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自由贸易谈判 美国和中国不应是敌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自由贸易谈判 美国和中国不应是敌人

地缘政治过度介入经济贸易协议的做法会抵消其可能带来的经济利好。

CNN报道,当地时间21日,美国参议院以62票赞成、38票反对通过了贸易促进授权法案(TPA)的程序性表决。

此轮投票后,继续推进授权法案还需要在最终表决中得到60张支持票。这一结果被称为是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的胜利。此前,是否给予奥巴马贸易促进授权在美国国内引发了激烈的争议。奥巴马自家的民主党本月几乎两次推翻此项法案。而该法案又是华盛顿与11个亚太国家进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简称TPP)谈判的关键环节。

TPA可授予奥巴马6年的贸易促进权利,在将贸易协议提交给国会后,国会只能对协议投反对或赞成票,而不能对协议内容进行修改。有了TPA,其他国家在和美国谈判时才能安心的亮出底牌。

在围绕TPA进行激烈争论之时,美国媒体又再次将焦点聚在TPP与中国的关系上。此前,在游说反对TPA的民主党人时,奥巴马曾说,如果美国不与亚洲国家签订自贸协定,那么中国就将为亚太区域制定规则。

再加之英国、德国等美国的传统盟友国纷纷加入了中国发起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很多分析人士猜测是AIIB刺激了美国要尽快进行TPP的谈判。

对此,中国WTO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与全球化智库高级研究员何伟文告诉界面记者,奥巴马之所以如此急着想获得TPA授权主要是因为如果没有TPA,在他任期余下的时间想要谈成TPP是不可能的,而奥巴马想要在历史上留下业绩,就必须要谈成TPP。但TPP谈判本身并不是针对AIIB,因为TPP的谈判早就开始了。

TPP的前身是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由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四国在2002年发起。2008年,美国决定加入,此后澳大利亚、越南、秘鲁都纷纷加入。2011年,成员国宣布了TPP的协议纲领,而对协议内容的谈判一直持续到了现在。目前TPP谈判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到全球的40%。

但在这项与主要亚洲国家包括日本、韩国在内的贸易谈判中,却没有中国。对此,何伟文解释到,这是美国在亚太地区获得再平衡的经济工具,以表明美国仍然在该地区占主导地位。同时也是美国的全球战略,在此前提下把中国最终纳入它主导的规则范围内。

而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的Simon Lester在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对这种地缘政治过度介入经济贸易协议的做法提出了质疑。文章认为,这种过度介入有时会抵消可能带来的经济利好。例如美国与澳大利亚签署了自贸协议,却没有和新西兰签,主要是因为澳大利亚在伊拉克战争中为美国提供了支持,新西兰则没有。而新西兰在2008年就和中国签署了自贸协议。根据协议规定,新西兰将在2016年前取消全部自中国进口产品的关税。

文章还指出,有中国参与的另一大经济协议——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简称RCEP)也不应被视为对美国和TPP的威胁。

RCEP是由东盟十国发起,邀请中国、日本、韩国等亚太国家共同参加的16国自由贸易协议。如果RCEP谈成,将涵盖约35亿人口,GDP总和占全球的三分之一,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协议目前谈判领域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等八个方面。

Simon Lester指出,中国已经和新西兰、新加坡、东盟国家等签订了自贸协议,现在还在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谈判,而这些国家本身就是RCEP的成员。因此从RCEP的出发点来说,它与其他的自贸协议一样,就是降低关税、实现服务自由化以及鼓励劳动力的自由流动。而贸易的自由化以及RCEP成员国经济的发展除了给他们自身带来好处,还能为美国提供一个更繁荣的贸易市场。

对此,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金融贸易研究所主任査晓刚表示认同。査晓刚告诉界面记者,和TPP相比,RCEP的标准没有那么高,主要关注在贸易领域,而TPP则涉及了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劳工等。因此,两者并不存在对立,只是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是不同的经济体选择的不同发展方向。

而对于担忧中国使用经济手段,占领政治外交上的制高点,査晓刚认为,经济上的密切交往必然会带来其他方面的交流,但这是一个相互的过程。中国给其他国家带来影响的同时,其他国家也会影响中国,“这也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趋势”。

何伟文也表示,RCEP与TPP并不相互针对,而且有部分成员是重合的,比如越南、新西兰、澳大利亚等。更重要的是,两者都是亚太地区一个更庞大的协议-亚太自贸区(FTAAP)的组成路径。

2010年在横滨召开的APEC部长级会议上,与会的21国部长表示,将在各国之间的双边和自贸协定基础上,成立亚太自贸区。而2014年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则决定启动亚太自贸区进程。

“无需担心中国的自由贸易会在政策理念上对贸易国带来美国不愿意看到的影响。一方面是中国不会像美国一样要求贸易国提高国内生产标准,另一方面是两国在贸易上的重点不同,例如知识产权等。”Lester在文章中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自由贸易谈判 美国和中国不应是敌人

