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在招聘网站发布年薪百万的启事 老板真指望靠这招到人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在招聘网站发布年薪百万的启事 老板真指望靠这招到人吗

招人难了点,但招聘启事的作用远不止招人而已。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年薪百万的人还要在招聘网站上找工作吗?

三月和四月是一年中招聘网站流量剧增的时期。这当中有智联招聘、前程无忧拥有大量经验不超过五年的职场新人,有猎聘瞄准中高端人才需求,还有拉勾、100offer这类平台汇集了垂直领域的专业人才。平台各自定位不同,但每个网站上都能看到年薪百万的岗位。总觉得薪酬已经达到这个级别了,雇佣双方的匹配应该托付给猎头去操心。

难道某个行业内信息闭塞一定要靠公开撒网才能找到人?又或许什么岗位的普遍薪酬已经高到即使百万也可以平常对待?怀着各种各样的揣测我们特别好事儿地做了一场统计,就是想看看在这个蠢蠢欲动的跳槽季里那些年薪超过百万的招聘启事到底是不是来捣乱的。

我们把目前最活跃的招聘网站上百万薪酬岗位做了梳理,其中32.99%集中在猎聘网,23.24%在拉勾网。其余智联招聘、100offer和前程无忧上分布了19.64%、12.66%和11.46%的百万级别岗位。拉勾网的百万年薪岗位数量排在第二位,因为它主要打造互联网垂直招聘品牌,吸引很多企业技术岗位在这里发布。而智联招聘虽然覆盖全行业,用户基数最大,但是排在第三位。看来还是技术人才的身价更占优势。

统计结果发现超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之间,高薪岗位所集中的行业类型各不相同。北京对互联网人才的需求和上海金融人才的招揽体现了城市行业特点。超一线城市不但高薪岗位更多,它们的产生也是市场调节、雇主竞争的结果。而新一线城市的高薪职位背后更多的是政府行为让雇主对这一市场产生预判,进而加紧人才部署。例如杭州、成都等城市打造高新产业园,用政策激活产业,先后出现了杭州动漫之都、云栖小镇和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

这个统计做完就特别想转行做互联网或者金融了。

金融、房地产一直是多金行业,公开招聘网站上这两个领域的百万以上岗位需求分别排位第二和第三。其次是文化传媒和医疗健康行业紧随其后。当然需求最旺盛的就是互联网领域中的技术岗位。

技术的发展节奏特别快,AI、区块链迅速成了大众热词,新零售、物联网很快就从概念变成现实场景。几乎所有企业都急迫地想转型为技术驱动,这就让科技从业者备受追捧。这次梳理的几个招聘网站里拉勾网和100offer都是定位为互联网人才的求职平台,而且统计时发现少数雇主用不同渠道发布相同岗位,显得招聘意愿更迫切。

所以,在统计所得的百万年薪TOP5行业中,什么类型的专业人才值得雇主高薪追逐?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请了无五所机构里专注于不同行业的资深猎头给出系统性回答。

仲望咨询IT互联网团队负责人Tom 

TOP1科技(15.7%)

目前传统企业都在推进自身的电子商务化转型,在这个过程中招聘更注重候选人项目和产品经验。因为企业需要依靠技术人员提升供应链系统、建立电商平台等等。但是在成熟的互联网公司里,这些基础建设已经完成,他们要关心下一步发展,考虑未来技术。而具有研发能力、逻辑思维、创新能力的人才在行业中缺口很大。国内领先科技公司里,高级工程师的底薪约是70万到80万,外加股权等其他形式的收入,年薪就能达到百万了。

瀚纳仕Hays中国北区业务主管Jessica Wang

TOP2金融(12.69%)

一直以来金融领域的薪酬比较高,年薪百万其实不难见。在部分金融机构的核心业务部门,往往到总监级别就能达到这个标准了。目前行业里比较稀缺的是复合型金融人才,如既懂风险投资,又能操作资产重组,甚至可以独立负责私募股权基金的完整运作流程。还有一类雇主正在寻找的是金融机构中后台从业人员,比如通过分析外部市场环境和企业内部资源制定各项业务发展战略。通常猎头机构有自己的人才库,帮助企业寻找匹配的候选人。

