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IS)在中东地区攻城略地的同时,不断有来自全球各地的人要加入他们的队伍。据统计,迄今至少已经有来自80多家国家的20,000名外国人加入所谓的“圣战”,其中甚至还有一些女性。
虽然ISIS已经遭到全球绝大多数国家以及各主流媒体的唾弃,但为什么依然有人要义无反顾地投身“圣战”呢?美国研究机构布鲁金斯学会(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文章称,ISIS成功的宣传攻势是关键。
最近几年以来,ISIS在社交媒体、广播、网站等媒介上的宣传手段变得越来越纯熟。《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文章说,2012年时,他们的宣传还是这样的:一个上了年纪的法国人站在黑白色的圣战旗帜前,以伊斯兰马格里布(Islamic Maghreb)基地组织的名义对法国发出威胁,录像画面粗糙、制作质量低得不能再低,受众也仅仅是一些地区网站用户。
如今,ISIS拥有了自己的广播电台Al-Bayan,用纯正美式英语播放ISIS如何大获全胜的新闻,并通过分享在社交媒体上的链接发送给西方社会成千上万听众们。
它们制作的宣传视频质量也更加精致:鼓舞人心的配乐节奏、目光锐利的英俊青年、高超的视频编辑手段让它的招募宣传堪比游戏机广告。
ISIS的宣传手段远不止于此。美国广播公司(ABC News)援引美国联邦调查局(FBI)以及反恐官员的话说,ISIS熟练地使用hip hop音乐、视频游戏、甚至是儿童成功地将年轻人招募到了自己的旗下,而且它的社交媒体机器非常之复杂、高效,是之前从未遇到过的。
美国司法部国家安全部门主管John Carlin近日向美国广播公司说,ISIS的宣传人员每天在网络上发布成千上万条信息,全球受众达到了数百万。而他们的目的就是要说服年轻人加入一场邪恶的战争屠杀平民。
他们的网络宣传信息制作非常精良。美国大学(American University)社交媒体和市场营销教授Scott Talan说,与公众再熟悉不过的残暴的斩首视频相比,这些宣传信息的内容更加广泛、制作也更加精湛,并称这个恐怖组织发布出的信息的质量之高让他十分震惊,简直就是“广告公司加上纪录片制作加上新闻频道的水准,视角敏锐、具有营销价值”。
比如,ISIS会利用游戏的吸引力来俘获年轻人。它仿照热门游戏侠盗猎车手(Grand Theft Auto)制作了一段招募视频,在ISIS战士用枪击倒对手后,屏幕上闪现一句话:“你的游戏——我们在战场中干的就是这个。”
抗击ISIS的西方国家已经感受到了其宣传攻势带来的后果。据美国司法部称,许多西方人被ISIS杀害,还有一些人变成了ISIS的喉舌或者被迫进行一些残忍的暴力活动。
曾经是基地组织二号人物的扎瓦赫里(Ayman al-Zawahiri)此前在一封信里这样写到,我们身处一场战争,其中半数以上的战斗发生在媒体这个战场上。
美国《大西洋月刊》文章说,作为基地组织在伊拉克衍生出来的组织,ISIS虽然没有完全遵照扎瓦赫里要赢得人心的意见,但它在利用社交媒体这种新手段传播信息方面表现出了惊人的技巧。而且,毫不夸张地说,在ISIS跻身全球最残忍的恐怖组织之列的同时,它的宣传手段之熟练也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为了应对圣战分子们的网络攻势,美国国务院在2010年成立了全球首个由政府支持的机构战略反恐传播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Counterterrorism Communications, CSCC),开始在网上与圣战分子展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不过,同在现实战争中与ISIS对抗的美军士兵相比,美国网络战士们的实力似乎较他们的圣战主义对手们还有很大差距。《大西洋周刊》认为,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ISIS有冲击力极大的斩首视频,CSCC没有,这样的视频虽然很让人反感,但也有很大的吸引力,能够迅速得到传播。
ISIS有遍布全球各地的网络支持者,为其在网上扩散宣传内容,而CSCC就没有,这些人具有奉献精神、自信,在推特上随处可见他们的身影。
更为重要的是,ISIS有自己的一套说辞,能激励外国圣战主义者加入他们的行列,而CSCC也没有。ISIS会说,穆斯林正在遭遇屠杀,而他们能提供破解的办法。这无疑能激发出人内心中对个人认同、信仰和自我实现最深层次的渴望。
当然,这不是说ISIS在网络上就不可战胜了。CSCC协调员Alberto Fernandez日前在布鲁金斯学会网站撰文说,结束叙利亚总统阿萨德政权的屠杀、确保伊拉克实现真正的权力共享都能减弱ISIS宣传的吸引力,虽然做到这两点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夺回ISIS控制的领土也能用事实打破其不败的神话。除此以外,还要在新媒体领域找到更有效的方法传递出强有力的信息。
Fernandez对《大西洋周刊》表示,虽然对抗ISIS的战场有一半是在媒体传播上,但另外一半实体战争其实更加重要。“仅仅说ISIS坏还不够,媒体宣传必须要做出调整。传播的信息可以改变一些东西,但是却无法颠倒黑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