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这年头冬奥会比夏奥会热门 国际奥委会推联合申办新规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这年头冬奥会比夏奥会热门 国际奥委会推联合申办新规

“老大难”的夏奥会能否吸引更多城市申办,仍是考验国际奥委会改革效果的重要指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与夏奥会申办的无人问津相比,冬奥会这边倒是热火朝天。

北京时间4月3日,国际奥委会透露,共有7个国家的10座城市有意申办2026年冬奥会,分别是加拿大的卡尔加里、奥地利的格拉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瑞士的锡安、土耳其的埃尔祖鲁姆、日本的札幌,以及意大利的科尔蒂纳丹佩佐、米兰和都灵。

其中,3月底刚刚提交申请函的意大利尤为特别。毕竟,“一届奥运,一座城市”的举办模式已经约定俗成,而意大利则一口气派出三座城市联合申办。

按照意大利奥委会的申办方案,都灵将承办速度滑冰赛事,都灵附近的普拉杰拉托和塞萨纳将承办跳台滑雪和雪车雪橇赛事,高山滑雪项目将在科尔蒂纳丹佩佐举办,时尚之都米兰则承办部分冰上赛事及最重要的开、闭幕式。

三座城市联合申办冬奥,实际上是国际奥委会修改新规的结果。在最新的申办规程中,国际奥委会允许冬奥会覆盖更多的地区,不过当届冬奥会的最终命名依然只能包括一座城市。

巴黎和洛杉矶成为未来两届夏奥会的东道主

国际奥委会的这一举措,显然是要拯救持续遇冷的奥运申办。近年来,曾是香饽饽的奥运会俨然成了烫手的山芋——夏奥会已经经历了从2004年12个城市竞逐,到2020年只剩5个城市有意接盘的困境。而到了2024年夏奥会,随着汉堡、布达佩斯和罗马先后由于财政缺口和市民反对等原因退出,竞争者只剩下巴黎和洛杉矶。

奥运会无人问津、难于接盘的原因,主要源自经济效益的下滑。自伦敦获得2012年奥运会举办权之后,整个欧洲经济就因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大伤元气,一大批欧洲国家对于奥运会、世界杯等重大赛事的申办意愿也急剧降温。所幸,南非(2010年世界杯东道主)、巴西(2014年世界杯和2016年奥运会东道主)等新兴经济体及时填补了空白。

问题是,尽管奥运会和世界杯的举办对这些国家有着重大的文化意义,但他们对国家经济的量化影响着实甚微。巨额的投入背后,单是场馆的建设费用就需要花费数年偿还,部分场馆甚至要遭遇被闲置的命运:

南非世界杯的10座球场中,9座都处于亏损状态,仅约翰内斯堡的足球城体育场因为地理位置优越而略有盈余;造价高达5亿美元的巴西利亚国家体育场只能被用作公交车停车场,更不用说一直大门紧闭、杂草重生的水上运动馆和高尔夫球场;而刚刚过去的平昌冬奥,主场馆甚至因为预算不足没有修建顶棚……

平昌冬奥会缺失的顶棚(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仅从经济效益来看,举办奥运会可能只有“赔本赚吆喝”的价值,这也是为何奥运申办逐渐无人问津,最终只剩下巴黎和洛杉矶还在坚持。

为此,国际奥委会率先打破常规,在2017年一次性决出了未来两届夏奥会的承办城市,其中巴黎承办2024年奥运会,洛杉矶承办2028年奥运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波操作的价值不仅是锁定了两个“接盘侠”,更在于为新一届奥运会(2032年奥运会)的申办多争取了8年的缓冲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国际奥委会需要对奥运会的发展战略重新进行规划,之前提到的“联合申办”就是新举措之一。另外在平昌冬奥会期间,国际奥委会还出台了多达118项改革举措,涵盖场馆、能源、广播、住宿、交通、技术、残奥会等各方面,被主席巴赫称为“奥运史上最省钱”的新规。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还将有新的改革不断推出。

至于这些改革的效果,短期内要看申办冬奥的10座城市能否坚持到今年10月的初选阶段,特别是从未举办过冬奥会的斯德哥尔摩与锡永是否会中途退出;长期而言,“老大难”的夏奥会能否吸引更多城市申办,才是考验改革效果的最重要指标。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这年头冬奥会比夏奥会热门 国际奥委会推联合申办新规

