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第三方检测的新“玩法” 这家香港公司想用小鱼为用户打消顾虑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第三方检测的新“玩法” 这家香港公司想用小鱼为用户打消顾虑

在杜伟梁和陈子翔的设想中,水中银未来会成长为一个生物检测技术的供应方,并成为企业在安全控制层面的一个入口。

一家名为“水中银”的香港生物科技公司,希望借助近年的消费升级浪潮,来抢占第三方检测市场。

水中银于2010年成立。发展初期,它们得到了来自香港政府的场地以及部分资金支持,并于2011年3月在香港科学园设立科研基地。公司创始人兼CEO杜伟梁表示,截至2018年3月,它们已经完成了B+轮融资,现有的投资方包括香港南丰集团、英诺资本、香港城市大学投资基金等等。

目前,水中银的估值已经超过了1亿美元,南丰集团行政总裁、前香港财政司司长梁锦松也曾表示,看好水中银成为香港第一家独角兽初创公司。

两会期间,网易CEO丁磊曾提出,要推进食品、农产品溯源工作的现代化、智能化。包括京东、网易等企业都已经引入权威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平台上的产品质量进行监督。

这表明第三方检测机构正在得到市场的重视。以A股上市企业华测检测(SZ. 300012)为例,其2017年的业绩预告显示,预计全年利润在1.2亿元-1.5亿元之间,同比增长20%-50%。

华测检测2017年半年报中也提到,全球检测市场保持快速增长,市场规模从2009年的700亿欧元增长至2014年的1234亿欧元,折合人民币年9200亿元,复合增速达12%;国内检测市场规模从2008年449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574亿元,复合增速将近20%。国内的第三方检测市场处于快速增长轨道之中。

传统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大多以贸易产品检测作为重点领域,外界所熟悉的瑞士SGS集团、德国莱茵TUV等等,多以较为大型的工业设备作为主要检测对象。这意味着,食品等消费品的检测依然有着充裕的市场空间。

水中银的优势在于采用的技术差异性。

和传统化学检测不同的是,水中银依托于鱼类进行生物检测,拥有“转基因鲭鳉鱼”及“斑马鱼”两种鱼类的胚胎毒理测试技术。

“相对而言,鱼胚胎能够带来更为高质量的检测数据。”杜伟梁介绍称,“鱼胚胎是脊椎动物且基因组序列已知,斑马鱼和人类致病相关基因还有84%的相似度;此外,培养鱼胚胎的成本要比测试其他生物要低得多。”

两种技术之中,转基因鲭鳉鱼能够检测的是慢性有毒物质(类雌激素)。当检测到产品中含有相关元素时,鱼胚胎会发出绿色荧光,光的强度能够量化有毒物质的含量。

至于斑马鱼胚胎,所检测的则是急性有毒物质。接触到有毒物质之后,胚胎会在48小时内出现包括血液凝结、心脏水肿之类的发育异常状况。

具体到检测步骤,水中银的鱼胚胎生物检测共分三步。产品先进行转基因鲭鳉鱼胚胎的慢性毒物测试,然后进行斑马鱼胚胎的急性毒物测试,最后进行一次成分筛查,来确定不合格的产品中包含了什么类型的化学有毒物质。

相比之下,传统的化学测试通过相关的机器设备来进行,能够在现有标准下精确地测试出样品中相关化学物质的的含量。对此,杜伟梁表示,水中银的生物检测虽然步骤比较复杂,但能够测试出的化学物品范围要广得多,也能够检测出化学物质混合后出现的毒化效应,这是传统检测所不具备的一个特点。

树立技术独特性的同时,水中银也在通过专利申请来保证自身技术的壁垒。根据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商务官陈子翔的介绍,水中银早在创办之初就已针对相关的鱼胚胎检测技术申请了专利,迄今为止,它们已经针对这项技术申请了超过10个全球范围内的专利。“基本上,如果要使用鱼胚胎来进行生物测试的话,就绕不过水中银的相关技术专利。”陈子翔说。

做好了检测技术储备后,水中银开始将这一方法向市场推广。它们最先选中的是一系列消费企业,比如化妆品巨头欧莱雅、伊利集团、香港翠华集团等等,所涉及的环节包括原料安全性检测、供应商筛查等。

有时水中银的检测技术还会成为机构进行投资的调查依据之一。

“一些投资机构在研究相关的消费品企业时会找到我们,要求了解这些企业旗下产品的安全性,来防范风险。”陈子翔说。一个可参考的案例是,2010年8月,圣元奶粉被爆可能存在雌激素超标,从而引起婴儿性早熟的问题,受此消息影响,圣元奶粉的股价在一天之内下挫34.52%。

