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美国已经领先商用5G,为何还要打压中国5G先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美国已经领先商用5G,为何还要打压中国5G先锋

抛开大国贸易博弈和中兴袒护员工两种声音,西方国家真正忌惮的,是中国5G整体技术实力的提升。

美国商务部对中兴通讯的一纸禁令,直接打乱中国原定于2020年5G商用的计划。

正值中美两国大打贸易战的敏感时期,美国单方面切断7年出口,对中兴的损害尤甚于两年前。马太效应也随之而来,英国国家网络安全中心警告电信行业不要使用中兴的设备和服务。

好在,包括环球时报、C114中国通信网在内的多家权威媒体,仔细查阅美国司法部和商务部的材料,证明了中兴的清白无辜。材料显示,美国司法部2017年3月6日的判决中,只有要求中兴开除4名高管的条款,并没有关于35名员工的处罚。

因此,这次美国商务部禁令是“欲加之罪”。

抛开大国贸易博弈和中兴袒护员工两种声音,西方国家真正忌惮的,是中国5G整体技术实力的提升。

自从去年3月与美国达成和解协议之后,凭借5G领域系统网络和终端能力的全面领先,中兴股价一路高歌,实现2017年度同比增长7.5%,总营收1,088.2亿。中兴官方在多个场合表示,计划在2018年底前实现5G预商用部署,2019年上半年实现5G规模商用,同时在2018年底或2019年初发布5G商用移动终端。

就在这样一片欣欣向荣中,“黑天鹅”来袭。

要不是心虚,为啥枪打出头鸟发动5G贸易战

和近70年的建国大业一样,中国移动通信史也经历了积贫积弱到自强不息。

2G跟随、3G突破、4G同步,尤其是二十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网络制式标准的话语权掌握在欧美等西方国家的局面历历在目。

从4G时代开始,欧美企业垄断标准的时代行将结束,中国通信技术的国际地位提升。全球四大通信设备商中国独占其二,和三大运营商从容应对5G商用的计划,并把时间一提再提。在5G预商用方面,4G+、4.5G、Pre5G、类5G、泛5G概念频出,外场试验有条不紊。

就在美国商务部对中兴的禁令发出前不久,美国无线通信和互联网协会(CTIA)发布了一份名为《Race to 5G》的报告,报告中称,中国在5G的布局上咄咄逼人,如果美国不尽快发布更多的“中间频段”,中国将赢得5G的竞争。

美国CNN和CNET等媒体纷纷刊文,称中国已经在5G通讯科技上超越了美国,而如果美国想赢得与中国在5G领域上的竞争,就必须采取“行动”。

中兴在帮助中国打造高速5G无线业务上扮演着关键角色,其实力可以比肩美国科技巨头。特别在去年,中兴荣登3GPP 5G新空口标准主编席位,直接在在制订5G标准的组织崭露头角,并计划于2020年Q3提交完整的解决方案,一旦通过国际电信联盟验证就会被认定为5G标准。

今年MWC2018期间,高通、中移动、中兴还联合进行了5G三方IoDT演示。或许是中兴的5G实力过于显山露水,自家的“傻孩子”高通等又不遗余力地互帮互助,才让美国商务部有了“枪打出头鸟”的想法。

美国著名IT杂志《PC Magazine》发文称,英美政府及其行业协会尝试着加剧5G贸易战,这恰恰暴露了畏惧中国的心态,同时美国企业正被己方火力所伤。

美国急了,明明领先却没了5G标准主导权

在外界看来,美国在5G方面有些过于紧张。表面上,美国依然保持着5G商用的领先地位。两家运营商Verzion和AT&T在1月先后宣布今年启动5G网络商用工作,相较于中国2020年5G商用的计划,整整提前了两年。

