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在“地产+”的路上,复星、首创、毛大庆都做对了什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在“地产+”的路上,复星、首创、毛大庆都做对了什么

“地产+”的思维就是以地产为基础去连接其他行业,以其重而具象去连接一切轻而抽象的理念。复星、首创、毛大庆的尝试虽然并不完美,但找准风向和自我定位却是三者在“地产+”的路上都做对了的事。

房地产行业亟需转型,这已是行业内的普遍共识。转向哪里?如何转?却是一个不好回答的问题。转向一个完全陌生的行业,“以己之短攻人之长”恐非上策,别说有没有那个基因会不会干了,就算使用咱们惯用的“金钱+大棒”把人才挖来再自己培养一批,那就真的可以吗?显然,转型不能是转行,还得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只是换个思路来种庄稼。

当“互联网+”成为风潮时,我们有没有去思考过,是否也可以有一种“地产+”的思维?“+”是连接的意思,而不是依附或者添加。“地产+”的思维就是以地产为基础去连接其他行业,以其重而具象去连接一切轻而抽象的理念,互联网或许可以带领一切飞上云端,但一切概念均需落地,均需以人为受众,地产就是这现实世界里的容器,包容万种奇思妙想。

近期,有三个地产圈里的常客,干了三件没那么地产的事,让我们看到了“地产+”的三种可能变化。第一件是轰动世界的大事,中国的复星集团联合美国的TPG买下了著名的加拿大国宝级表演团体太阳马戏团(别说你不知道哦,去过拉斯维加斯的一定看过他们的秀)。第二件是有点意外的老国企新鲜事,首创奥特莱斯在五一期间搞了一次“摇一摇”促销,三天完成了会员从卡到服务号的转换,一次性增加了7万多真实消费客户。第三件是意料中的意外的个人“小事”,毛大庆创业做WeWork,没想到他被绑定在了风口,对这事肯定的也好否定的也好,都必提他的名字,一不小心就成了这个上到总理下到百姓都关注的风口行业上的吉祥物(Zhu)。

这三件事其实各有利弊,做法未必完美。比如复星这事,就有评论说:你们都把80%的控股权买断,不怕核心团队套现走人啊?要知道这可是文化创意产业,真正有价值的都在那少数人的大脑里。比如首创这事,就会有人说:这成功也太过偶然,换个地方试试,换个时间段试试?再说,不是还有很多商铺门可罗雀,大牌是不是还是少了些?如何解决工作日的客流?比如毛大庆这事,从一开始就是一堆的质疑:开发商出身的能干好孵化器的活吗?恐怕又是“挂羊头卖狗肉”,或者低价圈占资源,或者借机盘活资产,没看到签的十个项目里有八个是和他有绯闻的鸿坤的项目吗?倘若你还长了一个充满阴谋论的大脑,应该还可以展开更丰富的联想。是的,现实不会那么美好,可是那又怎样呢?

我们只需要看这些事情的结果和未来可能的演绎,就可以知道他们做的是否正确。复星的每一笔投资背后都有精准的战略布局,这是目前国内其他大资本所欠缺的。收购太阳马戏团可以和收购地中海俱乐部(Club MED)一起来看,对应的背景是本届政府的“中国梦”里的重点“文艺复兴”和国内目的性度假旅游市场的巨大空间,以这两个在国际上得到验证、口碑极佳的战略制高点项目来进攻几乎还只是起步阶段的国内市场,可以说是无往不利。至于有无可能通过这样的文化收购来实现文化输出的目的,我觉得都属于锦上添花的事,成不成都无伤大雅。我只知道,如果这两个项目在国内真有落地,我是第一时间要一家人去体验。

首创奥特莱斯的成功说实话是出乎我的意料的。作为入行第一家也是待的最久的公司,我对首创的了解还是蛮深刻的。当初首创打出旗号要做奥特莱斯,我的直觉就告诉我“是不是打着这个概念低价拿地呢?”,果然长阳的这块地就是比周边同期拿的土地要打了个大折扣,后来还传出首创和合作方分手的消息。没想到首创还真决定自己来干,任命了一批有闯劲的“小伙伴”牵头来做,后来还为此专门到香港买壳注入。当这件事变成真干,我们发现走正品折扣路线的奥特莱斯还真是抵御电商冲击的强业态(电商最适合的还是低价高频的消费品,高端的品牌商品还是需要线下体验),而稍微用点心再将这样的真实客流倒流到线上品牌,并不需要多少技术的努力就实现了O2O!未来再通过多点布局和线上线下的互动,辅以物流和金融的支持,何尝不是一个强有力的消费平台。