“老大难”的夏奥会能否吸引更多城市申办,仍是考验国际奥委会改革效果的重要指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与夏奥会申办的无人问津相比,冬奥会这边倒是热火朝天。

北京时间4月3日,国际奥委会透露,共有7个国家的10座城市有意申办2026年冬奥会,分别是加拿大的卡尔加里、奥地利的格拉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瑞士的锡安、土耳其的埃尔祖鲁姆、日本的札幌,以及意大利的科尔蒂纳丹佩佐、米兰和都灵。

其中,3月底刚刚提交申请函的意大利尤为特别。毕竟,“一届奥运,一座城市”的举办模式已经约定俗成,而意大利则一口气派出三座城市联合申办。

按照意大利奥委会的申办方案,都灵将承办速度滑冰赛事,都灵附近的普拉杰拉托和塞萨纳将承办跳台滑雪和雪车雪橇赛事,高山滑雪项目将在科尔蒂纳丹佩佐举办,时尚之都米兰则承办部分冰上赛事及最重要的开、闭幕式。

三座城市联合申办冬奥,实际上是国际奥委会修改新规的结果。在最新的申办规程中,国际奥委会允许冬奥会覆盖更多的地区,不过当届冬奥会的最终命名依然只能包括一座城市。

巴黎和洛杉矶成为未来两届夏奥会的东道主

国际奥委会的这一举措,显然是要拯救持续遇冷的奥运申办。近年来,曾是香饽饽的奥运会俨然成了烫手的山芋——夏奥会已经经历了从2004年12个城市竞逐,到2020年只剩5个城市有意接盘的困境。而到了2024年夏奥会,随着汉堡、布达佩斯和罗马先后由于财政缺口和市民反对等原因退出,竞争者只剩下巴黎和洛杉矶。

奥运会无人问津、难于接盘的原因,主要源自经济效益的下滑。自伦敦获得2012年奥运会举办权之后,整个欧洲经济就因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大伤元气,一大批欧洲国家对于奥运会、世界杯等重大赛事的申办意愿也急剧降温。所幸,南非(2010年世界杯东道主)、巴西(2014年世界杯和2016年奥运会东道主)等新兴经济体及时填补了空白。

问题是,尽管奥运会和世界杯的举办对这些国家有着重大的文化意义,但他们对国家经济的量化影响着实甚微。巨额的投入背后,单是场馆的建设费用就需要花费数年偿还,部分场馆甚至要遭遇被闲置的命运:

南非世界杯的10座球场中,9座都处于亏损状态,仅约翰内斯堡的足球城体育场因为地理位置优越而略有盈余;造价高达5亿美元的巴西利亚国家体育场只能被用作公交车停车场,更不用说一直大门紧闭、杂草重生的水上运动馆和高尔夫球场;而刚刚过去的平昌冬奥,主场馆甚至因为预算不足没有修建顶棚……

平昌冬奥会缺失的顶棚(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仅从经济效益来看,举办奥运会可能只有“赔本赚吆喝”的价值,这也是为何奥运申办逐渐无人问津,最终只剩下巴黎和洛杉矶还在坚持。

为此,国际奥委会率先打破常规,在2017年一次性决出了未来两届夏奥会的承办城市,其中巴黎承办2024年奥运会,洛杉矶承办2028年奥运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波操作的价值不仅是锁定了两个“接盘侠”,更在于为新一届奥运会(2032年奥运会)的申办多争取了8年的缓冲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国际奥委会需要对奥运会的发展战略重新进行规划,之前提到的“联合申办”就是新举措之一。另外在平昌冬奥会期间,国际奥委会还出台了多达118项改革举措,涵盖场馆、能源、广播、住宿、交通、技术、残奥会等各方面,被主席巴赫称为“奥运史上最省钱”的新规。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还将有新的改革不断推出。

至于这些改革的效果,短期内要看申办冬奥的10座城市能否坚持到今年10月的初选阶段,特别是从未举办过冬奥会的斯德哥尔摩与锡永是否会中途退出;长期而言,“老大难”的夏奥会能否吸引更多城市申办,才是考验改革效果的最重要指标。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