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资本外逃可能性不大 人民币贬值不会成为股市杀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资本外逃可能性不大 人民币贬值不会成为股市杀手

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引发强烈恐慌性资本外逃的可能性不大,不必担心恐慌性资金外逃会令股市大跌。

8月11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较上一发布日下调1136个基点,创下有史以来最大降幅。此次人民币单日大幅贬值源自当日早间中国央行公布的一则声明。该则声明是央行对银行间外汇市场做市商报价的指引,增强它们报价的市场化,即做市商的报价可以更贴近外汇市场价格变动。

中国央行此举的最重要目标是为加入SDR解决“操作”层面的技术性问题,包括汇率计算、市场化、价格统一等等,是加速汇率市场化进程,同时释放客观存在的人民币贬值压力,纠正汇率与市场预期之间的偏差,而不是其他。这同时意味着,此次不是汇率、货币政策的重大调整,不具有趋势性指向。稳增长、促进出口并不是政策的主要目标,但可能产生这样的效果。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一次性贬值2%看似杀伤力巨大,事实上,如果缓慢贬值,更容易形成市场持续贬值预期,招致对人民币汇率的“恶意做空”,反而可能引发资金的恐慌性外逃。而2%的幅度基本反映了人民币的贬值预期,使做空失去理由,而套利操作也已来不及。市场反而会安静地观察下一步举措。

未来,在人民币纳入SDR这件事尘埃落定之前(无论成功与否),由于经济基本稳定、利率相对较高,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政治要求,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的可能性很小,但温和贬值的压力存在。而2%已经消化了可见阶段的大部分波幅,因此借贬值图利的空间很小,近期人民币继续大幅波动的概率相当小。

“另外,未来二至三个季度时间里,预计美元汇率将出现中期回落调整,这会为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创造条件。” 中信银行总行国际金融问题专家刘维明这样认为。

市场一直热衷于对美联储何时加息的竞猜,近来更是沸沸扬扬,加息这件事似乎从来没有如此具有破坏力。伴随着加息进程的临近,以大投行为代表的一些观点几乎已在市场中形成定论,其中包括在未来半年时间内,美元因加息对主要货币继续走强、黄金因实际利率走升将大幅下跌、大宗商品因供给过剩熊市将持续恶化等。

不过,事情或许并不会照此发展。

目前需要关心的已并非美联储何时加息,而是如何加息的问题。

随着美国经济的回稳,超宽松的非常规货币政策理应逐渐恢复正常,加息成为继退出量化宽松后的另一个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的举措,是一件基本确定的事情。但对于长期而言,9月份加息和12月份加息不会很有本质的区别,其影响力也不会有太大的差异。

在此之前的相当时间里,人们对美联储究竟是否会开启加息进程充满疑问,且在人们的想象中,加息即意味着持续、快速、较大幅度的连贯动作,这就使得金融市场的反应往往较为剧烈。

然而,时隔一年,有关上述要素的预期已发生巨大变化,6月的FOMC会议上, 2016年联邦基金利率预期大幅调降为1.625% 、2017年为2.875%;2016年通胀预期为1.6-1.9%、2017年为1.9-2.0%。

而一份被意外泄露的文件中显示,美联储职员预期则更为悲观,预计2015年第四季度的联邦基金利率仅为0.35%,2016年第四季为1.26%;在2020年前,核心通胀都将低于2%。

预期的改变源于美国经济复苏进程的不稳定,经济复苏力度减弱;就业形势好转的质量不高(表现为薪资成长速度始终迟缓和劳动参与率提升乏力);最为重要的是,核心通胀几乎令人失去耐心地始终无法走升(6月份同比只有1.3%)。

因此,近期美联储声明中,一方面强调货币政策不回归正常可能产生的通胀风险,明确加息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一方面则强调将“缓慢、渐进地启动加息进程”。

这就与先前市场价格波动已经反映出的大幅、持续加息的预期有很大出入。如果未来美联储的行动证明上述进程比市场预期弱得多,则市场将纠正之前形成的偏差。

几年来,全世界几乎所有的央行都串谋在一起做一件大案,那就是“制造通货膨胀”。这是由全球所面临的危机和困境所决定的。

这些效应叠加,会令美联储加息的实际力度大打折扣,其结果可能是伴随对加息力度失望情绪而来的对美元汇率的修正,以及伴随美元汇率调整。

所以,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引发强烈恐慌性资本外逃的可能性不大,不必担心恐慌性资金外逃会令股市大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资本外逃可能性不大 人民币贬值不会成为股市杀手

