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信出版集团冲击创业板,要超越新华书店成中国最大的连锁书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信出版集团冲击创业板,要超越新华书店成中国最大的连锁书店

线下不景气的时候,靠线上撑起业绩,线上辉煌的时候,又开始绸缪线下。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修补屋顶,所以中信出版集团会出现线上与线下的轮动增长,穿越了实体书店的死亡谷。

中信出版集团正在申请创业板上市。2017年业绩飙涨,是2015年挂牌新三板时候的三倍。2017年的利润大概是2亿出头,按照创业板平均估值50倍计算,总市值也就是100亿。在出版行业算不上大,不过皖新传媒、凤凰传媒的一半。可见小池塘里面养不出大鱼,图书出版不是一个赚钱的行业,这一行的顶尖公司,跟万科、腾讯等地产、互联网行业的领头羊没法儿比。

中信出版集团是中国最大的图书出版机构之一,旗下拥有中信书店、信睿文化等子公司,按图书销售码洋计算,在中国图书市场位居第二位。作为支柱业务的图书销售每年大约可创造整体收入的86%。

书刊策划、出版和发行业务恰恰是受互联网冲击程度最深的领域。然而从2015年到2017年,中国经济急遽转型的关口,在总负债没有大幅增长的前提下,中信出版集团的业绩非但没有下滑,反而在短短三年时间,总资产、净资产、净利润等关键财务指标创下100%增福。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恰恰是电子商务。2015年到2017年,其线上业务每年增福达50%以上。

 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扉页上,印刷着一行醒目的铅字,“我们提供知识,以应对变化的世界”。作为一家商业性知识传播机构,这句话倒是挺能诠释它的经营方针。

曾几何时,它掌握着中国最多的机场书店,每年一半以上的收入来自线下图书销售。但是,它却能在线下优势尚未消失时提早拥抱电子商务。当机场书店的第一波红利消退后,电商及时填补了业绩真空。今天,线上业务带来的收入已经超过了线下渠道。电子商务为它撑起了半壁江山,还要助推它在创业板上市。而它,早已将目光投向了线下连锁书店的扩张。

企业经营如同高速公路上换挡,高速行驶的同时,必须审时度势,以便分秒之间做出正确的决策。中信出版集团的迅猛增长背后,正是线上线下、新旧经济之间的腾挪切换。

为什么在租金昂贵的机场开那么多书店?

2008年,中信出版社成立全资子公司中信书店。时值中国航空业的黄金年代,民航发送旅客规模即将达到2亿人次。航空旅客时间观念和经济能力较强,为了打发候机和飞行的时间,阅读意愿也更为强烈。成立伊始,中信书店就瞄准了这部分人群。2008年秋天,第一家中信书店在大连周水子机场候机楼开张,中信由此成为中国机场书店的开路先锋。

机场书店与电梯广告在商业逻辑上有异曲同工之处,作为内容分发终端,它们都是为了捕获人们在封闭空间的注意力。区别在于,一个销售图书,向终端消费者收费,一个兜售广告,向前端的广告商收费。不过,在很多人看来,机场书店陈列的大部分图书,已经和广告没有什么区别。为了收入多元化,许多机场书店干脆陈列柜和灯箱改成了广告位。

在电商务的冲击下,从2007年开始,不断有民营书店关闭。大连机场的试水却激发了中信书店开拓机场渠道的信心。2009年,北京首都机场航站楼商铺公开招标,中信的竞标团队精心准备了400多页的标书,一举击败国内、国外的多家强力竞争对手,拿下了T3航站楼总计1000多平方米的商铺三年经营权,为此每年要付出高达3000多万元的租金。

当时这笔资金足以在北京买下上千平米的写字楼。不过,这个昂贵的选择,不但奠定了中信书店的业务格局,也为其赢得了转型升级的时间和空间。当同行在此起彼伏的倒闭潮侵袭下举步维艰时,中信书店依托机场渠道逆势崛起,仅成立四年,年收入便突破1亿。

