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美英法打击叙利亚对原油价格有何影响?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美英法打击叙利亚对原油价格有何影响?

叙利亚争端短期可能大幅推升油价。争端开始或结束后,油价将逐渐回归理性,由供需基本面主导。

图片来源:海洛创意

受中东紧张局势影响,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已涨至2014年末以来的最高水平。4月14日凌晨,美国、英国和法国对产油国叙利亚军事设施实施打击,令市场继续对该地区潜在的原油供应中断产生担忧。

北京时间4月11日、12日,美国西得克萨斯的中质原油价格(WTI)累计上涨5.9%,这是自OPEC同意削减产量以来两日内的最大涨幅。截至4月12日收盘,WTI 5月交割的原油期货价格上涨2%,报66.82美元/桶,为2014年12月3日来的收盘新高;布伦特6月交割的原油期货价格亦上涨1.44%,报72.06美元/桶,连续两个交易日创2014年12月1日来的收盘新高。

叙利亚争端爆发是否会持续推升油价?地缘政治局势是否会取代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为原油价格的最大推动力?

中信证券在当天的一份研报中称,叙利亚局势的恶化是美俄在叙利亚多年武装对峙的进一步升级,短期可能大幅推升油价,但预计叙利亚问题发生直接军事对峙的持续时间不会过长,原油价格将会重回供需基本面主导的趋势。

中信证券认为,美国油气供给已对全球原油供给市场带来结构性变化,中东国家将面临激烈的市场份额竞争,油价难以长期维持在70美元/桶的高水平,“地缘政治风险虽导致油价大涨,但基本面并不支撑当前高油价的持续。”

4月13日收盘,OPEC月报释放基本面利好消息缓和地缘政治紧张,国际油价涨跌互现:WTI期货每桶上涨0.25美元,报67.07美元/桶,本周涨幅约7%;布伦特原油期货则下跌了0.04美元/桶,收于72.02美元/桶,本周涨幅接近8%。

彭博社的报道则指出,自OPEC和俄罗斯于2016年12月达成历史性的原油减产协议以来,OPEC一直是全球油价的主要推动力量,但这样的情况正在发生改变。

“除了中东冲突的直接威胁外,更多迹象表明,地缘政治事件超出了OPEC的控制范围,使其逐渐失去了对石油价格的影响力。”彭博社指出,“委内瑞拉经济危机和美国准备对伊朗重新实施的制裁,进一步增加了原油价格上涨的可能性。”

广发证券资深宏观分析师张静静在其研报中称,由于中东是原油的重要供给方,近期中东再次出现地缘政治摩擦,存在部分原油供给中断的风险,2011年至今,中东地缘政治事件出现时往往在短期内助推油价。

张静静认为,供需基本面和市场风险偏好大概率对原油形成中期提振,中东地缘政治事件更有可能在短期内使油价加速向上。但地缘政治风险一旦消退,油价也存在短期的回调风险。

作为“商品之王”,原油不仅具有商品和金融两大属性,更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信达期货研究院王存响撰文指出,影响原油价格涨跌的因素很多,最重要的不外乎全球宏观经济和原油市场供需格局。“战争作为突发性事件,根本上是通过影响市场的供需格局,进而影响到油价走势。”王存响称。

非原油主产国发生战争,不会对市场供需格局产生较大变化,油价与宏观经济走势相一致,此时宏观经济为主导;反之,则会导致油价的剧烈波动。

当战争在原油主产国爆发时,对原油价格抬升的阶段集中于战争爆发前期和战争初期。长期看来,全球原油市场调控手段正不断丰富,战争对于原油供应端的影响在减弱。当战争开始或战争结束后,油价将逐渐回归理性。

“如果战争发生于非原油主产国,那么全球宏观经济的走势往往对油价起主导作用,或者说能够与油价的运行方向形成共振。”王存响写道。

彭博社的统计数据显示,叙利亚的原油日产量,已从2000年的60万桶降至当前的1.4万桶,约占全球原油日产量的1.6%。作为非主要产油国的叙利亚,其潜在的原油供应中断对原油价格的影响微乎其微。

盛嘉集团市场分析师Fawad Razaqzada在给客户的报告中表示:“市场担心冲突可能中断原油供应,这是此番原油上涨背后的主要原因。”这位分析师同时警告,美国原油产量预增,或抑制目前原油价格的上涨。

回顾近30年主要产油国发生的三次大规模战争可发现,原油价格均呈先涨后跌走势。

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发动了海湾战争(Gulf War)。战争导火索为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WTI原油期货从当年7月下旬开始上涨,至海湾战争爆发时上涨近40%。

战争正式爆发当日(1991年1月17日),WTI原油便收跌至20.63美元/桶,日内跌幅达35.5%,为1990年8月2日以来的最低水平。战争结束时,WTI原油价格约为21美元/桶,较开战前低约10美元/桶。

2003年3月20日,以英美军队为主的联合部队对全球主要产油国伊拉克发动军事行动,伊拉克战争爆发。在战争预期的影响下,WTI原油期货从2002年11月中旬便开始暴涨,至2003年2月27日,已涨至39.99美元/桶的高位,涨幅达60%。战争开始后,油价又断崖式下跌至25美元/桶的上涨起点。

2004年以来,原油牛市出现,价格曾涨至2008年的140美元/桶,涨幅为300%;然而,2008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原油再次跌回35美元/桶的牛市起点。

2011年2月16日,非洲第一大储油国、第四大生产国利比亚爆发内战,美、英、法等发达国家发起“奥德赛黎明”行动介入,利比亚战争爆发。战争爆发当日,WTI原油价格从84.99美元/桶涨至当年5月2日的114.83美元/桶,涨幅为35.1%。此后,原油价格在当年8月暴跌至80美元/桶区间附近。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美英法打击叙利亚对原油价格有何影响?