万宝盛华集团(中国)万宝瑞华事业部地产行业合伙人 许海霖

TOP3房地产(11.76%)

梳理房地产开发流程:战略规划-设计规划-工程管理-营销管理等环节统称甲方。乙方是各个环节的对应的服务机构,例如提供战略咨询的克而瑞、为设计提供方案的设计研究院、中建和中铁建等施工单位以及链家这类负责营销的机构。高薪职位更容易出现在甲方。产业链的前端也就是战略投资和设计这两个环节的人才更稀缺。能进行土地拓展、规划设计的人才薪酬也相对更高。

科锐国际泛娱乐业务总监田丹​

TOP文化传媒(9.88%)

最近几年泛娱乐行业在快速发展和扩容,与其他行业的边际越来越模糊,对中高端岗位人才需求也增加了。也是由于互联网等企业的跨界,拉高了行业薪酬水平。还有基于大众对内容消费的升级倒推内容生产,使这类人才的薪水在近两年大幅度提升。但因为原始薪酬基数低,所以目前还不像金融行业那样百万年薪很普遍。这是一个内容为王的行业,目前缺少优质内容的生产以及专业的项目开发人员。我拿到一份好内容,怎么把它商业化变现是所有公司都在探讨的。评估人才很关注代表作,看重背景经验和行业声誉。

CGL北京地区负责人肖玛峰

医疗健康(9.18%)

由于政策的放开,私人资本进入医疗健康领域。地产、零售、保险等行业进军医院、医疗服务、养老等行业,让医疗健康专业人才与其他行业产生跨界。外企在国内开拓新的业务模式,投资并购、合作推广、数字营销等,产生了更多岗位需求。目前许多雇主寻找的也是拥有医疗健康专业知识的跨界人才。

以上五个行业薪酬水平各不相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年薪百万很容易实现。房地产行业也是这样,通常总监级别的薪酬就超过百万,包括一些年轻的销售顾问也能通过业绩得到丰厚回报。许海霖介说,猎聘网给猎头提供收集信息的平台,很多高薪岗位也是猎头抛出来的。地产行业通过互联网平台做招聘是的确能找到合适候选人的。当然有些岗位的待遇未必符合实际,雇佣方为了吸引人才关注会把薪酬区间调整到80万至100万,而实际可能是60万到80万。

文化传媒行业的薪酬基数低,这个行业里的百万年薪并不普遍。一般这个级别的薪酬在公司已经处于中高层或关键岗位。加之职位本身具有传播属性,候选人即使很被动也能被锁定。所以他们也更不愿意在招聘网站公布个人信息。田丹说,很多企业依旧在公开场合发布招聘消息目标不是对准候选人,而更可能是面向猎头。文化传媒发展,许多边界行业参与进来,这些对行业陌生的公司需要引起专业猎头的注意,达成合作。目前医疗健康行业和文化传媒行业的跨界发展态势相似,肖玛峰也提到的确有企业为了了解市场,公开发布招聘信息,也好在参考猎头意见时有所对照。

互联网科技领域的高端职位招聘更敏感。企业之所以出现高端职位空缺,或是组织变动需要替补,或是成立新的业务部门。于是雇主发布招聘信息一是为了和真正匹配的候选人建立沟通,二是为新业务试探市场环境。“有时候新产品是老板的意见,或者是市场热点,具体方向还很模糊。这时候需要寻找专业人才听取意见。这类招聘启事通常任职要求写的很宽泛。”Tom说。另外对于人才而言,成熟的候选人跳槽是出于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仅是找份工作。他们看平台、看发展,几乎是在找合作伙伴。尤其销售、渠道方面的资深人士有强大的资源。所以用人方把他们请到办公室不一定谈面试,也可以谈合作。

我们用百万薪酬定位到一群资深职场人,他们恰恰是不缺少工作机会的人。但是雇主仍然主动把工作机会放在公开网站上虚左以待。接受采访的猎头顾问都承认这其中有出于品牌传播的考虑,但对雇佣方来说,多一条信息渠道总比少一条好。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在招聘网站发布年薪百万的启事 老板真指望靠这招到人吗

招人难了点,但招聘启事的作用远不止招人而已。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年薪百万的人还要在招聘网站上找工作吗?