但是,Verzion和AT&T的5G商用模式主要面向家庭,不存在移动场景,甚至没有直接采用业界共识3GPP协议。

这就意味着,美国不再掌握5G标准的主导权。

相反,中国正在实验的模式却是“移动通信宽带化”的5G部署模式,目标是让手机等移动设备网速越来越快。

作为中国的5G先锋,中兴产品已经涵盖核心网设备、接入设备、无线设备、承载设备、云计算设备及终端设备等。在5G预商用方面,中兴与中国移动、高通等合作Pre5G网络部署,并在全球60多个国家部署110多个网络,与意大利Wind Tre、比利时Telenet、西班牙电信、韩国KT等多家运营商签订5G战略合作协议。

甚至连美国的战略合作伙伴,素以要求严格、竞争激烈的日本,都依托中兴Pre5G为代表的中国5G产品取得5G率先商用。

同样的趋势延续到今年的MWC2018,中兴不但演示5G端到端技术,还展示类5G终端1.2Gbps手机,另一大通信设备商华为还推出了首款3GPP标准的5G商用芯片,可用于CPE终端产品。

对中国日益增长的科技实力的畏惧,已促使美国政府不得不如媒体所建议采取“行动”。

恰逢中美全面贸易战争的大环境下,中兴被美国摆在了案砧上。

把中国企业当软柿子捏,就不看背后靠山?

禁令一出,中兴成为朋友圈“流量大IP”,国内各行各业一片哀嚎。

不可否认,美国在对智能手机,基站和光通讯设备至关重要的芯片技术上仍保持着领导者地位。美国制造的部件还是占据了中兴生产成本的10-15%。

幸好,真实情况没那么悲观。

中国企业已经在迎头赶上,每年已倾入数以亿元以求赶超。中兴、华为、展讯及其他中国科技公司在快速发展他们自己的芯片技术。在研发专利方面,中兴、华为也是连续多年PCT申请量排名前列。

所以,与其说这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技术实力差,不如说是“政商之间,高下立判”不平等关系。

中兴去年认罚,确实为不合规的大宗交易付出了代价,但不代表中国企业就是可以随便捏的软柿子。

一方面,中国企业已经有大量海外狙击战的经验。

中国品牌在海外经受的磨难,都是一部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尤其是科技品牌能够获得海外市场的肯定更为不易。经历了无数知识产权攻坚、反垄断保护、运营商的挑剔和严苛、文化壁垒,中兴手机现在是美国第四大智能手机厂商,已经有数千万美国消费者选择了“made in china”的中兴手机。

2012年末,中兴在美国快速成长的同时,接到的专利诉讼就高达40多起,最终大部分都赢得胜利。丰富的技术和专利储备,让中兴在海外狙击战中披荆斩棘。

另一方面,中国企业背后还有强有力的国家支撑。

在美国一贯的保护主义和霸权主义面前,中国企业会有些无所适从。强敌在伺,当美国藉由科技制裁等手段来转嫁国内矛盾、扭转贸易逆差、降低财政赤字、保住货币地位时,中国企业迫切需要依托强大的国家,一起打赢这场无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

国家的快速反应也让中国企业和广大人民欣慰。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19日上午表示,中方密切关注中兴被美国“封杀”的进展,随时准备采取必要措施,维护中国企业合法权益。

5G的发展,需要国家扶持。中国企业的发展,更需要国家的扶持。

没有什么比拒绝更能激励人奋发图强,美国已明确其保护主义的倾向,中国政府竭力避免再次授人以柄,最有可能的反应是投资一切金钱资源在芯片及其他研究上以缩小差距。针对中兴的措施可能让中国加速摆脱对美国科技企业的依赖,并让中国成为对于美国而言更加犀利的对手。最终,这将让中兴,华为和其他对手受益。

古语有云:“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任何一家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沟沟坎坎,缺乏勇气的公司没准在一条小溪面前就会栽倒,而一家具备勇气,具备担当的公司即便面临万丈深渊也能一跃而过。

