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明天系、宝能系、鸿商系旗下公司谁最惨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明天系、宝能系、鸿商系旗下公司谁最惨

“背靠大树”想乘凉也没那么容易。

作者丨高远山

来源丨野马财经

马克思在《资本论》里写到,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会胆大起来。

恰似曾经,众多资本在保险行业排兵布阵,明暗之间、胜却人间无数;潮水退去,民营系或淡出视野或隐去风头,跌宕起伏、又是一番光景。

这些没有利润加持的保险公司,未来还会成为大鳄们眼中的香饽饽吗?

2018年6月14日,江苏省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了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原主席项俊波受贿一案。

江苏省常州市人民检察院指控,2005年至2017年,原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利用职务便利共受贿1942万余元。庭上,项俊波进行了最后陈述,并当庭表示认罪、悔罪。

尽管审判结果还未公布,但此前项俊波事件在行业内还是产生了不好的示范作用。由此引发的“保险姓保”的政策导向一直盘旋在保险公司上方。

在2017年“最强监管年”的影响下,许多保险公司及时调整方向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也有部分民营资本控制的保险公司因为各种原因,过的并不太滋润……

明天系:天安财险净利下降九成

说起民营资本系族抢滩保险公司,那首当其冲的便是鼎鼎大名的“明天系”。

在掌门人X先生的筹谋下,“明天系”早已在银行、证券、信托、保险等金融领域进行了全牌照布局。而其又以参控华夏人寿、天安人寿、天安财险等多家保险公司,名噪一时。

据相关媒体统计,2015年,“明天系”麾下天安财险、天安人寿、华夏人寿合计规模保费高达3000亿元,同年中国保费收入2.4万亿元。也就是说,曾经“明天系”旗下的保险公司硬生生的分得了全国超十分之一的保费收入。

但近年来,由于一系列变动,“明天系”不断甩卖旗下资产,包括华夏人寿、新华保险等逐步成为了转让标的。并且,野马财经发现,曾经作为其“左膀右臂”的天安财险,如今也颓势尽显。

天安财险是一家老牌保险公司,1994年开业。2011年前后,“明天系”旗下的西水股份(600291.SH)通过参与股权转让、增资扩股等方式掌握了天安财险的控制权。

2018年5月23日,在西水股份的一则对上交所问询函的回复公告中,披露了这家保险公司的近况。公告称,天安财险配置的有到期期限的投资资产与投资性保险产品的到期期限存在一定缺口。

数据上来看,天安财险的经营情况的确不容乐观。2017年报显示,天安财险获得净利润0.85亿元,同比减少近90%,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08.83亿元。而在2014-2016年,其净利润呈上涨趋势,分别为3.97亿元、3.71亿元和6.76亿元。

尽管天安财险2018年第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其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已经上升至150.29%,但未来其是否能重返荣光,还有待观察。

宝能系:前海财险亏损1.3亿

相对于资产规模庞大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明天系”,人们更为熟知的可能是在2015年末和万科上演股权之争的“宝能系”,其掌门人为姚振华。

公司官网显示,宝能集团成立于 1992 年,总部位于深圳,现已发展成为涵盖现代物流、高端制造、物业开发、综合金融、文化旅游、航空业务、民生服务七大核心板块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

如今宝能正积极通过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其作为第一大股东的上市公司有:南玻A(000012.SZ)、中炬高新(600872.SH)、韶能股份(000601.SZ)。

不仅在地产上玩的溜,在保险业布局上,“宝能系”也毫不示弱,不少分析人士称,姚振华是“一手地产,一手保险”,造血能力惊人。

前海人寿不必多说,自2012年创立以来,就成为了“宝能系”的核心资本运作平台,借助万能险产品,凭借着充沛的现金流在二级市场上披荆斩棘,万科A(000002.SZ)便是其中之一。

2016年5月16日,新疆前海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开业,至此“宝能系”同时收获了寿险和财险两张保险牌照。

然而成立刚过两年,在前海财险于官网披露的年度信息报告中,野马财经发现,这家财险公司的业绩却并不理想,尤其是在2017年,不仅呈下降态势,还有所亏损。

年报显示,前海财险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8亿元,而去年同期这一数字仅为1亿元。但令人遗憾的是,营业收入的大幅增加却没有带来利润的上涨。2017年,前海财险的净利润为负1.3亿元,尚不如去年同期的139万元。

鸿商系:中法人寿连亏8年

中法人寿隶属于“鸿商系”,其主体公司是鸿商产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创立于1998年。实际控制于泳非常低调,网络上甚至没有一张他的公开照片。

资料显示,鸿商集团是专业化的产业投资集团,产业涉及数据通信设备、航空运输、机电自动化、矿业投资、金融投资、风险投资等领域。

要是看介绍还对“鸿商系”不太了解的话,那你或许听过去年的大牛股洛阳钼业(603993.SH)。2004年,“鸿商系”在收购洛阳钼业一役中战胜了紫金矿业和复星集团一战成名,加之产品价格暴涨带来的港股和A股的上涨让该集团收获颇丰。

坊间传言,身价上涨的“鸿商系”一直在寻求控股保险公司,在接触了多家公司之后,最终锁定了中法人寿。

可是,这家公司并没有为“鸿商系”贡献利润,反而不断的向鸿商集团借款。

日前,中法人寿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网站发布公告称,与股东鸿商集团签署借款协议关联交易,借款金额为680万元,以应对流动性风险。这已经是2018年以来中法人寿第三次向鸿商集团借款了,而在去年该类借款发生过了9次。

另外,在官方公布的2018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中法人寿偿付能力充足率已跌至-5226.32%,并且连续8年都是处于亏损状态。

保险公司都怎么了?

