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全国人大代表赵皖平:建议加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全国人大代表赵皖平:建议加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

近年来,国内城市的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相继开展,但农村黑臭水体问题受到的关注度却小很多。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年来,国内城市的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相继开展,但农村黑臭水体问题受到的关注度却小很多。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称,其将向两会建议,加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着力解决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

2015年,国务院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简称“水十条”),要求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应于2020年底前完成黑臭水体治理目标。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要于2017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水体。

“水十条”发布后,国内城市的黑臭水体整治效果逐步体现,而农村的黑臭水体问题依然严峻。赵皖平在名为《明确目标 强化措施 切实加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的议案中表示,全国各地已深入开展农村清洁工程,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而言,整治成效不明显。

“城市的黑臭水体更加集中、连片,更容易整治,农村的黑臭水体则比较分散,这是难点。”赵皖平告诉界面新闻,农村的黑臭水体形势很严峻,虽然农村的环境承载力相对城市较强,但农村的环保措施、民众环保意识较差,黑臭水体对农民生活的影响比较大。

赵皖平在议案中分析,农村的黑臭水体问题存在的原因包括:农村地区垃圾随地倾倒、污水随地排放现象比较普遍;黑臭水体治理涉及方方面面,管理协调难度大,上下游水体没有形成整体,造成水体治理区域化、碎片化;治理手段单一,系统性不足制约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治理体制机制不完善,投入不足问题没有取得突破。

赵皖平认为,治理农村黑臭水体问题需要从整体规划,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行顶层设计和规划,精准识别黑臭水体及其形成机理与变化特征,结合污染源、水系分布和补水来源等情况,精准确定黑臭水体整治和效果保持的技术路径。

“黑臭水体整治是一项系统的生态工程,需采用系统的、生态的、综合的治理方案。”赵皖平指出,要加大农村污水管网及污水处理厂建设力度,着力解决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

针对农村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赵皖平称,应加大对生态红线内建设行为的督查检查力度,严格禁止不符合主体功能的产业和项目落地;加强对矿产资源、水资源、旅游资源和交通基础设施等开发建设项目和活动的环境监管,努力遏制新的人为破坏。

现实中,我国农村环境卫生的发展速度要慢于其他基础设施的发展,农村环境的治理情况也远落后于城镇。

赵皖平指出,应持续加大对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设施建设等投入,补齐投入不足短板。积极探索市场购买服务,推广采用设计、施工、管养一体化模式,引进专业技能的环保企业参与到黑臭水体整治中,“让专业人做专业事”。

此外,赵皖平称,应鼓励乡镇购买环境监测、污染治理等第三方环境服务;全面推行“河长制”,明确每一水体水质管理的责任人。建立污染源排放智能监控体系,提高环保执法精准性和效率。纠正政绩导向偏差,提高生态环境指标在省政府对各地市县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中的权重。

“我提这个议案,是希望农村的黑臭水体问题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各地可以根据自身的财力情况,在乡村振兴规划中考虑到黑臭水体问题,”赵皖平表示,同时也是给在农村生活的人一个警醒,如果再不关注生活环境,不对以往的生活方式做出一些改变,环境将更加恶化。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全国人大代表赵皖平:建议加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

近年来,国内城市的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相继开展,但农村黑臭水体问题受到的关注度却小很多。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年来,国内城市的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相继开展,但农村黑臭水体问题受到的关注度却小很多。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称,其将向两会建议,加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着力解决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

2015年,国务院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简称“水十条”),要求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应于2020年底前完成黑臭水体治理目标。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要于2017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水体。

“水十条”发布后,国内城市的黑臭水体整治效果逐步体现,而农村的黑臭水体问题依然严峻。赵皖平在名为《明确目标 强化措施 切实加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的议案中表示,全国各地已深入开展农村清洁工程,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而言,整治成效不明显。

“城市的黑臭水体更加集中、连片,更容易整治,农村的黑臭水体则比较分散,这是难点。”赵皖平告诉界面新闻,农村的黑臭水体形势很严峻,虽然农村的环境承载力相对城市较强,但农村的环保措施、民众环保意识较差,黑臭水体对农民生活的影响比较大。

赵皖平在议案中分析,农村的黑臭水体问题存在的原因包括:农村地区垃圾随地倾倒、污水随地排放现象比较普遍;黑臭水体治理涉及方方面面,管理协调难度大,上下游水体没有形成整体,造成水体治理区域化、碎片化;治理手段单一,系统性不足制约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治理体制机制不完善,投入不足问题没有取得突破。

赵皖平认为,治理农村黑臭水体问题需要从整体规划,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行顶层设计和规划,精准识别黑臭水体及其形成机理与变化特征,结合污染源、水系分布和补水来源等情况,精准确定黑臭水体整治和效果保持的技术路径。

“黑臭水体整治是一项系统的生态工程,需采用系统的、生态的、综合的治理方案。”赵皖平指出,要加大农村污水管网及污水处理厂建设力度,着力解决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

针对农村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赵皖平称,应加大对生态红线内建设行为的督查检查力度,严格禁止不符合主体功能的产业和项目落地;加强对矿产资源、水资源、旅游资源和交通基础设施等开发建设项目和活动的环境监管,努力遏制新的人为破坏。

现实中,我国农村环境卫生的发展速度要慢于其他基础设施的发展,农村环境的治理情况也远落后于城镇。

赵皖平指出,应持续加大对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设施建设等投入,补齐投入不足短板。积极探索市场购买服务,推广采用设计、施工、管养一体化模式,引进专业技能的环保企业参与到黑臭水体整治中,“让专业人做专业事”。

此外,赵皖平称,应鼓励乡镇购买环境监测、污染治理等第三方环境服务;全面推行“河长制”,明确每一水体水质管理的责任人。建立污染源排放智能监控体系,提高环保执法精准性和效率。纠正政绩导向偏差,提高生态环境指标在省政府对各地市县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中的权重。

“我提这个议案,是希望农村的黑臭水体问题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各地可以根据自身的财力情况,在乡村振兴规划中考虑到黑臭水体问题,”赵皖平表示,同时也是给在农村生活的人一个警醒,如果再不关注生活环境,不对以往的生活方式做出一些改变,环境将更加恶化。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