差,但随着殖民化种植园经济的发展,殖民者开始接受这种独特的食物。西班牙人甚至试图寻找巧克力在医学上的特效功能——这使得巧克力很快传入欧洲。

巧克力传入欧洲后,各国王室和富商阶层开始像过去的阿兹特克王朝贵族那样,饮用巧克力。因为巧克力具有精神刺激效果,所以巧克力爱好者不得不想方设法来解释这种食物与葡萄酒存在区别,以便于在宗教场合也可以大大方方的饮用。

与中国康熙皇帝同时期的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是巧克力的“发烧友”。当时的法国与泰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后者为了借助法国力量以便遭荷兰殖民,不惜万里之遥将精制的巧克力金壶、银壶由使臣送到凡尔赛宫。同时期的英国,咖啡馆里,人们可以选择的饮品不仅有咖啡、茶,也包括依照法国配方调制的巧克力。

书中第六章介绍了近代巧克力产业的发展兴衰。巧克力在欧洲受到欢迎,消费人群也逐渐突破了王室贵族,市场前景看好,这不禁刺激了美洲的种植园经济,带动了殖民者不断深入探索拉美腹地,将更多土地开辟用来种植可可、烟草和甘蔗。而可可这一作物也在19世纪被广泛引入了非洲和东南亚种植。

全书第八章叙述了巧克力消费大众化的历程。这其中,巧克力的产品形态从液体转化为了固体。1828年,荷兰化学家梵·豪登申请了新型巧克力粉的加工流程的专利,之后大规模生产新型固体巧克力。在美国、英国和欧洲大陆很多国家,越来越多的糖果制造商投身于固体巧克力糖果制造,而可可粉则被以调味粉的形式用于蛋糕、冰激凌、饼干制作。请注意,这之后,平民大众才有机会以比较便宜的价格买到巧克力食用。然而,巧克力产品变得大众化,也使得掺假越来越严重,很多产品中的可可脂含量微乎其微,而被蛋黄、杏仁油、牛板油等的混合物甚至土豆淀粉替代。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