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国ICO海外募资暗潮涌动 代投模式“死灰复燃”陷阱潜伏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国ICO海外募资暗潮涌动 代投模式“死灰复燃”陷阱潜伏

随着国内数字货币监管趋严,越来越多中国ICO项目纷纷寻求海外募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陈植  

随着国内数字货币监管趋严,越来越多中国ICO项目纷纷寻求海外募资。

“今年以来,每周都有几个中国区块链技术团队来到硅谷做ICO募资路演。”一位硅谷创投基金人士告诉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们瞄准的,主要是不少中国投资者的海外资金。

他发现,相比此前ICO项目良莠不齐且欺诈成分居多,如今这些区块链团队发生不少变化。一是团队技术含金量更高,不少ICO项目高管来自世界大型科技机构技术骨干;二是ICO对应的区块链底层技术、应用场景与业务模式开始更具实践操作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为了规避监管,这些ICO项目不接受中国个人投资者资金,转而倾向从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募资。这无形间催生出ICO项目基金化投资兴起。不少ICO专业投资人士纷纷在开曼群岛、塞舌尔设立离岸投资基金,向全球投资者募集资金再投资ICO项目。目前,多数基金募资规模约在4000-5000万美元,单个ICO项目平均投资额差不多在100万美元左右。

“不少基金由对区块链底层技术与源代码有着深入理解的专业人士发起,吸引到不少富豪资金。”这位硅谷创投基金人士透露,毕竟,随着区块链应用日益广泛,越来越多富豪相信区块链领域将会诞生新的谷歌、FACEBOOK或阿里巴巴,愿意投入部分资金寻找巨额回报投资机会。

但令前述基金人士惊讶的是,随着中国ICO项目基金化投资兴起,曾经倍受市场诟病的代投模式再度死灰复燃,甚至从境内转移到境外,令不少中国投资者陷入新的投资陷阱。

合格投资者之辩

尽管近期数字货币价格出现大幅回调,中国ICO海外募资热情依然不减。

上述硅谷创投基金人士介绍,本周以来,10余家中国区块链技术团队来到硅谷开展ICO募资路演,其中多个项目由此前创业失败的互联网人士发起。他们通过引入来自全球知名科技公司技术骨干,打算借ICO创业打个翻身仗。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ICO路演现场,投资者的身份也发生微妙变化。一年前,不熟悉区块链底层技术与源代码的炒币者成为会场主角,如今多数与会投资者对区块链底层技术、源代码与应用场景都有着深入了解,能准确评估这些ICO项目区块链底层技术能否支撑所谓的商业模式成功落地。

“这些投资者都拥有自己的ICO投资基金。”一家了解当前ICO募资运作模式的业内人士透露,但他们对出资人身份往往三缄其口。

究其原因,是多数基金为了应对新的监管压力,不得不隐藏出资人身份。比如美国金融监管部门要求ICO只能向合格投资者(即投资者满足个人金融资产超过100万美元、具备较高风险承受能力等)募资,因此基金转而选择在开曼群岛等地方设立离岸基金,利用当地信息不透明制度向一些非合格投资者募资。

“其中包括不少中国投资者资金。”这位业内人士透露。尤其是此前在ICO领域赚钱的中国投资者更愿趁着当前市场低迷时抄底优质ICO项目。由于中国相关部门对ICO监管趋严,他们只能“隐藏”身份,借助基金形式参与ICO投资。而离岸基金模式恰恰满足私密性要求。

他透露,个别中国富豪干脆在开曼群岛设立离岸私人公司,向后者注资并交给专业投资人士管理,寻找区块链领域的“阿里巴巴”或“腾讯”。

“近期,不少中国创投基金也开始参与ICO投资。”这位业内人士透露。尽管个别创投基金参与其中实属无奈。比如他听说一家中国创投基金此前动用1/3募资资金高价认购以太币押注价格上涨,不料以太币价格大幅回落令基金亏损巨大,基金管理人迫切想用以太币投向ICO项目,尽早实现业绩翻身。

代投模式死灰复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与ICO项目海外募资潮起“如影随形”的是代投模式再度死灰复燃。

所谓代投模式,即国内部分ICO投资人以日息1%的承诺收益,向散户投资者募集以太币(散户投资者需先用人民币或美元认购以太币),再由他投资所谓的优质ICO项目,只要投资获利就按照约定比例进行利润分配。这种代投模式之所以一度兴起,主要原因是这些ICO投资人“欺骗”散户投资者能拿到众多竞购激烈的优质项目份额。