水中银的合作方包括政府相关部门、消费行业企业、其他第三方测试机构等,其中合作的各地政府部门就已超过了10家,主流企业和检测机构的数量则是超过20家。

但水中银和老牌检测机构德国莱茵TUV一样,都面对着认知度和自身价值进一步提升的新命题。面对国内广阔的市场空间,现有第三方检测机构都希望不断扩大知名度,从而成为消费企业进行品质控制时的首选合作方。

为此,水中银在2017年5月推出了名为“小鱼亲测”的消费品安全信息平台,将市面上一些消费品进行有毒物质的抽样检测,并将结果公布在该平台上,以供消费者查看。产品质量检测的结果分为三个档次:“绿色小鱼”代表品质优秀,“黄色小鱼”代表基本合格,“红色小鱼”则代表有待改善。

目前为止,小鱼亲测已经进行过14类产品的检测,并且出具了相关的检测报告,检测的产品包括口红、液态奶、冰淇淋、润肤露等等。平台上检测过的产品数量已经超过68万个。

在陈子翔看来,小鱼亲测的出现,更多是起到提升企业知名度的作用,而不是要成为行业标准制定者。要具备这一地位,年轻的水中银还需要通过多年的运作才能实现。

“生物检测其实是对传统检测方式的一种补充。后者为相关产业制定一个基准,生物检测则是在这一基础上对具体的产品进行升级筛查。”他强调。

对于很多国内的消费者而言,消费升级的出现使得他们越发重视产品的质量。陈子翔认为,小鱼亲测的作用之一,就是帮助企业提升它们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分量。“通过我们的检测,哪怕只能增加10%的购买量,对客户企业都是一次价值的明显提升。”

当然,作为第三方检测机构,和企业走得太近并不是一件好事。为此,杜伟梁对于小鱼亲测的检测原则有着比较明确的界定:只推荐具体的产品,而不推荐某一品牌,“一个品牌里会有品质好的产品,也会有不合格的产品,这些我们都会列举出来。”

下一步,水中银打算根据小鱼亲测上的数据来形成更多内容,并且通过包括BAT以及网易在内的各大平台对外分发。也许在网易考拉这样的电商平台上,由小鱼亲测给出的产品推荐会逐步出现。

在杜伟梁和陈子翔的设想中,水中银未来会成长为一个生物检测技术的供应方,并成为企业在安全控制层面的一个入口。大大小小的消费品企业会找到它们,通过它们的技术来对自身的供应链进行质量评级,并且利用检测数据推动自身的产品价值提升,这是水中银所希望看到的。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第三方检测的新“玩法” 这家香港公司想用小鱼为用户打消顾虑

在杜伟梁和陈子翔的设想中,水中银未来会成长为一个生物检测技术的供应方,并成为企业在安全控制层面的一个入口。

一家名为“水中银”的香港生物科技公司,希望借助近年的消费升级浪潮,来抢占第三方检测市场。

水中银于2010年成立。发展初期,它们得到了来自香港政府的场地以及部分资金支持,并于2011年3月在香港科学园设立科研基地。公司创始人兼CEO杜伟梁表示,截至2018年3月,它们已经完成了B+轮融资,现有的投资方包括香港南丰集团、英诺资本、香港城市大学投资基金等等。

目前,水中银的估值已经超过了1亿美元,南丰集团行政总裁、前香港财政司司长梁锦松也曾表示,看好水中银成为香港第一家独角兽初创公司。

两会期间,网易CEO丁磊曾提出,要推进食品、农产品溯源工作的现代化、智能化。包括京东、网易等企业都已经引入权威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平台上的产品质量进行监督。

这表明第三方检测机构正在得到市场的重视。以A股上市企业华测检测(SZ. 300012)为例,其2017年的业绩预告显示,预计全年利润在1.2亿元-1.5亿元之间,同比增长20%-50%。

华测检测2017年半年报中也提到,全球检测市场保持快速增长,市场规模从2009年的700亿欧元增长至2014年的1234亿欧元,折合人民币年9200亿元,复合增速达12%;国内检测市场规模从2008年449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574亿元,复合增速将近20%。国内的第三方检测市场处于快速增长轨道之中。

传统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大多以贸易产品检测作为重点领域,外界所熟悉的瑞士SGS集团、德国莱茵TUV等等,多以较为大型的工业设备作为主要检测对象。这意味着,食品等消费品的检测依然有着充裕的市场空间。

水中银的优势在于采用的技术差异性。

和传统化学检测不同的是,水中银依托于鱼类进行生物检测,拥有“转基因鲭鳉鱼”及“斑马鱼”两种鱼类的胚胎毒理测试技术。

“相对而言,鱼胚胎能够带来更为高质量的检测数据。”杜伟梁介绍称,“鱼胚胎是脊椎动物且基因组序列已知,斑马鱼和人类致病相关基因还有84%的相似度;此外,培养鱼胚胎的成本要比测试其他生物要低得多。”

