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3点钟区块链”喧嚣外的创业者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3点钟区块链”喧嚣外的创业者

这个群,虽然不讨论被政府监管的ICO,但是每天都在讨论区块链,因为大家都知道ICO造富的神话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不断有人通过区块链项目在海外ICO,一夜之间实现财富自由。

 

文 | 朱琼华

一个名为“3点钟区块链”的微信群,突然名声大噪。

这个群里的成员,既有来自区块链大佬的蔡文胜、薛蛮子、陈伟星,还有红杉资本沈南鹏、360董事长周鸿祎,甚至还有高晓松、佟丽娅 、韩庚等明星。

凌晨三点,本是人类深度睡眠的时间。这个微信群,选择在凌晨三点解读币圈、链圈最新事实和观点。币链圈,24小时无休眠。蔡文胜发朋友圈说:未来一年,睡觉都是浪费时间。

这个群,虽然不讨论被政府监管的ICO,但是每天都在讨论区块链,因为大家都知道ICO造富的神话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不断有人通过区块链项目在海外ICO,一夜之间实现财富自由。

“3点钟区块链”正在不断的分叉,诞生无数个群,像一张大网在春节假期——中国史上人口迁徙数量最大的日子疯狂传播,网罗二三四五线城市新韭菜们。

在三点钟众多群里,区块链已经演变为一种神学、哲学,甚至是人生信仰。

“区块链颠覆互联网”、“币圈一天,人间一年”……三点钟引发的焦虑,像大雾一样弥漫在中国各个社会阶层。

区块链到底是什么?除了虚拟货币之外有什么落地的应用?没有几个人说得清。

1

尘归尘,土归土。

当大多数人为区块链和ICO疯狂时,一些人因为不能加入三点钟区块链而焦虑,而另外一些人则拒绝入群。

孙立林就是其中之一。

春节最火热的时候,孙立林被人邀请拉入三点区块链群,但是他觉得很喧嚣,拒绝了。

“ICO圈钱来的这么容易,有些创业者就不想再做事情了。”孙立林向新金融见闻(AWFintech)表示。

在孙立林看来,一个不曾预料的虚拟世界正悄然生长。这个时代,是以区块链为代表的底层技术革命。但是,目前没有人能够准确的知道未来会以什么样的具体方式演进。

他所作的事情是:着力成为整个数据流动的底层技术提供商。

他目前是国内区块链股权融资最大的项目公司——矩阵元创始人。2016年8月,矩阵元获得了万向旗下的分布式资本1.5亿元的融资,目前公司共有130人。

41岁的孙立林,也曾是个追风少年。

1999年,在互联网泡沫破灭的时候,他从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毕业,进入国企,从事潜艇战术指挥系统研究工作。

在水下趴了三年后,不安分的他重新考入武汉大学,攻读该校硕士、博士学位。在读博士期间,他被Google Earth 所震惊,他不想再做专业内传统的摄影测量工作,“下决心要看看这个世界”。

他毅然放弃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进入易观做互联网咨询工作。

之后,他进入了中国银联工作,先后担任过中国银联战略发展部高级研究员、市场拓展部高级主管,后担任第三方支付机构银视通常务副总经理。

管理中国银联第三方支付机构银视通的两年工作经验,对孙立林的影响较大。

“那个时候,发现最可能的未来是百亿规模的、不安全的计算终端需要接入到不安全的网络环境,进行安全的交易。”孙立林回忆说,在这个节点,他做了几年,还推出了用于安全交易的机顶盒终端,但也发现在这个体制下很难真的取得突破。

2013年,比特币风潮在中国崛起。因为有比特币交易所寻求支付合作,也有一圈校友在这个领域当中从事芯片和矿机业务,开始进入到早期比特币圈子,开始关注新技术带给金融基础设施的变化。

“到了2014年中,我认为,挖矿是一个浪费能源的事情。”孙立林回忆,在喧嚣中,他决定扎根金融基础设施服务。

2014年,37岁的他毅然从中国银联离开,创立了矩阵金融。

 

2

创业的风潮,一波刮过一波。

P2P,智能金融,现金贷,ICO,区块链……风刮过一波又一波,中国从来不缺乏追风口的公司。

一家名叫二三四五的A股上市公司,在现金贷崛起的时候,迅速做起了网上现金贷业务,其利润在2017年超过9亿元,而在面临监管时刻,他悄然将现金贷业务剥离,迅速裁员,转向了区块链领域。

