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增长的保费来自哪? 上市险企寿险转型盘点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增长的保费来自哪? 上市险企寿险转型盘点

上市险企目前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自2016年“回归保险保障”的政策导向提出以来,寿险公司普遍开始了回归保障的转型之路。这体现为加大个险渠道业务,缩减银保渠道业务,优化保费结构以提升业务质量。

从这个角度分析,上市险企目前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的上市险企本就重视业务质量目前已经转型成功,有的上市险企近年壮志断腕保费结构大幅优化,有的则应政策号召刚刚开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目前,中国太保(601601.SH)、中国平安(601318.SH)、中国人寿(601628.SH)、中国人民保险集团(01339.HK)、中国太平(00966.HK)及新华保险(601336.SH)6家上市险企拥有人身险业务,界面新闻整理出了这6家公司的保费结构,见上表。

从各渠道业务占比来看,除了中国人保之外,其他5家上市险企均以个险渠道为主要保费收入来源。其中,中国太保的个险渠道占比最高,达到了87.8%。“中国太保大概是行业里最早向个险转型的公司了, 2011年以后公司便启动了战略转型,主动舍去低价值银保业务,集中资源布局高价值的个险业务”,行业观察人士分析,去年公司完成了1.0转型,是行业里个险渠道占比最高的企业,业务质量实现了根本改变。

个险渠道占比在八成以上的还有中国平安,个险渠道实现保费收入4049亿元,占比达到了85.09%。“中国平安也是个险渠道收入最高的险企,甚至超过了寿险龙头中国人寿”,上述观察人士说,这得益于近年公司人力规模稳定增长的同时,产能与收入稳步提升。

近两年转型的新华保险去年保费结构优化有些成效,公司个险渠道业务占比达到了79.96%,实现保费收入近874亿元。“业务结构基本转型完成,保费呈现较强的业务节奏现象,后续现金流压力将大幅减小。”天风证券表示。

中国人寿和中国太平的个险渠道占比都在六成以上,算是上市险企里的第三梯队,以第一梯队的中国太保和中国平安为参照物,还有比较大的优化空间。中国人寿业务结构处于缓慢调整状态,去年个险渠道实现保费收入3537亿元,占比69.08%。中国太平过去三年加速扩张个险队伍,目前已经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未来公司将继续优化业务质量,提高长期储蓄型业务占比。

从增速上说,上市险企的个险渠道收入均保持在10%以上的同比增长。增长最快的是个险渠道占比最高的中国太保,同比增长33.6%;其次是后起之秀中国太平,达到31.88%;中国平安、中国人寿的个险渠道增速也在25%以上;新华保险和中国人保个险渠道增速相对逊色,只在20%左右。

相对应的,上市险企普遍都在压缩银保渠道业务。银保渠道适合万能险和储蓄型产品的销售,银保渠道占比的缩小也意味着上市险企将销售重心转移到了适合个险渠道的保障型产品上,更符合保险保障的功能。从占比上说,中国平安的银保渠道业务占比最低,仅为3.12%。其次是中国太保也在个位数,包含银保渠道在内的其他渠道业务占比为9.03%。而中国人寿和中国太平银保渠道业务收入尚属于公司第二大业务来源,占比在两三成。中国人保的转型开始的晚一些,银保渠道占比达到49.69%,还是公司第一大业务来源。

从增速上看,新华保险去年砍银保力度最大,银保渠道业务收入同比下滑47.2%。中国太保、中国平安和中国人保其次,处于缓慢压缩银保业务的状态,下滑幅度均在10%左右。而中国人寿和中国太平的银保渠道业务尚保持正向增长。

此外,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及中国太平还披露了电网销渠道数据,中国平安电网销及其他渠道业务去年实现保费收入358.45亿元,同比增长60.69%,是各渠道里增长最快的,占比已达7.53%。中国人寿包含电网销及大病保险业务的其他渠道业务实现保费收入185.86亿元,同比增长22.35%,占比3.63%。而中国太平的多元销售(主要为电话营销)实现保费收入272.3亿港元,同比增长23.36%,是公司增长第二快业务。

虽然上市险企都在积极转型调整业务结构,中国太保、中国平安早早开始如今已经完成转型,到了进一步提升业务质量的阶段;新华保险近年壮志断腕业务结构迅速调整,中国人寿、中国太平和中国人保则尚在缓慢调整的过程中。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中国平安