在实际操作过程,代投模式却存在巨大的道德风险。一是散户投资者不知道他抛售ICO货币的具体价格,也不知道动用多高杠杆投资ICO货币,以及实际盈亏多少;二是不少ICO投资人采取双向收费模式,一面向散户投资者收取高额手续费与利润提成,一面借着ICO项目失败,向ICO发行方提出相应赔偿,而这笔赔偿款(主要是以太币等数字货币)却流入他自己腰包。其结果是越来越多ICO投资人专挑“欺诈型”ICO项目投资,反正项目失败自己也能赚钱。

“去年9月中国央行叫停ICO发行,某种程度也是基于遏制代投模式愈演愈烈的考量,避免金融风险进一步扩大。”一家国内区块链技术投资机构负责人向记者直言。令他没想到的是,如今这种代投模式却通过基金投资模式,在境外再度死灰复燃。具体而言,不少国内ICO投资人先在塞舌尔、马耳他等国家设立基金,同样以日息1%为诱饵向国内散户投资者募集以太币,投向所谓的优质ICO项目。事实上,他们的真实算盘是借助中国ICO海外募资潮,以高收益预期吸引越来越多投资者认购以太币,从而炒高以太币价格获利。

“原先他们的设想,是趁着国内春节后,有不少投资者抄底数字货币意愿强烈,借机拉高以太币获利退出,没想到一系列从严监管重拳令国内投资者选择观望,导致以太币价格反而持续回落。”他直言,这触发部分海外募资的ICO项目投资出现不小亏损。

在他看来,这种代投模式得不到境内外相关法律法规保护,且违反不少国家对合格投资者(参与ICO投资)的界定标准,因此国内投资者将面临投诉问责无门的窘境。

“为了安抚投资者情绪,有些基金干脆做起市值管理业务,包括联合个别数字货币交易所发布大量虚假交易指令操纵ICO货币价格,让代投模式看起来依然有利可图。”他坦言,此举主要目的是继续吸引不知情的投资者入场买单“割韭菜”。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中国ICO海外募资暗潮涌动 代投模式“死灰复燃”陷阱潜伏

最新更新时间:04/12 11:35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国ICO海外募资暗潮涌动 代投模式“死灰复燃”陷阱潜伏

随着国内数字货币监管趋严,越来越多中国ICO项目纷纷寻求海外募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陈植  

随着国内数字货币监管趋严,越来越多中国ICO项目纷纷寻求海外募资。

“今年以来,每周都有几个中国区块链技术团队来到硅谷做ICO募资路演。”一位硅谷创投基金人士告诉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们瞄准的,主要是不少中国投资者的海外资金。

他发现,相比此前ICO项目良莠不齐且欺诈成分居多,如今这些区块链团队发生不少变化。一是团队技术含金量更高,不少ICO项目高管来自世界大型科技机构技术骨干;二是ICO对应的区块链底层技术、应用场景与业务模式开始更具实践操作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为了规避监管,这些ICO项目不接受中国个人投资者资金,转而倾向从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募资。这无形间催生出ICO项目基金化投资兴起。不少ICO专业投资人士纷纷在开曼群岛、塞舌尔设立离岸投资基金,向全球投资者募集资金再投资ICO项目。目前,多数基金募资规模约在4000-5000万美元,单个ICO项目平均投资额差不多在100万美元左右。

“不少基金由对区块链底层技术与源代码有着深入理解的专业人士发起,吸引到不少富豪资金。”这位硅谷创投基金人士透露,毕竟,随着区块链应用日益广泛,越来越多富豪相信区块链领域将会诞生新的谷歌、FACEBOOK或阿里巴巴,愿意投入部分资金寻找巨额回报投资机会。

但令前述基金人士惊讶的是,随着中国ICO项目基金化投资兴起,曾经倍受市场诟病的代投模式再度死灰复燃,甚至从境内转移到境外,令不少中国投资者陷入新的投资陷阱。

合格投资者之辩

尽管近期数字货币价格出现大幅回调,中国ICO海外募资热情依然不减。

上述硅谷创投基金人士介绍,本周以来,10余家中国区块链技术团队来到硅谷开展ICO募资路演,其中多个项目由此前创业失败的互联网人士发起。他们通过引入来自全球知名科技公司技术骨干,打算借ICO创业打个翻身仗。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ICO路演现场,投资者的身份也发生微妙变化。一年前,不熟悉区块链底层技术与源代码的炒币者成为会场主角,如今多数与会投资者对区块链底层技术、源代码与应用场景都有着深入了解,能准确评估这些ICO项目区块链底层技术能否支撑所谓的商业模式成功落地。

