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50家P2P平台资金流动状况:34家净流入,8家两千万以上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50家P2P平台资金流动状况:34家净流入,8家两千万以上

数据显示,上周网贷行业累计成交量195.76亿元,环比上涨10.54%,达到12周以来最大涨幅。新金融头条统计成交量排名靠前的50平台发现,有34家平台均有几十万到几千万不等的资金流入,其中8家平台资金净流入在2000万元以上。

文| 新金融深度

经历风险释放与监管及时整顿后,网贷行业回暖迹象显见。

数据显示,上周网贷行业累计成交量195.76亿元,环比上涨10.54%,达到12周以来最大涨幅。新金融头条统计成交量排名靠前的50平台发现,有34家平台均有几十万到几千万不等的资金流入,其中8家平台资金净流入在2000万元以上。

事实上,相对“雷潮”期间的资金流动情况,目前,不少平台资金流动开始转好。

值得注意的是,多方数据显示,目前大型网贷平台业务仍占据行业的主要地位,互金行业的马太效益愈加明显。业内人士对此表示,行业确实有回暖迹象,这与平台待收变化存在关联,未来强监管仍是趋势,各平台无论是净流出还是净流入,未来都需要考虑到平衡发展的问题。

资金流动性有所缓解

新金融头条注意到,在整个行业回暖背景下,不少平台存在资金流动性的问题得到相应缓解。

据网贷之家数据,今日(1月17日),网贷成交量排名前50的平台中,有16家资金净流入显示为负,其余34家平台均有几十万到几千万不等的资金流入。其中8家平台资金净流入在2000万元以上。

所谓资金净流入是指流入的资金减去流出的资金,放在P2P平台来讲,就是指借款总数减去还款总数。如果计算出来的结果是正值那么就表示资金净流入,如果是负值则表示资金净流出。

业内人士认为,网贷平台的资金净流入净流出与平台的待收变化存在关联,例如一家平台一段时间待收增加,那么这一段时间资金就会呈现净流入状态,反之则净流出。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需要辩证看待资金净流入净流出问题,某一段时间内一家P2P平台资金净流入是好的现象,说明资产端比较活跃,待收规模也随着增长,但长时间持续增长也非常考验平台的回款问题。

新金融头条此前报道,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受监管政策收紧影响,网贷行业流动性趋紧,已连续6个月行业资金净流入显示为负数。其中爆雷最剧烈的7月份,整个行业共有730.88亿元资金流出,不少平台面临资金紧张,大量中小平台无力支撑最终出现兑付危机。

进入2019年,随着行业回暖,人气上升,平台的成交量、活跃用户数量以及人气指数均呈现上升趋势。第三方数据显示,上周即1月5日-1月11日网贷行业累计成交量为195.76亿元,较前一周即12月29日-1月4日环比上涨10.54%。并且,此次涨幅为12周以来最大。

另外,自2018年12月末网贷活跃用户减少的趋势在1月第二周有所改变。融360数据,2019年第二周,网贷行业日均出借人次50.81万,较2019年第一周(12月29日至1月4日)日均出借37.03万人次大幅上升37.21%;行业日均借款人次为38.81万,虽较2019年第一周的38.46万微增0.91%。第一网贷发布的数据同样显示,2019年第二周网贷行业日均参与人数达到44.32万人,较上一周小幅增加3.19%。

人气方面,2019年第二周第一网贷人气指数为443233,较上一周的429548增长3.19%。网贷之家的当周人气指数为27411.00,较上一周增长23.36%,结束了自2018年第三周以来连续三周的下滑,也达到了近两个月以来单周最高水平。

业内分析指出,此次回暖主要原因是假期后、春节前,在活动的促销下行业人气上升,日均出借人次大幅上涨,从而带动网贷成交量明显上涨。

不过,从2018年11月底开始,北京、深圳、杭州等多地相继提出P2P平台须“降余额、降人数、降门店”,待还余额一直延续平稳下降的趋势。数据显示,过去一周网贷待还余额为7065.01亿元,环比下降1.61%,回落至2018年10月份的待还余额水平。

中小平台处境仍不乐观

值得注意的是,在行业回暖之际,平台间的分化现象更加明显。

中国互金协会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共有95家平台报送了12月运营数据。新金融头条发现,截至12月末,这95家平台的累借贷金额为41574.72亿元,当月借贷成交额达724.33亿元。其中,累计借贷金额排名前20的平台在12月合计撮合596.61亿元,占当月成交额的82.37%。实际上,资金净流入在2000万元以上的p2p平台中,三分之二的平台在网贷之家网贷平台发展指榜单中位列前30名。