孙立林回忆,前两年AI和智能金融很火,很多投资人找到他,期望矩阵金融转型做AI。

“那时候,做区块链在中国较为边缘,不容易被投资人理解。”孙立林说,如今很多区块链风潮来了,很多投资人让他将公司ICO。

而实际上,真正让矩阵元出名的是万向控股的肖风。

过去几年,万向全面布局区块链。截止到2016年8月,万向控股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投资了29家区块链创业公司。2015年开始,孙立林开始配合肖风在国内推广区块链理念和技术应用的普及。

2016年年初,一次偶然的机会,孙立林和万向控股副董事长肖风到英国出差。

那天为了倒时差,他和肖风在海德公园走了12公里,一直探讨区块链未来的发展。

根据孙立林的转述:肖风认为,做金融基础设施这条路足够漫长,他将调动万向和其全球资源,支持孙立林打这场仗。

这次差旅后,矩阵金融获得了1.5亿元融资,创下当时国内区块链初创企业单笔融资金额最高纪录。

该笔投资的资金分配为,万向控股集团出资 1.25 亿、分布式基金出资 2500 万,投资后联合持有矩阵金融 25% 的股份。

2016年底,矩阵金融改名为矩阵元,立足于区块链底层技术,从最初的单纯服务金融业开始横向拓展至全行业。

“我们向整个数字世界提供运营服务。”孙立林表示,要实现这个目标,至少需要十五年的时间。

2017年,矩阵元与微众银行、万向区块链联合开发近一年,并经工程化检验的区块链底层平台BCOS(BlockChain OpenSource)实现了完全开源。

而最近,矩阵元发布了新产品——安全多方计算平台(MPC)、非交互零知识证明(NIZK)、硬件钱包和区块链开放服务平台JUICE。

在孙立林眼里,过去互联网时代的数据都是中心化的架构,而以区块链为代表的分布式的数字存储模式,是“无中心”、“多中心”或者“非中心”的。

“当数据成为核心资产,数据所有方就不太愿意进行交换,这就造成了数据孤岛。”孙立林认为:“但我们发现,今天的世界依然是一个强中心化的世界,因为要想对数据进行完整性分析依然需要中心化的归集。这就构成了第二个矛盾:数据隐私和数据归集的矛盾。矩阵元提出安全多方计算的思路试图建立数据孤岛的隐形桥梁。”

他的梦想是,在互联网转向区块链时代,计算机数据架构将实现整体迁移,而矩阵元要做的是数字流动的基础设施,成为数据流动运营商。

 

3

新技术浪潮来临的时候,大多数人看不清楚未来。

“没有人能够知道区块链未来会如何发展。”孙立林认为,区块链的下一个阶段将会呈现八九十年代的早期互联网时期群星璀璨的景象,但最终都会被整合、迭代掉。

在他看来,这波ICO区块链浪潮很多人太激动了。

从95年进入大学,密切关注互联网的他,经历了很多浪潮:IT浪潮、互联网浪潮、web2.0、移动互联网、团购、电商……“一波波经历下来,就会发现,经历泡沫后,大多数人会离场。”

他举例说,雅虎的杨致远在1998年就成立了Mobile部做移动开发,最高时达到1000多人,对非智能手机做了很多苦力工作。但2007年该部门因无法支撑而被撤销,而一年后苹果的iPhone3全球畅销。如果杨致远把那1000人放在2008年之后招可能就赢了。

“区块链鼓吹者和反对者,都一样的盲目。”孙立林认为,基础设施的路是漫长且烧钱的,深入下去有无数的坑需要填,现在的硬件、软件都达不到要求,技术需要升级。而最终从事区块链底层开发能够活下来的公司,他预测不会超过3家。

在孙立林看来,泡沫肯定会破灭,会来的很快,裸泳者将会付出水面。

毫无疑问,矩阵元所从事的研发工作需要长期投入。然而让他感到欣喜的是,很多空壳链公司来找他,一些传统的行业巨头也来找他,探讨区块链底层架构。

面对海外ICO急速融资一夜财富自由的故事,孙立林说,他并不排斥ICO,这是人类社会对新大陆探索采用的全新的融资方式,未来的路还需要摸索,在合规的前提下支撑技术的发展。

来源:华尔街见闻

原标题:“3点钟区块链”喧嚣外的创业者

最新更新时间:03/05 08:54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3点钟区块链”喧嚣外的创业者