“这些投资者都拥有自己的ICO投资基金。”一家了解当前ICO募资运作模式的业内人士透露,但他们对出资人身份往往三缄其口。

究其原因,是多数基金为了应对新的监管压力,不得不隐藏出资人身份。比如美国金融监管部门要求ICO只能向合格投资者(即投资者满足个人金融资产超过100万美元、具备较高风险承受能力等)募资,因此基金转而选择在开曼群岛等地方设立离岸基金,利用当地信息不透明制度向一些非合格投资者募资。

“其中包括不少中国投资者资金。”这位业内人士透露。尤其是此前在ICO领域赚钱的中国投资者更愿趁着当前市场低迷时抄底优质ICO项目。由于中国相关部门对ICO监管趋严,他们只能“隐藏”身份,借助基金形式参与ICO投资。而离岸基金模式恰恰满足私密性要求。

他透露,个别中国富豪干脆在开曼群岛设立离岸私人公司,向后者注资并交给专业投资人士管理,寻找区块链领域的“阿里巴巴”或“腾讯”。

“近期,不少中国创投基金也开始参与ICO投资。”这位业内人士透露。尽管个别创投基金参与其中实属无奈。比如他听说一家中国创投基金此前动用1/3募资资金高价认购以太币押注价格上涨,不料以太币价格大幅回落令基金亏损巨大,基金管理人迫切想用以太币投向ICO项目,尽早实现业绩翻身。

代投模式死灰复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与ICO项目海外募资潮起“如影随形”的是代投模式再度死灰复燃。

所谓代投模式,即国内部分ICO投资人以日息1%的承诺收益,向散户投资者募集以太币(散户投资者需先用人民币或美元认购以太币),再由他投资所谓的优质ICO项目,只要投资获利就按照约定比例进行利润分配。这种代投模式之所以一度兴起,主要原因是这些ICO投资人“欺骗”散户投资者能拿到众多竞购激烈的优质项目份额。

在实际操作过程,代投模式却存在巨大的道德风险。一是散户投资者不知道他抛售ICO货币的具体价格,也不知道动用多高杠杆投资ICO货币,以及实际盈亏多少;二是不少ICO投资人采取双向收费模式,一面向散户投资者收取高额手续费与利润提成,一面借着ICO项目失败,向ICO发行方提出相应赔偿,而这笔赔偿款(主要是以太币等数字货币)却流入他自己腰包。其结果是越来越多ICO投资人专挑“欺诈型”ICO项目投资,反正项目失败自己也能赚钱。

“去年9月中国央行叫停ICO发行,某种程度也是基于遏制代投模式愈演愈烈的考量,避免金融风险进一步扩大。”一家国内区块链技术投资机构负责人向记者直言。令他没想到的是,如今这种代投模式却通过基金投资模式,在境外再度死灰复燃。具体而言,不少国内ICO投资人先在塞舌尔、马耳他等国家设立基金,同样以日息1%为诱饵向国内散户投资者募集以太币,投向所谓的优质ICO项目。事实上,他们的真实算盘是借助中国ICO海外募资潮,以高收益预期吸引越来越多投资者认购以太币,从而炒高以太币价格获利。

“原先他们的设想,是趁着国内春节后,有不少投资者抄底数字货币意愿强烈,借机拉高以太币获利退出,没想到一系列从严监管重拳令国内投资者选择观望,导致以太币价格反而持续回落。”他直言,这触发部分海外募资的ICO项目投资出现不小亏损。

在他看来,这种代投模式得不到境内外相关法律法规保护,且违反不少国家对合格投资者(参与ICO投资)的界定标准,因此国内投资者将面临投诉问责无门的窘境。

“为了安抚投资者情绪,有些基金干脆做起市值管理业务,包括联合个别数字货币交易所发布大量虚假交易指令操纵ICO货币价格,让代投模式看起来依然有利可图。”他坦言,此举主要目的是继续吸引不知情的投资者入场买单“割韭菜”。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中国ICO海外募资暗潮涌动 代投模式“死灰复燃”陷阱潜伏

最新更新时间:04/12 11:35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