当然,在2017年业绩大幅下降,甚至亏损的民营资本保险公司绝不止上述几家。“中天系”的中融人寿、“特华系”的华安财险等保险公司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那是什么让这些民营资本系族的“造血机”变得造血不畅的呢?

第一个跳入人们脑海的,一定是日益趋严的监管。

2017年全年,原保监会及各地保监局开出了总计900余张罚单,罚没金额超过1.1亿元。

随后,134号文件发布,2017年10月1日起不符合新规的人身险产品必须停售。其中包括大批保险行业热销的快速返还型年金保险、两全保险以及万能险等。

而随着银行理财利率的走高,与受到限制的年金险等利率形成对比,保险产品的吸引力不断走低。

在这一背景下,许多保险公司业务不断减少。如前文提到的天安财险在2017年保户储金及投资款就同比下降了31.21%。

与此同时,行业整体增速也在放缓。据今年保监会披露的数据,2017年中国保险全行业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6万亿元,同比增速5年来首次放缓。

诚然,除了上述因素外,大多数保险公司业绩不佳还是与自身情况有关。

如连亏8年的中法人寿,就是因为此前邮政渠道的业务基本上都划归到中邮人寿,从此一蹶不振。就算等到了“鸿商系”的入主,想要扭转颓势也并非一日之功;而“特华系”的华安财险实际控制人李光荣被捕也给原本就经营不佳的业绩给了致命一击。

除了上述亏损的公司外,一位业绩颇佳的寿险公司员工也对野马财经表示了担忧,其称,监管和自身因素是一个方面,但市场环境对保险业的影响更大,2018年一季度许多保险公司的“开门红”不太红。

至于面对保险业的如此态势,民营资本在未来是否会退出保险行业,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对野马财经分析,或许会有一些公司退出,但整体问题不大,毕竟保险牌照目前还是很难拿的。

看来“背靠大树”想乘凉也没那么容易,你买过上面这些苦苦挣扎的保险公司的产品吗?你最喜欢的保险公司是哪家?评论中留言吧!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明天系、宝能系、鸿商系旗下公司谁最惨

“背靠大树”想乘凉也没那么容易。

作者丨高远山

来源丨野马财经

马克思在《资本论》里写到,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会胆大起来。

恰似曾经,众多资本在保险行业排兵布阵,明暗之间、胜却人间无数;潮水退去,民营系或淡出视野或隐去风头,跌宕起伏、又是一番光景。

这些没有利润加持的保险公司,未来还会成为大鳄们眼中的香饽饽吗?

2018年6月14日,江苏省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了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原主席项俊波受贿一案。

江苏省常州市人民检察院指控,2005年至2017年,原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利用职务便利共受贿1942万余元。庭上,项俊波进行了最后陈述,并当庭表示认罪、悔罪。

尽管审判结果还未公布,但此前项俊波事件在行业内还是产生了不好的示范作用。由此引发的“保险姓保”的政策导向一直盘旋在保险公司上方。

在2017年“最强监管年”的影响下,许多保险公司及时调整方向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也有部分民营资本控制的保险公司因为各种原因,过的并不太滋润……

明天系:天安财险净利下降九成

说起民营资本系族抢滩保险公司,那首当其冲的便是鼎鼎大名的“明天系”。

在掌门人X先生的筹谋下,“明天系”早已在银行、证券、信托、保险等金融领域进行了全牌照布局。而其又以参控华夏人寿、天安人寿、天安财险等多家保险公司,名噪一时。

据相关媒体统计,2015年,“明天系”麾下天安财险、天安人寿、华夏人寿合计规模保费高达3000亿元,同年中国保费收入2.4万亿元。也就是说,曾经“明天系”旗下的保险公司硬生生的分得了全国超十分之一的保费收入。

但近年来,由于一系列变动,“明天系”不断甩卖旗下资产,包括华夏人寿、新华保险等逐步成为了转让标的。并且,野马财经发现,曾经作为其“左膀右臂”的天安财险,如今也颓势尽显。

天安财险是一家老牌保险公司,1994年开业。2011年前后,“明天系”旗下的西水股份(600291.SH)通过参与股权转让、增资扩股等方式掌握了天安财险的控制权。

2018年5月23日,在西水股份的一则对上交所问询函的回复公告中,披露了这家保险公司的近况。公告称,天安财险配置的有到期期限的投资资产与投资性保险产品的到期期限存在一定缺口。

数据上来看,天安财险的经营情况的确不容乐观。2017年报显示,天安财险获得净利润0.85亿元,同比减少近90%,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08.83亿元。而在2014-2016年,其净利润呈上涨趋势,分别为3.97亿元、3.71亿元和6.76亿元。