2.2k
  • 中国平安等在合肥成立股权投资基金,出资额3亿元
  • 优利德(688628.SH):2024年前一季度实现净利润5461万元,同比增长33.61%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增长的保费来自哪? 上市险企寿险转型盘点

上市险企目前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自2016年“回归保险保障”的政策导向提出以来,寿险公司普遍开始了回归保障的转型之路。这体现为加大个险渠道业务,缩减银保渠道业务,优化保费结构以提升业务质量。

从这个角度分析,上市险企目前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的上市险企本就重视业务质量目前已经转型成功,有的上市险企近年壮志断腕保费结构大幅优化,有的则应政策号召刚刚开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目前,中国太保(601601.SH)、中国平安(601318.SH)、中国人寿(601628.SH)、中国人民保险集团(01339.HK)、中国太平(00966.HK)及新华保险(601336.SH)6家上市险企拥有人身险业务,界面新闻整理出了这6家公司的保费结构,见上表。

从各渠道业务占比来看,除了中国人保之外,其他5家上市险企均以个险渠道为主要保费收入来源。其中,中国太保的个险渠道占比最高,达到了87.8%。“中国太保大概是行业里最早向个险转型的公司了, 2011年以后公司便启动了战略转型,主动舍去低价值银保业务,集中资源布局高价值的个险业务”,行业观察人士分析,去年公司完成了1.0转型,是行业里个险渠道占比最高的企业,业务质量实现了根本改变。

个险渠道占比在八成以上的还有中国平安,个险渠道实现保费收入4049亿元,占比达到了85.09%。“中国平安也是个险渠道收入最高的险企,甚至超过了寿险龙头中国人寿”,上述观察人士说,这得益于近年公司人力规模稳定增长的同时,产能与收入稳步提升。

近两年转型的新华保险去年保费结构优化有些成效,公司个险渠道业务占比达到了79.96%,实现保费收入近874亿元。“业务结构基本转型完成,保费呈现较强的业务节奏现象,后续现金流压力将大幅减小。”天风证券表示。

中国人寿和中国太平的个险渠道占比都在六成以上,算是上市险企里的第三梯队,以第一梯队的中国太保和中国平安为参照物,还有比较大的优化空间。中国人寿业务结构处于缓慢调整状态,去年个险渠道实现保费收入3537亿元,占比69.08%。中国太平过去三年加速扩张个险队伍,目前已经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未来公司将继续优化业务质量,提高长期储蓄型业务占比。

从增速上说,上市险企的个险渠道收入均保持在10%以上的同比增长。增长最快的是个险渠道占比最高的中国太保,同比增长33.6%;其次是后起之秀中国太平,达到31.88%;中国平安、中国人寿的个险渠道增速也在25%以上;新华保险和中国人保个险渠道增速相对逊色,只在20%左右。

相对应的,上市险企普遍都在压缩银保渠道业务。银保渠道适合万能险和储蓄型产品的销售,银保渠道占比的缩小也意味着上市险企将销售重心转移到了适合个险渠道的保障型产品上,更符合保险保障的功能。从占比上说,中国平安的银保渠道业务占比最低,仅为3.12%。其次是中国太保也在个位数,包含银保渠道在内的其他渠道业务占比为9.03%。而中国人寿和中国太平银保渠道业务收入尚属于公司第二大业务来源,占比在两三成。中国人保的转型开始的晚一些,银保渠道占比达到49.69%,还是公司第一大业务来源。

从增速上看,新华保险去年砍银保力度最大,银保渠道业务收入同比下滑47.2%。中国太保、中国平安和中国人保其次,处于缓慢压缩银保业务的状态,下滑幅度均在10%左右。而中国人寿和中国太平的银保渠道业务尚保持正向增长。

此外,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及中国太平还披露了电网销渠道数据,中国平安电网销及其他渠道业务去年实现保费收入358.45亿元,同比增长60.69%,是各渠道里增长最快的,占比已达7.53%。中国人寿包含电网销及大病保险业务的其他渠道业务实现保费收入185.86亿元,同比增长22.35%,占比3.63%。而中国太平的多元销售(主要为电话营销)实现保费收入272.3亿港元,同比增长23.36%,是公司增长第二快业务。

虽然上市险企都在积极转型调整业务结构,中国太保、中国平安早早开始如今已经完成转型,到了进一步提升业务质量的阶段;新华保险近年壮志断腕业务结构迅速调整,中国人寿、中国太平和中国人保则尚在缓慢调整的过程中。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