毛大庆的辞职是业内早就预料的事,没有想到的是他会选择做一个“二房东”,也没想到的是他会这么快就实现资源的落地,更没想到的是他会掀起一股龙卷风,而看起来他就在风暴眼里快意自在。虽然从各种逻辑推论来看,开发商都不适合做一个真正的WeWork,对于租金回报的天然关注会让他们只适合做一个势力的房东,而无法成为创业者的知音。做孵化器,你都不愿意牺牲短期利润去孵,怎么可能有“化”的质变,最多只能是一个空空的容“器”!毛大庆做这事最聪明的两招在于:1、他整合了一个在创业者人群中很有号召力的合伙人组合;2、他很巧妙的借助了万科和众创空间两大新闻热点,集中释放,成为话语权的主宰。当这两件事做到了,后面大家其实都不关注具体的细节了,只知道毛大庆就代表着风口,在他这就意味着高光关注,也就最有可能得到媒体和风投的关注,创业者们也就自然聚拢过来。

回顾一下这三个案例,他们做对的事情偶然之中有必然。找准风向是他们做对的一个重要基础,大浪潮中最省力的办法莫过于顺势而为,而能否做到后来居上就取决于能否迅速占据有利位置,将影响迅速放大,争取最好的定价权,这其实是经典的地产思维,我们看到他们做的都很好。另外一件做对的事情是做好自己的定位,不要越俎代庖,要选最好的团队与之合作而不是试图去替代他们,作为一个“器”的最佳定位莫过于阿拉丁神灯,再有本事的团队也是需要一个好的舞台来展示的,团队可以不断优选,资产的价值随之不断提升,那是地产真正的价值。

多年以后,我们会感谢现在我们所处的这个年代。在这个激变的年代,任何奇迹都可能产生。只要你有心并用心,这就会是属于你的年代。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在“地产+”的路上,复星、首创、毛大庆都做对了什么

“地产+”的思维就是以地产为基础去连接其他行业,以其重而具象去连接一切轻而抽象的理念。复星、首创、毛大庆的尝试虽然并不完美,但找准风向和自我定位却是三者在“地产+”的路上都做对了的事。

房地产行业亟需转型,这已是行业内的普遍共识。转向哪里?如何转?却是一个不好回答的问题。转向一个完全陌生的行业,“以己之短攻人之长”恐非上策,别说有没有那个基因会不会干了,就算使用咱们惯用的“金钱+大棒”把人才挖来再自己培养一批,那就真的可以吗?显然,转型不能是转行,还得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只是换个思路来种庄稼。

当“互联网+”成为风潮时,我们有没有去思考过,是否也可以有一种“地产+”的思维?“+”是连接的意思,而不是依附或者添加。“地产+”的思维就是以地产为基础去连接其他行业,以其重而具象去连接一切轻而抽象的理念,互联网或许可以带领一切飞上云端,但一切概念均需落地,均需以人为受众,地产就是这现实世界里的容器,包容万种奇思妙想。

近期,有三个地产圈里的常客,干了三件没那么地产的事,让我们看到了“地产+”的三种可能变化。第一件是轰动世界的大事,中国的复星集团联合美国的TPG买下了著名的加拿大国宝级表演团体太阳马戏团(别说你不知道哦,去过拉斯维加斯的一定看过他们的秀)。第二件是有点意外的老国企新鲜事,首创奥特莱斯在五一期间搞了一次“摇一摇”促销,三天完成了会员从卡到服务号的转换,一次性增加了7万多真实消费客户。第三件是意料中的意外的个人“小事”,毛大庆创业做WeWork,没想到他被绑定在了风口,对这事肯定的也好否定的也好,都必提他的名字,一不小心就成了这个上到总理下到百姓都关注的风口行业上的吉祥物(Zhu)。