三月和四月是一年中招聘网站流量剧增的时期。这当中有智联招聘、前程无忧拥有大量经验不超过五年的职场新人,有猎聘瞄准中高端人才需求,还有拉勾、100offer这类平台汇集了垂直领域的专业人才。平台各自定位不同,但每个网站上都能看到年薪百万的岗位。总觉得薪酬已经达到这个级别了,雇佣双方的匹配应该托付给猎头去操心。

难道某个行业内信息闭塞一定要靠公开撒网才能找到人?又或许什么岗位的普遍薪酬已经高到即使百万也可以平常对待?怀着各种各样的揣测我们特别好事儿地做了一场统计,就是想看看在这个蠢蠢欲动的跳槽季里那些年薪超过百万的招聘启事到底是不是来捣乱的。

我们把目前最活跃的招聘网站上百万薪酬岗位做了梳理,其中32.99%集中在猎聘网,23.24%在拉勾网。其余智联招聘、100offer和前程无忧上分布了19.64%、12.66%和11.46%的百万级别岗位。拉勾网的百万年薪岗位数量排在第二位,因为它主要打造互联网垂直招聘品牌,吸引很多企业技术岗位在这里发布。而智联招聘虽然覆盖全行业,用户基数最大,但是排在第三位。看来还是技术人才的身价更占优势。

统计结果发现超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之间,高薪岗位所集中的行业类型各不相同。北京对互联网人才的需求和上海金融人才的招揽体现了城市行业特点。超一线城市不但高薪岗位更多,它们的产生也是市场调节、雇主竞争的结果。而新一线城市的高薪职位背后更多的是政府行为让雇主对这一市场产生预判,进而加紧人才部署。例如杭州、成都等城市打造高新产业园,用政策激活产业,先后出现了杭州动漫之都、云栖小镇和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

这个统计做完就特别想转行做互联网或者金融了。

金融、房地产一直是多金行业,公开招聘网站上这两个领域的百万以上岗位需求分别排位第二和第三。其次是文化传媒和医疗健康行业紧随其后。当然需求最旺盛的就是互联网领域中的技术岗位。

技术的发展节奏特别快,AI、区块链迅速成了大众热词,新零售、物联网很快就从概念变成现实场景。几乎所有企业都急迫地想转型为技术驱动,这就让科技从业者备受追捧。这次梳理的几个招聘网站里拉勾网和100offer都是定位为互联网人才的求职平台,而且统计时发现少数雇主用不同渠道发布相同岗位,显得招聘意愿更迫切。

所以,在统计所得的百万年薪TOP5行业中,什么类型的专业人才值得雇主高薪追逐?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请了无五所机构里专注于不同行业的资深猎头给出系统性回答。

仲望咨询IT互联网团队负责人Tom 

TOP1科技(15.7%)

目前传统企业都在推进自身的电子商务化转型,在这个过程中招聘更注重候选人项目和产品经验。因为企业需要依靠技术人员提升供应链系统、建立电商平台等等。但是在成熟的互联网公司里,这些基础建设已经完成,他们要关心下一步发展,考虑未来技术。而具有研发能力、逻辑思维、创新能力的人才在行业中缺口很大。国内领先科技公司里,高级工程师的底薪约是70万到80万,外加股权等其他形式的收入,年薪就能达到百万了。

瀚纳仕Hays中国北区业务主管Jessica Wang

TOP2金融(12.69%)

一直以来金融领域的薪酬比较高,年薪百万其实不难见。在部分金融机构的核心业务部门,往往到总监级别就能达到这个标准了。目前行业里比较稀缺的是复合型金融人才,如既懂风险投资,又能操作资产重组,甚至可以独立负责私募股权基金的完整运作流程。还有一类雇主正在寻找的是金融机构中后台从业人员,比如通过分析外部市场环境和企业内部资源制定各项业务发展战略。通常猎头机构有自己的人才库,帮助企业寻找匹配的候选人。