地缘政治过度介入经济贸易协议的做法会抵消其可能带来的经济利好。

CNN报道,当地时间21日,美国参议院以62票赞成、38票反对通过了贸易促进授权法案(TPA)的程序性表决。

此轮投票后,继续推进授权法案还需要在最终表决中得到60张支持票。这一结果被称为是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的胜利。此前,是否给予奥巴马贸易促进授权在美国国内引发了激烈的争议。奥巴马自家的民主党本月几乎两次推翻此项法案。而该法案又是华盛顿与11个亚太国家进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简称TPP)谈判的关键环节。

TPA可授予奥巴马6年的贸易促进权利,在将贸易协议提交给国会后,国会只能对协议投反对或赞成票,而不能对协议内容进行修改。有了TPA,其他国家在和美国谈判时才能安心的亮出底牌。

在围绕TPA进行激烈争论之时,美国媒体又再次将焦点聚在TPP与中国的关系上。此前,在游说反对TPA的民主党人时,奥巴马曾说,如果美国不与亚洲国家签订自贸协定,那么中国就将为亚太区域制定规则。

再加之英国、德国等美国的传统盟友国纷纷加入了中国发起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很多分析人士猜测是AIIB刺激了美国要尽快进行TPP的谈判。

对此,中国WTO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与全球化智库高级研究员何伟文告诉界面记者,奥巴马之所以如此急着想获得TPA授权主要是因为如果没有TPA,在他任期余下的时间想要谈成TPP是不可能的,而奥巴马想要在历史上留下业绩,就必须要谈成TPP。但TPP谈判本身并不是针对AIIB,因为TPP的谈判早就开始了。

TPP的前身是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由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四国在2002年发起。2008年,美国决定加入,此后澳大利亚、越南、秘鲁都纷纷加入。2011年,成员国宣布了TPP的协议纲领,而对协议内容的谈判一直持续到了现在。目前TPP谈判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到全球的40%。

但在这项与主要亚洲国家包括日本、韩国在内的贸易谈判中,却没有中国。对此,何伟文解释到,这是美国在亚太地区获得再平衡的经济工具,以表明美国仍然在该地区占主导地位。同时也是美国的全球战略,在此前提下把中国最终纳入它主导的规则范围内。

而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的Simon Lester在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对这种地缘政治过度介入经济贸易协议的做法提出了质疑。文章认为,这种过度介入有时会抵消可能带来的经济利好。例如美国与澳大利亚签署了自贸协议,却没有和新西兰签,主要是因为澳大利亚在伊拉克战争中为美国提供了支持,新西兰则没有。而新西兰在2008年就和中国签署了自贸协议。根据协议规定,新西兰将在2016年前取消全部自中国进口产品的关税。

文章还指出,有中国参与的另一大经济协议——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简称RCEP)也不应被视为对美国和TPP的威胁。

RCEP是由东盟十国发起,邀请中国、日本、韩国等亚太国家共同参加的16国自由贸易协议。如果RCEP谈成,将涵盖约35亿人口,GDP总和占全球的三分之一,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协议目前谈判领域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等八个方面。

Simon Lester指出,中国已经和新西兰、新加坡、东盟国家等签订了自贸协议,现在还在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谈判,而这些国家本身就是RCEP的成员。因此从RCEP的出发点来说,它与其他的自贸协议一样,就是降低关税、实现服务自由化以及鼓励劳动力的自由流动。而贸易的自由化以及RCEP成员国经济的发展除了给他们自身带来好处,还能为美国提供一个更繁荣的贸易市场。

对此,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金融贸易研究所主任査晓刚表示认同。査晓刚告诉界面记者,和TPP相比,RCEP的标准没有那么高,主要关注在贸易领域,而TPP则涉及了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劳工等。因此,两者并不存在对立,只是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是不同的经济体选择的不同发展方向。

而对于担忧中国使用经济手段,占领政治外交上的制高点,査晓刚认为,经济上的密切交往必然会带来其他方面的交流,但这是一个相互的过程。中国给其他国家带来影响的同时,其他国家也会影响中国,“这也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趋势”。

何伟文也表示,RCEP与TPP并不相互针对,而且有部分成员是重合的,比如越南、新西兰、澳大利亚等。更重要的是,两者都是亚太地区一个更庞大的协议-亚太自贸区(FTAAP)的组成路径。

2010年在横滨召开的APEC部长级会议上,与会的21国部长表示,将在各国之间的双边和自贸协定基础上,成立亚太自贸区。而2014年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则决定启动亚太自贸区进程。

“无需担心中国的自由贸易会在政策理念上对贸易国带来美国不愿意看到的影响。一方面是中国不会像美国一样要求贸易国提高国内生产标准,另一方面是两国在贸易上的重点不同,例如知识产权等。”Lester在文章中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