这个群,虽然不讨论被政府监管的ICO,但是每天都在讨论区块链,因为大家都知道ICO造富的神话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不断有人通过区块链项目在海外ICO,一夜之间实现财富自由。

 

文 | 朱琼华

一个名为“3点钟区块链”的微信群,突然名声大噪。

这个群里的成员,既有来自区块链大佬的蔡文胜、薛蛮子、陈伟星,还有红杉资本沈南鹏、360董事长周鸿祎,甚至还有高晓松、佟丽娅 、韩庚等明星。

凌晨三点,本是人类深度睡眠的时间。这个微信群,选择在凌晨三点解读币圈、链圈最新事实和观点。币链圈,24小时无休眠。蔡文胜发朋友圈说:未来一年,睡觉都是浪费时间。

这个群,虽然不讨论被政府监管的ICO,但是每天都在讨论区块链,因为大家都知道ICO造富的神话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不断有人通过区块链项目在海外ICO,一夜之间实现财富自由。

“3点钟区块链”正在不断的分叉,诞生无数个群,像一张大网在春节假期——中国史上人口迁徙数量最大的日子疯狂传播,网罗二三四五线城市新韭菜们。

在三点钟众多群里,区块链已经演变为一种神学、哲学,甚至是人生信仰。

“区块链颠覆互联网”、“币圈一天,人间一年”……三点钟引发的焦虑,像大雾一样弥漫在中国各个社会阶层。

区块链到底是什么?除了虚拟货币之外有什么落地的应用?没有几个人说得清。

1

尘归尘,土归土。

当大多数人为区块链和ICO疯狂时,一些人因为不能加入三点钟区块链而焦虑,而另外一些人则拒绝入群。

孙立林就是其中之一。

春节最火热的时候,孙立林被人邀请拉入三点区块链群,但是他觉得很喧嚣,拒绝了。

“ICO圈钱来的这么容易,有些创业者就不想再做事情了。”孙立林向新金融见闻(AWFintech)表示。

在孙立林看来,一个不曾预料的虚拟世界正悄然生长。这个时代,是以区块链为代表的底层技术革命。但是,目前没有人能够准确的知道未来会以什么样的具体方式演进。

他所作的事情是:着力成为整个数据流动的底层技术提供商。

他目前是国内区块链股权融资最大的项目公司——矩阵元创始人。2016年8月,矩阵元获得了万向旗下的分布式资本1.5亿元的融资,目前公司共有130人。

41岁的孙立林,也曾是个追风少年。

1999年,在互联网泡沫破灭的时候,他从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毕业,进入国企,从事潜艇战术指挥系统研究工作。

在水下趴了三年后,不安分的他重新考入武汉大学,攻读该校硕士、博士学位。在读博士期间,他被Google Earth 所震惊,他不想再做专业内传统的摄影测量工作,“下决心要看看这个世界”。

他毅然放弃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进入易观做互联网咨询工作。

之后,他进入了中国银联工作,先后担任过中国银联战略发展部高级研究员、市场拓展部高级主管,后担任第三方支付机构银视通常务副总经理。

管理中国银联第三方支付机构银视通的两年工作经验,对孙立林的影响较大。

“那个时候,发现最可能的未来是百亿规模的、不安全的计算终端需要接入到不安全的网络环境,进行安全的交易。”孙立林回忆说,在这个节点,他做了几年,还推出了用于安全交易的机顶盒终端,但也发现在这个体制下很难真的取得突破。

2013年,比特币风潮在中国崛起。因为有比特币交易所寻求支付合作,也有一圈校友在这个领域当中从事芯片和矿机业务,开始进入到早期比特币圈子,开始关注新技术带给金融基础设施的变化。

“到了2014年中,我认为,挖矿是一个浪费能源的事情。”孙立林回忆,在喧嚣中,他决定扎根金融基础设施服务。

2014年,37岁的他毅然从中国银联离开,创立了矩阵金融。

 

2

创业的风潮,一波刮过一波。

P2P,智能金融,现金贷,ICO,区块链……风刮过一波又一波,中国从来不缺乏追风口的公司。

一家名叫二三四五的A股上市公司,在现金贷崛起的时候,迅速做起了网上现金贷业务,其利润在2017年超过9亿元,而在面临监管时刻,他悄然将现金贷业务剥离,迅速裁员,转向了区块链领域。