 

也就是说,在行业回暖之际,也就是说,大型网贷平台业务仍占据行业的支配地位,互金行业的马太效益加剧。实际上,综合当下的种种监管行动看,大多数互金平台的处境都不容乐观,尤其是中小平台。

一方面,互金平台的清退工作正在不止一个城市开展。2018年11月开始,杭州监管部门着手逐步整顿行业的问题平台,第一批将清退存量不足1亿的平台;其间,“北京将清退待收低于5000万元的P2P平台”的消息也流传开来;近日,财时代等自媒体报道,深圳各区对辖区内P2P平台约谈,并要求部分待收规模在两亿以下的平台清退。第一网贷数据显示,2018年12月网贷平台良性退出率达到 62.21%,高于2018年全年的35.88%。

另一方面,近日江西银行、浙商银行等多家银行宣布退出网贷存管业务,而银行存管对于网贷备案是一个必要门槛。对于网贷平台来讲,原先合作的银行退出存管,就需要重新寻找存管银,不管是时间成本还是人力成本,都变得更大,这对中小平台来说无疑加重了负担。

近日,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相关人士表示,网贷行业自律检查将于1月第三周基本结束,行政核查阶段预计在3月底前完成行政核查。业内人士预测,在北京之后,全国其他地区也将陆续进入行政核查阶段,网贷行业中的“落后平台”将在近期有序清退。

如今年关将至,金融行为进入一年中最为频繁的时期,资金链和流动性仍是所有平台需要面对的难题。网贷之家发布的《P2P 网贷行业 2018 年年报》显示,2018 年 1 月爆雷平台达到了 249 家。当行业资金和投资人向头部平台聚拢,二八原则凸显,对于中小平台来说,今年春节前如何避免2018年类似的流动性问题再现值得思考。

业内人士指出,强监管下,行业的集中度在进一步提升,未来马太效应将在行业中持续发酵,分化也会持续扩大。在行业大拐弯时期,不合规平台良性退出是大势所趋,而符合监管条件、花精力合规整改的中小平台更应该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或与传统金融机构合作,赋能实体经济,或积极转型,探索出更多的可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50家P2P平台资金流动状况:34家净流入,8家两千万以上

数据显示,上周网贷行业累计成交量195.76亿元,环比上涨10.54%,达到12周以来最大涨幅。新金融头条统计成交量排名靠前的50平台发现,有34家平台均有几十万到几千万不等的资金流入,其中8家平台资金净流入在2000万元以上。

文| 新金融深度

经历风险释放与监管及时整顿后,网贷行业回暖迹象显见。

数据显示,上周网贷行业累计成交量195.76亿元,环比上涨10.54%,达到12周以来最大涨幅。新金融头条统计成交量排名靠前的50平台发现,有34家平台均有几十万到几千万不等的资金流入,其中8家平台资金净流入在2000万元以上。

事实上,相对“雷潮”期间的资金流动情况,目前,不少平台资金流动开始转好。

值得注意的是,多方数据显示,目前大型网贷平台业务仍占据行业的主要地位,互金行业的马太效益愈加明显。业内人士对此表示,行业确实有回暖迹象,这与平台待收变化存在关联,未来强监管仍是趋势,各平台无论是净流出还是净流入,未来都需要考虑到平衡发展的问题。

资金流动性有所缓解

新金融头条注意到,在整个行业回暖背景下,不少平台存在资金流动性的问题得到相应缓解。

据网贷之家数据,今日(1月17日),网贷成交量排名前50的平台中,有16家资金净流入显示为负,其余34家平台均有几十万到几千万不等的资金流入。其中8家平台资金净流入在2000万元以上。

所谓资金净流入是指流入的资金减去流出的资金,放在P2P平台来讲,就是指借款总数减去还款总数。如果计算出来的结果是正值那么就表示资金净流入,如果是负值则表示资金净流出。

业内人士认为,网贷平台的资金净流入净流出与平台的待收变化存在关联,例如一家平台一段时间待收增加,那么这一段时间资金就会呈现净流入状态,反之则净流出。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需要辩证看待资金净流入净流出问题,某一段时间内一家P2P平台资金净流入是好的现象,说明资产端比较活跃,待收规模也随着增长,但长时间持续增长也非常考验平台的回款问题。