两种技术之中,转基因鲭鳉鱼能够检测的是慢性有毒物质(类雌激素)。当检测到产品中含有相关元素时,鱼胚胎会发出绿色荧光,光的强度能够量化有毒物质的含量。

至于斑马鱼胚胎,所检测的则是急性有毒物质。接触到有毒物质之后,胚胎会在48小时内出现包括血液凝结、心脏水肿之类的发育异常状况。

具体到检测步骤,水中银的鱼胚胎生物检测共分三步。产品先进行转基因鲭鳉鱼胚胎的慢性毒物测试,然后进行斑马鱼胚胎的急性毒物测试,最后进行一次成分筛查,来确定不合格的产品中包含了什么类型的化学有毒物质。

相比之下,传统的化学测试通过相关的机器设备来进行,能够在现有标准下精确地测试出样品中相关化学物质的的含量。对此,杜伟梁表示,水中银的生物检测虽然步骤比较复杂,但能够测试出的化学物品范围要广得多,也能够检测出化学物质混合后出现的毒化效应,这是传统检测所不具备的一个特点。

树立技术独特性的同时,水中银也在通过专利申请来保证自身技术的壁垒。根据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商务官陈子翔的介绍,水中银早在创办之初就已针对相关的鱼胚胎检测技术申请了专利,迄今为止,它们已经针对这项技术申请了超过10个全球范围内的专利。“基本上,如果要使用鱼胚胎来进行生物测试的话,就绕不过水中银的相关技术专利。”陈子翔说。

做好了检测技术储备后,水中银开始将这一方法向市场推广。它们最先选中的是一系列消费企业,比如化妆品巨头欧莱雅、伊利集团、香港翠华集团等等,所涉及的环节包括原料安全性检测、供应商筛查等。

有时水中银的检测技术还会成为机构进行投资的调查依据之一。

“一些投资机构在研究相关的消费品企业时会找到我们,要求了解这些企业旗下产品的安全性,来防范风险。”陈子翔说。一个可参考的案例是,2010年8月,圣元奶粉被爆可能存在雌激素超标,从而引起婴儿性早熟的问题,受此消息影响,圣元奶粉的股价在一天之内下挫34.52%。

水中银的合作方包括政府相关部门、消费行业企业、其他第三方测试机构等,其中合作的各地政府部门就已超过了10家,主流企业和检测机构的数量则是超过20家。

但水中银和老牌检测机构德国莱茵TUV一样,都面对着认知度和自身价值进一步提升的新命题。面对国内广阔的市场空间,现有第三方检测机构都希望不断扩大知名度,从而成为消费企业进行品质控制时的首选合作方。

为此,水中银在2017年5月推出了名为“小鱼亲测”的消费品安全信息平台,将市面上一些消费品进行有毒物质的抽样检测,并将结果公布在该平台上,以供消费者查看。产品质量检测的结果分为三个档次:“绿色小鱼”代表品质优秀,“黄色小鱼”代表基本合格,“红色小鱼”则代表有待改善。

目前为止,小鱼亲测已经进行过14类产品的检测,并且出具了相关的检测报告,检测的产品包括口红、液态奶、冰淇淋、润肤露等等。平台上检测过的产品数量已经超过68万个。

在陈子翔看来,小鱼亲测的出现,更多是起到提升企业知名度的作用,而不是要成为行业标准制定者。要具备这一地位,年轻的水中银还需要通过多年的运作才能实现。

“生物检测其实是对传统检测方式的一种补充。后者为相关产业制定一个基准,生物检测则是在这一基础上对具体的产品进行升级筛查。”他强调。

对于很多国内的消费者而言,消费升级的出现使得他们越发重视产品的质量。陈子翔认为,小鱼亲测的作用之一,就是帮助企业提升它们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分量。“通过我们的检测,哪怕只能增加10%的购买量,对客户企业都是一次价值的明显提升。”

当然,作为第三方检测机构,和企业走得太近并不是一件好事。为此,杜伟梁对于小鱼亲测的检测原则有着比较明确的界定:只推荐具体的产品,而不推荐某一品牌,“一个品牌里会有品质好的产品,也会有不合格的产品,这些我们都会列举出来。”

下一步,水中银打算根据小鱼亲测上的数据来形成更多内容,并且通过包括BAT以及网易在内的各大平台对外分发。也许在网易考拉这样的电商平台上,由小鱼亲测给出的产品推荐会逐步出现。

在杜伟梁和陈子翔的设想中,水中银未来会成长为一个生物检测技术的供应方,并成为企业在安全控制层面的一个入口。大大小小的消费品企业会找到它们,通过它们的技术来对自身的供应链进行质量评级,并且利用检测数据推动自身的产品价值提升,这是水中银所希望看到的。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