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引发强烈恐慌性资本外逃的可能性不大,不必担心恐慌性资金外逃会令股市大跌。

8月11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较上一发布日下调1136个基点,创下有史以来最大降幅。此次人民币单日大幅贬值源自当日早间中国央行公布的一则声明。该则声明是央行对银行间外汇市场做市商报价的指引,增强它们报价的市场化,即做市商的报价可以更贴近外汇市场价格变动。

中国央行此举的最重要目标是为加入SDR解决“操作”层面的技术性问题,包括汇率计算、市场化、价格统一等等,是加速汇率市场化进程,同时释放客观存在的人民币贬值压力,纠正汇率与市场预期之间的偏差,而不是其他。这同时意味着,此次不是汇率、货币政策的重大调整,不具有趋势性指向。稳增长、促进出口并不是政策的主要目标,但可能产生这样的效果。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一次性贬值2%看似杀伤力巨大,事实上,如果缓慢贬值,更容易形成市场持续贬值预期,招致对人民币汇率的“恶意做空”,反而可能引发资金的恐慌性外逃。而2%的幅度基本反映了人民币的贬值预期,使做空失去理由,而套利操作也已来不及。市场反而会安静地观察下一步举措。

未来,在人民币纳入SDR这件事尘埃落定之前(无论成功与否),由于经济基本稳定、利率相对较高,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政治要求,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的可能性很小,但温和贬值的压力存在。而2%已经消化了可见阶段的大部分波幅,因此借贬值图利的空间很小,近期人民币继续大幅波动的概率相当小。

“另外,未来二至三个季度时间里,预计美元汇率将出现中期回落调整,这会为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创造条件。” 中信银行总行国际金融问题专家刘维明这样认为。

市场一直热衷于对美联储何时加息的竞猜,近来更是沸沸扬扬,加息这件事似乎从来没有如此具有破坏力。伴随着加息进程的临近,以大投行为代表的一些观点几乎已在市场中形成定论,其中包括在未来半年时间内,美元因加息对主要货币继续走强、黄金因实际利率走升将大幅下跌、大宗商品因供给过剩熊市将持续恶化等。

不过,事情或许并不会照此发展。

目前需要关心的已并非美联储何时加息,而是如何加息的问题。

随着美国经济的回稳,超宽松的非常规货币政策理应逐渐恢复正常,加息成为继退出量化宽松后的另一个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的举措,是一件基本确定的事情。但对于长期而言,9月份加息和12月份加息不会很有本质的区别,其影响力也不会有太大的差异。

在此之前的相当时间里,人们对美联储究竟是否会开启加息进程充满疑问,且在人们的想象中,加息即意味着持续、快速、较大幅度的连贯动作,这就使得金融市场的反应往往较为剧烈。

然而,时隔一年,有关上述要素的预期已发生巨大变化,6月的FOMC会议上, 2016年联邦基金利率预期大幅调降为1.625% 、2017年为2.875%;2016年通胀预期为1.6-1.9%、2017年为1.9-2.0%。

而一份被意外泄露的文件中显示,美联储职员预期则更为悲观,预计2015年第四季度的联邦基金利率仅为0.35%,2016年第四季为1.26%;在2020年前,核心通胀都将低于2%。

预期的改变源于美国经济复苏进程的不稳定,经济复苏力度减弱;就业形势好转的质量不高(表现为薪资成长速度始终迟缓和劳动参与率提升乏力);最为重要的是,核心通胀几乎令人失去耐心地始终无法走升(6月份同比只有1.3%)。

因此,近期美联储声明中,一方面强调货币政策不回归正常可能产生的通胀风险,明确加息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一方面则强调将“缓慢、渐进地启动加息进程”。

这就与先前市场价格波动已经反映出的大幅、持续加息的预期有很大出入。如果未来美联储的行动证明上述进程比市场预期弱得多,则市场将纠正之前形成的偏差。

几年来,全世界几乎所有的央行都串谋在一起做一件大案,那就是“制造通货膨胀”。这是由全球所面临的危机和困境所决定的。

这些效应叠加,会令美联储加息的实际力度大打折扣,其结果可能是伴随对加息力度失望情绪而来的对美元汇率的修正,以及伴随美元汇率调整。

所以,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引发强烈恐慌性资本外逃的可能性不大,不必担心恐慌性资金外逃会令股市大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