2013年,中信书店不但在首都机场T3航站楼续约三年,还一口气进入深圳、杭州、沈阳等城市,长驱直入17个机场,开设了137家书店,一举成为中国机场书店的领头羊。

与逸臣书店、汇智光华等机场书店的代销模式不同,中信书店为直销模式,主要销售中信出版社的自有版权图书,掌握定价权,经营更为灵活自主,相比代销模式,退货率更低、促销折扣更小,因而可以获得更高的毛利。中信出版社的全产业链配套服务,乃至整个中信集团的资源支持进一步加大中信书店的竞争优势。中信出版社以出版经营管理类图书见长,题材上天然地适配于航空商旅乘客。依托机场书店,中信出版社在经济管理图书市场取得了绝对的行业优势。这反过来又强化了中信书店在机场渠道的市场地位。中信集团旗下其他业务则为中信书店带来了大量广告订单,比如中信银行曾在中信机场书店投放灯箱广告。

 很多人乘飞机,总是能在机场看到中信书店,它的经营究竟怎样?就拿2015年来说吧,中信书店卖出去333万册图书,收入1.7亿,其中69家机场书店收入1.5亿,不过这一年只赚了100万出头,主要原因是租金昂贵,每年光租金就有八九千万,光靠卖书根本打不住,所以中信还在机场书店卖广告,比如把kindle陈列出来,每年就能向亚马逊公司收400万。

线上业务大爆发,网络书店成为黑马

1988年,中信出版社成立的时候,中信集团的创办者荣毅仁说了这样几句话:中信办出版社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让真正有学术价值和专业水准的书能够出版,在社会上发挥作用”。不过,中信出版社能有今天,可以表明商业效益和社会作用不必冲突。

荣毅仁是一个思想很前卫的领导者,江苏无锡的故居里面,今天还拜访着他生前使用的台式电脑,可见他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很不一般。这种作风不可避免地地影响到了整个中信体系。

时间回到2011年,中国线上渠道图书销售码洋90亿人民币,虽然不及线下渠道三分之一,却比前一年增长了80%,在线下渠道陷入停滞的背景下,谁都看得出线上渠道潜力巨大。

经受了互联网的洗礼,为生存焦虑的出版社、实体书店,把线上当成救命稻草,纷纷投入电商平台的怀抱。尽管在机场渠道风生水起,中信出版社依然积极地拥抱电子商务,2011年在卓越亚马逊开设了专卖店,在原有第三方电商平台图书代销业务之外,直接将自营书店搬到线上,开启了网络直营书店业务。这一当时看来无关宏旨的选择,却成为一支伏脉千里的奇兵,几年后当机场书店增长放缓,作为第二战线的线上直销业务将成为拉动营收的主力。

2012年6月14日,天猫书城上线,中信成为第一批试水的出版社,在天猫商城开设信出版社官方旗舰店和中信书店专营店。两者均采用直销模式,前者销售自有版权图书,后者同时还兼营其他出版社的产品。这一业务策略后来被中信出版集团沿用到其他电商平台。

天猫书城后来者居上,从当当、卓越亚马逊、京东三足鼎立的线上图书市场格局中杀出一条血路。2016年,中国图书零售行业迎来历史性拐点,据开卷公司提供的数据,这一年中国线上图书销售码洋达到365亿,第一次超过线下书店,天猫书城也在这一年成为中国最大的图书销售平台。2017年,天猫进一步扩大优势,占据了线上图书销售的半壁江山。

中信线上渠道以每年超过50%的速度增长,在2017年超过线下达到5.9亿元。其中成长最为迅速的恰恰是线上直销业务。在天猫流量红利的带动下,中信线上直销业务迎来大爆发。2015年到2017年,中信线上代销业务增长了60%,而线上直销业务增长了10倍,其中天猫专营店营收增长32倍,天猫旗舰店营收增长7倍,成为天猫书城3000多家店铺中的佼佼者。

线下之心不死,未来要建中国最大的连锁书店

2015年到2017年,线上业务大爆发的三年,中信书店分别销售图书333万册、471万册,491万册,收入分别达到1.7亿、1.85亿、1.91亿。这一表现与线上业务相形见绌。