中兴,是中国5G先锋;中国,是全球5G先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美国已经领先商用5G,为何还要打压中国5G先锋

抛开大国贸易博弈和中兴袒护员工两种声音,西方国家真正忌惮的,是中国5G整体技术实力的提升。

美国商务部对中兴通讯的一纸禁令,直接打乱中国原定于2020年5G商用的计划。

正值中美两国大打贸易战的敏感时期,美国单方面切断7年出口,对中兴的损害尤甚于两年前。马太效应也随之而来,英国国家网络安全中心警告电信行业不要使用中兴的设备和服务。

好在,包括环球时报、C114中国通信网在内的多家权威媒体,仔细查阅美国司法部和商务部的材料,证明了中兴的清白无辜。材料显示,美国司法部2017年3月6日的判决中,只有要求中兴开除4名高管的条款,并没有关于35名员工的处罚。

因此,这次美国商务部禁令是“欲加之罪”。

抛开大国贸易博弈和中兴袒护员工两种声音,西方国家真正忌惮的,是中国5G整体技术实力的提升。

自从去年3月与美国达成和解协议之后,凭借5G领域系统网络和终端能力的全面领先,中兴股价一路高歌,实现2017年度同比增长7.5%,总营收1,088.2亿。中兴官方在多个场合表示,计划在2018年底前实现5G预商用部署,2019年上半年实现5G规模商用,同时在2018年底或2019年初发布5G商用移动终端。

就在这样一片欣欣向荣中,“黑天鹅”来袭。

要不是心虚,为啥枪打出头鸟发动5G贸易战

和近70年的建国大业一样,中国移动通信史也经历了积贫积弱到自强不息。

2G跟随、3G突破、4G同步,尤其是二十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网络制式标准的话语权掌握在欧美等西方国家的局面历历在目。

从4G时代开始,欧美企业垄断标准的时代行将结束,中国通信技术的国际地位提升。全球四大通信设备商中国独占其二,和三大运营商从容应对5G商用的计划,并把时间一提再提。在5G预商用方面,4G+、4.5G、Pre5G、类5G、泛5G概念频出,外场试验有条不紊。

就在美国商务部对中兴的禁令发出前不久,美国无线通信和互联网协会(CTIA)发布了一份名为《Race to 5G》的报告,报告中称,中国在5G的布局上咄咄逼人,如果美国不尽快发布更多的“中间频段”,中国将赢得5G的竞争。

美国CNN和CNET等媒体纷纷刊文,称中国已经在5G通讯科技上超越了美国,而如果美国想赢得与中国在5G领域上的竞争,就必须采取“行动”。

中兴在帮助中国打造高速5G无线业务上扮演着关键角色,其实力可以比肩美国科技巨头。特别在去年,中兴荣登3GPP 5G新空口标准主编席位,直接在在制订5G标准的组织崭露头角,并计划于2020年Q3提交完整的解决方案,一旦通过国际电信联盟验证就会被认定为5G标准。

今年MWC2018期间,高通、中移动、中兴还联合进行了5G三方IoDT演示。或许是中兴的5G实力过于显山露水,自家的“傻孩子”高通等又不遗余力地互帮互助,才让美国商务部有了“枪打出头鸟”的想法。

美国著名IT杂志《PC Magazine》发文称,英美政府及其行业协会尝试着加剧5G贸易战,这恰恰暴露了畏惧中国的心态,同时美国企业正被己方火力所伤。

美国急了,明明领先却没了5G标准主导权

在外界看来,美国在5G方面有些过于紧张。表面上,美国依然保持着5G商用的领先地位。两家运营商Verzion和AT&T在1月先后宣布今年启动5G网络商用工作,相较于中国2020年5G商用的计划,整整提前了两年。