万宝盛华集团(中国)万宝瑞华事业部地产行业合伙人 许海霖

TOP3房地产(11.76%)

梳理房地产开发流程:战略规划-设计规划-工程管理-营销管理等环节统称甲方。乙方是各个环节的对应的服务机构,例如提供战略咨询的克而瑞、为设计提供方案的设计研究院、中建和中铁建等施工单位以及链家这类负责营销的机构。高薪职位更容易出现在甲方。产业链的前端也就是战略投资和设计这两个环节的人才更稀缺。能进行土地拓展、规划设计的人才薪酬也相对更高。

科锐国际泛娱乐业务总监田丹​

TOP文化传媒(9.88%)

最近几年泛娱乐行业在快速发展和扩容,与其他行业的边际越来越模糊,对中高端岗位人才需求也增加了。也是由于互联网等企业的跨界,拉高了行业薪酬水平。还有基于大众对内容消费的升级倒推内容生产,使这类人才的薪水在近两年大幅度提升。但因为原始薪酬基数低,所以目前还不像金融行业那样百万年薪很普遍。这是一个内容为王的行业,目前缺少优质内容的生产以及专业的项目开发人员。我拿到一份好内容,怎么把它商业化变现是所有公司都在探讨的。评估人才很关注代表作,看重背景经验和行业声誉。

CGL北京地区负责人肖玛峰

医疗健康(9.18%)

由于政策的放开,私人资本进入医疗健康领域。地产、零售、保险等行业进军医院、医疗服务、养老等行业,让医疗健康专业人才与其他行业产生跨界。外企在国内开拓新的业务模式,投资并购、合作推广、数字营销等,产生了更多岗位需求。目前许多雇主寻找的也是拥有医疗健康专业知识的跨界人才。

以上五个行业薪酬水平各不相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年薪百万很容易实现。房地产行业也是这样,通常总监级别的薪酬就超过百万,包括一些年轻的销售顾问也能通过业绩得到丰厚回报。许海霖介说,猎聘网给猎头提供收集信息的平台,很多高薪岗位也是猎头抛出来的。地产行业通过互联网平台做招聘是的确能找到合适候选人的。当然有些岗位的待遇未必符合实际,雇佣方为了吸引人才关注会把薪酬区间调整到80万至100万,而实际可能是60万到80万。

文化传媒行业的薪酬基数低,这个行业里的百万年薪并不普遍。一般这个级别的薪酬在公司已经处于中高层或关键岗位。加之职位本身具有传播属性,候选人即使很被动也能被锁定。所以他们也更不愿意在招聘网站公布个人信息。田丹说,很多企业依旧在公开场合发布招聘消息目标不是对准候选人,而更可能是面向猎头。文化传媒发展,许多边界行业参与进来,这些对行业陌生的公司需要引起专业猎头的注意,达成合作。目前医疗健康行业和文化传媒行业的跨界发展态势相似,肖玛峰也提到的确有企业为了了解市场,公开发布招聘信息,也好在参考猎头意见时有所对照。

互联网科技领域的高端职位招聘更敏感。企业之所以出现高端职位空缺,或是组织变动需要替补,或是成立新的业务部门。于是雇主发布招聘信息一是为了和真正匹配的候选人建立沟通,二是为新业务试探市场环境。“有时候新产品是老板的意见,或者是市场热点,具体方向还很模糊。这时候需要寻找专业人才听取意见。这类招聘启事通常任职要求写的很宽泛。”Tom说。另外对于人才而言,成熟的候选人跳槽是出于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仅是找份工作。他们看平台、看发展,几乎是在找合作伙伴。尤其销售、渠道方面的资深人士有强大的资源。所以用人方把他们请到办公室不一定谈面试,也可以谈合作。

我们用百万薪酬定位到一群资深职场人,他们恰恰是不缺少工作机会的人。但是雇主仍然主动把工作机会放在公开网站上虚左以待。接受采访的猎头顾问都承认这其中有出于品牌传播的考虑,但对雇佣方来说,多一条信息渠道总比少一条好。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