线下书店业务何去何从?对于所有书店经营者而言,这是一个不得不回答的问题。

2016年秋天,马云在云栖大会上提出的“新零售”,给人们提供了别开生面的灵感。

中信出版集团由此勾勒出“文化新零售”的蓝图——以机场书店为原点,将经营场景拓展到人流量庞大的交通枢纽,以及城市人群停驻时间最长的写字楼、商业区和生活社区,拓展交通枢纽店、商务生活店、城市文化体验店和大型主题店等线下零售店铺,形成多元化的书店业态格局。结合业态需要,在图书之外,引入文创产品、咖啡简餐、生活杂货等产品,放大书店经营格局,将之升级为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社会生活的连接器。

拓展城市店、写字楼店的同时,中信机场书店进行战略收缩。机场书店数量已从鼎盛时期的137家降到现在的69家。2016年底,中信书店与首都机场的合同到期,在新一轮竞标时未能中标,2017年1月关闭首都机场T3航站楼的12家书店,导致营业收入大幅下滑。

同一时期,多家写字楼店和城市店开业,这些新开业的书店尚处于投入培育期,未能取得较高的经营收入,以至于中信书店由盈转亏,从前一年的微利237万元转为亏损2095万。

中信出版集团规划了“中信理想家”品牌,作为机场书店的升级版。将融合文创书店、咖啡轻餐、艺术策展和亲子活动,首个书店落地在广州白云机场。上市募集的一部分资金将用于建设5000平方米的中信理想家总部。此外,中信出版集团还与泰国正大集团合资组建正信咖啡,与日本经营最成功的蔦屋书店母公司CCC集团组建合资公司,探索文化产业与零售行业跨界结合的可能,这些业务布局在未来适当的时机,也将接入中信的新零售实验场。

目前中信书店在全国11个省市拥有84家书店,其中包括69家机场店,12家写字楼店、3家城市店。它希望利用上市募集的资金,在未来三年,建设180家城市生活店、3家大型主题店,其中包括2家儿童空间主题店,1家艺术空间主题店。它的目标,是要超过新华书店,做成中国最大的连锁书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信出版集团冲击创业板,要超越新华书店成中国最大的连锁书店

线下不景气的时候,靠线上撑起业绩,线上辉煌的时候,又开始绸缪线下。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修补屋顶,所以中信出版集团会出现线上与线下的轮动增长,穿越了实体书店的死亡谷。

中信出版集团正在申请创业板上市。2017年业绩飙涨,是2015年挂牌新三板时候的三倍。2017年的利润大概是2亿出头,按照创业板平均估值50倍计算,总市值也就是100亿。在出版行业算不上大,不过皖新传媒、凤凰传媒的一半。可见小池塘里面养不出大鱼,图书出版不是一个赚钱的行业,这一行的顶尖公司,跟万科、腾讯等地产、互联网行业的领头羊没法儿比。

中信出版集团是中国最大的图书出版机构之一,旗下拥有中信书店、信睿文化等子公司,按图书销售码洋计算,在中国图书市场位居第二位。作为支柱业务的图书销售每年大约可创造整体收入的86%。

书刊策划、出版和发行业务恰恰是受互联网冲击程度最深的领域。然而从2015年到2017年,中国经济急遽转型的关口,在总负债没有大幅增长的前提下,中信出版集团的业绩非但没有下滑,反而在短短三年时间,总资产、净资产、净利润等关键财务指标创下100%增福。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恰恰是电子商务。2015年到2017年,其线上业务每年增福达50%以上。

 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扉页上,印刷着一行醒目的铅字,“我们提供知识,以应对变化的世界”。作为一家商业性知识传播机构,这句话倒是挺能诠释它的经营方针。

曾几何时,它掌握着中国最多的机场书店,每年一半以上的收入来自线下图书销售。但是,它却能在线下优势尚未消失时提早拥抱电子商务。当机场书店的第一波红利消退后,电商及时填补了业绩真空。今天,线上业务带来的收入已经超过了线下渠道。电子商务为它撑起了半壁江山,还要助推它在创业板上市。而它,早已将目光投向了线下连锁书店的扩张。

企业经营如同高速公路上换挡,高速行驶的同时,必须审时度势,以便分秒之间做出正确的决策。中信出版集团的迅猛增长背后,正是线上线下、新旧经济之间的腾挪切换。

为什么在租金昂贵的机场开那么多书店?