但是,Verzion和AT&T的5G商用模式主要面向家庭,不存在移动场景,甚至没有直接采用业界共识3GPP协议。

这就意味着,美国不再掌握5G标准的主导权。

相反,中国正在实验的模式却是“移动通信宽带化”的5G部署模式,目标是让手机等移动设备网速越来越快。

作为中国的5G先锋,中兴产品已经涵盖核心网设备、接入设备、无线设备、承载设备、云计算设备及终端设备等。在5G预商用方面,中兴与中国移动、高通等合作Pre5G网络部署,并在全球60多个国家部署110多个网络,与意大利Wind Tre、比利时Telenet、西班牙电信、韩国KT等多家运营商签订5G战略合作协议。

甚至连美国的战略合作伙伴,素以要求严格、竞争激烈的日本,都依托中兴Pre5G为代表的中国5G产品取得5G率先商用。

同样的趋势延续到今年的MWC2018,中兴不但演示5G端到端技术,还展示类5G终端1.2Gbps手机,另一大通信设备商华为还推出了首款3GPP标准的5G商用芯片,可用于CPE终端产品。

对中国日益增长的科技实力的畏惧,已促使美国政府不得不如媒体所建议采取“行动”。

恰逢中美全面贸易战争的大环境下,中兴被美国摆在了案砧上。

把中国企业当软柿子捏,就不看背后靠山?

禁令一出,中兴成为朋友圈“流量大IP”,国内各行各业一片哀嚎。

不可否认,美国在对智能手机,基站和光通讯设备至关重要的芯片技术上仍保持着领导者地位。美国制造的部件还是占据了中兴生产成本的10-15%。

幸好,真实情况没那么悲观。

中国企业已经在迎头赶上,每年已倾入数以亿元以求赶超。中兴、华为、展讯及其他中国科技公司在快速发展他们自己的芯片技术。在研发专利方面,中兴、华为也是连续多年PCT申请量排名前列。

所以,与其说这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技术实力差,不如说是“政商之间,高下立判”不平等关系。

中兴去年认罚,确实为不合规的大宗交易付出了代价,但不代表中国企业就是可以随便捏的软柿子。

一方面,中国企业已经有大量海外狙击战的经验。

中国品牌在海外经受的磨难,都是一部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尤其是科技品牌能够获得海外市场的肯定更为不易。经历了无数知识产权攻坚、反垄断保护、运营商的挑剔和严苛、文化壁垒,中兴手机现在是美国第四大智能手机厂商,已经有数千万美国消费者选择了“made in china”的中兴手机。

2012年末,中兴在美国快速成长的同时,接到的专利诉讼就高达40多起,最终大部分都赢得胜利。丰富的技术和专利储备,让中兴在海外狙击战中披荆斩棘。

另一方面,中国企业背后还有强有力的国家支撑。

在美国一贯的保护主义和霸权主义面前,中国企业会有些无所适从。强敌在伺,当美国藉由科技制裁等手段来转嫁国内矛盾、扭转贸易逆差、降低财政赤字、保住货币地位时,中国企业迫切需要依托强大的国家,一起打赢这场无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

国家的快速反应也让中国企业和广大人民欣慰。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19日上午表示,中方密切关注中兴被美国“封杀”的进展,随时准备采取必要措施,维护中国企业合法权益。

5G的发展,需要国家扶持。中国企业的发展,更需要国家的扶持。

没有什么比拒绝更能激励人奋发图强,美国已明确其保护主义的倾向,中国政府竭力避免再次授人以柄,最有可能的反应是投资一切金钱资源在芯片及其他研究上以缩小差距。针对中兴的措施可能让中国加速摆脱对美国科技企业的依赖,并让中国成为对于美国而言更加犀利的对手。最终,这将让中兴,华为和其他对手受益。

古语有云:“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任何一家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沟沟坎坎,缺乏勇气的公司没准在一条小溪面前就会栽倒,而一家具备勇气,具备担当的公司即便面临万丈深渊也能一跃而过。

中兴,是中国5G先锋;中国,是全球5G先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