这三件事其实各有利弊,做法未必完美。比如复星这事,就有评论说:你们都把80%的控股权买断,不怕核心团队套现走人啊?要知道这可是文化创意产业,真正有价值的都在那少数人的大脑里。比如首创这事,就会有人说:这成功也太过偶然,换个地方试试,换个时间段试试?再说,不是还有很多商铺门可罗雀,大牌是不是还是少了些?如何解决工作日的客流?比如毛大庆这事,从一开始就是一堆的质疑:开发商出身的能干好孵化器的活吗?恐怕又是“挂羊头卖狗肉”,或者低价圈占资源,或者借机盘活资产,没看到签的十个项目里有八个是和他有绯闻的鸿坤的项目吗?倘若你还长了一个充满阴谋论的大脑,应该还可以展开更丰富的联想。是的,现实不会那么美好,可是那又怎样呢?

我们只需要看这些事情的结果和未来可能的演绎,就可以知道他们做的是否正确。复星的每一笔投资背后都有精准的战略布局,这是目前国内其他大资本所欠缺的。收购太阳马戏团可以和收购地中海俱乐部(Club MED)一起来看,对应的背景是本届政府的“中国梦”里的重点“文艺复兴”和国内目的性度假旅游市场的巨大空间,以这两个在国际上得到验证、口碑极佳的战略制高点项目来进攻几乎还只是起步阶段的国内市场,可以说是无往不利。至于有无可能通过这样的文化收购来实现文化输出的目的,我觉得都属于锦上添花的事,成不成都无伤大雅。我只知道,如果这两个项目在国内真有落地,我是第一时间要一家人去体验。

首创奥特莱斯的成功说实话是出乎我的意料的。作为入行第一家也是待的最久的公司,我对首创的了解还是蛮深刻的。当初首创打出旗号要做奥特莱斯,我的直觉就告诉我“是不是打着这个概念低价拿地呢?”,果然长阳的这块地就是比周边同期拿的土地要打了个大折扣,后来还传出首创和合作方分手的消息。没想到首创还真决定自己来干,任命了一批有闯劲的“小伙伴”牵头来做,后来还为此专门到香港买壳注入。当这件事变成真干,我们发现走正品折扣路线的奥特莱斯还真是抵御电商冲击的强业态(电商最适合的还是低价高频的消费品,高端的品牌商品还是需要线下体验),而稍微用点心再将这样的真实客流倒流到线上品牌,并不需要多少技术的努力就实现了O2O!未来再通过多点布局和线上线下的互动,辅以物流和金融的支持,何尝不是一个强有力的消费平台。

毛大庆的辞职是业内早就预料的事,没有想到的是他会选择做一个“二房东”,也没想到的是他会这么快就实现资源的落地,更没想到的是他会掀起一股龙卷风,而看起来他就在风暴眼里快意自在。虽然从各种逻辑推论来看,开发商都不适合做一个真正的WeWork,对于租金回报的天然关注会让他们只适合做一个势力的房东,而无法成为创业者的知音。做孵化器,你都不愿意牺牲短期利润去孵,怎么可能有“化”的质变,最多只能是一个空空的容“器”!毛大庆做这事最聪明的两招在于:1、他整合了一个在创业者人群中很有号召力的合伙人组合;2、他很巧妙的借助了万科和众创空间两大新闻热点,集中释放,成为话语权的主宰。当这两件事做到了,后面大家其实都不关注具体的细节了,只知道毛大庆就代表着风口,在他这就意味着高光关注,也就最有可能得到媒体和风投的关注,创业者们也就自然聚拢过来。

回顾一下这三个案例,他们做对的事情偶然之中有必然。找准风向是他们做对的一个重要基础,大浪潮中最省力的办法莫过于顺势而为,而能否做到后来居上就取决于能否迅速占据有利位置,将影响迅速放大,争取最好的定价权,这其实是经典的地产思维,我们看到他们做的都很好。另外一件做对的事情是做好自己的定位,不要越俎代庖,要选最好的团队与之合作而不是试图去替代他们,作为一个“器”的最佳定位莫过于阿拉丁神灯,再有本事的团队也是需要一个好的舞台来展示的,团队可以不断优选,资产的价值随之不断提升,那是地产真正的价值。

多年以后,我们会感谢现在我们所处的这个年代。在这个激变的年代,任何奇迹都可能产生。只要你有心并用心,这就会是属于你的年代。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