2008年,中信出版社成立全资子公司中信书店。时值中国航空业的黄金年代,民航发送旅客规模即将达到2亿人次。航空旅客时间观念和经济能力较强,为了打发候机和飞行的时间,阅读意愿也更为强烈。成立伊始,中信书店就瞄准了这部分人群。2008年秋天,第一家中信书店在大连周水子机场候机楼开张,中信由此成为中国机场书店的开路先锋。

机场书店与电梯广告在商业逻辑上有异曲同工之处,作为内容分发终端,它们都是为了捕获人们在封闭空间的注意力。区别在于,一个销售图书,向终端消费者收费,一个兜售广告,向前端的广告商收费。不过,在很多人看来,机场书店陈列的大部分图书,已经和广告没有什么区别。为了收入多元化,许多机场书店干脆陈列柜和灯箱改成了广告位。

在电商务的冲击下,从2007年开始,不断有民营书店关闭。大连机场的试水却激发了中信书店开拓机场渠道的信心。2009年,北京首都机场航站楼商铺公开招标,中信的竞标团队精心准备了400多页的标书,一举击败国内、国外的多家强力竞争对手,拿下了T3航站楼总计1000多平方米的商铺三年经营权,为此每年要付出高达3000多万元的租金。

当时这笔资金足以在北京买下上千平米的写字楼。不过,这个昂贵的选择,不但奠定了中信书店的业务格局,也为其赢得了转型升级的时间和空间。当同行在此起彼伏的倒闭潮侵袭下举步维艰时,中信书店依托机场渠道逆势崛起,仅成立四年,年收入便突破1亿。

2013年,中信书店不但在首都机场T3航站楼续约三年,还一口气进入深圳、杭州、沈阳等城市,长驱直入17个机场,开设了137家书店,一举成为中国机场书店的领头羊。

与逸臣书店、汇智光华等机场书店的代销模式不同,中信书店为直销模式,主要销售中信出版社的自有版权图书,掌握定价权,经营更为灵活自主,相比代销模式,退货率更低、促销折扣更小,因而可以获得更高的毛利。中信出版社的全产业链配套服务,乃至整个中信集团的资源支持进一步加大中信书店的竞争优势。中信出版社以出版经营管理类图书见长,题材上天然地适配于航空商旅乘客。依托机场书店,中信出版社在经济管理图书市场取得了绝对的行业优势。这反过来又强化了中信书店在机场渠道的市场地位。中信集团旗下其他业务则为中信书店带来了大量广告订单,比如中信银行曾在中信机场书店投放灯箱广告。

 很多人乘飞机,总是能在机场看到中信书店,它的经营究竟怎样?就拿2015年来说吧,中信书店卖出去333万册图书,收入1.7亿,其中69家机场书店收入1.5亿,不过这一年只赚了100万出头,主要原因是租金昂贵,每年光租金就有八九千万,光靠卖书根本打不住,所以中信还在机场书店卖广告,比如把kindle陈列出来,每年就能向亚马逊公司收400万。

线上业务大爆发,网络书店成为黑马

1988年,中信出版社成立的时候,中信集团的创办者荣毅仁说了这样几句话:中信办出版社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让真正有学术价值和专业水准的书能够出版,在社会上发挥作用”。不过,中信出版社能有今天,可以表明商业效益和社会作用不必冲突。

荣毅仁是一个思想很前卫的领导者,江苏无锡的故居里面,今天还拜访着他生前使用的台式电脑,可见他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很不一般。这种作风不可避免地地影响到了整个中信体系。

时间回到2011年,中国线上渠道图书销售码洋90亿人民币,虽然不及线下渠道三分之一,却比前一年增长了80%,在线下渠道陷入停滞的背景下,谁都看得出线上渠道潜力巨大。