叙利亚争端短期可能大幅推升油价。争端开始或结束后,油价将逐渐回归理性,由供需基本面主导。

图片来源:海洛创意

受中东紧张局势影响,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已涨至2014年末以来的最高水平。4月14日凌晨,美国、英国和法国对产油国叙利亚军事设施实施打击,令市场继续对该地区潜在的原油供应中断产生担忧。

北京时间4月11日、12日,美国西得克萨斯的中质原油价格(WTI)累计上涨5.9%,这是自OPEC同意削减产量以来两日内的最大涨幅。截至4月12日收盘,WTI 5月交割的原油期货价格上涨2%,报66.82美元/桶,为2014年12月3日来的收盘新高;布伦特6月交割的原油期货价格亦上涨1.44%,报72.06美元/桶,连续两个交易日创2014年12月1日来的收盘新高。

叙利亚争端爆发是否会持续推升油价?地缘政治局势是否会取代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为原油价格的最大推动力?

中信证券在当天的一份研报中称,叙利亚局势的恶化是美俄在叙利亚多年武装对峙的进一步升级,短期可能大幅推升油价,但预计叙利亚问题发生直接军事对峙的持续时间不会过长,原油价格将会重回供需基本面主导的趋势。

中信证券认为,美国油气供给已对全球原油供给市场带来结构性变化,中东国家将面临激烈的市场份额竞争,油价难以长期维持在70美元/桶的高水平,“地缘政治风险虽导致油价大涨,但基本面并不支撑当前高油价的持续。”

4月13日收盘,OPEC月报释放基本面利好消息缓和地缘政治紧张,国际油价涨跌互现:WTI期货每桶上涨0.25美元,报67.07美元/桶,本周涨幅约7%;布伦特原油期货则下跌了0.04美元/桶,收于72.02美元/桶,本周涨幅接近8%。

彭博社的报道则指出,自OPEC和俄罗斯于2016年12月达成历史性的原油减产协议以来,OPEC一直是全球油价的主要推动力量,但这样的情况正在发生改变。

“除了中东冲突的直接威胁外,更多迹象表明,地缘政治事件超出了OPEC的控制范围,使其逐渐失去了对石油价格的影响力。”彭博社指出,“委内瑞拉经济危机和美国准备对伊朗重新实施的制裁,进一步增加了原油价格上涨的可能性。”

广发证券资深宏观分析师张静静在其研报中称,由于中东是原油的重要供给方,近期中东再次出现地缘政治摩擦,存在部分原油供给中断的风险,2011年至今,中东地缘政治事件出现时往往在短期内助推油价。

张静静认为,供需基本面和市场风险偏好大概率对原油形成中期提振,中东地缘政治事件更有可能在短期内使油价加速向上。但地缘政治风险一旦消退,油价也存在短期的回调风险。

作为“商品之王”,原油不仅具有商品和金融两大属性,更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信达期货研究院王存响撰文指出,影响原油价格涨跌的因素很多,最重要的不外乎全球宏观经济和原油市场供需格局。“战争作为突发性事件,根本上是通过影响市场的供需格局,进而影响到油价走势。”王存响称。

非原油主产国发生战争,不会对市场供需格局产生较大变化,油价与宏观经济走势相一致,此时宏观经济为主导;反之,则会导致油价的剧烈波动。

当战争在原油主产国爆发时,对原油价格抬升的阶段集中于战争爆发前期和战争初期。长期看来,全球原油市场调控手段正不断丰富,战争对于原油供应端的影响在减弱。当战争开始或战争结束后,油价将逐渐回归理性。

“如果战争发生于非原油主产国,那么全球宏观经济的走势往往对油价起主导作用,或者说能够与油价的运行方向形成共振。”王存响写道。

彭博社的统计数据显示,叙利亚的原油日产量,已从2000年的60万桶降至当前的1.4万桶,约占全球原油日产量的1.6%。作为非主要产油国的叙利亚,其潜在的原油供应中断对原油价格的影响微乎其微。

盛嘉集团市场分析师Fawad Razaqzada在给客户的报告中表示:“市场担心冲突可能中断原油供应,这是此番原油上涨背后的主要原因。”这位分析师同时警告,美国原油产量预增,或抑制目前原油价格的上涨。

回顾近30年主要产油国发生的三次大规模战争可发现,原油价格均呈先涨后跌走势。

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发动了海湾战争(Gulf War)。战争导火索为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WTI原油期货从当年7月下旬开始上涨,至海湾战争爆发时上涨近40%。

战争正式爆发当日(1991年1月17日),WTI原油便收跌至20.63美元/桶,日内跌幅达35.5%,为1990年8月2日以来的最低水平。战争结束时,WTI原油价格约为21美元/桶,较开战前低约10美元/桶。

2003年3月20日,以英美军队为主的联合部队对全球主要产油国伊拉克发动军事行动,伊拉克战争爆发。在战争预期的影响下,WTI原油期货从2002年11月中旬便开始暴涨,至2003年2月27日,已涨至39.99美元/桶的高位,涨幅达60%。战争开始后,油价又断崖式下跌至25美元/桶的上涨起点。

2004年以来,原油牛市出现,价格曾涨至2008年的140美元/桶,涨幅为300%;然而,2008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原油再次跌回35美元/桶的牛市起点。

2011年2月16日,非洲第一大储油国、第四大生产国利比亚爆发内战,美、英、法等发达国家发起“奥德赛黎明”行动介入,利比亚战争爆发。战争爆发当日,WTI原油价格从84.99美元/桶涨至当年5月2日的114.83美元/桶,涨幅为35.1%。此后,原油价格在当年8月暴跌至80美元/桶区间附近。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