新金融头条此前报道,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受监管政策收紧影响,网贷行业流动性趋紧,已连续6个月行业资金净流入显示为负数。其中爆雷最剧烈的7月份,整个行业共有730.88亿元资金流出,不少平台面临资金紧张,大量中小平台无力支撑最终出现兑付危机。

进入2019年,随着行业回暖,人气上升,平台的成交量、活跃用户数量以及人气指数均呈现上升趋势。第三方数据显示,上周即1月5日-1月11日网贷行业累计成交量为195.76亿元,较前一周即12月29日-1月4日环比上涨10.54%。并且,此次涨幅为12周以来最大。

另外,自2018年12月末网贷活跃用户减少的趋势在1月第二周有所改变。融360数据,2019年第二周,网贷行业日均出借人次50.81万,较2019年第一周(12月29日至1月4日)日均出借37.03万人次大幅上升37.21%;行业日均借款人次为38.81万,虽较2019年第一周的38.46万微增0.91%。第一网贷发布的数据同样显示,2019年第二周网贷行业日均参与人数达到44.32万人,较上一周小幅增加3.19%。

人气方面,2019年第二周第一网贷人气指数为443233,较上一周的429548增长3.19%。网贷之家的当周人气指数为27411.00,较上一周增长23.36%,结束了自2018年第三周以来连续三周的下滑,也达到了近两个月以来单周最高水平。

业内分析指出,此次回暖主要原因是假期后、春节前,在活动的促销下行业人气上升,日均出借人次大幅上涨,从而带动网贷成交量明显上涨。

不过,从2018年11月底开始,北京、深圳、杭州等多地相继提出P2P平台须“降余额、降人数、降门店”,待还余额一直延续平稳下降的趋势。数据显示,过去一周网贷待还余额为7065.01亿元,环比下降1.61%,回落至2018年10月份的待还余额水平。

中小平台处境仍不乐观

值得注意的是,在行业回暖之际,平台间的分化现象更加明显。

中国互金协会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共有95家平台报送了12月运营数据。新金融头条发现,截至12月末,这95家平台的累借贷金额为41574.72亿元,当月借贷成交额达724.33亿元。其中,累计借贷金额排名前20的平台在12月合计撮合596.61亿元,占当月成交额的82.37%。实际上,资金净流入在2000万元以上的p2p平台中,三分之二的平台在网贷之家网贷平台发展指榜单中位列前30名。

 

也就是说,在行业回暖之际,也就是说,大型网贷平台业务仍占据行业的支配地位,互金行业的马太效益加剧。实际上,综合当下的种种监管行动看,大多数互金平台的处境都不容乐观,尤其是中小平台。

一方面,互金平台的清退工作正在不止一个城市开展。2018年11月开始,杭州监管部门着手逐步整顿行业的问题平台,第一批将清退存量不足1亿的平台;其间,“北京将清退待收低于5000万元的P2P平台”的消息也流传开来;近日,财时代等自媒体报道,深圳各区对辖区内P2P平台约谈,并要求部分待收规模在两亿以下的平台清退。第一网贷数据显示,2018年12月网贷平台良性退出率达到 62.21%,高于2018年全年的35.88%。

另一方面,近日江西银行、浙商银行等多家银行宣布退出网贷存管业务,而银行存管对于网贷备案是一个必要门槛。对于网贷平台来讲,原先合作的银行退出存管,就需要重新寻找存管银,不管是时间成本还是人力成本,都变得更大,这对中小平台来说无疑加重了负担。

近日,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相关人士表示,网贷行业自律检查将于1月第三周基本结束,行政核查阶段预计在3月底前完成行政核查。业内人士预测,在北京之后,全国其他地区也将陆续进入行政核查阶段,网贷行业中的“落后平台”将在近期有序清退。

如今年关将至,金融行为进入一年中最为频繁的时期,资金链和流动性仍是所有平台需要面对的难题。网贷之家发布的《P2P 网贷行业 2018 年年报》显示,2018 年 1 月爆雷平台达到了 249 家。当行业资金和投资人向头部平台聚拢,二八原则凸显,对于中小平台来说,今年春节前如何避免2018年类似的流动性问题再现值得思考。

业内人士指出,强监管下,行业的集中度在进一步提升,未来马太效应将在行业中持续发酵,分化也会持续扩大。在行业大拐弯时期,不合规平台良性退出是大势所趋,而符合监管条件、花精力合规整改的中小平台更应该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或与传统金融机构合作,赋能实体经济,或积极转型,探索出更多的可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