孙立林回忆,前两年AI和智能金融很火,很多投资人找到他,期望矩阵金融转型做AI。

“那时候,做区块链在中国较为边缘,不容易被投资人理解。”孙立林说,如今很多区块链风潮来了,很多投资人让他将公司ICO。

而实际上,真正让矩阵元出名的是万向控股的肖风。

过去几年,万向全面布局区块链。截止到2016年8月,万向控股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投资了29家区块链创业公司。2015年开始,孙立林开始配合肖风在国内推广区块链理念和技术应用的普及。

2016年年初,一次偶然的机会,孙立林和万向控股副董事长肖风到英国出差。

那天为了倒时差,他和肖风在海德公园走了12公里,一直探讨区块链未来的发展。

根据孙立林的转述:肖风认为,做金融基础设施这条路足够漫长,他将调动万向和其全球资源,支持孙立林打这场仗。

这次差旅后,矩阵金融获得了1.5亿元融资,创下当时国内区块链初创企业单笔融资金额最高纪录。

该笔投资的资金分配为,万向控股集团出资 1.25 亿、分布式基金出资 2500 万,投资后联合持有矩阵金融 25% 的股份。

2016年底,矩阵金融改名为矩阵元,立足于区块链底层技术,从最初的单纯服务金融业开始横向拓展至全行业。

“我们向整个数字世界提供运营服务。”孙立林表示,要实现这个目标,至少需要十五年的时间。

2017年,矩阵元与微众银行、万向区块链联合开发近一年,并经工程化检验的区块链底层平台BCOS(BlockChain OpenSource)实现了完全开源。

而最近,矩阵元发布了新产品——安全多方计算平台(MPC)、非交互零知识证明(NIZK)、硬件钱包和区块链开放服务平台JUICE。

在孙立林眼里,过去互联网时代的数据都是中心化的架构,而以区块链为代表的分布式的数字存储模式,是“无中心”、“多中心”或者“非中心”的。

“当数据成为核心资产,数据所有方就不太愿意进行交换,这就造成了数据孤岛。”孙立林认为:“但我们发现,今天的世界依然是一个强中心化的世界,因为要想对数据进行完整性分析依然需要中心化的归集。这就构成了第二个矛盾:数据隐私和数据归集的矛盾。矩阵元提出安全多方计算的思路试图建立数据孤岛的隐形桥梁。”

他的梦想是,在互联网转向区块链时代,计算机数据架构将实现整体迁移,而矩阵元要做的是数字流动的基础设施,成为数据流动运营商。

 

3

新技术浪潮来临的时候,大多数人看不清楚未来。

“没有人能够知道区块链未来会如何发展。”孙立林认为,区块链的下一个阶段将会呈现八九十年代的早期互联网时期群星璀璨的景象,但最终都会被整合、迭代掉。

在他看来,这波ICO区块链浪潮很多人太激动了。

从95年进入大学,密切关注互联网的他,经历了很多浪潮:IT浪潮、互联网浪潮、web2.0、移动互联网、团购、电商……“一波波经历下来,就会发现,经历泡沫后,大多数人会离场。”

他举例说,雅虎的杨致远在1998年就成立了Mobile部做移动开发,最高时达到1000多人,对非智能手机做了很多苦力工作。但2007年该部门因无法支撑而被撤销,而一年后苹果的iPhone3全球畅销。如果杨致远把那1000人放在2008年之后招可能就赢了。

“区块链鼓吹者和反对者,都一样的盲目。”孙立林认为,基础设施的路是漫长且烧钱的,深入下去有无数的坑需要填,现在的硬件、软件都达不到要求,技术需要升级。而最终从事区块链底层开发能够活下来的公司,他预测不会超过3家。

在孙立林看来,泡沫肯定会破灭,会来的很快,裸泳者将会付出水面。

毫无疑问,矩阵元所从事的研发工作需要长期投入。然而让他感到欣喜的是,很多空壳链公司来找他,一些传统的行业巨头也来找他,探讨区块链底层架构。

面对海外ICO急速融资一夜财富自由的故事,孙立林说,他并不排斥ICO,这是人类社会对新大陆探索采用的全新的融资方式,未来的路还需要摸索,在合规的前提下支撑技术的发展。

来源:华尔街见闻

原标题:“3点钟区块链”喧嚣外的创业者

最新更新时间:03/05 08:54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