经受了互联网的洗礼,为生存焦虑的出版社、实体书店,把线上当成救命稻草,纷纷投入电商平台的怀抱。尽管在机场渠道风生水起,中信出版社依然积极地拥抱电子商务,2011年在卓越亚马逊开设了专卖店,在原有第三方电商平台图书代销业务之外,直接将自营书店搬到线上,开启了网络直营书店业务。这一当时看来无关宏旨的选择,却成为一支伏脉千里的奇兵,几年后当机场书店增长放缓,作为第二战线的线上直销业务将成为拉动营收的主力。

2012年6月14日,天猫书城上线,中信成为第一批试水的出版社,在天猫商城开设信出版社官方旗舰店和中信书店专营店。两者均采用直销模式,前者销售自有版权图书,后者同时还兼营其他出版社的产品。这一业务策略后来被中信出版集团沿用到其他电商平台。

天猫书城后来者居上,从当当、卓越亚马逊、京东三足鼎立的线上图书市场格局中杀出一条血路。2016年,中国图书零售行业迎来历史性拐点,据开卷公司提供的数据,这一年中国线上图书销售码洋达到365亿,第一次超过线下书店,天猫书城也在这一年成为中国最大的图书销售平台。2017年,天猫进一步扩大优势,占据了线上图书销售的半壁江山。

中信线上渠道以每年超过50%的速度增长,在2017年超过线下达到5.9亿元。其中成长最为迅速的恰恰是线上直销业务。在天猫流量红利的带动下,中信线上直销业务迎来大爆发。2015年到2017年,中信线上代销业务增长了60%,而线上直销业务增长了10倍,其中天猫专营店营收增长32倍,天猫旗舰店营收增长7倍,成为天猫书城3000多家店铺中的佼佼者。

线下之心不死,未来要建中国最大的连锁书店

2015年到2017年,线上业务大爆发的三年,中信书店分别销售图书333万册、471万册,491万册,收入分别达到1.7亿、1.85亿、1.91亿。这一表现与线上业务相形见绌。

线下书店业务何去何从?对于所有书店经营者而言,这是一个不得不回答的问题。

2016年秋天,马云在云栖大会上提出的“新零售”,给人们提供了别开生面的灵感。

中信出版集团由此勾勒出“文化新零售”的蓝图——以机场书店为原点,将经营场景拓展到人流量庞大的交通枢纽,以及城市人群停驻时间最长的写字楼、商业区和生活社区,拓展交通枢纽店、商务生活店、城市文化体验店和大型主题店等线下零售店铺,形成多元化的书店业态格局。结合业态需要,在图书之外,引入文创产品、咖啡简餐、生活杂货等产品,放大书店经营格局,将之升级为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社会生活的连接器。

拓展城市店、写字楼店的同时,中信机场书店进行战略收缩。机场书店数量已从鼎盛时期的137家降到现在的69家。2016年底,中信书店与首都机场的合同到期,在新一轮竞标时未能中标,2017年1月关闭首都机场T3航站楼的12家书店,导致营业收入大幅下滑。

同一时期,多家写字楼店和城市店开业,这些新开业的书店尚处于投入培育期,未能取得较高的经营收入,以至于中信书店由盈转亏,从前一年的微利237万元转为亏损2095万。

中信出版集团规划了“中信理想家”品牌,作为机场书店的升级版。将融合文创书店、咖啡轻餐、艺术策展和亲子活动,首个书店落地在广州白云机场。上市募集的一部分资金将用于建设5000平方米的中信理想家总部。此外,中信出版集团还与泰国正大集团合资组建正信咖啡,与日本经营最成功的蔦屋书店母公司CCC集团组建合资公司,探索文化产业与零售行业跨界结合的可能,这些业务布局在未来适当的时机,也将接入中信的新零售实验场。

目前中信书店在全国11个省市拥有84家书店,其中包括69家机场店,12家写字楼店、3家城市店。它希望利用上市募集的资金,在未来三年,建设180家城市生活店、3家大型主题店,其中包括2家儿童空间主题店,1家艺术空间主题店。它的目标,是要超过新华书店,做成中国最大的连锁书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