尽管天安财险2018年第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其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已经上升至150.29%,但未来其是否能重返荣光,还有待观察。

宝能系:前海财险亏损1.3亿

相对于资产规模庞大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明天系”,人们更为熟知的可能是在2015年末和万科上演股权之争的“宝能系”,其掌门人为姚振华。

公司官网显示,宝能集团成立于 1992 年,总部位于深圳,现已发展成为涵盖现代物流、高端制造、物业开发、综合金融、文化旅游、航空业务、民生服务七大核心板块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

如今宝能正积极通过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其作为第一大股东的上市公司有:南玻A(000012.SZ)、中炬高新(600872.SH)、韶能股份(000601.SZ)。

不仅在地产上玩的溜,在保险业布局上,“宝能系”也毫不示弱,不少分析人士称,姚振华是“一手地产,一手保险”,造血能力惊人。

前海人寿不必多说,自2012年创立以来,就成为了“宝能系”的核心资本运作平台,借助万能险产品,凭借着充沛的现金流在二级市场上披荆斩棘,万科A(000002.SZ)便是其中之一。

2016年5月16日,新疆前海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开业,至此“宝能系”同时收获了寿险和财险两张保险牌照。

然而成立刚过两年,在前海财险于官网披露的年度信息报告中,野马财经发现,这家财险公司的业绩却并不理想,尤其是在2017年,不仅呈下降态势,还有所亏损。

年报显示,前海财险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8亿元,而去年同期这一数字仅为1亿元。但令人遗憾的是,营业收入的大幅增加却没有带来利润的上涨。2017年,前海财险的净利润为负1.3亿元,尚不如去年同期的139万元。

鸿商系:中法人寿连亏8年

中法人寿隶属于“鸿商系”,其主体公司是鸿商产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创立于1998年。实际控制于泳非常低调,网络上甚至没有一张他的公开照片。

资料显示,鸿商集团是专业化的产业投资集团,产业涉及数据通信设备、航空运输、机电自动化、矿业投资、金融投资、风险投资等领域。

要是看介绍还对“鸿商系”不太了解的话,那你或许听过去年的大牛股洛阳钼业(603993.SH)。2004年,“鸿商系”在收购洛阳钼业一役中战胜了紫金矿业和复星集团一战成名,加之产品价格暴涨带来的港股和A股的上涨让该集团收获颇丰。

坊间传言,身价上涨的“鸿商系”一直在寻求控股保险公司,在接触了多家公司之后,最终锁定了中法人寿。

可是,这家公司并没有为“鸿商系”贡献利润,反而不断的向鸿商集团借款。

日前,中法人寿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网站发布公告称,与股东鸿商集团签署借款协议关联交易,借款金额为680万元,以应对流动性风险。这已经是2018年以来中法人寿第三次向鸿商集团借款了,而在去年该类借款发生过了9次。

另外,在官方公布的2018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中法人寿偿付能力充足率已跌至-5226.32%,并且连续8年都是处于亏损状态。

保险公司都怎么了?

当然,在2017年业绩大幅下降,甚至亏损的民营资本保险公司绝不止上述几家。“中天系”的中融人寿、“特华系”的华安财险等保险公司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那是什么让这些民营资本系族的“造血机”变得造血不畅的呢?

第一个跳入人们脑海的,一定是日益趋严的监管。

2017年全年,原保监会及各地保监局开出了总计900余张罚单,罚没金额超过1.1亿元。

随后,134号文件发布,2017年10月1日起不符合新规的人身险产品必须停售。其中包括大批保险行业热销的快速返还型年金保险、两全保险以及万能险等。

而随着银行理财利率的走高,与受到限制的年金险等利率形成对比,保险产品的吸引力不断走低。

在这一背景下,许多保险公司业务不断减少。如前文提到的天安财险在2017年保户储金及投资款就同比下降了31.21%。

与此同时,行业整体增速也在放缓。据今年保监会披露的数据,2017年中国保险全行业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6万亿元,同比增速5年来首次放缓。

诚然,除了上述因素外,大多数保险公司业绩不佳还是与自身情况有关。

如连亏8年的中法人寿,就是因为此前邮政渠道的业务基本上都划归到中邮人寿,从此一蹶不振。就算等到了“鸿商系”的入主,想要扭转颓势也并非一日之功;而“特华系”的华安财险实际控制人李光荣被捕也给原本就经营不佳的业绩给了致命一击。

除了上述亏损的公司外,一位业绩颇佳的寿险公司员工也对野马财经表示了担忧,其称,监管和自身因素是一个方面,但市场环境对保险业的影响更大,2018年一季度许多保险公司的“开门红”不太红。

至于面对保险业的如此态势,民营资本在未来是否会退出保险行业,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对野马财经分析,或许会有一些公司退出,但整体问题不大,毕竟保险牌照目前还是很难拿的。

看来“背靠大树”想乘凉也没那么容易,你买过上面这些苦苦挣扎的保险公司的产品吗?你最喜欢的保险公司是哪家?评论中留言吧!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